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上影节看的首部电影,一路奔波到外环边上暗骂要不好看就糟了,但结果特别棒。读书时学校也时有Amish人出没,而真正深入这个社群后才得知有这么多“美丽”的秘密。他们所受的束缚与不义,在2018年的纽约城,不亚于此时此地的我们。 |
|
开始时直觉判断的刻意和偏颇很快被执着的用镜和亲密的角色塑造推翻,感慨这样“探秘”式的纪录片,拿好access就是成功的一半了。加分给女导演的设计算计与女主角的勇敢出镜。 |
|
读研的时候经常徒步穿越这个社区去学校,一直知道它的古怪,还是没有想到这么古怪,简直是位于布鲁克林的北朝鲜啊。 |
|
看了exclusive screening,Heidi还来了现场Q&A。很惊叹于她争取access的能力,接连好几部doc都在access方面甩出同行很多。镜头简洁洗练,没有过多的感情渲染,最后看似最潇洒的Luzer抱着家里的信件和相册失声痛哭时,难过得不得了。脱离群体只是相对概念,因为社群是身份塑造的一部分,摆脱不了。 |
|
很感谢导演让我重新审视对纽约多样性的理解,很多信息甚至是在纽约生活也无法体会的。。。但是电影视角的单调以及部分镜头,让人很容易对其出发点和客观性产生质疑。。。 |
|
前两天刚被在以色列的这群人占道抗议兵役恶心到。结果连在纽约被这群人胡作非为也没有司法保障真是简直了。把这种现象归到post holocaust rebuild也是无法认同,或者说是这是被一群坏人利用了的错误的rebuild方式。 |
|
This is damn cult despite the facts that they self identify as Jews and live in Brooklyn.
不接受法律和警察的管辖,不允许上网和阅读世俗书籍,不允许受家庭暴力的女人寻求外界的援助。不是邪教是什么??? |
|
哈西德派的起源并非二战时的犹太大屠杀,而是于更早发生在波兰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 |
|
很珍贵的纪录片 关于Hasidism的生活是不是都得以“betrayer”为唯一的小小洞口才能窥见一斑啊?战后急剧封闭的族群 报复般的生育 森严且自洽到难以脱离的“归属感”⋯⋯Hasidism群体比我设想过的还要难以想象 了解越多越是唏嘘。片里有两处给我看乐了:19岁少年谈互联网 墙上赫然「网吧」两个中文大字;犹太人们在公园载歌载舞 黑人安保叉腰静观,竟有种两个次元交替破壁的感觉。。。好希望能更深入观察啊 |
|
这样的纪录片 其实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毕竟它不是微博 但至少可以记录 讲述 留存 关于犹太教哈西德派的历史 影片只用了只言片语去呈现 600万死难的悲惨过往并不是今日种种存在的唯一原因 虽然影片的侧重点并不在此 但有点揭秘邪教组织意味的立场终究让影片没能更好 |
|
理论上说缺一个试图离开但失败的案例。Hasidic小族群社会体系和国家机器之间的冲突和他们的政治倾向性(这个全民低保的社群居然还是川普的票仓)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不过估计是太难找拍摄对象了。意第绪语听起来和德语好像,查了一下发现就是希伯来字母版的德语和其他语言的混搭,神奇。 |
|
Religion can be the most powerful control mechanism.... |
|
路过大哥问 are you one of us 鸡皮疙瘩都起来 |
|
纽约生活两年 根本没注意到这个种群 在美国竟然有这样的存在 还一直叫嚣抨击中国没人权是不是太讽刺了呢 看完很压抑 联想到最近的N号房 性侵养女 还有无数看不见的肮脏不堪的性暴力 人性令人绝望 男性令人恶心 凡是在这丑陋世界坚强活着默默反抗的 都是好样的 |
|
拍得比较散,但总体还是很流畅的。比较讽刺的是我第一次知道Orthodox Judaism是在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看关于女性宗教服装遮挡的特展。在我看来所以原教旨主义教派控制人的方法一致:封闭社群、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恐吓、一旦脱离就和家人切断联系、有个解读一本书的不容反驳的领袖。 |
|
挺有意思的!我一直想了解Hasidic Jaw,昨天翻Neflix就翻到这个了! |
|
感觉线索比较零碎,不过揭露了犹太原教旨社区的某些真相,所有宗教本质都是借一个更高的虚无偶像控制多数人以服务少数人的利益集团。 |
|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但是如果我想退群呢? |
|
每个问题都说明到了一点点,作为入门值得一看。 |
|
好奇这个经常影视剧里看到的Hasidic Jew社区到底在纽约哪里?极端宗教PUA的方式果然如此一致:不让接受教育,切断外界联系,不停生孩子。真的觉得Jew和绿绿天造地设的一对,you two are made for each other。就在耶路撒冷斗吧,别来其他地方祸祸了。 |
|
网飞纪录片都挺好看的。是那种看完会让你看很久维基百科的电影。 |
|
任何宗教的极端原教旨群体都是现代社会之癌 之前疫情在以色列大爆发这群人也可谓功不可没 无视禁令 教堂群聚 几百人的婚礼照样搞 口罩不戴 疫苗不接种 百分之十几的人口贡献了全国百分之六十几的病例 还在社区张贴什么病情传播是神为了惩罚妇女穿着不够检点的大字报 愚昧反智冥顽不灵到希特勒在地狱看到都要放声大笑的程度 |
|
自我隔离 |
|
生活從決意出走的那一刻開始變得艱難,從閉鎖的宗教世界一頭扎進信息爆炸的紐約當代,吞噬的力量絕非知識和科技,而是內心的恐懼。隔絕自身並不能保全文化,被歷史陰影綑綁的孩子們在繁華中是否會好奇外面的精彩,又可曾想過突圍⋯想在紐約街頭站定,不是一紙規範、全身穆黑,而是更深層次的文化認同,「我並不是要背叛宗教」/ 從開頭的報警電話,到從黑暗中走出,Etty無疑是社區母親的榜樣,摘下頭套的一刻不禁讚嘆其勇敢與美麗,結尾望向車窗外所見女性與教徒的談笑讓人啞然⋯/ 導演克制而沈穩,三個人的命運和選擇漸次深入,有時間的痕跡,又有理性的符碼,雖無交集但不同階段的人物共同勾勒出了逃離者的生存狀態以及過去生活的影響。光影對於心情的描摹很有設計感。(啊此處想要@王⋯⋯ |
|
选材比较稳,哈西迪社区的矛盾也不算新闻了,但导演太想表现自己了,各种镜头语言技术往上招呼,几分钟啥内容也没讲,就见得那小清新般的配乐、打光和镜头,情绪咔咔拉满,仿佛吃了一个皮大馅少的包子。 |
|
奈飞标准烂纪录😅 |
|
事件本身可以,手法太中规中矩 |
|
节奏不行,选的三个人还比较有代表性。 |
|
自由的代价太大了,但人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超越自己 |
|
这就是《离经叛道》的原型人物吧,可惜现实生活可能永远不会像电视剧那样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吧。哈西德派还会存在多久呢? |
|
以管窥豹的双面性,故事和经历的具体面创造一定的吸引力因此印象与感染力加强,却略显格局不够。但凡这种涉及某个庞大集体和宗教的争议性纪实片能广之于众所需要的勇气想必是极非凡过程必是极坎坷的。 |
|
哎… |
|
这类极端的宗教在西方并不少见,JW是另一个案例。这么看,中国人幸福啊,没宗教,也就不极端了。 |
|
看到摘假发那里才突然意识到,之前《违命》的故事背景大概就是这个哈西德派犹太社区吧。 |
|
当最初的理由已不再成立,还在延续的背负就成为枷锁。留下是生命之重,离开是生命之轻,年轻的哈西德人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 |
|
“I am not breaking down and crying every second of my life." |
|
即使答案已随风而逝,思考本身的意义仍高于一切。 |
|
题材真的是好题材,可惜镜头语言太别扭,感觉到美国精神在镜头后面高高在上的俯视 |
|
要走就远远的,不要回头。 |
|
两件趣事,电影中的一位主角在看完我的评价以后居然在ins上联系了我。第二就是蒙特利尔也有特比特别多的Hasidix Jew |
|
二战幸存者建立的社区,在布鲁克林有自己的学校(和被涂黑的内容)救护车(有自己的语言)等单独公共服务。可能因为真的很封闭(难以想象不能去图书馆不能看电影没有网络的世界),出逃者在纪录片里给人一种在游离的状态。三个主角,想与丈夫离婚的七个孩子妈,与妻子离婚后搬去洛杉矶的演员,离开社区什么都尝试后去了戒毒所的小年轻,他们只是无数从这个社区走出来的人中的一个,确实好奇未来这个“强大社区”是否还能一直维持这样的严苛生活戒律以及离开的人回到“俗世”怎样求生。 |
|
宗教已经和神无关了,只是和宗教本身有关。 |
|
三个试图脱离右翼犹太人原教旨社区的人的故事 |
|
这看完之后也能生出优越感吗?没宗教也就不极端,真是花样自我安慰101了。 |
|
大屠杀的后遗症之一 |
|
极右派哈雷迪 犹太人中的保守派 非我族类 皆非善者 如果信奉的上帝真的存在 那为何犹太人要经历大屠杀洗礼 社区真的能保护所有哈雷迪人吗 |
|
原教旨主义都是文化毒瘤 |
|
可怕,可怕,可怕。每次看到他们周日举家上街都会觉得毛骨悚然…现在就更加觉得毛骨悚然…拍的挺好的,不然怎么也想不到是这样的。 |
|
虽然Netflix流水线味很重,我蛮喜欢讲述的镜头视角/焦距选择,很有想法。社会议题也足够独特 |
|
任何一个团体的建立和维持都是基于排外的。从小紧密活在其中的人,决心想要离开这个community就像要把自己火烧了一样,蜕皮结痂但是不会再复原,团体印记是永远在那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