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不到点 |
|
虽然片头片尾的旁白好治愈,但这不是一部心灵鸡汤。悲催也不易自控的Amy让人“痛恨不争气”却时不时让观众感同身受,与她一同郁闷一同爆发一同成长。如何在这个操蛋的不会因为缺了你就不转的社会里挣扎亦或反抗!Laura Dern的演技更是不错。这个放到Showtime加入“妈系列”是该多好! |
|
本身就是这个年龄段的悲哀。。演了我最无语的美国人。 |
|
前两集看后,对于剧情的转变些许不满。弃。 |
|
严重被低估的作品。整个剧本有点喜剧版Severance+The Leftover的感觉。表面上在灌心灵鸡汤和白左自嗨式乐观,实际骨子里完全反鸡汤,展现出一种饱含自省精神的悲观。女主角其实没什么真正思辨意识,总想找个“大他者”(鸡汤、前夫、朋友、母亲)依靠,完全是个丧失commen sense的疯婆子。但却是她干了并干成她周围那些有commen sense的“正常”人该干的事,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讽刺。Mike White在这个项目里展现出的功力在十年《白莲花》里最多展现了7成。美国的“正常”人大概确实要等到21年这个时间节点才能看懂Mike White十年前就表达过的忧虑。
PS,刚看完的时候惊讶于自己怎么现在才发现这部剧。不过细想一下,如果是7、8年前看这剧,我大概率也看不出这剧好在哪儿。 |
|
总感觉话题太沉重了,关键是作为喜剧而言,感觉一点都不好笑,并缺乏带入感,只是生活的流水账,看了2集,欣赏不来,弃! |
|
(8.6/10)《醍醐灌顶》在2010s初受到的冷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当年的观众并不能接受一个anti-heroine做绝对主角。也不习惯看到一部不以搞笑为目的的喜剧电视。在类似剧集受到关注和褒奖的今天重拾《醍醐灌顶》。其前瞻性不言而喻:Amy不是一个一维角色。观众一边会被她的执着和热情感动。一边又同样觉得厌烦。这种女性角色的创作在当时是十分罕见的。更不用说此剧甚至预言了MeToo运动。《醍醐灌顶》好像一个关于如何改变自己再改变他人的podcast合集。每集都是相对独立的。每集都在Laura Dern舒缓的旁白中带给人启发。它传递的“正面能量”不是盲目的。它灌输的“心灵鸡汤”不是庸俗的。与之相反。《醍醐灌顶》是脚踏实地的。所以它显得真诚。 |
|
最近好多人推荐这部剧,试了一下,哎呦喂,太好看了!这个世界太讽刺,女主太疯狂,但是又让人忍不住去关心同情她,有时甚至想要变成她。还有Tyler好可爱啊~~ |
|
s1e1. Laura Dern老得没法看啊,老得太磕碜了,看不下去。 |
|
养眼的风景,适当的插曲,片头片尾的对白以及电影拍摄的风格,没什么具体的剧情。这一部剧对心里脆弱又常会感到沮丧的人适用,并且会为Laura Dern流畅的表演风格一击即中。 |
|
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黄暴台,治愈系。每集的独白是特点,配上的画面也很美,但是每集都这样就有点枯燥,黄暴台是砍了大屌续订这个。。。不是很理解 |
|
'大概这类喜剧的任务就是同时做到让不安的人感到安慰,让安逸的人感到不安。 以及‘告诉观众'身为人这种动物,到底是他妈的一种什么滋味儿。 ' http://t.cn/z0DFqSy |
|
(弃)HBO这类生活剧我真是有点烦了。来来去去流水账 |
|
showtime的女人“喜剧”怎么上hbo来播了? hbo对bored to death是多没信心呐 丢到周一自生自灭 连那部如何制造牛仔裤都能进周日档诶 |
|
HBO又一部落眼于现实生活的剧集:优美的风景和音乐,不错的公司和社区,一切都是那么美,但就是和你无关, everything seems so right without you. 一个人和这个世界,Hallelujah~Hallelujah~ |
|
从第三集开始完全沉醉,无论音乐还是那些冥想的画面,都很美。这部剧真的太温暖了,太过浮躁的时候看,心如止水啊! |
|
生活就是这么的不如人意 |
|
weirdly related |
|
一个生活被自己反复折腾、糟到极点的中年女性重新来过的生活感悟剧,过程必不顺利,有困窘有后悔,季终时她在海边听年轻人弹吉他唱歌,安静祥和,其实结束在这里就很好。几年前在深夜的“家庭影院”看。 |
|
大爱 |
|
挺不错的,但是好像也就一季,在美国收视也不怎么样 |
|
比anger management有意思,EP 4 5 6 都非常文艺小品范,但是节奏慢如韩剧,不小心就会睡着,第二季不准备追了。(Louie实在是断了其它的depression comedy的活路,对比起来这部既没什么笑点也不够深刻) |
|
Laura Dern is gorgeous as always. HBO繼續充當電視界的領袖。 |
|
乔纳森·戴米真是晚景……还导演了一部HBO鸡汤剧。 |
|
看的太纠结了... |
|
目前看过的最踏实,真实,给人以激励的电视剧。 |
|
我不喜欢white lotus,但是mike white的幽默感还是挺独特的。这剧感觉好多了,white对社会和人性的观察力很敏锐,对corporate america的描绘很到位。laura dern演得很好,她的角色缺点很明显,过于天真,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白日梦,但是她的故事其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作为打工人的无奈和屈辱,希望改变生活现状却感觉被困住,在各种不现实的东西里寻找短暂希望。她像很多人一样,在自助读物里寻找出路,也挺容易理解的。这剧的格式是半小时喜剧,其实基调挺忧伤的,充满了人的孤独和无力感。音乐美。 |
|
好看! |
|
well. |
|
问题可能是,靠女主这样的“神经质”人设撑起全剧,还是有些单薄了。喜剧感有,但比较微弱。全剧充斥着零散小事件,没有强冲突,人物关系的建立都比较松散。 可以对比《奥丽芙基特里奇》 |
|
如果说白莲花是完全的社会批评,这部戏则是完全的个人成长。女主的再出发,其实就在于视角不断的转化——把路人看成妈妈,把他人的苦恼作为给予的动机,把自己不再当成前夫的救世主…… |
|
看不进去。 |
|
这剧看久了觉得自己会跟女主一样变神经 |
|
一方面觉得她很有韧性很勇敢,另一方面又觉得她好像有点蠢,对于别人的情感信号非常迟钝。
倒数第二集母亲那条线也有点奇怪。 |
|
看女主抓狂的样子感觉好过瘾 |
|
这操蛋的人生…… |
|
35人看过⋯⋯好奇字幕组为啥放着这样触动人心的好剧不做。 |
|
从第一集开始,我的观感便是:There's gotta be a twist! 然而,一直看到第四集,也只是看到满屏的 dogshit!回头一想,我真的需要隔着屏幕再次观察生活的 shitty 之处吗? |
|
Amy就是我们自己。 |
|
两集都看完了,好失落。能继续吗?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感的美剧。 |
|
第一集 pass |
|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的时候,我被Amy对着福利机构负责人大哭那一段深深感动,后来在网上下了好几集来看。最最吸引我的就是海报上Amy哭花了妆但是却坚定蛮横的眼神。Maybe you used to be bad, but you could change. |
|
真心的喜欢配乐和场景,很温暖~~ |
|
又尬又致郁 2011年拍的为何画面这么有年代感 |
|
WTH 真想骂人 都是负能量 这个女主成功的成为了我最讨厌的女主 自认为是圣母拯救周围的人真是讨厌 你要过怎么样的生活都可以但不要影响其他人的生活行吗 |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
开始就是抱着看看的心态,但你往后看,你就会觉得Amy遇到的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很多人和事都是很现实的,就算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我们只能将就着混下去~ |
|
看不下去了- - |
|
HBO在尝试weekday的剧集,但pilot只有0.21m的收视率,让人费解的是该剧是嘲讽那些enlightened的人呢还是要enlighten别人?30分钟过后让人觉得太过preachy和pretentious。 |
|
少给一颗星是因为我没想明白它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但我就是忍不住看下去。很奇怪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