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深刻的几点:一个人蹲监狱期间女儿被残忍奸杀,还有一个人在抱怨同伴总是叫他不要吸毒。结尾砸房子。既不猎奇也不煽情,视角可。同名配乐合适又好听 |
|
Amazon对于这类片子,事实就足够震撼。在垃圾堆里边捡边吃,在垃圾桶上吃饭,还有那个直接架在桶上面的马桶座,女流浪汉的眼泪,瘦骨嶙峋的狗,穿梭的大老鼠……一个城市表面上有多光鲜,底下就有多肮脏。最震撼的是搬走前流浪汉们所谓的知足,与搬进新家后表示再也不流浪了。人要见识更好的生活方式。 |
|
感恩节刚去了纽约,地铁上能碰到无家可归索要食物的人,确实能感受到这个钢铁森林里的贫富差距。比较戳我的一幕大概是开头吧,一个黑色剪影一直走啊走,穿过长长的隧道,走到一个我不能想象的世界。 |
|
调查了一下这个电影的制作过程,很依然的觉得是个五星。本来以为黑白和老电影的效果是后期特别制作出来的效果,原来是另有原因。。。怎么说。。。很佩服。 |
|
很不错啊,黑白反而把那种生活在地下的感觉表现出来了。整个节奏掌握的很好,跟着很多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想法串的很好。太喜欢结尾了,每个人开心的把自己的房子毁掉,然后在公寓里,真的都很开心。原来拍了5年半,长时间的观察真的是最好的做纪录片的方式了。难怪能看得出导演对他们都是有感情的。
让我更深一步的想法是每个人都会有脆弱的,犯错的有时间知道是错误的但是由于自己不够强大而没有办法从泥潭里面走出来的时候。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样的人,我也不知道他们的未来会怎么样,但是我觉得我得学会不要轻易的去judge别人。 |
|
黑白之美 边缘之痛 |
|
住在地下的人。纪录片。 |
|
在黑暗里久了,就忘了太阳下的日子,反之亦然。 |
|
流浪汉题材,他们居住在纽约地下铁道,环境肮脏破败,老鼠成群,在这里他们赖床,做饭,养狗,捡垃圾,吸大麻,镜头拍出了生活感,人物很鲜活。会让人联想到《南京路》和《铁路沿线》,导演是一个黑人,和被拍者关系融洽,听说拍了五年半,片子非常好。 |
|
生活在地铁轨道旁的无家可归者,他们是美国最最底层的那群人,但是至少他们有健全的身体,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自由~ |
|
的确拍得不错 sad but sweet at the end |
|
这日子过得像一群动物。 |
|
每个人对美好生活都有渴望的权利,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当黎明到来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喜悦! |
|
我还是想看人和人之间的故事 |
|
1.黑白画面是个好选择。虽然这个colorless的比喻有点on the nose,但是有用. 2.观众和角色们的距离保持得很好,既没有让观众移情而无法客观思考,也没把他们变成了所反映问题的标签而失去了鲜活。3.像好莱坞一样皆大欢喜的结局让人无法接受:我们都知道问题没有解决,为什么要不负责任地草草了事? |
|
说句真的 暑假在报社 专门负责 该HOMELESS的文章 我对他们一度觉得没有希望 可是看了这个片子有点慰籍 |
|
比较像《Paris is burning》和今年上映的《共和国》的结合。在电影院没有字幕的情况下看,有些台词听的很不清楚。中间有些场景说实话让我觉得有些恶心,这也是本片没有滤镜的记录吧。真的惊奇能够看到这样的世界 |
|
诗意的纪录片,黑白胶片质感太好了,从一些镜头的影子看得出为了在阴暗隧道撑起胶片也用了大功率的照明。 |
|
building steam with a grain of salt - dj shadow |
|
moles, bums, hobos, travelers, scavengers, divers.. where do I start to describe them? |
|
Backstory: 我是先有原声带: 非常棒的DJ Shadow。导演怎么找到他来客串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十几年前,我去香港一家非常有名卖盗版文艺片的碟店找老板问,他说:真不巧,我只有一张然后已经卖出了。后来才有机会看这部片子。"I have three words for whoever's f**king this was okay? It's not "I love you" , it's "leave us alone!" |
|
same old story. "I only have three words for them, and it's not 'I love you'. It's 'Leave us alone'." "I don wanna be homeless again." |
|
Dark days but Bright Life. |
|
没有找准基调,本来是可以高于《铁路沿线》的作品 |
|
被最后一长串的special thanks和in memory of感动到掉眼泪TAT |
|
世纪初最重要的电影之一 |
|
纪录片,导演真的跟纪录片中的人去住了五年半……佩服至极。Social Justice,人人都有心向体面的一部分。 |
|
剪得真好,导演也真的帮助他们改善了生活。只是…然后呢? |
|
equal respect |
|
没来由地想起《浊//水漂流》和《地下》。理想主义者前仆后继推着西西弗斯的巨石 |
|
criterion channel. |
|
为了dj shadow.找半天找不到资源下,还好学校有张碟,回学校借吧。
松鼠借了我顺势拿来看。没字幕...dj shadow的音乐也就那么一段翻来覆去的用。不过导演心思很活络,赢在太真实而不是艺术感。 |
|
拍摄背后的故事真挺感人的 |
|
after vegas,harlem tunnel |
|
会好的 |
|
有 |
|
目瞪口呆 |
|
流浪汉 |
|
看完很感动,只是感动的理由并非导演本来的目的,他认为流浪汉并非自选性地呆在底层,而是掉入底层后缺乏爬回来的机会。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的光辉不在于这种现代道德哲学(即底层者必须要“流露出”他值得更好生活的特性),而在于不偏不倚地记录下充满缺憾的人性,黑白影像也在此体现了它的优越性,剥离了色彩就囊括了所有人的身影:我们的自恋与自厌,我们的虚荣和自我中心,我们向生活节节让步自己的尊严,却又自以为死守着某个防线,自以为仍有资格期待希望——如此真实的镜面 |
|
黑白镜头想起双峰3警探在里世界的样子,很难想象那是穿过隧道就能抵达的真实空间 |
|
第一个为了作业看得电影... |
|
拆房子 |
|
Being homeless is never a choice. |
|
相见恨晚 |
|
7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