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三十而“腻” (2019)

    最近更新: 2025-01-31 HD
    • 主演:候晓文
    • 导演:候晓文
    • 编剧:候晓文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19 
    • 更新:01.31
    • TAG:纪录片
    • 别名:大型脂肪对抗日记,三十而“腻” | 大型脂肪对抗日记,Turning thirty gaining fat
    • 片长/单集:16分钟
    • 豆瓣评分 8.0 (584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三十而“腻”》的免费在线观看,《三十而“腻”》是对白语言为汉语普通话,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0分,有584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三十而“腻”》这部短纪录片从策划到执行再到后期总共花了快一年的时间。值不值得?我不知道。希望你们来告诉我。这是第二条片子,希望你们看完它之后能告别那个肥胖的自己,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希望你们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人生很长,请不要忘记那些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在线播放或下载

    • 剧情简介

    • 报错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16.24分钟 测试时间:2025-02-03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三十而“腻”》这部短纪录片从策划到执行再到后期总共花了快一年的时间。值不值得?我不知道。希望你们来告诉我。这是第二条片子,希望你们看完它之后能告别那个肥胖的自己,希望你们能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希望你们将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人生很长,请不要忘记那些平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5 HD
      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
      2018
      纪录片
      英国

      健身的真相

      The Truth About Getting Fi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完换了身衣服去山上暴走了45分钟,爽~
      • 快步走及HIIT高效有效;力量训练无论轻重都可以刺激肌肉协调生长;适量适度跑步不伤膝盖;运动制造“内生性大麻”使人愉悦;跳舞健脑
      • 避开有没有拿运动品牌赞助来拍片子不说,总结下看后的收获,确实是刷新了一些以前的认知:1.三个十分钟的快走消耗大于一万步慢走2.hit效率更大,更段时间达到效果3.5分钟的客厅训练。4.哑铃轻重最后效果一样但是重哑铃更省时间,一礼拜两次5.跑步对膝盖关节身体无害,比走路要低。6.运动后产生的内生性大嘛让人开心,身体鼓励人锻炼的机制7.跳舞让人变得更有生产效率,提升大脑🧠。
      • 实验方法也太简单粗暴了吧,结论就是hiit有效,大重量效率高。
      • 非常民科的纪录片,适合完全不运动的观众。 1.简单体测的方法-板凳蹲(时间),上下台阶(心率)。 2.怎么简单运动?每天一万步。实际上每天3次10分钟(每周5次)快走(心率到气喘不能唱歌)更有效率。 3.HIIT更高效(比如单车每周3次40s冲刺)。 4.在家也能做HIIT,5分钟,慢跑热身,开合跳1min,深蹲1min,原地快跑1min,深蹲1min,开合跳1min。 5.适当的重量训练能提高肌肉强度,大重量比较高效。 6.适当的跑步不会伤膝盖。 7.运动能使人爽,运动(跳舞)可以锻炼大脑,使人更聪明。
      • 1.你需要花多少时间在椅子上起坐10次(抱臂)?我需要12秒内。楼梯上下3分钟,测心率,我需要110以下。2.每天三组十分钟快步走,比散步一万步更好,原因是加大强度增快心跳。3.高强度间隔锻炼,一周三次四十秒快速单车,百分百的肌糖原可以消耗两成(所有运动都可以消耗)4.1分钟开臂跳,抱拳蹲,2组,原地快跑1组5.短时重物锻炼和长时轻锻炼效果一样6.运动产生安全的大麻素7.跳舞会变聪明
      • HIIT真的有效,但犯恶心啊!一个小时的HIIT可以烧掉几乎800卡,但一天都不想吃东西...
      • B站可以看了。每天3次10分钟快走比每天1W步有用更易坚持。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HIIT)也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在家也能做HIIT。适当的重量训练能提高肌肉强度。健身的动因,最好不要靠意志力,而是其他的动因(如与同伴一起、教练好看、等等)。跳舞比其他运动更能提高运动后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能力。
      • “如果你的问题在缺乏时间那么就采取高强度训练,像是快走、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还有举重。我永远不会爱上运动,但至少我现在知道该怎么运动比较恰当,以及如何以最少的努力得到最大的效益。”迈克尔大叔的总结深得我心。
      • 研究的内容挺有意义,除了跳舞会变聪明这一点,其他观点和目前认知差不多。不过片中展现出的研究方法不算很严谨,降低了说服力。
      • 1健步走比走1万步有效2hiit超有效 keep上的hiit就可以 3只要是做到力竭 那么轻重都可以 重的只要是省时间 4跑步不容易伤关节 主要是从走路变成跑步让身体徐徐渐进 我懂得了为什么之前跑步伤到膝盖 是因为其实我是没有跑步习惯的 只是想排解负面情绪突然间长时间 大强度跑步当然伤到膝盖了 5跑到一定程度身体产生和大麻一样的东西 超健康所以会上瘾 6跳舞会让人变聪明啊 记动作 协调性 我觉得音乐也可以 唱歌还需要记词呢 唱除母语外其他语言还让我丰富知识了呢😂感觉跳舞的记动作和音乐里背谱记歌词差不多啊 合奏合唱更有协调性了 总之说了很多次想跳舞了哈哈 现在还没想好 考虑好什么舞种就可以开始练了
      • 1⃣️跑步比起走远路不算伤膝盖,我们天生被设计了要跑步的机体2⃣️HIIT就是牛逼,比一万步牛多了3⃣️力量训练要做,但举重举轻效果基本一样,举重更爽4⃣️运动让你全方位变聪明(认知、反应、注意力、工作记忆、执行力etc.)5⃣️运动产生的激素和大*麻基本一样,但量少且健康。
      • 时间有限又向往健康的零基础健身者必看。
      • 写几点我看来比较新的知识点:1.跑步不会伤膝盖,反而能调节软骨的弹性;2.力量训练的效果与重量大小无关;3.跳舞能让人发挥最佳状态,变得更聪明;4.人在35岁之后肌肉会每年收缩1%,而运动可以增加肌肉,此处举例两个65岁人的膝盖横截面,可以看出经常运动的那个肌肉更多,细胞更大更饱满,也能吸收更多糖分,减少血液含糖量,进而减少二型糖尿病患病率;5.运动让人产生内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变得兴奋。
      • 基础知识普及,适合没运动的: 1、每天1万步,不如每天快走(气喘到能说话但不能唱)3次1次10分钟。 2、HIIT,单车每周尽力最快3次每次40秒。或者,先原地跑热身,再开合跳,深蹲,原地快跑,深蹲,开合跳,每个动作1分钟共5分钟, 3,对增加力量,即锻炼肌肉。动作到力竭的话,大重量和小重量,效果一样,但是大重量力竭快。 4,适量跑步不伤膝盖。 5,跑步分泌类似药物的物质“内生性大麻”,跳舞健脑。
      • 3.5星。HIIT以及快步健走,还有新get到的名词:内源性大麻素,健身后让人产生幸福感的玩意儿。
      • 美音英字生肉。210407朋友圈一篇推文《BBC爆出:中国人迷信的每天1万步,原来竟如此》,先堆积在文件传输助手后搁置于浮窗,下载资源又躺在B站许久,终于看过……之后,我觉得智商与经验与意志力都受到了疯狂的凌辱,甚至当他们拿起科学的武器,以偷懒且获益为战略,一切都变了味道。
      • 210624重温 191001
      • 更新了不少健身常识。
      • 试了一下FIIT,这够累的,小腿肚竟然酸胀了好几天.....
    • 豆瓣 7.4 IMDB 5.0 HD
      The Restaurant that Burns Off Calories
      2020
      纪录片
      英国

      燃烧卡路里的餐厅

      The Restaurant that Burns Off Calori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般般,收获不大
      • 条目终于通过了,2020-05-10 看过
      • 跑步,自行车,划船机. (锻炼的肌肉群不同)
      • 直观有趣,类似支付宝走 5000 步消耗几块小饼干,我第一次看到就了解减肥单靠运动真的杯水车薪。
      • 有个学者介绍应该政府管制食品广告那段makes you think。什么是真正的自由。看带锻炼版菜单前点布朗尼也是自由意志,看完改点冰淇淋也是自由意志。有趣。
      • 对广告的思考很深刻,但是我只是为了减重看的
      • 非常有意思,这种现场对照组的实验极为有趣。当卡路里数据给到食客的时候人们确实会下意识的选择卡路里较低的那款。但矛盾的是碳水油脂的双重组合往往可以给人味蕾最棒的冲击。
      • 很有趣的节目设定和展现方式,为啥我们就不会有这种节目呢?
      • 很有意思!
      • 很有意思的实验,但是我对食物包含的卡路里,和对应的运动量存疑,感觉对应的运动量太大了。比如一小碟甜品所含的卡路里,竟然需要在跑步机上跑69分钟才能消耗完?很可能这个量不是身体实际吸收的量。因为我自己也是常年坚持运动的人,食物要是有这么大的能量,我现在不知道得胖到哪里去了。
      • 挺有趣的,这20个人真能吃,差不多平均一个人消耗了2300大卡热量的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不肥胖才怪。
      • 还蛮有意思的,国外人民真的能折腾。学到的就是跑步、划船机、椭圆机比起来,还是跑步最效率。
    • 豆瓣 8.1 IMDB 7.2 HD
      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
      2009
      纪录片
      英国

      瘦身十律

      10 Things You Need to Know About Losing Weigh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坚持一日三餐;2.用较小的餐盘盛食物;3.选择低卡食物;4.即使坚持记录摄入的热量,大多数人会比实际摄入少记录50%;5.增加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延缓饥饿;6.粘稠的粥羹类食物会在胃里停留更久;7.远离自助餐;8.乳钙会减少脂肪的吸收;9.运动对脂肪的后续燃烧效果惊人;10.没事多活动
      • 张嘴前先计算卡路里,把家里换餐盘换小,打粥羹流食比固体食物更有饱腹感,早餐摄入蛋白质不至于饿瘪,低脂乳制品有助拉粑粑时排出更多脂肪,运动的后续燃烧热量令人振奋,零碎时间动起来。
      • 重点不明, 不如直接罗列出来
      • michael在英国来说的确不算fat!
      •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k4MjkxODM2.html 在线粤语有字幕
      • 怪不得“英国科学家”成了一个梗,拍下这样不严谨的抽样当作实验过程,即使结果是正确的,也很难让人信服啊:D
      • 受益了。英语好好听~~
      • 以前看的
      • 感觉是BBC把一本随处可见的减肥经影像化了,总靠skip meals减肥的我应该再重看一遍~
      • ccav少出点探索发展弄点这样的也行啊。
      • 受益匪浅啦~
      • 简单易行.
      • 么么么
      • 瘦身常识。最基本的:动起来!
      • 新get到的知识是:多吃糊状食物,还有喝低脂高钙奶。试试看。
      • 虽然不少实验都缺乏大量的数据支撑,但提出来的十条还是可以成为瘦身的小窍门,而且一定程度上回答了一些减肥过程中的疑问。
      • 这种科学精神好可怕 做一个电视节目都弄这么多实验 另外归根结底还是要少吃
      • 2015-04-24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2124710/
      • 虽然是2009年的视频,但是非常科学,如果你们也以正常对照组的身份做过全身核磁的话,一定会很惊讶自己的脂肪
      • 粥羹太恶心啦
    • 豆瓣 7.9 IMDB 8.6 HD
      Defeating Cancer
      2012
      纪录片
      英国

      抗癌之路

      Defeating Canc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三种抗癌方法,精准大剂量放射疗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基因药物治疗,看后觉得我们落后好多啊。还有,为什么他们的教授都那么年轻。#20160221
      • 精准放射疗法,机器人手术,靶向药物治疗,这些最前端的癌症治疗手段正是借助了3d技术,机器人技术,基因解码技术这些其他领域的技术才得以获得巨大的突破,看到科学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彼此提供最新的技术总会令人血脉喷张,智慧之光太美了~ps,物理学家果然很在乎自己是workhorse or brain啊哈哈
      • 截至目前针对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各自治疗技术手段的重大突破 已被证明初步可行 同时也为其他癌症的攻克推开了一扇大门 建议看看
      • 医科还是很伟大真的。
      • 和癌细胞作战=和变异的自己作战这种中二设定经常看到哟X) 对药理学和放射学不太理解,但是医学进步真的是太高大上了.....!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由细胞构成机体所需付出的代价。”
      • 陪爸爸开始抗癌之路。但愿此程爸爸痛苦少一些,乐观多一些。
      • 肿瘤不是外来性的侵入性疾病,而是身体内得细胞基因突变形成的,所以免疫系统很难攻击和自己同源的细胞,这些癌细胞不灭不死,一直繁殖,违背了生老病死的规律,太可怕了。放疗新武器-射波刀,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也不多,很多都多发转移,痛苦死去。缺陷基因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是只有不到10%的癌症是由遗传引起的,癌症的主要病因很复杂,与环境、心情等都有关系。以后癌症靠吃药就能治疗就好了。
      • 远离生活的科普片,特别远离的是中国生活。
      • 从医患双方参与实践的角度,介绍3种最前沿的治疗方法,医疗学问本身的讲解一带而过
      • 伦敦马斯登医院的癌症新疗法,十年后再看这些疗法已经普及开来了。
      • 作为高风险人群,正确看待癌症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即使面对最艰难的抉择,我也觉得医患的沟通可以是坦诚平常的。之前曾经很紧张自己身体里无法确定的囊块是否有致命风险,现在也不是那么紧张,身体的事情如果自身及药物不能治愈,那么就遵医嘱,听天命,顺其自然。
      • 介绍了各种先进的治疗癌症方法,印象深刻的是医生从病人胯部提出一个血呼呼的前列腺
      • 看这片差不多一半的时候手机弹出了蒂托过世的消息,这个巧合实在太呸呸呸了,然后就拖到现在才看完
      • #公开探索BBC# 183 相信攻克癌症只是时间问题。
      • BBC的角度和旁白都是很有保证的,从患者角度出发,再到医生,再到研究和技术人员,又回到病情和患者本身,同时关注每个人的内心,加上一点点英式小幽默。这样的科普纪录片,深入浅出,没有智商上的优越感和夸大不真实,还有一种温情和关怀,大概没人会拒绝。
      • 对家里有癌症病人的我来说并没有太大作用,还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帮助到他。医学上的突破大多与我们无关,我们只是被动的遵从医生的话罢了。
      • 机器放疗射线,机械臂切除手术,研发基因药物,三个癌症幸存者无疑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最前沿的科技医疗对他们发生了效用,控制了病情,但在这背后没有提及的是要接受这样的新型治疗所需要花费的金钱。
      • 不治疗很快就会死。。。麻烦
      • Informative and inspiring
    • 豆瓣 7.5 HD
      Horizon: Sugar v Fat
      2014
      纪录片
      英国

      高糖VS高脂肪

      Horizon: Sugar v Fa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事实上几乎所有好吃的甜食点心都是高油高糖混合物,即使看起来非常健康的全麦欧包里面也要加很多黄油味道才好。以及为什么说运动之前适合补充碳水而不是脂肪,因为运动时是糖份供能。
      • 单一的糖和单一的脂肪都不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但糖和脂肪各一半的食物会,比如加工食物、甜甜圈、冰激凌、起司蛋糕等。尽量少吃加工食物,经常锻炼。
      • 罪魁祸首是combination!可喜欢吃processed food了……要好好重新思考下diet了
      • 好的,就是说脂肪和糖混一块儿是大脑毒品呗!
      • 所以是多吃天然粮的意思嘛
      • 短期内吃够高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记忆力提供能量;只吃脂肪减重多但消耗的肌肉多于脂肪,容易短命。糖脂比例1:1最吸引人(和小老鼠)也最致命(芝士蛋糕冰淇淋糖霜甜甜圈→全中╮(╯▽╰)╭)虽然前半部分样本小但这对双胞胎长得好看呀,穿衣服完全看不出那么大个肚子……
      • important information!
      • 重看了一遍,看到甜甜圈,才想起以前看过。相同基因的双胞胎兄弟做试验,高脂VS高糖。测试出:1、高脂对工作、运动等都会有负面影响,高糖正常。2、高糖减了1KG体重、脂肪肌肉各0.5;高脂降了3.5KG,1.5脂肪2肌肉。3、高糖胰岛素基本正常,高脂胰岛素紊乱,接近糖尿病。样本小,又求教了大数据专家:饮食偏向性改变,对体重影响不大,均衡总体减少才能减肥。而脂肪和糖一起,尤其是1:1左右,口感让人最爱、上瘾,这才是增肥关键。
      • It is neither sugar nor fat that can solely affect your losing or gaining weight;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hat really makes a difference.
      • 看过这种纪录片后总是会严肃地反思一下自己的饮食习惯,然后两三天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 地平线系列一直就是这个深不深浅不浅的风格, 不过这算是我看过的最最最脸盲的视频了,我看完都没分清两位医生谁是谁。。。这纪录片多少解释了好多甜点的配方里黄油和糖1:1的原因,真的就是好吃嘛,虽然每次看那个数字都很吓人。
      • 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前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变化就能明白个大概了
      • 好吃又悲伤
      • 看的粤语配音版。。马上有鉴证实录的感觉 看之前吃了一条kitkatT T
      • 看完感觉还是有很practical的知识收获的。单纯的糖和脂肪都不可怕,但是两者混合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尤其是两者比例接近1:1的时候,更加难以抗拒,因此要远离加工食品,因为在自然界,天然的食物中几乎是没有高糖高脂肪如此混合的食物的。想起来,曾经认识的一个在念博士的小伙伴减肥的时候说过,最可怕的就是蛋糕,这玩意儿就是高糖和高脂肪的完美结合,看电影的时候突然想到他,嗯,今天收获的知识和那天听到的内容突然有了跨时空的重合,真正从知道到了明白,感觉很奇妙。话说,以后尽可能不吃外卖,尽可能使用天然食品自己下厨烹饪。
      • 高糖少脂饮食不会引发糖尿病,而高脂少糖饮食更有可能引发糖尿病?!
      • 少吃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运动防止肌肉减少。说到底还是一个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的道理。小白鼠啃芝士蛋糕那一段有一种瘆人的强烈代入感( 弹幕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联想很有趣。
      • 前面的试验和后面的结论是割裂的,并且花了一个小时,就是告诉大家不要吃加工食品,太无聊了吧。
      • 样本太小。不过真理还是控制净卡路里 想吃什么就都吃一点 不用刻意 避免暴食 最好是吃一模一样的东西 越单一越好 #政治不正确了# 烷
      • 在飞机上还是哪儿看过
    • 豆瓣 7.0 TMDB 5.20 HD
      Facing the fat
      2016
      纪录片
      美国

      直面脂肪

      Facing the fa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个能断食55天的人,还有啥事儿干不成
      • 只喝水55天居然只能瘦20公斤。。。。
      • 中间一半太闷了,看到结尾我非常在意主角后来有没复胖。这的方法太极端,辟谷我在我内心的想象就是升仙之途径
      • 以前清水断食17天过,后期就算躺着不动心跳也很快感觉心跳声很大,睡眠时间变短,头发大把大把的掉,每天都会吐胆汁,会被自己骨头硌到。
      • 我比较关心之后是否复胖
      • 吃着雪糕就着青团看完了,一丢丢的励志效果,没有学到知识。
      • 佩服他的毅力
      • 减肥两个月,偶尔放纵欺骗餐,绝不吃碳水。我瘦了有30斤!下周的目标重回高中时代的0.1吨!时隔七年,势必达成! 减肥就是控制饮食,加有效锻炼!
      • 真的很有毅力,佩服
      • 人四五十天只喝水是死不了的,当没有外界能量摄入时,会消耗自身脂肪。有时间和机会,我也想短期试试,体会一下什么感觉。
      • 太极端
      • 节食减肥不可取呀~回校改变饮食习惯然后慢慢减肥~运动,不要吃太饱!
      • 啊讲道理我想知道这么长的断食时间内医生做了哪些辅助工作,但在片子里除了体检基本没有体现啊。嘛,总之长见识了。以及我没有在特意看fat相关的片子只是推荐链条如此而已。。。
      • 流质 适合大基数
      • 好无聊,没看完,直接结尾。对主人公这么多天不吃东西还能活着很吃惊!是我狭隘了!
      • 6.5分
      • 不改变饮食习惯复胖是一定的
      • 2020年正月初一,计划明日进行48h断食
      • 1.失去对食物的注意 意志力就空出来了 就比如开始关注梦想 内心 2.不在意一个东西 就能实现更好的控制 3.动机管理很重要 为了什么
      • 本着对他的敬佩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