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鲸 The Whale (2022)

    最近更新: 2024-07-29 HD
    • 主演:布兰登·费舍 / 萨迪·辛克 / 泰·辛普金斯 / 周洪 / 萨曼莎·莫顿 / 实谛·史达仁 / 杰西·辛克 / 
    •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 编剧: (Samuel D. Hunter)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2 
    • 更新:07.29
    • TAG:剧情 / 同性
    • 别名:庞然大物,我的鲸鱼老爸(台)
    • 片长/单集:117分钟
    • 豆瓣评分 7.9 (68609票)
    • IMDB评分 7.6 (221,552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4%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0
    • TMDB评分 7.20 (热度:201.12)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鲸的秘密 第一季》的免费在线观看,《鲸的秘密 第一季》是对白语言为国语,属于剧情,同性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9分,有68609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Samuel D. Hunter创作的同名戏剧,讲述在爱达荷州乡村一个破旧的公寓里,重达272公斤的英语教师查理(布兰登·费舍 饰)隐居避世,固执、坚决地要把自己吃死。查理在中年时期为了同性情人抛弃家人,但情人过世后因为悲伤和内疚暴饮暴食,并且尝试与17岁的女儿艾莉(萨迪·辛克 饰)修复关系。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鲸:上映日期: 2022-12-09(美国) 第95届奥斯卡金像奖(2023)

    作者:杜秋

    鲸的秘密让观众深入鲸鱼文化的中心,体验五种不同鲸鱼的非凡沟通技巧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结构:虎鲸、座头鲸、白鲸、独角鲸和抹香鲸。在这段史诗般的旅程中,在24个地点拍摄了三年多,我们了解到鲸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也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像我们。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IMDB 7.8 正片
      Close
      2022
      剧情片
      比利时

      亲密

      Clo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戛纳主竞赛
      • 戛纳主竞赛,只要是Lukas Dhont的新戏,必看!
      • 捂捂
      • #75戛纳主竞赛单元
      • +75th金棕榈提名;
      • 国际片名close,match factory拿下~!
      • 2022戛纳预测
      • 希望像上一部女孩一样在积蓄了一个多小时的能量后在结尾散射开来
      • 女孩的导演 期待戛纳主竞赛
      • 2022 Cannes
      • 90后导演!
      • 女孩 导演
      • Queer 女孩导演
      • 像是一个悲伤的青春期男孩间的故事😭
      • Cannes 2022
      • 这个感觉不错!
      • 期待主演还是维克托·波尔斯特
      • #CANNES2022
    • 豆瓣 8.0 IMDB 7.6 正片
      Joyland
      2022
      剧情片
      巴基斯坦

      乐土

      Joylan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她想工作,他想当零,TA想变性——三个对父权说不的角色共同撑起今年的酷儿棕榈奖得主。新人导演舍不得剪辑导致故事拖长,但视听语言非常成熟,脏乱市井被调得色彩斑斓,一看就是有行业资金支持的用心制作。这才是最让我无语的——连巴基斯坦都能拉到融资拍自己的酷儿电影,我们却只能靠电影人为爱发电、拍粗制滥造的学生作品…
      • 浓郁而粘稠的中亚前现代本土性,以及渗透在每一个镜头中的现代工业语法。成熟的制作及简洁而有效的叙述带来的是顺畅,但也失去了一些语言所无法触及的幽深。
      • #VIFF# 7/10 故事有点拖沓 但很有分量
      • 2022戛纳一种关注评审团奖+酷儿棕榈。从性别理论来讲片子太正确了,父权对男性女性和trans都充满了各种压抑。trans女舞者的性别认同其实没问题,但带来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包括核心大梗)实在是特别有意思;当然剧作方面导演意志有些太强了……摄影用混合色光很不错。
      • 很喜欢故事走向和三个人物的处理,特别是男主妻子在怀孕之后的转变,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状态是比人物更大的主角,第三幕处理的像化骨绵掌,剧本写的很不错。在城市空间部分,看得出来灯光和摄影的用心。
      • 本届最佳
      • A-. 并非对性别议题最高阶或完满的演绎,但好在用一种近乎笨拙的真诚,去拥抱了所有困惑。色彩的运用极富知觉,人物关系的处理也足够细腻,把喜剧一层层剥开,露出底下朦胧而残酷的成长故事:只有直面悲剧时,父权体制方才褪去其乐融融的假面,而这才是懵懂男儿真正的“成人礼”。2022.5.23 Debussy
      • 粗陋的、细腻的、妖冶的、温柔的、卑微的、坦诚的。红绿色光影交织的那一幕真美,两人的心跳似乎都要漏掉一拍。
      • #RepriseCannes2022 #RefletMédicis
      • 电影的完成度极好,而且富有非凡的意义。这部电影是对父权抗议、是对宗教的挑战、是对世俗的呐喊、是对偏见的反抗…你无法想象一个在人们张口闭口都要感谢阿拉真主的穆斯林国度,有人会用特殊群体的爱情和欲望,去交织出一段如此惨烈又美好的光影。电影里有几次画面的质感,真的让我想到了王家卫。巴基斯坦都可以有这样的电影了,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我自己出生的国家也出品一部这样的电影!
      • 悉尼电影节SFF第12场,看完忍不住带头鼓掌,哭得崩溃不止。就算观众素质再糟糕也还是忍了。后排真有人对着trans姐姐说disgusting你真的disgusting到我了OK?还有人明目张胆录像的真的绝了。
      • 【VIFF2022】好像是第一次看巴基斯坦电影,说的是亚洲人共通的问题,电影比我想象得要精致很多,一点不糙
      • 如果你忽略前半段过于“规矩”的摄影,只看后半段确实是很有才华的处女长片。充满饱满的生命力和表达力。(LFF2022,Curzon Soho)
      • 观影体验极差。。。@SFF2022
      • #71st IFFMH#Cannes2022 4/5
      • 乐土一点都不快乐…本以为是一个queer focused的故事,但后来才发现所有男性角色都只是推进故事情节的工具人…心酸说不出话来…
      • #ICA# #LFF# #First Feature Competition# 长评 - 最后,我们杀死了她。角色上是非常出彩的,丈夫G的演员把角色演绎的非常好,尤其是每一次靠在对方肩膀上时,直接把这个形象激活了。舞女T把在男权社会丛林下一步步坚持走下的状态表现的非常有活力,而在对方对于自己性别认知错误后那种暴怒和脆弱的的表现也异常的“真实”。妻子就更直白,那段儿望远镜场景展现的性压抑感太牛了,还有结尾处展现出的那种被忽视以至于如此平静的展现死亡。这也爆发出极大的张力。值得一提的是父亲这个角色,他是家里的主人,但却由于年纪太大而被抛弃无法自由行动和失禁都是对于他失去权力的一种展现,更是到最后由他所构建的社会推走了愿意照顾他的人。而其他角色,尤其是在葬礼上那些拥抱丈夫的人,无不是送上毒药的人。
      • TIFF2022|观影24|很多亚洲国家共同的问题,国家,社会,家庭的,讲述的极好。夫妻的,父母的,个人的,每个人都困在其中,出口到底在哪?每个人都做了最无助的选择,悲从中来……
      • 我今年的戛纳酷儿最佳~
      • with Gus
    • 豆瓣 7.5 IMDB 7.6 正片
      All of Us Strangers
      2023
      剧情片
      英国/美国

      都是陌生人

      All of Us Strange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两个没有火花的人互相抚摸+呓语105分钟,体感时间能有两个半小时
      • 关于睡眠的电影,就像Aftersun或者引见那样,拥有美梦或者难以入眠的夜晚,开头几镜加上作家的身份,已经难以辨别每一个镜头的虚实,电影的魔法,不就是左眼见到鬼,为不可见之人不可述之事招魂,可惜的是交底太早,后又用力过猛(但是值得)。海格直接拿住了现代甚至是后疫情时代人类孤独的命运底色和存在性迷思,它无关身份家史,LGBTQ还是平凡者,都是陌生人,一颗颗寂寞的星星。
      • 有点失望,原本超现实的剧情加上过满的暗示性配乐已经俗上加俗了,故事的单一和主角的表演更是雪上加霜,片尾反转毫无意义,倒是可惜了配角更好的表演。
      • NYFF第三场。买票的时候没在意是不是QA场,结果导演安德鲁海格本人出现了。算是我看过的他的作品里最不喜欢的一部了。非常泛滥的不知节制的情绪堆砌作品,观感非常齁腻。老派(老土)的剧作+紧绷的配乐和剪辑+乏善可陈的(哪怕放在英剧里也可以的)镜头。没想到海格也会有完全没有作者性的一天。但这片可能会是他最好卖的一部。
      • 工具化的人物写作,试图输出太多郑重其事的观点,见缝插针塞入小体量剧作。无论是散文式的叙述语调、过度美丽的摄影,或是将死亡作为叙事诡计,都更像一种伪装。整体伤而不哀,没有余味。
      • 镜头很漂亮,音乐、梦境般的邂逅与虚实转化是记忆和生活体验的衔接的方式。想要煽情却太过直白地落入窠臼;有更深刻去理解“传统家庭”和同性恋者成人后生活中“家庭”概念两者之间断层的机会,却退回群体对成长委屈的宣泄,和对“爱”大而无当的阐释。好在确实是一场细腻、内向性的“心灵之旅”。伦敦边缘孤独的“陌生人”们,群体的回忆叠加为艾滋时期的同志史。人物有着与大林宣彦截然不同的孤独模式,《都是陌生人》中的孤独是习得式的,内向性地酝酿着,虚实以意识流转很难共情的原因或许也包含东西方对nostalgia感知的错位。
      • 大银幕。说到底就是进入世界、接纳自我、完成和解呗,却是这样陈旧、老套、直给的讲述方式啊,海格的水平远不止于此才对。不如《鬼魅浮生》。#LFF#
      • NYFF,全场哭成一片。无字幕版英音太挑战听力困难户了,以至于看到1/3才看懂设定。悲伤温情奇幻小成本,讲了一个普世的故事。Paul Mescal怎么能这么帅啊像古希腊雕像一样!
      • 4.5 海格终于又拍出了一部堪与《45周年》《周末时光》并列的杰作。太多私人的、令人心碎的情感细节,填满在对话的缝隙里。结构逻辑上可与黑泽清的《岸边之旅》互相对照:结局反转前,鬼魂的底色是“治愈”,一个同志重新在过世父母那找到理解、认同,弥补自己对家庭情感的遗憾;但反转之后,才猛然发觉鬼魂的底色是“致郁”,全是孤独的男主一厢情愿的幻想,所有人“都是陌生人”。没人能永远理解你、爱你、把你拉出深渊,除了你为自己在心中创造出的那个世界,除了你自己理解自己、放过自己。斯科特演得太好了,他才应该拿奥斯卡影帝(但没提名)。
      • 37度的人怎么拍得出这么寒心的结局
      • 在个别的场次和亲人对手戏传统意义上的动人。但是对故事的内核,尤其是结尾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刻意的无效的戏剧手法。被察觉到的技术让所有的动人减半n
      • 感觉太急于自我群体表达,导致这场灵魂出柜的和解与治愈变得很浅。最后的「反转」固然惊异,但不够动人。灵魂之旅一开始包装成时空错位用来欺骗观众,时空错位的气质很像爱沙尼亚那部「天梯」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5344201/,但本片比天梯高明一点点,天梯简直不知所云……俩爱尔兰人呜噜呜噜太难懂了,还是父母的台词更清爽。最打动人的反倒是地铁里「出轨焦虑」产生的幻想,是那种孤独太久突然感受到爱却怕转瞬即逝的患得患失。患得患失我最懂了🙄
      • 挺差的 除了视听 对话桥段仿佛在每部queer片子里都看到过 剧情像是看过无数遍的queer白皮书 小学生作文水平 就因为这么差的文本所以需要两个钓系美男级别的通吃花旦 看了paul mescal的肉体才感受到了虚弱剧本里卡司的重要性
      • 情感高饱和的安德鲁·海格,用充满私人touch的鬼故事杀到我。亲情与爱情不再是(同影中常见的)互斥选择题,而是藉由奇幻元素和迷幻手法形成温柔的自洽:放手是因为爱,沉沦也是因为爱,茫茫宇宙惟爱永生,有爱就能对抗所有寂寞。两位主演的化学反应太浓烈,感觉胶片都快烧起来了。连海格自己都说谁能拒绝保罗·麦斯卡呢,他真的、我哭死…
      • 我们爱的人都会变成星星。
      • 标签应该改成恐怖 惊悚 谢谢
      • 海格离大师越来越近了。他迄今为止最高概念的作品,也是跳出“写实主义”舒适区的作品,成品太好了。梦境-现实的交叠处理很特别。除了通过跳接把梦境和现实无缝连接,还把整个梦境“嫁接”给了现实(感觉导演本人知道自己强项在哪所以算有点取巧,但效果很好)。而且我喜欢剧情“交底”很早的设计,因为这突出了影片的悲伤气氛、孤独感,甚至是一种后疫情时代的宿命感(扣回高概念)。观众基本明知父母都是想象出来的,就更能让人痛楚。影片最后男二的命运揭晓更是最后一击。这个如此绝望的故事,居然做到了最低限度的煽情,这就是海格细腻写实的功力所带来的。同性和个人创伤两条线相辅相成。节奏稳,表演丝丝入扣。第一次用这么满的配乐,但配合调度与剪辑丝毫不喧宾夺主。看完掉眼泪了,对父母感情复杂的单身老gay会被精准打击,真的慎入
      • 开年最丧,所有人出来反应都是 I was not mentally prepared for this. 根本不是英音问题,重播 Vox "Why we all need subtitles now"。本电影真实发展到了一个高潮,看了这么多年电影第一次听英语糊到怀疑人生,最关键的是它还相当影响剧情走向,活生生地看成了悬疑片,但连蒙带猜到第三次回访才看懂人物关系应该是影片本意的诱导,毕竟后面越演越明显也有这个意图。本来结尾男主回到楼里男友家那个场景我还在想这也太故意丧了吧没必要,然后到结尾幡然醒悟只有第一次会面是真实的,回想前面给的细节暗示,瞬间加分。都市人的没盼头和封闭,男主世界里空无一人的楼,和最后的结局结合起来,警醒意味都太强了,令人加倍珍惜现有生活。side note 也有些遗憾这只能是个男同性恋故事,要是独居女性半夜有醉汉 stalk 敲门搭讪直接就是恐怖片了。
      • 从孤独中走出,最终又回到孤独,却从与整座城的疏离,变化作夜幕里无数灯火的其中一枚,海格慈悲的目光所及不仅仅是同志群体,也是新旧交替下的时代变革中每一个踌躇的兼具古典与现代的新人类。
      • 7,不是很认同以这种老套而滥情的方式应对创伤。Just let it go already! 但gay/queer community真的已不再需要这种叙事了吗?说不好。这甚至可能是一种永恒的需要。不过本片拍麦斯卡甚美,可证明胡子为男人医美之一种,尤其是对这种适合小胡子的……对我们pornstache爱好者很友好😌
    • 豆瓣 8.6 IMDB 7.8 HD中字v2
      怪物
      2023
      纪录片
      美国

      怪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男孩子知道每一朵花的名字并不恶心
      • 老师没惹你们任何人
      • 一开始以为是《狩猎》剧情,中间觉得应该更像《超脱》,却没想到结尾竟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 #sff 最喜欢的竟然是两个孩子玩猜谜游戏那段。“你的这个动物很有talent,碰到危险会使尽全力然后死掉” “那不是talent,是对痛苦失去感受。” “是hoshigawa yori吗?” 听到观众席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心也跟着漏了一拍。总觉得这句话悲伤,又裹挟着许多爱。
      • 流行文化真正害人,谁能看到小男孩问安藤樱“重生后会变成什么”时不秒答“大食蚁兽”啊
      • 最大的反转是那个期待恶而不是爱的结局的我。
      • 秘密藏在诗里,藏在帆布鞋里,藏在圆号里,藏在只有我们知道的旧车厢里。(2023.06.03 @ TOHO Shibuya)
      • It's beautiful. 宇宙膨胀到最后,时间会倒流。我们,火车,猫猫都会回到一切的起点,人类会变成猿猴,恐龙会统治地球,一定要早早做好准备呀。敏感细腻的少年心事像清脆嫩绿的初夏的森林,不知不觉生长得葱葱郁郁。于暴风骤雨中勇敢地往前奔跑,秘密都随着管乐低沉的声音消散在宇宙,最后河流依旧,我们柳暗花明。是枝欲合展开故事的方式像片中的通往秘密基地的甬道,经过狭小而深邃的暗角,到达锈迹斑驳的旧车厢,一片充满想象的灵动的天地。在我作为孩子的依稀记忆中,我确信那是属于他们的华丽飞船,定会载他们到达想去的世界。
      • “爸爸說我的病治好了”“我撒謊了”
      • 2023年了 怎么还有这么好的东西 不科学 日本 难道真的在时间倒流?
      • 文本技巧(坂元裕二式?)和表演控制上真的把这个故事的悬疑性和戏剧性拉满了,但相比于前两条线如此郑重其事声讨无人承担罪责的日本成人世界,即那个真正的国族“怪物”。由这两个小男孩共同建立的“真相”,则显得有些轻巧和虚假,失去了是枝裕和惯常对孩童忠实的跟随和捕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概念先行,不断为故事的可信性做补充的刻意感,乃至议题感。同样情感,在去年戛纳的《亲密》中以更现实主义的作法获得了确认。
      • 开始我以为老师是怪物,后来我以为体制是怪物,然后我以为孩子是怪物。直到最后我恍然大悟,以偏见定义他人的我自己,才是怪物。
      • 学生和校长在教室里吹圆号,我在影院哭的好大声
      • Hori老师太倒霉了……
      • 三重视角的罗生门叙事(但前两重是障眼法)。第一幕让人愤怒,第二幕让人困惑,最后一幕让人想大哭。喜欢一个人怎么会是怪物呢?发酷儿棕榈奖已经是大写的剧透,那我也不装了——是枝裕和拍出了今年最好的同志电影,至于导演为什么不愿承认,我觉得需要一篇长文来说清楚...
      • 什么都往坏处想的我们可能才是真正的怪物
      • 戛纳首映。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它有一种东亚版黑塞的感觉,懵懵懂懂微妙难言的灵魂共振。又将故事呈现与不同视角打散,需全神贯注来发现每一处伏笔的呼应。怪物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理解与交流的狭径,一层一层剥开故事的过程令人心碎,但剥开之后却宛如新生。你的体验取决于你的贯注和敏感。两个男孩在雨后的新绿中奔跑,音乐配教授的Aqua,生机万里。看到In memory of Sakamoto我确实热泪盈眶,映后安藤樱也热泪盈眶了。
      • 对我来说是一部足够打动我的片子,坐在我旁边的姑娘们一直流眼泪,说“这个片子好东亚啊”
      • 从知道是枝裕和这次要拍的核心内容后,就在猜测他会用怎样激进的方式突破自我。直到看完全片,你才明白他还是那个他,在表达方式上甚至有些执拗的他。一个人对于一些人而言,永远都有可能是那个“怪物”,可这就不能拥有自我了吗?而真正能够和你感情交融的,正是那些你的“同类”。是枝裕和用细密的勾连,让你的对面不再是落空的座椅,是抚摸你发梢的指尖。安藤樱和黑川想矢的极佳表演让一切几近完美。
      • 比《亲密》和《少年的你》加起来还要好上一万倍。对本片主题的解读不必囿于校园霸凌或是家庭暴力,因为它可谓极致地道出了生活的真相——「每个人都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as long as you can诚实地面对自我,鼓足勇气去和世界较量。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其实是和麦野同桌的那个女生,她是整部影片里唯一不是“怪物”的人。愿我们都能拥有像她朝麦野掷出擦颜料的抹布时,那样的勇气!
    • 豆瓣 7.6 IMDB 7.1 HD中字
      叔·叔
      2019
      剧情片
      香港

      叔·叔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相比《翠丝》的抓马和多议题,《叔叔》显得非常日常和平和,甚至没什么戏剧冲突(原本以为妻子已经察觉后面会有冲突然而并没有),平和到好像每个人日常生活一样,但在平和的表面下是隐忍而无奈的一生,非常细腻动人。公厕、公园、桑拿,华人男同都是一样的啊。“退休后想干嘛干嘛”,但其实并不能为所欲为。一边是家庭和亲情,一边是爱情和自由,一辈子的无解难题。喜欢最后一组空镜,那是我们在一起过的证据。10.9@BIFF第八部(一早抢票又没抢到,最后坐了一小时车来看这部,惊喜之作,不枉我挨饿憋尿赶场了)
      • 那當然是各方面比翠絲好一萬倍...對床戲的把控其實很恰當。可惜時每每漸入佳境時就要來一段兩位主角含笑對望的MV式深情,之前鏡頭的冷靜在這一下就破功了,這種渲染手法真的很適得其反,不高明。能理解那種想要展示真摯情感的初衷,對導演選擇這樣的題材也很敬佩(因為即便在所有lgbt題材裡這也是最不juicy最沒有賣相的),反而是對配角們的處理都很好。李端嫻的音樂在這部片裡面也顯得太多太滿,或許是為了尊重導演的意思吧。演員沒有可挑剔的。
      • 2020.1.7HK艺术中心,港岛老gay们的故事。一反青年LGBT电影中经常表现的热烈情欲解放、不妥协的张扬政治表达。中年gay叔们早已习惯在粉饰和满的家庭生活与偷偷寻求基友解放自我之间维持平衡了,毋宁说这已成为他们在压抑个体性社会中的唯一生存方式,自身早已过了容易愤懑的年纪,人老体弱,却依旧苦闷于最基本的个体情欲表达。对于各自家庭的呈现是又一点睛,家庭一方面早已成为装满共同生活的温情和责任的场所,是不能出走和逃离的,另一方面却又无时无刻不像一道昭然的枷锁,提醒他们自身的困窘处境,这种微妙的关系十分具有中式特色了。电影某种程度上已经突破了同性电影的边界,在不断叩问人之自我的生存。床戏还是太怪,把不再美丽的肉体拍出互相渴求的感觉还是很考功力的,不是关个小黑屋再打个光再让两个人互相蹭就可以的。
      • 最质朴的快乐里有着最难以释怀的委屈。当松松垮垮的肉体不再提供观赏性的爱情,影片便带着我们回归原本,去洞察作为一段爱情故事的甜蜜与苦涩。他们的人生被主流体系占据后所剩无几,只能在这段感情里小心翼翼地享受片刻做自己的机会。镜头里被微风轻拂的两个身体,美好,可爱,细腻。这点美好面对滚滚而过的传统家庭压力太过渺小,只消一个起身离开的瞬间,或是将一个铁盒扔进垃圾桶的动作,便无声消逝。心痛淋着我,也淋着你。
    • 豆瓣 7.7 IMDB 7.5 HD中字
      Große Freiheit
      2021
      剧情片
      奥地利/德国

      伟大的自由

      Große Freihei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 叙事时间线的不断跳跃为角色和人物关系刻画提供了有效的递进层次,当然最大功臣还是两个主演,演技和魅力都爆棚,尽管罗戈夫斯基的角色和他在佩措尔德电影中类似:呆萌恋爱脑(中途有被煽泪目 #一种关注
      • 目前看的戛纳里最喜欢的一部,监狱和暗房的对照升华很厉害,结尾略啰嗦
      • Franz眼神向上看去时的那抹笑啊…有些人真是单脸就很有故事感,导演还特意安排了各式光影来凸显。
      • 在永无止境的迷宫里,善意和爱欲只能在阴暗的角落里滋长,而在一次次地沉入黑暗之后,自由的降临是令人恍惚的。监牢关不住情感的悸动,但它到底磨损了青春的生命。弗兰茨·罗戈夫斯基的脸庞,一如既往的平静和神秘,比纹身更深地镌刻着历史,无声地不屑地反抗着威权的暴力。#SarajevoFF#
      • 1945,1957,1968三个时间段的故事,就是男主角因为同性恋身份被迫害,进进出出监狱的一生,一次死亡,一次成全,还有一份感情。看着性欲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点被冲淡,精虫不再上脑,感情就开始上头了。时间跨度这么大的故事,剪辑和演员造型都很加分,最后那个“伟大的自由”意味深长,真正的自由所在不是随性所欲,而是心之所向。
      • 3.4分上下
      • 有限的自由和对爱与性的无限渴望,在历史的漩涡中夹缝生存的同性恋群体自画像。(中段美且虐得我如痴如醉,年度基片没跑了!
      • 黑暗中那一点点微光啊!展现自由的珍贵与体制对人的禁锢,可以称得上同志版《肖申克的救赎》了,Franz太可了!
      • LFF2021。3.5。纯种德味drama。电影界太多这种东西了。
      •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导演第二部长片,战后西德监狱中的同性恋Romance。因为175法案没有被废除,男主直接从纳粹集中营被转到监狱也是够惨的……1945,1957,1968三个年代的交织方式很不错(几个剪辑点找得很漂亮)。弗兰茨·罗戈夫斯基表演相当好。
      • 老伙计了。中后断裂略崩,摄影机并不喜欢重见天日,只能在逼仄的空间游走和观察。微弱的火苗,禁锢的念想,隐秘的生活,那是我拥有的全部,而不配拥抱伟大的自由。
      • 如果爱的人,不是他们,而是她们,那么人生是否就会远离百般折磨?Hans无畏地追逐着想要的爱情,却一次次被德国反人类的刑法所摧残,成为了历史的牺牲品。黑暗是永恒的恐惧,黑暗却也让其顿悟幸福将归于何处。导演塞巴斯蒂安·迈泽完全放弃戏剧冲突的黏浊,而是令观者同主角一道前行,体会社会风化的苦痛,体悟何为情感的原动力。两位主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的表演,为一个群体诉说着痛彻心扉的波澜万丈。
      • 40年代、50 年代、60年代,同一个罪名,一次次入狱。如果同性恋是犯罪,他情愿坐穿牢底。三段交织推进的狱中故事淬炼出厚重人性,结尾酒吧戏堪称神来之笔,除了伟大的自由之外,这个世界上还有伟大的犯罪。——我的年度最佳平权电影。
      • 个中滋味,感同身受。
      • 为了爱而放弃自由的故事。Franz好适合演情种,简单的神情,深情的眼。
      • #Cannes2021UnCertainRegard
      • 81歲仍在世的德國自由爵士傳奇樂手Peter Brötzmann擔任酒吧的爵士薩克伴奏;另一位我鍾愛的挪威小號手Nils Petter Molvaer擔任電影音樂創作。溫蒂尼的Franz Rogowski,無疑是從影以來最精湛的演出。眉目投足之間、一舉一動,皆散發他對於愛情的追逐;相較於自由來說,他更加渴望的是愛。4位演員之間的火花為一部長達近2小時的同志電影,併發出4段激烈璀璨的火花。他們在1968年底歡度新年,他們在寒冷的冬夜裡緊緊相依;這段奇遇若非發生在動盪的1968年,不會給觀者留下如此大的震撼。某種程度上,《偉大的自由》有一道連「燒女」都無法跨越的高牆;那不是拘禁本身所產生的效應,而是出自內心的隔閡。Hans最後一幕徘徊在街頭的景象,是自由最好的假象。
      • 【奥地利】在黑暗中被划开的火柴光亮,各种暴力之下所找到的倚靠与温存;用个人经历窥见更大层面(抑或是串联起即使和故事本身没有关系的历史事件,电视里,口中的称呼)的叙事都加注了荡气回肠的“史诗感”;即使在今天,故事之下的世界已经与它相去甚远,但很难不联想或许依然有人在追求,在渴望。对Franz Rogowski最恰当的评价是你从中感觉不到角色在不同时间的流转,但又恰好拿捏了所有从中的变化- -一气呵成的流畅,未曾想到《过境》后又是另重高峰。
      • #Cannes2021UnCertainRegard评审团奖 每一次黑暗又闪出一道微光
      • #SFF21,太美了,纳粹统治下对爱情的向往就像黑暗中的点燃的火柴,真浪漫。选题好,故事也好,导演视听语言也很优秀。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