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这个东西,如果不能用它来表达自我,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
|
钢琴教师发现女囚竟然有天赋异禀的杰妮,但杰妮性情暴躁难驯,相处的过程逐渐相互了解,闪回钢琴教师年轻时女恋人被纳粹行刑交代为何一直留在此处,也发现杰妮并非真正杀人凶手,而是替男友定罪,还被养父强暴过的经历。汉娜演的很好,那种愤怒表达的淋漓尽致,据说片中solo是她自己完成的,敬佩。 |
|
原声非常强大,看似癫狂发挥到极致却是美妙绝伦。除了音乐,镜头也同样出色。有人质疑老太太身世的多余,事实上是对片尾高潮的情感铺垫。少了暴力不够真实,缺了基情又欠火候,尺度拿捏的相当准卓。另外,也找到了《钢的琴》向其致敬的桥段。 |
|
每一颗被束缚的心都渴望解脱的那一瞬,光芒万丈死而无憾! |
|
跟音乐、钢琴有关的电影我都喜欢的 |
|
我们变成什么样,都是有原因的…… |
|
关于Gertrud Kruger的人生我根本未曾知道,60多年的失去情人的苦痛和纳粹严苛规训对她造成的复杂矛盾的影响同样时时刻刻表现在她对Jenny的珍惜和厌恶上。最后在舒曼舒缓的曲中完成了对古典的颠覆,使用了属于自己的方式来改编来致敬来表达尊严与尊重。 |
|
people hate genius. people love genius.
无法加标签为“温情戏”或“女子之间” |
|
7.4 最后一场戏的精彩自不必说,它达成了在多个层面上的戏剧目标,但是它过于侧重戏剧性而忽略了其音乐元素在叙事中的铺垫。如果说它最后镜头的画面定格像是《四百击》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比,因为前者旨在表达一种确定性,而《四百击》的结尾旨在表达一种不确定性。 |
|
那段音乐很好听。。。用黑人的音乐了表现少女的叛逆,其实钢琴也不是只有肖邦、舒伯特什么的哦 |
|
台上四分钟,台下梅超风 |
|
字幕不好影响理解。主要是觉得kruger夫人的故事实在有点缺乏意义。。。 |
|
8/4/2007 12:30pm Cultural Centre |
|
其实还比较感人,但是标签化一下,变成老钢琴女教师和年轻女杀人犯之间的旷世爱情,就好囧啊 |
|
两种方式质疑世界:隐忍并寻求解脱,回归美好;挥舞拳头砸向一切。最后的4分钟没有实际可操作性,可是它带给人的震撼恰恰就是:这是用最本质的生命作出的抗击,如垂死一搏的波澜壮阔。部分的“黑人音乐”大约应当是中东音乐,求证 |
|
112m一点也不漫长,和着钢琴声的长镜头上来就把我震撼了,接着和风细雨下的暗涌激流。四分钟戴着手铐背对演奏的爆发,四分钟不按常理出牌天才式的爆发,完美屈膝礼的寓意,两段错线的故事交叉,杰尼的眼睛,一切都太引人入胜,即使已经过了一夜,心还在颤抖,太后悔让这么好的片子一直在硬盘躺着 |
|
太文艺的片子始终不是我所爱啊,不过结局我喜欢,而且看到最后的时候,似乎是看懂了。 |
|
最后的4分钟可能是期待值太高,感觉没有海上钢琴师和我看过的另一部德国监狱音乐的片子好。而且情节并不是很连贯,导演手法故弄玄虚,回忆的支离破碎没有什么意义,不过能让我坚持看完和反手弹琴那段不错,给个良可吧。 |
|
这是一部单看封面就震慑你的电影 这是一部开头第一个画面就让你很难受的电影 这是一部全片的颜色都压抑得令人窒息的电影 这肯定也是一部如果让露姐陪我看又是让她犯困的电影 但对我 触动心灵的电影 都值5星 |
|
刚刚看完电影的时候觉得这一切都太极端了,可是看了很长的采访后,终于能领会到一点导演的用意。也觉得导演是个很和善的人,执导的水准使人惊异。人的自我实现是个悖论,每一次接近自我都像孩童舔一口barbe à papa,一次就足以让人再难忘怀。Impromptu As-Dur(op. 142 Nr. 2)激荡在心里,久久不散。 |
|
倒没觉得有多深刻、体现了多高深的人性。只觉得故事很流畅,高潮很震撼。海报也很不错。再有一点,德国监狱的保卫工作太差了吧。 |
|
是的!!!!!!!!!! |
|
到最后几分钟,情绪达到了高潮。
虽然作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是觉得最后的钢琴弹的那个,还叫钢琴曲么??还是古典钢琴么?然后看到这个孤傲的女孩,对着老女人的方向,屈膝礼,眼泪就流出来了。不由自主的,击中内心。 |
|
有人为了名利而弹琴,而她则是用生命在弹琴,前边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最后四分钟的华彩,尽管无法忍受脾气暴躁大吼大叫的主角,但依然不失为一部动人的作品。 |
|
真羡慕女主...那种什么也不在乎的活法,被克鲁格夫人评价为“没有人性”?没有人性,可是想要没有人性也要有资本的,没有那么牛B的才华天赋,平凡无奇的人生有什么意思.... |
|
其实始终不大懂局中人二战时的经历与现实的事情有何关系。导演似乎也刻意不想去加以说明,而现实中对女孩究竟为何愿意弹琴也表述不清,反而仅仅停留在描写人与人的各种冲突,却不去追根溯源,太做作了。 |
|
残缺的灵魂在四分钟里肆意拼凑,孤傲的屈膝礼只为你而定格 |
|
德国影片,没有想像的那么好,主要角色表现都不错,就是太丑了,呵呵~~ |
|
其实也是一般 就是凑活看看吧 没啥 一个老女人为了过去不了情帮助迷途天才少女 |
|
寫給孤寂的靈魂,寫給愛音樂的人 |
|
运镜有十分的流动感,节奏也相当好。但即使它这样美,精致又细腻,我也不愿意给教育成长类励志片五星 |
|
= = 老师年轻时候搅基和她喜欢老师有什么直接关系 不清不楚的 看着心烦 |
|
《情键四分钟》是被海报吸引去的,倒叙、追忆穿插的时时刻刻,打乱了女钢琴家的晦涩欲求。“我们不在乎对方,只是音乐。”朵拉着脸的时候回头想想,忠于一人一点不坏。
|
|
一部格局跟《心灵捕手》颇为类似的电影,带着些“私心”的老教师,天才但是性格古怪的天才音乐才女,在一所监狱中,她们交互出的是彼此复杂的历史情感,最后的四分钟狂野钢琴演绎很有看头。 |
|
像蓝天一样明亮,像太阳光一般耀眼··在你一个人的交响会上,你是我最美丽的天使··· |
|
请原谅我的先入为主,描述钢琴的电影永远是这么美好。片子很有意境,从一开始的摇滚转化为古典,中间老师往事伴随琴曲的来回穿梭,最后4分钟那一曲终了警察纷纷上台,对比都是如此强烈,给我印象很深。舒曼加上黑人音乐的结合,让这4分钟看得我很澎湃,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艺术。 |
|
這類題材的電影已經很多了,所以本片並沒有提供別出新意的獨創性的東西,很多的橋段都似曾相識。兩段不同時期的女性體驗和經歷似乎有著某種共通之處,關於自由、女性身份認同、夢想與現實對立、音樂,但是整體處理得差強人意。 |
|
穿插剪辑,杰妮最后四分钟的表演不羁、性感饱含激情所有的热情都为这四分钟燃烧。杰妮被警方逮捕时,她以屈膝礼的方式表达了对克鲁格夫人的谢意。这是叛逆者最高的尊重最完美的献礼。当导演定格这一瞬间作为结尾时,我们看到的是杰妮脸上发条橙式自信的微笑。它嘲讽着制度,带着玩味不恭和理解的释然。 |
|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女主是弯的,那可真是极品,走神了~
再看:拍MV的绝佳教材。 |
|
天赋异禀者总是比平凡的大多数更易惹人怜惜,因他身上带着神的旨意,而我们还在乎仰望璀璨星空时心底那一刹那所感受到的暗涌和震动。 |
|
首先,我没想到这会是一部涉及“同性”的音乐电影;其次,影片的朴实风格很符合全片的韵味;再者,我一度因为字幕没看清而游离剧情意外,好在好听的钢琴乐足够吸引我的耳光,让我继续观赏下去;最后,表示结尾的四分钟“钢琴表演”彻底征服了我,真的,第一次见到有人这么弹琴的,这也太太太棒了吧?! |
|
也是元素很多,有点小阴暗,画面和音乐美。不算特别闷,节奏是慢但也有故事可讲,4分钟很精彩,只是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下看这片还是很要命的 |
|
很喜欢片中的女孩,有种粗鲁喷薄的激情美。 |
|
我真的只看了最后四分钟。 |
|
听觉效果和视觉效果烘托的还不错,情节叙述方面差强人意。女孩演的真不错。不理解她把狱友打伤(死)后为什么哭。 |
|
图面是病态却充满激情的。我们是时代滚轮下的悲剧,无法避免。 |
|
其中那段4分钟的钢琴表演实在是太棒了,柔和打击乐与弦乐,再主奏钢琴曲,看得眼花缭乱。 |
|
典型的德国影片 着实让我过了把瘾 不一样的古典音乐~~~ |
|
海报太难看了 像个变装男 她女友倒是很漂亮 可惜了 但是木有看出对整体故事有神马作用 作为构架也显得太苍白 多余 |
|
很厲害。結尾似乎看到爆裂鼓手的感覺,但德國電影似乎更勝一籌。畫質扣一分,實在找不到更清晰的版本了。姑娘湖藍色的眼睛令人心醉。既溫順又狂躁的跳tong個性十分迷人。本來我以為她要氣死老太太,哪知一個巴掌一顆糖,直會撩系列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