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电影是郑佩佩挂头牌,但最出彩的还是男主角,张彻对浪子人设真的情有独钟,年轻时的罗烈也真是亦正亦邪、英气逼人,在《金燕子》中他就已经仰慕过郑佩佩,这次总算是相互爱慕了,都知张彻擅拍兄弟情,但其实他认真拍起男女之情来也颇为动人,譬如《铁手无情》里的铁手与盲女,《飞狐外传》里的胡斐和程灵素,这次同样将一段遗憾朦胧的爱情进行到底,而后来二代的boss专业户谷峰在戏里还是酱油一枚 |
|
名门正派啰嗦事多 |
|
遇到贴脸的角色就会很吸引人,我想了一下,这个角色还真非罗烈莫属。
同样是冷傲不羁的逼王,如果换成王羽大师兄,那就是冷中带着点禁欲气息;如果是姜大卫,那应该就是冷中带着点柔弱和傲娇;如果是狄龙,那可能就变成故作冷漠的暖男了(参见鹰王)。
也就只有罗烈先天的外貌优势,出来的效果才是这种冷中带着点放荡不羁亦正亦邪的痞子气质。
顺嘴一说哦,这居然是张大导演作品,和他后期的风格好不一样哦。 |
|
张彻电影把武侠的“侠”演绎得简直淋漓尽致。侠一般都是孤独的。因为孤独所以浪漫,李仁港说。张彻拍男女之情,也很是出色啊。罗烈那深情远望郑佩佩远去的眼神,还有末尾的分别,都极动人。 |
|
张彻早期的镜头和场面调度有特别的神韵,编剧也好,更别提这位少侠多么有个性了。 |
|
同样是装逼,为什么罗烈就能比王羽自带几分逼王气质呢?可能是因为罗烈比王羽多了几分桀骜不驯的痞子气吧。 |
|
也就是那时候才有那么小格局的武侠片了吧,就一个山寨寨主到处追杀好人的故事,现在的武侠基本都是要奔武林盟主、宫廷阴谋去的。相对来说也比较现实主义,山寨寨主如何处理被害者家属,如何搜刮钱财,塑造的是一个真实的地方恶霸的形象。 |
|
除去不知是否为了低调处理引子部分的尺度镜头才彻底砍掉了颜色并导致“导演张彻”四字极少见地出现在了宽屏黑白画面中这一点之外,只能说这电影拍得实在是有够糟糕!哎…… |
|
爱解救不了孤独,但可以让你好受点。
“这样的好汉子,我老头子跟他死在一块儿也值得。" |
|
罗烈也是个拥有大胸部和筋肉身材的俊俏男子啊,怪不得张彻要让他穿这么少。罗烈指着另一个男的让他脱衣服的桥段简直看呆我,那时候也没人想到这一块乐趣吗?罗烈饰演的杨青亦正亦邪,在邵氏片里也算是个有点意思的角色了。 |
|
迄今看过的最有古龙味道的,罗烈是少有的邵氏小生在演戏时是在“表演”的人 |
|
飞刀追魂也得受制于飞刀的数量,一旦没了飞刀,就成了待宰羔羊,即使杨青自学成才,也能与焦雷不分高下,两人之间的交情,就是你送我四把飞刀,在同样的位置我还你四把,或者拿两把飞刀救你,再拿两把杀你,这与于英送杨青丝巾要回又送出是一个模式。 |
|
郑雷出场的造型活脱脱一个武松,就是矮了点 |
|
烈烈MAN,好适合演浪子,没人找他演胡铁花吗?他在这里的角色和《胭脂虎》里的庞勋颇有几分相似,士为妹子死什么的~另外,小囧跑了个两秒钟的龙套~ |
|
大概是保镖前身吧……还是觉得罗烈这种容易被人误会的角色很动人……张家班里长得最可爱的是午马~~ |
|
四把飞刀,你只有四次机会。罗烈佩佩,侠骨柔情,江湖儿女好生浪漫啊~~ |
|
拍的最好的可能是开场黑白影调的几分钟序曲。郑佩佩在张彻的镜头画面里就是普通的娇蛮小师妹柔弱形象,不见侠女般的英气。飞刀的扔法表现形式太过简单,还受数量限制,扔完四把飞刀之后只能任人宰割,啊这…… |
|
张彻拍摄儿女情长。罗烈确实不适合演正派男主。铁手、无情,这两个名字后来被温瑞安写进了四大名捕。盲女的情节也被后来吴宇森在喋血双雄中模仿致敬。 |
|
张老师又证明了自己无愧于“拍男人圣手”的称号,罗烈电影生涯中最男神的时期。 |
|
91min。开头黑白野战,瞬间还以为武士片。罗烈的侠江湖气很重,坏坏的,正邪不重要,就是爱管闲事而已。装完逼就走,留下一段久久不能忘怀的感情。 |
|
这部是莫名而生的情愫,保镖就带报恩的意味了,故事也越来越圆,但我更喜欢这个。 |
|
6.9/10
粗中有细,略欠质感 |
|
风格奇奇怪怪的,开头很抓人,但到后面还是回归传统套路。郑佩佩依然是花瓶担当,这都已经有人夸,那金燕子是有多糟啊。 |
|
罗烈的人设和剧本设定比张彻后期的剧本更细腻,片头模仿日本片的痕迹有点刻意,是张彻摸索个人风格时期的电影 |
|
剧情上应该算《保镖》的前身,不过罗烈比姜大卫的下场要好很多。 |
|
杨青的男主,亦正亦邪,浪迹天涯,古龙风。罗烈和郑佩佩在金燕子里的遗憾,在这部弥补了,造型特别能表现他的性格。 |
|
罗烈最适合的还是这种亦正亦邪的角色,但在我看来,总是不讨喜。 |
|
飞刀其实没什么看头,到是儿女情更有意思一些。 |
|
这个开头噱头十足很抓人眼球用两场情欲戏一下把男女关系铺出来(为什么我老关注情欲戏啊我…… |
|
孤独是一种事了拂衣去的潇洒,但是同样是侠客必须承受的痛苦 |
|
3.0分。
剧情基本是《保镖》的重新演绎,姜大卫换成了罗烈而已。老实说,姜大卫稚嫩有余,狠劲不足,罗烈是骨子里的痞性和粗鲁,姜大卫算是阴郁少年,罗烈是怪诞大叔。
飞刀,算是这部武侠片的武器贡献。 |
|
王羽出走后的首部张彻作品,也是罗烈绝对主角唯两部戏之一(另一部是《铁手无情》),游走于正邪之间的罗烈即使阅遍张彻宇宙也罕逢遇见,也注定占据张彻作品谱系独特位置。开头的肢体缠绵黑白影调比《金燕子》和《铁手无情》的黑屏遮挡更显风格;纵深调度延续了《大刺客》和《金燕子》的丰富(虽然大大不及楚原,但已比张彻后期好太多);只可惜越到后面风格体验越平庸,就像郑佩佩那样,多少沦为花瓶 |
|
亦正亦邪的主角在张彻电影里不多见,罗烈很合适,郑佩佩演技有点差啊。还有我觉得男主是为了二师兄才帮女主的,张彻到底还是更适合拍英雄相惜。 |
|
张彻拍得最细腻的儿女情是不是都给了罗烈?不然他怎么会这么动人。 |
|
关于角色大家说了很多,这里谈谈音乐,从65年邵氏探索新武侠,到68年左右市场影片风格已经从黄梅调演进到现代模式,中西混搭式配乐替代戏曲作为BGM,但是本片居然有些小复古,黄梅调作为配乐重出江湖,简直不是改革先锋张大师的style。 |
|
结局倒算是留了点念想,有一点温柔和浪漫。因为罗烈演的不是白衣少侠。 |
|
张彻前期作品还是不乏儿女情长的,只是70年之后似乎就完全抛弃女性角色而转为阳刚之气。这部电影罗烈作为主角,亦正亦邪拿捏得还不错,恐怕是其影史角色中最帅气的角色了,也算圆了《金燕子》中对郑佩佩爱而不得的遗憾。电影开场的黑白画面,明显是张彻借鉴的剑戟片风格,明明从《边城三侠》开始张彻就不断汲取剑戟片的精华,怎么后面就变成醉心于盘肠大战、拍摄大量雷同戏份的动作片导演了呢…… |
|
男女野合,青龙寨少寨主看见,杀男淫女,女英雄于英看见,杀了少寨主。青龙寨寨主一手好飞刀,找于英的父亲于老英雄报仇,杀了收留于家的宋金刚一家。于老受伤,一家在故交的客栈避难治伤。游侠韩青数次救人解围,于家小弟于明被寨主抓住,没人能救。求助韩青,韩青要于英陪他一晚,先救人后交付。于明救回,韩青被留,寨主让小弟看守。于英本来动摇,被客栈老板忠言感召,救回韩青。于英陪韩青养伤,说陪一晚不是受迫,是自愿。韩青浪子不愿拖累别人,赶走于英。寨主和于家加找来的妻弟对决,于家仍然不敌,韩青再次出手,杀了寨主。韩青要走,于英留下丝巾做信物,愿意等你。寨主被另一伙恶人趁火打劫,韩青也出手相救,浪子一正一邪,全看心情。 |
|
其实对标的话和游侠儿有点类似,但是罗烈和姜大卫是两种风格,所以故事走向也是两种类型了 |
|
6.8_飞刀手 飛刀手 The Flying Dagger (1969),飞刀扔的太随意了 |
|
影片故事较为一般,亮点是罗烈扮演的杨青,放荡不羁、桀骜不驯、亦正亦邪个性十足,看完本片后我对罗烈更加喜爱。 |
|
罗烈虽然算不上美男子,但是魅力十足,要是没记错大概在一年前我莫名其妙的好像还梦到过他。 |
|
其实比张彻后面拍的狄姜系列作品有意思得多,没有那么直男,没有那么简单粗暴,气质上还很古龙。2023,x2 |
|
男主的气质好特别,冷暖正邪随时切换,明明很硬汉的五官,却有一种浪子气质,现在的古装男主再也看不到这种冷冽风流完美融合的气质了。画面构图很日式,有些对白很可爱,张导早期的探索期,除了热血战斗,有照顾到细腻的人物关系和柔软的情感,还蛮难得的。 |
|
罗烈角色写得好,表面风流叛逆,实则忠诚痴情 |
|
黑白片头好色好血腥。郑佩佩当年好美。三星半 |
|
罗烈身上的亦正亦邪的痞子侠客模样是狄龙 姜大卫永远不会有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比较喜欢他的原因。张彻的儿女情长永远也只是点到为止 这也是他的大男子主义吧 最近因为在看小李飞刀 所以觉得这部里的飞刀丢的好随便 真的是随便而不是随意。 |
|
张彻戏里最好看的还是感情戏。 |
|
罗烈少有的正面人物 |
|
罗烈得抹粉,不然糙,化了妆直接靓出一个lev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