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最后的海洋之女 The Last of the Sea Women (2024)

    最近更新: 2024-10-13 正片
    • 主演:未知
    • 导演:Sue Kim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24 
    • 更新:10.13
    • TAG:纪录片
    • 别名:Untitled Haenyeo Documentary
    • 片长/单集:87分钟
    • 豆瓣评分 7.1 (302票)
    • IMDB评分 7.1 (383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7%
    • TMDB评分 7.90 (热度:29.96)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最后的海洋之女》的免费在线观看,《最后的海洋之女》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1分,有30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在济州岛海岸,一群坚毅的韩国海女们奋力捍卫着她们逐渐消失的文化,以对抗迫近的威胁。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纪录片制作人Sue Kim采访了韩国受人尊敬的渔女。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IMDB 5.4 正片
      Madu
      2024
      纪录片
      美国/尼日利亚

      马杜

      Mad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们很多人都是“跳芭蕾舞的黑人小男孩”
      • 在尘土飞扬中舒展四肢尽情舞蹈的画面远远胜过在精致舞台上的演出,那种对自己的渴望似乎会发光。结尾那段独舞很美。
      • nice family, nice people, nice school, nice connections, nice communication, nice supports, nice editing...what a nice documentary.
      • 故事的精彩从转折开始,苦闷,迷茫,周围的爱,坚持
      • 看不下去
      • 幸运的孩子。
      • 小镇舞者
      • 紀錄奈及利亞舞蹈小孩的學舞史,在文化、種族、身心衝突之中尋求平衡,一如在舞台上的表演和生活中的生存。充滿了後殖民的凝視感,舞者本身仍然還是一個未來不可知的學習者,不懂為什麼要拍這樣一部毫無劇情可言的紀錄片,故事本身沒有強烈的張力。
      • 海报制作的真不错,马杜心里有火眼里有光,对芭蕾满满的都是爱,追梦少年势必前程远大。
      • 怎么说呢,实在是太平淡了,我认为是创作者在偷懒。
      • 看不进去,时长不长,但剧情冗长,没有特点,没有层次,过度煽情,没有美感
      • 43min,作为纪录片我觉得制作者有点太以自己的技巧为主角了,掠夺了这个男孩人生故事的光芒。
      • 不幸中的有幸,梦想成真第一步。
      • 人类把身心都投入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时的样子真美啊…不过得说一句,虽然是纪录片,但是节奏应该可以再好一些的…
      • 没考入县中的人。。。
      • 从天而降的机遇
      • 我说我需要治疗师,你说要带我去看先知
      • 生命需要一场起舞
      • 唯有热爱可以带给你最真的感动。
      • 不太像记录片。一个人的蜕变,背后是有人的成全
    • 豆瓣 7.3 IMDB 6.6 正片
      Girls State
      2024
      纪录片
      美国

      少女邦

      Girls Sta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比《少年邦》差太远了,没什么故事却填充了太多配乐,以及无聊的少女幻想,感觉给了她们足够的权力,就像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似的,频繁的切换转场就是匮乏内容的最好证明。
      • 跟之前那个《少年邦》拍出来的效果差太多了,没有一个问题得到真正深入的探讨,着重聚焦的几个人物也表现平平,多数环节都是空白。
      • 和Boys State气质还是挺不一样的,本身活动+州就不一样,人物更分散但也很empowering,不过两者差异也展现了Boys State的选角以及戏剧化的成功。看完少女邦再看少年邦,更加感到the so called masculinity is a such a big problem in of itself.
      • 豆瓣评论有人说纪录片和几年前的《少年邦》没法比,提出的观点没有前者来得深刻。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样的活动,少女们的一周经费是20万,男孩子们是60万;男生州长的宣布是由实际州长颁发了荣誉,但是女孩没有。女孩们还被要求在固定的时间出现、休息,被严格要求了作息和穿着,“我们因为我自己拥有的身材曲线而感到羞耻”,当女生的生活基本都没有得到和男生一样的尊重时,又何必去比较所提出的想法究竟哪一方更为深刻呢?她们愿意在众人面前喊出自己的声音就已经足够强大了。 她们真的很厉害。女生是可以谈论政治的。未来,也自然能属于女性。
      • #Sundance2024#3 苹果厂的新片 很成熟的作品 两位导演继Boy State后的续作 非常empowering 很美国 感叹公民社会、leadership、critical thinking 和性别平权是要从小培养的 取材于相对保守的密苏里州 liberal 和 conservative girls 在一起讨论外面社会议题 时间点正值美国高院推翻堕胎法案前夕 Boy state 和Girl state刚好在同一个地方举办 形成对比 显而易见的不公平却被主办方解释为incompatible comparison
      • 请把隔壁boys state改/叫成《少男邦》 少年是中性词 就像男足没资格叫国足一样 等到再拍混性别时才有资格叫《少年邦》 这两部的海报也是典中典 少男站在建筑顶端 整个人舒展完整 张开双臂 像在说我是未来世界之王 而少女则只展示放大的身体部位 一个张开的嘴巴有着灿烂的笑容:“给你看看我刚箍的牙喔 上面有星星装饰呢!” 虽然存在girls state 但从两个阵营的赋权差异和区别对待可以看出不论是这个实验本身还是导演那令人恶心的的立意和偏颇的视角 都说明了girls state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没有人真的把它当回事 这是个做白日梦和展示民主的秀 而才17岁的女孩们的攻击性很强的同时 大多数人依然对政治观点持有三缄其口的倾向 女性的路还有太长要走
      • 对于少女们来说,她们踏入这个充满竞争与表达的空间,要首先注意的是这个世界对于两性隐藏的不公平,首先要去争取的是对话、平等和身体自主权,我相信这些对于男生们来说肯定都是没有门槛的,所以他们可以一上来就谈论“那些更重要的事情”,至少他们不必为不能穿什么而操心。她们充满激情和活力,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难得的经历,但那些沉默的、需要空间的人在哪里?导演甚至吝惜给她们哪怕一个镜头,世界终究属于leaders?世界终究属于E人?
      • 和几年前看的《少年邦》比,明显能回味的点要少。女孩子的政治觉醒还是相对单纯。或者记录者没有去表现更多。其实无论何地政治都只是外衣。竞选过程不知道有没有更多的戏。仍然要说这是个关于青少年教育的好题材。多看看,比一厢情愿的臆想要好。
      • 会很高兴看到年轻的女孩们对女性议题、政治的高度敏感性,这一代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讨论这些事,并且因为是女孩,所以保持相当地友好和宽容。州长竞选:①跟拍主角Emily是单身母亲带大的富有传统女性特质的孩子,会和很多人建立链接②另一个被评为最爱评头论足的女孩,更具备传统男性特质,关注枪击这种攻击性强的社会议题③实际当选州长的女孩,直接把话题立足在她们的处境,女孩州遇到的不平等和女孩们激动的女权情绪,所以反馈更多所以是州长。但Emily更有新闻工作者的天赋,更贴近电影故事的叙事窗口,串联起导演组特别关注到的纪录片的特质——当下的问题,女孩州和男孩州本身就已经存在不平等,不平等出现在故事和生活的细枝末节。正好还处在罗斯诉韦德案被驳回前,留存了相关的讨论。这种纪录片还是很有意思的,多多益善。
      • 当《少年邦》推出的四年后,本片作为续集也作为补充,继续向观众展示这个计划的独特。分歧、极端环境、不利于自由表达的文化当前,仍然需要一群对政务怀抱热忱、对世界充满意见的年轻人来书写未来。开篇不同历史剪影里,只得“唯一一个”,未来定会有无数个、成千上万个。比起上部还需要花篇幅对整个计划稍作介绍,这里比较新鲜的地方是它花时间更多聚焦另面声音;即“保守派”乃至对两个计划却有不同投入的质询。它可以投入更多篇幅来做得更深入,尤其是女孩本身的故事。
      • 女孩们少拍点照片吧 与其在自己的议题里打圈 为什么不给男性的生殖器上一条法律呢
      • I’m having divided opinions. 一方面觉得看到这个年纪的女孩子能有这么强的意愿和能力做一番大事业,并且有机会和平台接触同样优秀的peers一起讨论社会问题,挺欣慰挺羡慕的。另一方面觉得,我在影片里看不到自己的特质,可能以后永远不会看到。Everyone’s well-spoken and competitive and assertive. There’s no introvert nerd who’s more comfortable with numbers than words. 另外影片和映后panel都没提到girl state的population并不具有普适性,大多是家庭和学校能提供优秀资源,积累了无数leadership经验而达到这个项目的门槛。
      • 很无聊,完全单一的权利使用并不能带来一个更完美的世界,拍摄者和角色的想法都太年轻了。
      • 有这么一套对照组记录片看好有趣,甚至于这集里直接来了个对照组。性别之差太显著,真希望有一天少女邦的日常对话再不用惦记着少年邦
      • 我昨天还开玩笑说中央公园是1858年建立的,北京万牲园是1908年建立的,原来大清跟美国当时也就五十年的差距,现在看来差距岂止在于经济和科技
      • 虽然politicians are disgusting(会煽动群众情绪才能赢得选票),但公开自由地参与政治话题讨论和活动应当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途径。
      • 96.52
      • 挺好,另一扇窗口。这个世界还有人从小在学着反抗不平等,就还会有希望
      • 社会化活动。
      • 啊😂果然一看导演是拍了《少年邦》的Amanda 两部纪录片对照看真的很明显能看出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在build connection和become a leader上的区别。最后获得governor选举的女孩真的非常现实/政治化😅与其关注具体的议题不如用情感和口号……最后,这部纪录片最感动人的是你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角落,这些女生可以毫不畏惧地说出自己的立场,说出自己的性别取向(虽然它只短短存在了一个暑假
    • 豆瓣 7.6 IMDB 7.1 正片
      Skywalkers: A Love Story
      2024
      纪录片
      美国

      行走天际:极限爱情故事

      Skywalkers: A Love Sto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难说他们到底是喜欢屋顶攀登,还是喜欢屋顶攀登这件事上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之后给他们带来的流量,当然了这两者其实也不冲突,完全可以二者都喜欢没有任何问题。某种程度上,把世界踩在脚下,等待所有人的仰视,这本身也是一种表演。从纪录片的角度来说,整体还是比较平淡,中间有浅浅地提到了一点政治背景,但最后还是流于二人的爱情关系中。仅从这项“表演”or“运动”来看,就觉得很勇很疯,但也只能尊重祝福了。
      • 天津那个烂尾的最高楼没白建,总算被用上了一回,发现远东很多城市的最高楼经常就是烂尾,我这个城市也是,突兀在那里鲜活的表达着“无以为续”。(看纪录片的时候,看见有人在网上发他那房价最近暴增,翻倍了,心想以后的远东就是骗子与疯子大展拳脚的时代?)
      • 有人眼里是凹造型博眼球不尊重秩序,有人看到了两个勇于追寻自己内心艺术标准并在互相扶持中诠释了不同凡语的爱与羁绊的热血青年
      • 有的人就是肾上腺素过剩需要找一些莫名其妙的刺激,高空的一些主视角确实很吓人,没掉下来也没被抓算他们运气真好。女生的IG我应该刷到过,就觉得照片很做作很不自然,看电影里以为他们follower很多,上IG找了一下好像也并没有,一张图的like也就是几千。比较好奇他们是怎么如若无人地进出大马,虽然大马警察也一直没查出来,假护照假身份吗?现在开始卖NTF不知道是不是很赚。
      • Nothing to say but respect.这几年网上确实出现了一批爱“爬楼”的网红,相较于其他赛道,这个赛道要出名/挣钱,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说是拿命在赌,只能说尊重祝福。看了些纪录片幕后,除了两人攀登过程中的主观视角,其他部分摆拍感略重,后半部分两人的分歧和冲突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了,刻意营造抓马感。话说回来,其实蛮适合好莱坞拿来改编一版剧情片,惊悚/犯罪/冒险/传记/谍战/政治/爱情元素齐活,马来西亚那段“猫鼠游戏”就能改成个非常好莱坞式的高潮段落,前两年那部《坠落》大概只挖出了这类题材的3成潜力。
      • 肝颤儿
      • wow这是怎样的勇气
      • 在几百米高的楼尖尖上吵架 真有你们的
      • 看完想起火山挚恋的couple,都是用生命在冒险的艺术家
      • IMAX版足以让恐高症患者吓瘫
      • 看得何止脚软,我人在床上脚都发麻了。不过里面有几句关于他们以前团队里的人都一个一个死光了的台词可真特么是地狱笑话啊
      • 不能说称颂他们的艺术方式 毕竟可能会给其他人也带来危险 但能理解他们看似疯狂的行为是为什么 名利当然是一部分原因 但用生命去做这件事 其实是为了填补心里那个大窟窿
      • 看得手心出汗,不管是做秀也好赚钱也好,至少他们用生命在挑战,有颜有勇气的年轻人,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爱侣也是很难得。
      • 照片确实不错。
      • 看得心惊肉跳,比《坠落》更真实,更有画面冲击感。内容简单,一对情侣因行走天际而相识、争吵到信任的过程。精华片段主要在最后。
      • 666
      • 真正的爱,就是需要勇气。就如此片登高一般,需要克服恐惧。让我们一起克服恐惧,不然我们的一生都会在恐惧中生活。
      • 大概,恐懼是無底的,而要戰勝它的慾望也是無底的。// Angela “as how they say in the circus - your full potential is on the other side of fear” // “I thought Vanya was put in my life to teach me to skywalk, but now I see that skywalking was put into my life to teach me how to love.” Angela
      • 恐高症必看!!!!
      • 一部很烂的电影,一部很惊险的极限运动记录,一对四处攀爬高楼大厦的网红情侣,却似乎并非享受其中,更像是一种社交媒体时代流量的裹挟,与《徒手攀岩》恰成对比。
    • 豆瓣 7.1 IMDB 7.5 正片
      Will & Harper
      2024
      纪录片
      美国

      威尔与哈珀:老友公路游

      Will & Harpe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无论你是什么性向、性别、种族、地位、生活状态,「朋友」是我对你唯一的称呼;无论曾经有过多少的摩擦、共同的经历、不同的习惯,永远都要在友谊中保持“终生学习”。在当下该议题充满着诸多分歧并且一点就炸的氛围下,Will和Harper的讲述,不是要企图在这场“战争”中夺去话语权,也不是做看似很勇敢的挑衅动作;它关注个体经历——那些做出决定的背后,一定会有的挣扎,渴望有人有社群伸出援手的无助。于是在不经意间带出了类似快二十年前《穿越美国》想要实现的讲述。更感动的,或许还是SNL老友的倾巢出动;你或许不是我的“老伙计”、“男编剧”和“前辈”了,但永远是我都在关心和挂记的人。
      • #TIFF2024#思路也太陈旧了,trans-ness与trans-America,无论跨顺都是White woman的事实当然不会在这个项目被讨论。抛开各路SNL celebrities刷脸不谈,这个项目的积极意义也许是一次近距离的transphobic American reality update,但是 Will Ferrell这样人人知晓的人物如影随形,纪录片也许还不如纯虚构真实。网飞买了当作token也不惊讶了。
      • 确实会觉得威尔·法瑞尔显得有些抢戏了,因为他的笑星身份以及可能是他平时的性格,就是有些现眼包,但是哈珀以这样的年龄选择迈出这一步,还是挺厉害的,这路上遇到的人里,对那个退休心理师印象最深,社会对于性别转换这种事情的意识确实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最后克里斯汀·韦格那个歌挺好听的哇!
      • 设定主题,两人给大家表演一个纪录片。不排除有真情实意,但半真半假的,有意思吗?3星,看看玩玩吧。
      •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摇摆,在多年友情和尴尬摆拍中试着找出一些人生意义。人生对于任何人都是艰难的。
      • harper勇敢面对自己真的太令人敬佩了,孤身一人走进挂着邦联旗和川普旗的摩托车酒吧并出柜,这勇气和自信真的非常powerful😭will陪伴harper在性别转换后rle的第一次公路旅行并且谦逊地教育自己关于跨性别的知识、不夺走harper的声音,作为一个顺直白男真的很难得,snl编剧围成一桌的时候好有爱 在一个满是jk罗琳的世界,当will ferrell!
      • 怎么说 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痛苦🪫 我现在非常平静地宣布我的死讯
      • 其实没想到是纪录片,于是会对Will好感暴增。其实就像Harper说的,变性人的日常不会像镜头展示的那样友好。作为一部作品,当然有粉饰的地方,而明星身份的介入,也必然会打开好些方便之门。但是,有名人给总被误解、被鄙薄的群体公然撑腰,终归是好。坐拥最多特权的白人直男,愿意予以抛弃这特权的朋友一些发自内心的支持,尤其是愿意去设身处地思考对方的绝望,并在主流社会作出呐喊,太难得了,里面就说没见过小李子会跟跨性别朋友公开露面。看《心跳漏一拍》,那群朋友总能接纳对方所谓奇异的自我认同,成员还有直男,这就很梦幻,而Will有在试图成为这样的角色,并穿行以得州为代表的保守区域。最后要说,Kristen Wiig太有才了,给甲方量身定做的主题曲,真的笑中有泪。
      • 反而觉得有点太刻意了,加了太多trans相关的大思考,简简单单拍个好朋友的慢综艺自然融入会更自然一点 看完了发现是圣丹斯的电影,那还是挺契合的
      • 一直热泪盈眶 拍的蛮真诚的 一路开入红州 虽然网上也还是谩骂 但面对面交谈的时候都是友好居多 之前北卡室友说 南部并不是真的保守 而是没有太多exposure导致的对不同事物的本能抵触 所以这种曝光要越多越好!
      • 当 Will Ferrell 念老友那封来信时真是猝不及防 因为我只看到 "Will Ferrell and his long time old friend"、"documentary"、"drive across the country"就下载了 并未准备迎接这样涌动的暗流巨大的紧张感 看完了马上再看一个没头脑烂片放松脑筋
      • 人类到底用摄影机拍摄过多少垃圾?总拍摄时长可能足够人类走出太阳系!
      • 很感动,我看到了一个人是如何被社会的歧视偏见碾碎的,也看到了一个人及其周围爱她的人是如何一起重建她的美丽的。Will在旅程结束时送给Harper首饰,celebrate her beauty as a woman,真美好啊
      • 本身跨性别议题说起来不轻松,哈珀有遭遇不公或回忆往事时落泪崩溃,威尔也为好友不平泪目,令人心酸,但好在有威尔这个喜剧人,笑料充裕哈哈哈,把悲喜情绪调节得刚刚好。看到有评论说对跨性别议题讨论不深,但人家本身定位就不是针砭时弊,而是两位老友重温友谊同时重新了解对方,feel-good的公路电影,就像最后Wiig姐唱的主题曲一样,a friend is a friend in the end。能带来欢乐泪水,同时给不甚了解的人们带去一些新的认知,就挺好的。
      • 太喜欢了。时光荏苒,对于他们来说,几十年之后,无论友情还是社会环境都急促地变化了。Good thing is that 始终有东西永不变,他们仍然能开着那架破wagon,喝着shitty beer… 这就已经足够了。更重要的是,他能自豪地说出“all I wanna do is live”(p.s.有些地方确实有点尬哈哈哈 cringe af)
      • 一个决定是开始而不是结束,放下煎熬又面对新的恐惧。“觉得自己是怪物”是包含很多方面的复杂情绪。塞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有些可惜,很多素材被舍弃,为什么不做成剧呢?
      • 哈珀流下眼泪,哭出自己的无奈与怀疑。人为什么要因为自己是谁而痛苦呢,不应该这样。希望未来更包容,更自由。
      • 魔怔
      • 2024-222
      • 满肤浅,满平淡的,因为完全是Will Ferrell的视角。可以参考一下Vice家的Gaycation with Ellen Page,看看人家是怎么设计活动和话题的。
    • 豆瓣 7.6 IMDB 8.0 正片
      Super/Man: The Christopher Reeve Story
      2024
      纪录片
      美国

      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的故事

      Super/Man: The Christopher Reeve Sto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amc 很动人,也看得很心痛,一个被忘却的超人,因事故脱离了super变成了man,他依然坚韧甚至更坚韧,只是斜杠的存在让superman不再是那个虚空中的漫画符号,而在于抵抗与面对偶发中的真实。
      • 连看《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和《超/人:克里斯托弗·里夫的故事》,神奇的感觉,有交集的二人,前者92了才刚刚退休还能出镜自己的纪录片和史匹堡打趣,后者早已溘然长逝只留存在影像之中。威廉姆斯老爷子的传记更为工整传统,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的旅程,而对其人着墨不多。里夫的传记结构更为有趣,他只有一个伟大的角色——超人,却演绎了两次。在让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位超人炼成的过程中穿插了那位银幕上超人的旅程,甚至本片中的超人不仅仅只有里夫一人。
      • 依然记得克里斯托弗·里夫,超人精神在他出事之后才真正显现出来。里夫在与瘫痪长达9年的顽强抗争中,之所以能坚持下去,很大程度得益于妻子的支持。里夫离世后不久,妻子也不幸患癌,并于两年后去世。他们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儿女们继承了他们的衣钵,传承着他们的精神和人道主义事业。btw:看完纪录片,把里夫出事前的那部《绝对嫌疑》找来看了,真的令人唏嘘。
      • 9月下旬在美国院线上映两天。AMC A List不会免费,我掏了腰包去看。10月终于全面铺开支持A List,但票房似乎完全不行。没想到除了讲坠马史,也讲了他的渣男情史。当年追Dana时被形容成是"On the prowl": when a human being or other life form proactively seeks out another for sexual gratification 里夫在2004年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John Kerry后不久就去世了,没见证到保守派共和党小布什靠9/11余波连任成功,也无法阻止华尔街金融男炮制的2008金融海啸。原来都去世20年了。 正因为去世这么久,第97届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都没能拿到
      • 超/人,顾名思义,想要通过他的生平,去剥离掉一直在他身上的超人标签,回归到一个普通的“人”。可即使如此,那些作为人的部分依然是短暂的。当他瘫痪后选择勇于面对大众的那一刻,大家(包括观众)还是给他带上了超人的标签,只不过不再像以往电影里那么虚浮和有距离感,而是真正变成了带着现实意味的“Superman”
      • 命运弄人,更弄超人。里夫居然也有爸爸问题。不想重蹈覆辙让儿子有一个破碎的家庭,结果终究还是一场世代轮回。为了爱选择活下去,接着为了大爱投身公益。里夫一家的传承,联系起才看完的CW《超露》大结局(晚年超人失去超能力以凡人之躯死去),凡人即英雄的最好佐证。罗宾与里夫神仙友谊!
      • 预告片就看哭系列。20240911:和JW的纪录片几乎同时看的感觉实在太神奇。
      • 银幕上的超人是一出塑造美式超英的神话,他可以是里夫,可以是詹纳,可以是施瓦辛格这些候选者;银幕下的里夫在事故之后才是真的英雄,包括黛娜,包括罗宾,包括子女。 落脚点在于家庭,选取两个重要节点叙述,相当感人的纪录片。 追悼会那段看哭了,罗宾是真男人
      • 借纪录片略略了解一点里夫其人。那是一次不幸的事故,不过也是那次事故让他成为了另一维度上的“超人”。
      • 不愧超人之名。
      • 就像超人故事普遍会写的主题一样,一部关于爱和失去的纪录片,只不过主角从虚构的克拉克变为了真实的里夫;挺引人入胜的,也呈现出了一个较为立体的里夫形象(有优点有缺点),但没人会否认里夫“超人”形象的伟大,也不会不缅怀他的离去;多次看到罗宾威廉姆斯的出现非常感慨!
      • 并不是说一定要像圣人一样美化他,但是在第一段婚姻里,不负责任却被说成是有commitment issue, 因为他是超人的身份一笔带过,子孙满堂,深受爱戴?后期利用超人身份变身残疾人大使也算是媒体和慈善团体喜爱的伟光正形象了,创作者倾向性太明显了
      • 3.5
      • 看完之后才意识到整个人生是真的有点抓马 1992年结婚 1995年高位截瘫 瘫痪了十年后死了 转年他老婆(四十出头)突然就肺癌死了。。。作为公众人物 能通过演讲鼓舞残疾人 也算是很值得钦佩了
      • 对此种不乏吹嘘炒冷饭之嫌的美式励志不感冒,就superman而言是故事角色成就了他而非他成就了角色,错误前提并不具备普世性。
      • 其演员本人的一生确实也励志,能认清现实的苦痛并积极的为之斗争本就很伟大。
      • 不甚喜欢这种被采访填充满的纪录片,也可能是因为没看过里超吧,从看超人开始就一直看的亨超。
      • 一眨眼里夫都已经离开20年了啊,感谢电影工业,还能在《闪电侠》里见到那抹红斗篷。
      • 还不错,但差点意思。 动人的力量,一个扮演超人的人最后以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超人对于平凡人的意义,并留下了遗产以帮助后续瘫痪病人,然而纪录片拍得却差些意思,过于工整。
      • 在哥伦比亚影院看的,非常无趣,立意和拍摄成果都很无聊。感觉作者出发点就不对,何必为了标榜而标榜。
    • 豆瓣 7.4 IMDB 7.1 正片
      Buy Now! The Shopping Conspiracy
      2024
      纪录片
      英国

      立即购买:消费的阴谋

      Buy Now! The Shopping Conspirac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捐的衣服 无人需要 不知道是在加纳的海滩 还是在香港的地里 全世界不如停止生产衣服和鞋十年。
      • 理解叶文洁!
      • 看了看手里用了不到三年电池健康掉到78%的iPhone不想说话
      • 没有报废哪里去消耗这么多的东西,世界低真相。奢侈品的真相也同意是稀释所谓中产和有钱人的财富,但是资本就是把他们当作日用品罢了。无知百姓才会把他们用来炫耀。
      • 还是从advertisement的角度提问题,略老气但人又确实不擅长从错误中学到教训,单想想可乐公司把运动跟可乐绑定到一起给消费者的大脑设计画面感,运动跟糖明显水火不容的组合在很长时间内让消费者认为是最和谐的组合。消费的唯一用途,是购买人生体验,人最后能得到的是回忆,时间维持越长的回忆越值得消费,反之该警惕。消费主义的目标是卖更多,把人异化成消费者,从珍惜回忆的自然人变成最高优先级是买更多拥有更多,把幸福感跟消费绑定了,仿佛是当年的可乐与糖,明明相隔千里,却被消费意图设计成最和谐的组合,仿佛拥有更多就能更幸福。跟social dilemma一样很会描述问题,看的时候仿佛要立即洗心革面变成minimalism,珍惜时间、精力,可过段时间又忍不住期待赚钱、消费,不想做人乐意做消费者的无可奈何呀。
      • 没有新观点,大家都知道,只是戒不掉。
      • 往更深了看,这可能是怎么评估经济体的方法问题,如果生产了可以永远不坏的灯泡,如果生产了可以永久治愈一种疾病的药物,如何给与这些公司正确的报酬,以鼓励出现更多的这样的公司?而不是反过来
      • 和碳排放相似,都是“公地悲剧”。只要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财富和权力,那至少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成功者”们都不会担心灾难落在自己头上。良知能够影响的范围毕竟有限,但只要我们不断加以传播,就必然能影响更多人,哪怕只是为了安抚自己的内心。对个人来说,可以尽量做到的就是不被消费主义裹挟,向内找寻生存的意义。
      • 基本是对《无节制消费元凶》的翻拍,用AI当串场,搞得花里胡哨,反而更像是宣传意味满满的广告片。另外逮着亚马逊和苹果往死里踩,真看得出是奈飞投资。不过这种公司前高管赎罪式的自白,也颇为隔靴搔痒。
      •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它确实让我决定了下个月省点钱。能不买的就不买。
      • 中文名没翻成 literally “消费主义陷阱”可惜了。开头看到 Amazon 的前 principal designer 出来开始讲 experiment 还以为会继续深入讲点硬核企业逐利系统性地不负责任推动无休止消费和实干家和政府社会逐渐利益博弈自我纠正的新东西,结果它为了亲民时髦插进来的 AI 形象 + 生成画面串场真是太减分了,讽刺得也没多形象,反而冲淡了真实画面所带来的震撼,还把本来能串成一个闭环的从消费到陷阱到改变的叙事给打得特别零散,而且把采访的几位正面角色放在中间就让人搞得不知道是模板正向提升还是高级黑嘲讽所有人都是自欺欺人 green wash 的一环。专门在黑五周前后放出来看以为能有点啥新东西,结果还是乏善可陈七零八落。两星半
      • 环保短片5分钟,扯了90分钟
      • 我觉得不应该用“伪AI”视频来做视觉效果,这样后来看着加纳海岸的衣服的时候我都要犹豫一下是实景还是做出来的效果。。。而且看完之后觉得个人的作用屁用没有,我特么不想再分类了,因为分类我家堆积了好多垃圾!
      • 说出了我2024年的心声,少买东西,你还是会好好的,生活的意义在于陪伴和经历,我们拥有的东西可为他提供支持而不是终点。
      • 讲了很多知名品牌销售商品的手段,无外乎尽可能地创造购买机会,并且赋予每一件商品独特的故事,让消费者感到不同商品的独特性。在这种大量购买的背后,指向的还是每个人都耳濡目染却又往往不去重视的环境问题。很多商品都有planned obsolescence,每次更新都在催促着消费者换旧,并且大多商品都采用了无法替换内部零件的封闭式结构,若出故障只能将商品销毁。现在包装上印着的可循环标签其实根本就没什么意义,并不能实现真正的recycle,只不过是消费者的定心丸。在这种lie more的背后又是hide more,世界的某个角落总会有一批人,用自己的生命去处理从发达社会流向而来的垃圾。用了很多动画去辅助观点的阐述,可是并没有处理好AI在其中的作用。
      • 敢拍,敢说。 很多确实做为消费者的自己都没有想过的报废品的去向。 加纳海边各种衣服堆积成山,泰国废弃电子产品的人工拆卸。惊讶到我了。 多销售、多报废、多说慌、多掩盖、多控制。其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理解公司背负增长业绩压力的的同时,也佩服站出来说话的前员工们的勇气。
      • 没啥新鲜观点,不过值得时常提醒自己不陷入消费主义的圈套,对购买更谨慎。
      • 刺激我们消费的还有政府、银行、丈母娘。
      • 不喜欢这帮享受过消费主义红利的富人反过来又去挣环保主义的情怀,就像是一个嫖客舒服完了提了裤子就去参加女权主义运动,不就是tm的想从政了吗?没这么又当又立的。。
      • #立刻购买:消费的阴谋#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必然会产生的衍生品。当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国家都在追求无限的利润时,那就必然会生产过剩的产品。影片把问题展现的面面俱到,但最后提出的结局方案却毫无新意。要保护地球依我看,就应该从根子上革了资本主义的命,没有了资本家,哪来的购物狂?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