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燃起来了”,一边emo思考存在,在虚构的世界扮演生活,只因“This is too much like fucking life”,哈姆雷特变成堂吉诃德,变成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动人而荒诞。
与《尼特岛》一样,是异境中的社会学实验,但不同于乖乖做着人类学考察的前者,人们在游戏世界重建常识秩序的同时,现实社会也在慢慢从灾难中恢复,本应平行的世界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将这个本应划入行为艺术范畴的故事拓展出了更多维度。尽管一些关键情节隐约透露出编排痕迹,但一个披着“Alien”装备的移民在试镜会上背诵《古兰经》,这是无法虚构的、专属于生活的隐喻。
要是能把最后的戏剧成品拍全就更好了。 |
|
看到了疫情时,泡在GTA里的自己,无聊就会去里面开开出租车,用坦克炸路,然后逃到山上走来走去。洛圣都是一个凌驾于日常生活之外的城市,在那里,大多的人是暴力的,可是他们居然能在这暴力中演绎一场哈姆雷特,并第一次看到了洛圣都的另一面,夜晚苍穹上的星星,vinewood下的空旷的剧场,老崔住的贫民窟都被拍出了文艺片的感觉。每个人都是寂寞,又可爱的,好笑,也有点悲伤的。即便这件事情荒诞无比,却也在成功时真心觉得快乐,仿佛也是一份不该在gta世界里出现的快乐..这些人真好啊,想起我曾在线上版和一位先生短暂沟通,他邀请我去了他的豪宅,我们尴尬的聊了几句我还是射杀了他,后悔!也许,他也是一个哈姆雷特! |
|
@ Genesis 各种方面的intriguing 在一个宗旨是破坏和毁灭的游戏里试图建立深层联系并组织一场有精密步骤的演出。戏里戏外 游戏里游戏外的多层对照与矛盾。 哈姆雷特本身的权力与欲望的争夺 因对世间事产生怀疑 对自我存在意义不确定而引发的抑郁 又回到毁灭他人和自毁的课题。这也可作为未来一种电影的发展趋势。而且很好笑 我很喜欢 |
|
6th HIIFF。一言不合就开枪! |
|
粉丝向的电影 hmmm 如果能够称之为电影的话 很大反差 但是剧情实在是太无聊了 中间一度睡着 醒了之后依然味同嚼蜡 只好提前走了 |
|
第六届海南岛10。游戏画面配玩家声音,现实中被封控的肉体在虚拟世界里寻求荒谬的精神追求,这世界需要明知事情毫无意义却因为有趣坚持做下去的人,如果一群这样的人碰在一起,那简直棒极了。 |
|
6th HIIFF,大悦城博纳。在21世纪最伟大的游戏里不仅可以演哈姆雷特,还可以拍成纪录电影,颇具创意,游戏玩家很爱。 |
|
感觉被豆瓣骗了……前面还挺有意思的,后面直接看睡着了。。。。但是导演本人还挺nice的 |
|
真正的pandemic cinema。当各种各样的模拟器扩展着非空间的虚拟世界之时,游戏的意义被泛化为生活(也许所有艺术的终点皆如此)。《我的三体》之前就对游戏手段化给出了很好的回应。而在电影与游戏互相吸收的路上本片走得更远。联合线上玩家们在一个犯罪游戏中一起排演Hamlet,不仅需要躲避不断被杀,也需要面对现实导致的种种变动。当Sam和Pinny的虚拟角色站在一起而二人在现实中共处一室却很久没互动时,游戏、戏剧、现实和电影的四条线互相交叠内爆迸发出的巨大能量使人惊诧。上天入地、特效呈现出的真实鬼魂效果、用枪的决斗,“也许是有史以来最奢华的哈姆雷特”。导演夫妇最终在NT领奖的场面让人不得不重复他们在游戏里躲避警察的那句话‘You cannot stop art.’ 也再次证明了,电影的进化也许一定是在玩乐中。 |
|
太长,为什么这些纪录片导演都和要上春晚一样喜欢抒情? |
|
7.5 适应近当下的电影,从疫情在家到一个世界上许多人还在互相残杀的时代,网络是全民的舞台。题材可以类比的是《我们在虚拟现实中相遇》,也是疫情期间“The Show Must Go On”的一种戏剧项目的虚拟延续,形式本身就带有强烈的噱头吸引力,成片也的确幽默可爱,但也如许多当代英国戏剧与电影一样具有保守性,可以试想当游戏引擎喜剧足够普遍时本片也许会显得相对普通,最有魅力的时刻之一是开场后那些虚拟的美景空镜。#HIIFF2024# |
|
随手挂断的电话透露出了它的本质,只是进一步佐证了游戏与电影之间的壁垒,只有对于虚拟空间的臆想而没有对其内在肌理和运行逻辑的探索与思考;好的地方都来自于外部的触动,想念那些和朋友们名钻豪劫的时光。 |
|
一点也不邪恶。对电子游戏的内容与规律如何以电影的视角发现并重构几乎没有思考。 |
|
#10850。6th HIIFF-天涯海角,前获2024SXSW纪录片大奖。继承了此前游戏引擎电影的研究成果和语言语法,在游戏世界的探索与研究、玩家行为、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关系等方面有很深入的讨论,同时也完成了一次很有戏剧张力的叙事,写出了很好的人物弧线,创意拉满。作为一部“疫情电影”也很有效地就疫情期间的人际关系模式和经济形势进行了探讨。特别地,本片实际上也是一次极为精彩的《哈姆雷特》改编和关于戏剧制作过程的(虚拟世界中的)“元戏剧”。故事精巧,情感饱满,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2024年度十佳No.1就是它了。 |
|
如果形式组织不那么像“纪录片”会更好,更想看他们当时的实时直播画面。 |
|
”Can I be Harry Potter in helmet…Hamlet!” |
|
可以说是有史以来见过的对游戏最为温暖的一次注视。在游戏里面上演戏剧,无异于在坚硬冰冷的游戏规则之中划出一条柔韧线,在游戏的框架之中,将种种道具和场景化为己用,进行全新的尝试,完成一次于虚拟现实之中对现实世界的救赎。疫情受困于家中,失业与贫穷,对于人生的前望,只得一片虚无。在此极端的情况下,游戏与戏剧竟然完成了一次合作,二者相辅相成,游戏帮助戏剧发掘暴力因子,戏剧又反过来让游戏暂时脱离单纯的官能刺激,让玩家/演员意识到周围的人,并寻找自己的真相。整部作品最温暖的地方莫过于对地球村的谱绘,我们从未真正关注过身边的玩家,他们也都是区别于NPC的有血有肉的人。整部作品完成之后,依旧充满了怅然若失之感,仿佛在奋斗后什么都没有得到,甚至已经失去了逃避现实的驱动力。不过在此种难过之中,其实已经有了所谓的真相。 |
|
@MUBI,哈姆雷特的皮堂吉诃德的核,到处都是现实对虚拟世界的干扰,或许那个造梦的空间并不完全存在,但我们还是通过游戏通过电影去构建它,这正是我们替哈姆雷特挥出的最有力的一剑。(DontaeIsBetter 这个id很难不让人怀疑是川粉 |
|
4.0 观感太不流畅了,期待先在技术上能更进一步。 |
|
已译 想看找我捏 |
|
For someone who has never played GTA/video games ever I find this kind of heartwarming. Who doesn’t like a film where everything comes together in the end? However I think the film will work better if it is more chaotic and spontaneous instead of trying to elevate whatever core message the director tries to sell, especially towards the second half. |
|
XD 非暴力、不合作 |
|
拓宽电影边界的一部电影。很难得在游戏世界里居然还能完成一个这么有故事性的纪录片,用一个在其中可以肆意妄为地使用暴力的游戏来完成一个与这个世界本性如此相悖的事情——演绎《哈姆雷特》,本身就是非常动人的一件事,三个主角更是在完成这个“主线任务”的过程中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动人的联结,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度,讲着不同的语言,也可以在这个暴力的世界里和平又众志成城地完成一件如此看似如此愚钝的事,这种联结和坚持令人动容。影片同时也借游戏展现了人的两面性,一边有人愿意相信他人,用善意筑建桥梁,也有人拒绝沟通,只是在这个世界里肆意地毁灭。另外,这部影片有着非常详细的在屏幕上的字幕(包括描述性字幕),让我觉得非常难得,希望以后早日普及。 |
|
喜欢,任性给星 |
|
的确是天才之作,线上世界(尤其是GTA这样一个弱约束、弱道德感、弱后果的开放世界)虚拟形象之间微妙的联系,疫情末段的时间设置让这种人际关系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更加有趣。或许会是一类新电影的开端。 |
|
#ICA 英国疫情封锁下的思考与创作,整体叙事非常平缓,在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感觉到人们对现实的无奈,尤其是Sam跟Mark的对话,能感觉到他们想借由游戏逃离现实,哈姆雷特搬进游戏则也很像是对于To be or not to be的回答。电影记录了他们筹备并实现这个荒诞构想的全过程,视觉部分感觉很多都是后期搬演的,像是发现剧院,组织的面试,感觉很难初次就录制,不过排演,演员招募,舞台和道具的探索感觉很精彩,影片的很多情绪起伏则是在面对恶意破坏他们活动的玩家,角色其实如同世界中那些阻碍一样,“外星人”驾驶飞船守护他们那一幕又好笑又暖心,以戏剧融合到游戏带有着些许荒诞的表象下呈现出的是游戏艺术快速发展的原因和戏剧艺术那不灭的魅力。 |
|
想不到处理得这么通俗,原以为是那种晦涩的论文电影(。蛮有人情味的,看进去了。 |
|
暴力掩盖了一切。idea is great. |
|
哈哈哈哈哈 I have ADHD too! And you caught me (for a while though! Let's laugh off the absurdity of human life!(以及,很像Canada Water站那里让我觉得,如果伦敦有趣的话那我心里就是这种有趣方式(obviously I was not thinking London is fun. |
|
4.5 |
|
抱着放松的目的,当做一部恶搞电影开始看,一开始也觉得这就是一部符合预期的搞笑制作。结果剧情急转直下,原来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和戏剧的制作中,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人生。To be or not to be这句终极质问,在所有的挫折中显得离我们如此之近--然而创作者早就有心有灵犀,因为GTA的世界就和莎剧的世界一样,暴力而又充满了荒谬,但离我们从不遥远。 |
|
或许是《马丁哭了》的反面,GTA影像的另一面向:在网游中构建一个哈贝马斯空间的可能,但相当模糊而且甚至在隐含的逻辑条件中难以成立,因此更像是一次人工奇迹。 |
|
日常生活处处哈姆雷特 |
|
在GTA V里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看似荒诞但却很合理。相比Netflix的那部《伊贝林的非凡人生》,同样是利用machinima的本片显然更好地捕捉到了游戏的真实体验,也更敢于将电影语言与游戏结合,而不是拘束于传统的结构与形式 |
|
最精彩的是突尼斯“外星人”随机进来念了一段古兰经 |
|
很有趣的表达形式 |
|
Actually a lot more cinematic than I expected. 没有艺廊展馆的酸腐味,很棒,很真诚,and it has to be the Brits 😂 |
|
So GTA!!!So Shakespeare !!有趣 感动 |
|
一场特殊时期的戏剧实验,最想看的部分其实是如何在一个失序的游戏世界中组织起表演者的过程。 |
|
鱼怪念古兰经还行 |
|
#ica |
|
室友问我下一步是不是在模拟人生演雷雨我说急啥先来个荒野大表哥麦克白 |
|
近年最佳 |
|
#VIFF2024# 疫情间NoPixel风潮引出的产物,娱乐性很强也很励志,既展示了GTA里各种RP玩家的奇葩举动,又表达了对现实生活里困境的无奈。从哈姆雷特里探讨生死的独白引出虚拟世界跟现实连结的主题也挺有意思。You can't stop ART, motherfuckers! |
|
折磨我的片子,但因为我是玩家,真心喜欢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永不灭! |
|
真的太好了!戏剧new blood,非常牛逼(到底要到什么时候才能VR看剧啊 |
|
3.5,线上世界成为了covid lockdown时期替代性现实以及同“他者”相遇,建立关联的方式,也正是在这一时期,Facebook被改名为meta,用于“元宇宙”这一赛博嗨普。正如同元宇宙盗用了玩家文化,《侠盗猎车哈姆雷特》也盗猎了GTA线上模式的核心玩法,将无穷尽的犯罪与消耗且充满了网络巨魔的虚拟洛杉矶转变为了一种另类的英国式的,文化至上主义与非暴力玩法,政治正确者的反游戏和英国的文化保守主义合二为一,我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来自大教堂。与此同时,排演的过程返照了covid-era的生存状态,哈姆雷特文本之中排演的生存论危机同构。但问题在于,在gta5的世界,以及通过键盘/手柄构成的输入系统-符号的硬件之中,身体真的有可能如此沉浸吗?还只是另一种名为纪录片的科幻,或是表演如此的顺势巫术? |
|
游戏里的你再强大也不是…整部影片是一次完美的错位契合,聊天间的幽默和游戏机制的碰撞、哈姆雷特的“样板”与游戏形象之间的火花,在荒诞与燃起来了之间反复游走,通过虚拟的游戏引擎逃避生活也创造生活。与很多以游戏为论文电影载体的影像不同,这部是十足的“伪纪录”形式啊,游戏极大程度地削减了纪录片的真实性,游戏角色的互动可以被反复机械地搬演出来。这片给我的震撼程度快赶上22年我看如何消失的时候了,等字幕出了还是要再看一遍📽️ |
|
wholesome shit 🥹🥹🥹 |
|
GO SEEEE IIIIII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