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非女孩与她的资产阶级“老白女”朋友的故事。自然,北非女孩面临的困境是生存式的,老白女是生活式的。一切都在于佩尔的舒适区内,许多时候剧情是她的表演在撑。也可以看做当下欧洲社会复杂现状的一个简单写照吧。 |
|
家中遭贼,被窃的并不是名画,而是我们的友谊。丈夫入狱,被关的并不是犯人,而是无辜的你我。你找人抢走了我的画,那是我最舍不得的东西,倒也放了我自己一条生路。我因为无事可做,欣赏了你倒地的表演,也体会到家里有人的快乐。孩子和大师的拼贴画哪个更珍贵,你放弃我们的友谊和欺骗我哪个更难过。 |
|
本来以为会有啥不一样的东西,居然拍出了完全刻板印象里的法国话唠电影。法国电影到现在没死透有时候真要给于阿姨磕一个 |
|
两个女人的相识和互助的日常治愈叙事很快被阶级固化问题和犯罪元素所侵蚀,两人的友谊关系也因此呈现出更复杂丰富的面貌,直到浴室那场戏达到高潮,两个女演员的表演都太好。 |
|
男性“隐形在场”的女性阶级故事与友谊故事,故事本身挺精巧的,但对镜头语言的探索构思几乎匮乏,让人眼前一亮的镜头几乎匮乏(米娜回家撞上中产庆祝法律又一次宽赦丈夫的晚宴,结尾出走时两位女主的夜车镜头算是难得的亮色),匮乏又精致,一股淡淡的阳痿老钱风 |
|
主题很有意思,瞄准那些看似探访囚犯、实际被困着的女人,也找到了很巧妙的冲突,就是跟《土星保龄球》《保罗桑切斯回来了》比起来有点戛然而止,仿佛还欠我一个第三幕。 |
|
以欺骗和伤害完成的女性互助,更加凸显人间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父权的破坏力;“但我们也很重要”,确立从男性、孩子、物品资产、社会责任等等一切束缚摆脱出来的主体性,解放同为“囚犯”的自己;在一个风雨天去海边喝酒,不为风景,单纯是“出走的决心”。此外当然还有强烈的阶级对比,底层人自认为周全的计划被有钱人一眼识破可看作维度打击;中产聚会众人似看一个奇观般望向米娜的镜头,让他们自己成为观众眼中的奇观,落在银幕上正如这别墅里的一幅画。导演是瓦尔达天涯沦落女的剪辑师。7/10 |
|
片头/尾曲Je sens tu mens(我知道你在说谎) by Sarah McCoy,Amine Bouhafa作曲,导演Patricia Mazuy作词,友谊轰然崩塌却终于下定分开的决心,于佩尔跟Hafsia Herzi接连合作两次,另一部是《我的新朋友》, |
|
在戛纳电影节看的首映,太喜欢了……结束放映以后的访谈,于佩尔美得很震撼,现在还没有缓过来。满脑子只有于佩尔了 |
|
在一个充满罪恶的父权制资本主义社会之下,女性友谊是何其脆弱。 |
|
于阿姨怎么可以美成这样… |
|
7.2 |
|
2024金鸡③:于佩尔演绎了完美的法式优雅老女人,她的表演撑起大半。很新很真实的跨阶级友谊,本来就没那么多彼此改变相互认同不是吗。我想不应该把这个故事简单概括为农夫与蛇,电影给出的两个女人不同困境下做出的选择对我来说都合乎情理啦,但观影结束后会觉得人类的悲观永远不能相通,男性对女性,观众对角色,角色与角色,观众与观众。 |
|
4.5,《阿诺拉之遇到古怪有钱老太太》 。对人物关系中非常微妙的感觉描绘得淋漓尽致,仅从道德层面(毕竟犯法的都已经成为囚犯了)推演人的感情的复杂性。于阿姨百分百适合这个又高傲又有钱还有点古怪可爱的角色,而米娜那种坚韧强悍也被诠释的很精彩。 |
|
虽然故事缺少新意,但是人物关系还算没有落入俗套。接连两天看到法国监狱,好到犯人都不想提前出来。 |
|
两位在后院的戏份,恍惚想到独立时代里的molly和琪琪,最后两位的感情戏再深入一点(中途be like于佩尔都这样了你还骗她)可能会更喜欢,片尾很好听。 |
|
【4】#2024金鸡影展# 玛佐将《冷酷祭典》式文本化用一种内在的越狱叙事,尽管相比之下,本片的晦暗都更为具体,但更多的现实指涉也未尝不可。 w/c |
|
+,玛佐最直白的电影,对人物的抽象基本没有发挥(本应该最擅长不过)。 |
|
告诉我她们会重逢 不然我就给4.9分 |
|
#8th PYIFF# 8.5/10 非常喜欢的类型。友情和感情之间模糊,却又被现实囚住。音乐更是点睛之笔。
在站台看的第一部电影,这种微风吹去困意的感觉太舒适了。 |
|
剧情推进和人物情感都挺吸引人的。
2024.9.28,8th PYIFF第7场,站台-露天剧场。 |
|
#2024金鸡影展# 有钱的人因为郁郁寡欢寻不到生活的乐趣,没钱的人因为生活拮据望不到生活的欢乐。而这段戏剧化的相遇与生活让两者都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与期盼。 |
|
近乎直白的女性情谊复杂样态的表达呈现 哪怕直白 单就于佩尔的表演也是在看得神清气爽 也算是某种典例来证明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还是阶级矛盾 |
|
B / 虽然和以前的马佐观感不同但依然很神奇。几乎所有的抽象都发生于表演的自我反诘与几乎机械的翻转中。最终于佩尔的表演甚至出神入化到几个简单的眼神就把人物抽空。仿佛是围绕表演展开的布莱希特式喜剧? |
|
【7】漂亮有钱大姐姐空虚寂寞心疼我,让我住大房子,送我漂亮车子,助我脱离苦海结果我反手出卖心疼我的姐姐。故事脉络是俗套的,但有趣的是时视角,从探访人出发而又回到囚犯的本身。波尔多囚犯是既定也是本片英文名 Visiting Hours探访时间的内容,而中文名的翻译囚犯是讲监狱之外的,有些人困不住的,也有些人会心甘情愿,即使有人助你,还是选择真正的囚犯。于佩尔的表演十分令人心旷神怡。 |
|
【8.3/10】工整坚固的文本,但依旧不难从调度里感受玛佐的穿透和离心。花店里,碎裂的背影聚集为伴随音乐的摆动,礼盒坠落,镜头落回似乎毫无知觉般的面孔。水池边,Alma和Mina面对面,Alma一边打捞着落叶一边言说自由,金黄光线和唯美的音乐几乎让人沉醉入另一部电影,但即刻被拽了回来。人物在清晰的描边里仍拥有不可预知的能动 |
|
【C】很奇怪,几乎已经摆出了一副类型的姿态(蠢蠢欲动的配乐与调度),但随后发现并无任何危险可言。 |
|
24金鸡 故事真的好平淡啊 |
|
也就Mina跟Alma的一群中产朋友“相识”那幕有点张力,剩下剧情跟白开水一样,最后还非得来个强行治愈。以及我也分不太清Hafsia Herzi是演技不行还是故意擦去表演痕迹,反正老阿姨肯定是后者。 |
|
#8th PYIFF# 第六场 非常愉快的观影体验,淡淡的又值得反复回味(除了露天站台的几个傻逼),这个社会女性总是丈夫和孩子的囚犯 |
|
太bourgeois的自我感动了 对阶级 身份 种族的讨论都落入窠臼 |
|
#77th Cannes#Quinzaine des Cinéastes 或许是对当下最热门的女性独立话题的回应,但期间充斥着中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想象性阐释,二代移民、少数族裔同作为「男性气质」对立面的「女性情谊」缠绕在一起,时刻要沦为特定议题和演员表演的附庸。新晋双周女王——Hafsia Herzi. |
|
还以为是冷酷祭典呢,没想到是中产的自我感动… |
|
7.0。一出預先張揚的悲劇。每一處跨種族、階級的接觸、相助、融合的展開都以逢場作戲的機械式表演狀態為載體。 |
|
中规中矩,既有亮点也有遗憾。两位主演的表现非常出色,把角色的情感和矛盾演绎得很细腻。而且,电影前半段的故事氛围营造得不错,阶级和情感的碰撞挺有张力。只是后半段稍微有些疲软,剧情发展有点走套路了。 |
|
两个完全不同身份的女人,始于一种不可能的交集。“Alma”有时候很高贵,但却是两人中最先伸出援手的人;“Mina”并不卑微,并在偶尔时刻也会保留自己的高傲。接下来的故事开始向各种方向发生,它偶尔是关于阶级的社会评论,它也在讲述一种无关感情、却在逐渐强劲的纽带建立。在外面的人反而像在被囚禁,担忧如今的生活,牵挂里面的人。虽然不太喜欢后半段的处理,但在表现两个主角的心态以及她们自身的表演,都相当出色;也就靠着这样的配合继续看了下去。 |
|
拍这种垃圾和犯罪没啥区别了 |
|
在平遥看的最后一部,很意外的倔强小品,又平静又自由又猛烈。当时刚好刚看完《出走的决心》,所以脑中会一直回荡说这是一部更极致的法式出走决心。以及你会看到,不同教育背景下的人,对于悲伤、背叛、反击的认知阈值是完全不同的。没有什么应不应该可不可以,源起和允许都本应该从真正的自身感知出发。 |
|
3.5。平面的,晕眩的构成。 |
|
金鸡影展2024|苏艺影城(艺术中心IMAX店)
7.5 / 对于的熟悉已经是她随便做什么小动作都是想凑近捧她脸的程度。 |
|
本届戛纳导演双周电影。将来自不同半球泾渭分明的两个女人扭结在一起的惟一原因是她们的丈夫在同一所监狱里服刑,她们在探监时偶然相识,成为朋友,白富美慷慨地邀请黑矬穷到自己堆满名画的豪宅里借住,这对有着云泥之别的女人之间的友情火速升温,不可避免地奔向《寄生虫》式的宿命结局。老导演手法洗,仅用一个场景——晚宴中云鬓衣香的众宾客与刚下夜班的孤儿寡母们面面相觑——便道明她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于佩尔出演白富美,以一如既往地春梦了无痕的表演为电影赋予了无声的深度。难道2024是于佩尔的交友之年,她刚刚在柏林影展上与本片的另一位女主埃尔奇(《谷子和鲻鱼》)共同出演了《我的新朋友》,同样是一对来自两个世界的女人产生共谋与同情的故事(133)。 |
|
#BIFF 跨阶级的友谊像脆弱的童话,但出走的决心却被点燃。于佩尔太适合这种孤独、带着些许古怪和疯癫的角色;倒是Hafsia Herzi的表演很有能量。结尾玛佐写歌词的主题曲挺好听的。 |
|
12.11 #HIIFF|也不存在比于佩尔更有說服力的一張臉出現在social drama扮演一派天真狡黠孤獨迷人神經質,寄望於飄忽不定,清醒著迷失又抽離出審視的中產法女 |
|
典型的坐牢缘由,富人撞人,穷人打劫。他们不在乎你从哪里来,只会把你当做帮佣,你的小孩是来自东方的幻想。当她与她的群体站在一起时,你们的情谊就像个笑话。我是你的最佳担保人,你转头把我当冤大头,我为你以为我很愚蠢而感到难过。你藕断丝连,我帮你转断情根。虽然你们朝着不同的方向驶去,却是殊途同归,因为你们戴着同样的枷锁——男权社会的女性困境,挣脱它才有属于你的广阔天地。不同阶级的虚伪与恻隐,想起《时世逝》。很规整的剧本,但人物内心的复杂性给生生地可视化起来,于佩尔可真神。我们到底在犯错,还是在做选择?是愤怒支撑着我们活着,还是幽默感呢? |
|
@Cannes2024 |
|
【PYIFF】监狱外,生活的囚犯。一次愚蠢的相助,一次勇敢的出逃,换来两个世界各自对未来的抉择。大大小小问题多多少少点到为止,没有为了深入而加重两位间的关系,一场一切都恰到好处的再也不见。 |
|
怎么这么实在了 |
|
于佩尔也有“出走的决心” |
|
音乐很好听,别墅像一个黑暗孤单的古堡,有的人可以犯错可以选择,有的人只能尽力而为。 |
|
8th PYIFF,7分,精湛于佩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