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辈拼命想翻篇的伤口,孩子却想寻根究底。波兰父女俩对于伤痛的处理方式完全相反…战后创伤,失去家人,时隔多年能一起直面也挺好的,赶走鸠占鹊巢的人渣夺回家族宝藏挺好的。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嘛。 |
|
#BerlinaleSpecialGala 7/10 |
|
澳洲作者在她的半自传故事中不见踪影… 在已成惯例的讲述中,文化与身份被抹去或定格:是二战就要讲犹太人遭难,是犹太人就要到自由美利坚。这些故事没有错,但这类电影不能总是这些故事。有很多可以再深挖的点止步于温情脉脉,当然或许导演就是想要这种效果… 大爱Stephen Fry,我早说他和Hugh Laurie是伯牙子期,都太擅长这种内心巨大创伤表面风轻云淡的角色。抱着爸爸的大衣嗅闻,挖出爸爸埋下的时隔多年的爱,和女儿讲述“你是多么像我妹妹的女儿”,而“生下一个孩子却肖似死去了的孩子”是多么痛苦… 我承认确实cathartic,重有千钧,地动山摇。 |
|
生气的时候,“别叫我小南瓜”,哇哈哈哈。笑傻了。其实移民之后的后代就是这样,哪怕籍贯是某某某地,实际上是那么陌生! |
|
假如不结合当下的现状,或许我会给五星,属于节奏很好带来愉悦观影体验的喜剧小品。结尾的矛盾也是有点刻意为之,算是情节上最大的硬伤。 |
|
延续对充满分歧的历史创伤做挖掘,重游故地拼凑记忆,在旅程中完成亲情对话…种种设置都具有一定吸引力,然而很好的前提却被两位主演和漫无目的的成片全然浪费。Stephen拙劣的口音、幕后待久了似乎已经不知道表演是什么的Lena,两人的配搭相当干巴;而原本长于喜剧的两人又牺牲于大段大段的情绪戏和争吵里,让人只感觉到烦躁,却感知不到父女两人在面对记忆所发生的感受。 |
|
129 |
|
究竟历史是宝藏还是痛苦是宝藏。。。为什么留下奥斯维辛,难道不怕三战或其他冲突中被人以同样的目的使用?是对人类有信心?那为什么不拆除它?因为没信心? |
|
Berliner Festspiele
满场都是默默流泪的人,包括我。父女的代际价值观冲突:在很多传统观念中超过30岁的女性是否一定要回归家庭以及拥有伴侣;老年丧偶者是否可以不受道德审判地再次享受爱与性…按照外国人人生三段程,这部影片的取向涉嫌”辱波”-The Kelcel Pogrom,提及了五十年代发生在波兰的大屠杀幸存者在回到波兰故居时被波兰人屠戮的惨剧。人们或许总是打趣波兰在二战中的角色,一定程度上波兰的受害者叙事深入人心,但是反犹主义以及波兰人战时迫害犹太人的历史真相却鲜被提及。而且剧中占据父女俩祖宅的波兰人形象也很有争议。我打算再看一遍。 |
|
淡淡的。“她是我的妹妹,这是她的两个女儿” |
|
Berlinale 18,02,2024 |
|
老影迷阅片打卡完毕~(照例贴几张截图) |
|
看了一半就放弃了,父女两个人的表演不讨巧,不引人入胜,故事的编排过于平淡缓慢。 |
|
女主性格真不讨好,相比之下她父亲更nice |
|
7 |
|
寻根之旅,在华沙的老房子被人占了,瓷器和外套女儿花钱买回来,再去奥斯维辛,最后父亲爆发,挖出地契,将收回房子的权力交给女儿。片中一直提到的normal,父亲一直希望女儿be normal,也是和解之旅。 |
|
催泪的寻根之旅 |
|
谁家没有一个胖胖的小南瓜呢🎃 |
|
美国国籍的波兰裔父女一起回到波兰的寻根之旅,父亲出生在二战时期,逃离了奥斯维辛,波兰对女儿来说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在伴随父亲寻找儿时经历的同时,父女间原本的一些疏远也越来越消弭。前半段让人会心一笑的小情节挺多,后半段走近奥斯维辛后,影片基调变得深沉。动辄就掏出美金解决问题的做法,似乎对波兰人有点儿侮辱。 |
|
不错,节奏舒服,爸爸奥斯维欣那段演技爆发 |
|
没想到给我在电影院看哭了……很工整的片子,剧本扎实,节奏流畅……stephen fry演技太好了 |
|
战争经历对人的毁灭小记 |
|
老爸抱着大衣哭泣戳到我的泪点了 |
|
还行吧~父女俩的治愈之旅~我看的时候满脑子都在想为什么犹太人那么会赚钱(狗头。 |
|
有趣的视角 |
|
节奏太慢 |
|
波兰犹太裔纽约姑娘回乡寻根揭父伤疤之旅。首先德国人拍关于犹太人的故事,太抹黑纳粹说不过去,所以波兰人不幸代为中枪。本人对波兰社会和民风知之甚少,但很显然电影传达出来的基本都是比较糟糕的东西,此处些许存疑。除了寻根,电影另一方面重要的内容是父女之间由于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的不同长久以来存在感情上的隔阂,通过本次旅程,彼此意识到了家庭和家人的珍贵,冰释前嫌。题材是比较沉重的,但电影本身还算挺有意思。 |
|
想要四星还是算了。
不过还是不错的体验!
工作一天完打开一部这样的电影。
结合历史。带着纯音乐。疲惫的身体看这样的台词电影居然还能看下去本身就很不错了。 |
|
我的确是冲着Lena和炸来看的。看完心情很复杂。其实对于本片导演作为女导演的性别观有点失望,怎么父亲可以一遍一遍在人前提女儿的前夫有多好,还说那个前夫是他朋友,然后后面就拍女儿真的松动了想给前夫发明信片???前夫就那么好???关于大屠杀历史的部分感觉拍得还不错,因为提供了一些我以前没看过的视角。实话讲找炸演这种大男子主义的表演型人格shit爹还挺合适的,炸身上的确就是有很多爹味的部分。Lena和炸都是演自己型演员,但Lena的演技比炸好多了,哈哈哈。看下来最能共情的当然还是Lena的角色了。虽然离题了但是还要说,我最近在看Girls,Lena是真的好可爱好有才华啊。 |
|
2.5 节奏有点慢 |
|
哪里有Lena Dunham哪里就有我。 |
|
德国贵族导演的反纳粹片啊,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呢 |
|
最后升华了 |
|
such a sentimental movie. So heartbreaking when I saw the father’s wedding ring, when they got chucked out from where he worked and grew up. It was too hard for the dad to tell the daughter about the family. She never knew her aunt and cousins. She was very lonely. |
|
剧情对于我们不了解德国历史的人来说太慢了,油腻老爹(南瓜)女主😂 |
|
非常细腻 叙事简单但是一点都不觉得平淡或者无聊 简单易懂的梗 有几处哭点 演员也很好 |
|
开始以为夫妻呢 哈哈 |
|
适合这个季节看,温柔叙事,人性光辉,亲情探寻,面对过去,好片➕1 |
|
房子送给你,我只要房子里伤痛与快乐的珍贵记忆。 |
|
可能比较好,只是我个人很难引起共鸣,有点疏离感 |
|
奥斯维辛翻出来父亲不坐火车的原因还是惊了一下 |
|
Iron Box |
|
太喜欢这种缓慢温暖且有力量的小众电影了 |
|
于迪拜飞香港A380航班,哭了好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