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片长只玩到60分钟就结束了,最后结局,女主在宾馆房间被刀捅死,男主被陷害被逮捕了。 |
|
互动电影貌似早就有 而本作应该是本世代的第一款互动型电影 完成度高 几个缺点:不能存档 台词略中二 中国古董长得也太丑了一看就是三块钱的地摊货 但游戏体验很享受 音乐美术节奏气氛都很棒 第一次就打出完美结局略乏味 看了别人的视频才知道自己很多时候离坏结局只有一步之遥 从而感叹惊险 |
|
作为电影也有7分,画面和音乐都在中上,男主的表演也好自然。(第一次在国外电影听到正宗到这个程度的中文!)故事当然不能细究,但还算合理啦。不能暂停回退,加上选择倒计时,显得代入感很不错,虽然时长略短,打算抽空再打一遍!更新:二刷后爱上了,加一星 @2023-10-22 00:20:39 |
|
#补标 |
|
一周目我尽所能地打出了一个尽可能多线索的结局,势力的护士、暴躁的匪徒、贪婪的帕尔,除了五千万之外我还有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凌,谁再会去在乎那两丢失的宝马跑车呢? |
|
女主原来是 Rather Be 的保洁小妹, 怪不得这么眼熟! |
|
哈哈,感觉不错的尝试,真人电影和选择游戏的融合,男主长得有点像小雀斑,那位亚裔的女主恕我没有什么性趣,故事还算紧凑丰满,是一次电影和游戏的结合大胆尝试吧! |
|
用手机App“选择”角色的命运,带来不同体验。同一个放映厅观众共同投票的优势就完全将“个人投票”变为“多人表决”,有点儿“头脑特工队”的意思了。能看到自己的选择与多数观众有哪些不同。感觉比《黑镜:潘达斯奈基》要好很多,但剧情依旧是高开低走,这是不争的事实,多条故事线就是不同类型片桥段的组合。“选择”时刻的倒计时简直根治选择恐惧症。想到“互动电影始祖”威廉. 卡索那部同样玩表决噱头的《猎尸者》,他一定想不到多年之后他想要的互动电影真的出现了。 |
|
很好玩,第一次在电影院体验玩手机😂 |
|
拥有7种结局、上百种分支选项的互动真人电影游戏。此类电影拍摄、剪辑并不需要多花太多心思,难的是剧本如何自圆其说。电影由500多段视频组成,用成熟的技术为观众营造了新鲜、深度的互动参与感,并让选择之间的段落衔接自然流畅。华裔黑帮+犯罪的剧情设定以及男女主角努力的表演、生动的表情也有加分。在观众达成通关并收集全部结局、分支、成就的过程中,新鲜感逐渐消失并感到乏味。很多情节无论怎样选择,仍会被强制达到编剧设定的轨道。瑕疵也会被放大,暴露经不起推敲的剧情细节。整体比《黑镜潘达斯奈基》逊色一筹 |
|
套路随着技术进步而升级,并添加了惊喜,整个过程很有趣,尤其是观众嘲笑自己的选择的时候 |
|
用App控制大荧幕剧情走向的互动影院形式够有趣。演技和背景设计差到笑喷好几次,充满了编剧看多了港铲黑帮古装片后的生搬桥段。影院只有8个人仍然end with最惨的两个结局。 |
|
这本身是在steam上看到的。虽然只从电影的角度看挺普通,但是过完了一个悲惨结局以后,发现没法跳过或者快进或者存档重选看不同结局以后,打开文件夹里的508段视频逐一看了看,觉得制作组还是很用心的。应该多出点这样的互动式电影 |
|
周五晚九点北京剧场 估计观众都是被捶打一周的社畜 选项怎么暴力怎么来 两次机会都欢声笑语打出gg 👍🏻 |
|
是否存在着一种民主化的观看,令所有的观众通过技术物体成为匿名,无差别的信息之流?《夜班》观众进场之时,一定思索着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影片的结尾,在根据这些选择看到了一部犹如国产电视剧般突兀的结局和从天而降的police之后,这一问题如同行为艺术般得到了答案,或者说,至少和传统的影院观看有着一定的距离。《夜班》也许是一部好游戏,或者有着一个很好的剧本,但并不能算是一部好电影。这里,超文本性质的AVG游戏和电影之间的界限被敞开,“多重取向”背后的导向性,迫选性开始显现。简而言之,玩家可以接受不同时空,不同结局的存在,互渗——只要将“真”结局包含其中。因此,大多数AVG推理游戏(例如打越钢太郎的作品)都会设置为只有在各个结局结束后才可以开启的“真结局”,将多重取向的玩家重新加入到一个巨大的线性之中。 |
|
当了一个怂好人 结果好多episodes没玩到 |
|
想一下这剧本怎么写都头大,整部几十个选择相互作用很有意思 |
|
有意思(但不能快进对想要解锁全部结局的强迫症来说太烦了 |
|
玩了影厅所有人集体投票的版本,现场体会到人和人的想法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很刺激。到目前为止,互动影视还是一种游戏,一种社交,一种体验,而不同于一种观看形式。 |
|
3.5 比隔壁黑镜剧情精致度高太多 亚裔也没有流于脸谱化 |
|
互动电影还是很因特斯汀的,要做选择的地方有点多且碎,会打断对故事本身的感受,变得更像一场游戏,但可以理解,还是更喜欢在关键情节点做选择,但谁又知道你人生中发生的哪件事会是关键情节点呢?(ps,映后解说非常nice,故事一共7个结局~) |
|
我真的没想到这部有电影词条??...我觉得比黑镜特别篇其实体验更佳。 |
|
不错的尝试,但是个人觉得interactive cinema还需要更多的探索。角色的性格塑造和故事主旨其实都是在选择的过程中慢慢产生,因此非常不确定并且深度绝对无法和传统电影比。除了探索人生还有其他可能的模式吗?怎样才能让看电影比打类似的游戏好玩呢?感觉还需要进行很多探索和思考。但是电影在给观众留 |
|
这个不错 |
|
有趣的观影体验加一颗星。与近百名观众挤在北京剧院进行选择,当进行到第二轮的时候,有人还在选上一轮的选项。有观众看不下去大喊着那个没选过的选项“打他!”“选 打他!”他们大喊。#全民观影 # |
|
小成本但是电影感塑造的不错,国内也有这种类型就好了 |
|
这剧组太贫穷了。 |
|
由此可见影迷群体和橙光游戏的玩家真的是两群人…… |
|
睇見在座觀眾一心要玩死主角的傾向,我索性睡過去了。 |
|
互动电影的剧情因为情节是多选的评价起来很困难。只能说节奏尚可表演尚可。很期待这种新颖的电影模式 |
|
好赞啊真人互动游戏 |
|
1. 可有可无的选择 (紧接着无论如何都会进行到同样场景的) 可以去掉
2. 为了保持人物塑造的丰满与可信,可以把选项放在「犹豫」(同一个人可能做出的不同选择) 与「意外」(不取决于人物意志,不过也就抹消了观众作为主角替身的设定) 上
3. 希望能够在以不理想结局告终时,回溯播放「最理想」结局,不要带着遗憾离场 |
|
感觉很普通,这游戏自己玩和跟别人一起玩体验还是很不一样的。就是不能存档差评 |
|
看到最近《黑镜:潘达斯奈基》反响这么热烈,专门回来改评分。之前因为只把它当成“交互游戏”而没有想到“交互电影”的概念,只从电影角度打了分数,电影角度只值三星“还行”。现在既然黑镜反响热烈,那么从作为交互电影的角度看,这个可以有四星。 |
|
玩完一个结局大爱 |
|
长评。 |
|
@Premiere Elements 形式确实比较新颖,但是无奈剧情太白开水了…很多题目其实也比较无聊,且意义不大,决定不了剧情的走向… |
|
#BJIFF# 相比此前玩过的几款互动游戏,除了制作更加精良外,这一款完全是更偏向电影的呈现,特别是几乎与主人公同速的选择时间设置、预判选项导致的结局往往与实际相悖、一步走错没有反复尝试的机会就要从头再来的设置,都无限放大了互动体验。而集体观影带来的别样体验,也在现场结果一次次违背你的选择时彰显。第一次开启坏的结局后第二次依然向着坏结局不断迈进,气得我看完之后30块钱怒买游戏冲动消费,这波衍生消费的设计真的厉害。 |
|
steam上买的一部互动电影,剧情有些老套,不过观看体验倒是很新奇有趣 |
|
2016年最好的结局,2017年看了最差的结局。@NYU interactive cinema |
|
影片质感还是在的,不过选了差不多超过10次观众就会明白,其实你的选择并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有种选了个寂寞的被耽误时间的愤怒感。可能这样的互动电影还是适合朋友一起在家庭影院或者视频网站里观看。尤其那种等你选择然后人物再做反应的断裂感让我十分不适... |
|
只玩了一遍,做足了坏人,把背叛和势利发挥到极致...以后有空再玩 |
|
14个成就,有一个必拿,剩下13个我一个没拿到,怎么,你游戏判定我不是人吗? |
|
整条主线就是典型类型片的套路,凭借着多年观影经验基本还是能够玩出心目中的完美结局。这类全动态影像和现代游戏的互动性相比还是差了一截,本质上仍是属于电影的。同样强调意识沉浸,和用一镜到底无打断的「维多利亚」中浑然天成般的沉浸相比就太相形见拙了。问题在于操控者无法完全相信荧幕角色的“真实感”,有着充分的主观能动性,被动的裹挟感很容易丢失,和创作相悖。这就导致整个体验大打折扣。倒不如学「潘达斯奈基」走向戏谑和脑洞大开的操控娱乐性极端,让观众彻底放弃“自我意识”的代入。虽然最后下来呈现出的选择节点很多,但实际能影响到情节发展的选择还是寥寥无几,只是为了选择而选择。除非题材本身戏剧性够强,刻意的交互反而有点影响情感上的代入,强化的是故事情节而非临场体验。在打破电影—游戏隔阂的道路上,后者的惊喜要更多。 |
|
回头想想还是应该算作电影。趣味更多来自于在剧场里和一群人一起玩。故事的走向与结局,你没有办法掌握。因为你没有办法选择哪些人和你同场玩。就像你不能选择父母家人、同乡同学,不能选择与哪些人同一个世代。但是你还是希望手中握有选择器,参与进去,作出一点点改变。啊人生。 |
|
有侦探情节的叙事的确挺适合做成互动式电影,不过有些镜头还是比较露怯,瞬间有看youtube爱好者网剧的感觉。在巴黎forum des images的电影厅观看,情节发展通过所有观众手机投票产生,以众人的意志作为一个意志,这种体验还真不多。(通过片尾的简单调查,我在场的这个“意志”是16-25岁的女性。) |
|
还没打完,但是已经没兴趣了,本子太差强人意了 |
|
北影节玩了一次互动电影,入场下APP,支线情节按照现场观众选择,少数服从多数投票进行,其实形式大于内容,意外又因为贪财陷入冒险,故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最后本场观众表现的都像无情的婊子,多数选的基本上都是那种自私贪财的选项,1小时20分钟,把女主玩死,男主玩进了橘子,啥也没捞着。 |
|
一切的关键都在于你能不能在拍卖行拿到真碗,再就是不要暴揍小混混。 |
|
电影院看的体验会很不同,会感受到不同选择后观众的实时情绪反馈,以及不同选择中,观众选择的百分率,完全可以当成心理学实验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