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命的动机 从来都不是伪君子们关于民主自由的许诺 而是细化到个人的家族荣誉或仇恨 驱使平民阿尔帕西诺站在华盛顿这方的原因 首先是唯一血亲的生死 其次是英殖民军对他们所作的恶 最后才是响应黛西和儿子对独立战争纯粹又愚蠢的忠诚 尽管爱情戏份生硬 为重史诗感而显得剧情仓促 仍可推荐一看 |
|
剧情太繁复,光是D·萨瑟兰演的军士长就同时扮演了:革命的无情镇压者、主角他儿子的鞭挞者、主角的追杀者、最后差点被主角割头皮的时候又成了英、美同文同种,亲如一家的象征。两个小时的片长显然不够啊~ |
|
我觉得在大片的油菜花地中相遇很美好啊,双语配音,听起来乱早早的 |
|
看了爱森斯坦的十月才知道这部《革命》看似震撼的开头是哪来的。。这部电影很奇怪,不是说独立战争不能从这样一个很个人的角度来讲,而是它立场太模糊了,给人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重剪版竟然还剪去了最后重逢的长镜头,更让人困惑。帕西诺拍这赔本大戏得了两次肺炎大病一场,之后几年没拍片,惨 |
|
导演就是拍《烈火战车》那个,所以唠唠叨叨无关紧要的东西塞了一堆。另外金斯基不会表演,她演演漫不经心的苦逼还成,一上情绪戏就歇逼 |
|
阿尔帕西诺脸麻麻木木的演绎一个洪流中的老屌丝 现在回想起来 这么处理是对的 屌丝不配有情绪 有一种深深的随波逐流的无奈 |
|
按理说阿尔·帕西诺不至于提名金酸莓奖。黛西骂“英国猪”,可是美国之初白人大部分不都是英国人的后代吗?战争结束,政府承诺给多布的150亩地美其名曰去偿还债务了。可见出尔反尔耍无赖是美国根深蒂固、与生俱来的癖性。能把美国独立战争的宏伟史诗拍的这么混乱,导演也是独一无二的。16年后迈克尔·贝也没有完全吸取他的教训,拍出了毁誉参半的《珍珠港》。起码后者的浪漫爱情与音效还是很震撼的,尽管俗气,可我喜欢。 |
|
有AL,这只是部烂片。没AL,这部电影绝对是灾难!!! |
|
同样是美国独立战争,同样是小人物,同样是舐犊情深的父子情,阿尔帕西诺的《革命》在气势上显然不及梅尔吉布森的《爱国者》,而且高潮欠奉,但是,《爱国者》太好莱坞化了,很“主旋律”,通篇洋溢着美国人民的爱国精神,而《革命》却思考多的多,对老百姓而言,革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
|
我帕西诺脑残粉都只能给三星= =,就是字面意义的不好看。金斯基这个角色满足于情感确认的那一瞬间就退出故事了也蛮膈应,她莫名爱上的幻觉中人实现了她的幻觉。小人物从明哲保身到主动革命,说白了就是“官逼民反”这个逻辑。英国人拍,还得强调革命之后老百姓也没多少好处 = = |
|
开头零元购主角船、诳骗无知小儿参军、威胁强迫底层屁民参军的美利坚暴民和独立派形象,到结尾拒不兑现对幸存下来的老兵的承诺,就能看出,本片内涵比梅尔吉布森的伟光正《爱国者》还是高那么一些的。但是拍的属实不怎么好看。而且我真的烦透了“不想打仗只想苟安的”父亲为了“被英军虐的无知”小儿被迫走上抗英道路这种剧情,《爱国者》也这种剧情,美利坚反宗主国,是因为英军耍流氓吗?!女主则整一个莫名其妙歇斯底里的形象。 |
|
想拍成史诗但气势上没起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战斗这一心路历程也实在不够说服力,金斯基和萨瑟兰的角色都太脸谱化了,一个是革命狂热分子不知怎么地就爱上了男主,一个就是代表大坏蛋英国人的英国人……倒是结尾打跑了英国人的美国佬又喊起了赶走印第安人赶走黑人,有够讽刺。 |
|
此前从未听过这电影 |
|
“如果影片本身存在问题,没有引起反响就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影片很有潜力,但是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那就是‘失败’”。 |
|
115导剪版,脏乱差的军营/城市和寥廓的自然景观还有帕西诺的旁白给了电影别样的气质,但人物和故事太大而化之了,感情线更是莫名其妙;nastassja军装太美了,最后把团圆戏剪了没头没脑 |
|
小市民眼里的独立战争,没有虚幻的荣光。 |
|
美国🇺🇸历史
感情渲染上肯定没有梅尔吉布森足,但是更贴近独立战争时期老百姓的想法~还有就是战后兑换的美金和土地实际上都差不多是空头支票……
但是,男女主到底在一起了吗? |
|
在学校的电影院看的,坐前几排,脑壳看到很昏,不过场面还可以,不大记得了。 |
|
战争就算顶着各种帽子又怎样呢,就算是所谓正义自由反压迫的独立战争 |
|
不错,看不出是Al Pacino最失败的一部电影 |
|
《爱国者》秉承了梅尔·吉布森一贯的宏大叙事和空洞扇情,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部描写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由被动绑架到主动参与的转变的电影,少了空洞,更多的是个人的意愿,这也是革命能发生及成功的原因之一 |
|
6/10。电影拍得着实是烂,因为有一个很不错的视角作切入点,加到三星。 @2014-02-15 07:11:15 |
|
金斯基太美,帕西诺太妖,大场面的调度戏甚至有点黑泽明的味道了。原来《爱国者》是模仿的这部的套路,却丢掉了深刻。 |
|
不错的片子啊,为什么大家都评价都不高!看着Tom抱着儿子安慰他,抚摸他,不停的摇晃他,这十几岁的大儿子在父亲的怀抱里回到了婴儿时代,能有这样的抚慰,再疼也值得啊,这的确是很感人的一幕啊~评高分的人太少了,我来报个不平。 |
|
挺不错的 战争场面感觉有点受到80年代苏联的诗化电影的影响 |
|
《革命》一个父亲视角的独立战争。米国主旋律了。
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市民在时代洪流中麻木不仁的革命之路。 |
|
质量很高的片子,打分这么低,只能归结为豆瓣网偏执的意识形态取向。
剧本很有历史厚重感,展现了不同立场的人,在战争中的遭遇与选择。战争场面、节奏调度、音乐都表现不俗。
阿尔的表演相对低调内敛,好像稍有点过了。 |
|
阿尔帕西诺一个人的电影,如此强势的演出不仅压过了所有配角,也压过了导演,编剧,以及其他所有人。 |
|
以最不痛不痒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市民在时代洪流中麻木不仁的革命之路。故事选材本就撑不起独立战争如此宏大的主题,扑得惊天动地连霸票房毒药,理所当然的事罢了!然后调理四年。呵呵。就这样消失了的,如此珍贵的,一去不复返的,黄金40代的四年。 |
|
战争场面和抱着儿子说的那段话很动人
机会均等,想到了黄石 |
|
很深刻啊。
「革命的意义」,动机可以跟爱国主义/信仰毫无关联,仅仅是出于对儿子的保护;即便后续在过程当中慢慢汲取了新的“小”的感情,但仍旧可以只与个人相关。历史课我们也写过自己的家族史,就想把粟米从大潮里拉出来看国之变迁在家上的烙印。
「革命的遗产」,孩子总是最先被同化的,可以被一种集体价值观迅速包裹成其一员。儿子没有射杀那位英国父亲是美式价值的仁慈。
「革命的胜利」却似一个针对个体的骗局,当整个国家需要重建,个人必须相信自己的利益低于国家才能像欢欣鼓舞的人群一样跳舞,否则像阿尔·帕西诺,只能在据理力争后攥着40美元(160亩地不翼而飞,到了投机者的手里)给儿子,让他飞。全程是阿尔·帕西诺老迈的低音娓娓道来,没有电视里参战者讲述时常有的或自豪或痛惋,只有“接受感”。 |
|
“这场战争不是我的战争,我只是为了我的儿子。”
“你们如果要从我身上抢走我们的东西, 我们会反抗并拿回来!” |
|
极具知识分子视野的人文关怀片 结尾的时候Tom去要大陆政府允诺的一百五十亩地时遭遇的蔑视正是革命的实际意义 那不是以你之名发起 却要以你之名牺牲 重要的是 你居然没法评判其善与恶 |
|
大人物是为了小人物而存在。小人物是为了生存而战,民族国家都是抽象的存在,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最终大多数小人物的意志就汇聚成了宪法,变成民意,这需要大人物来完成。 |
|
觉得此片被严重低估啊 |
|
这片儿也太搞了,一开头,船被米国革命军强征,儿子为了5毛钱不小心也被拉入革命队伍,老子当时就急了,但架不住革命军一个个凶神恶煞、蛮不讲理,不许他把儿子带走,只好自己也入伍参加革命。哈哈 |
|
四星半~阿尔的长镜头表演很不错~小人物的战争之路~ |
|
小人物视角的大历史。正反两面各有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在战斗中互为对手的故事线特别突出了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成长背景中的男人和男孩的成长故事,小人物被裹挟在大潮流中,大历史反倒不怎么比小人物的故事更值得回味! |
|
半顆星給教父二世,一點五顆星獻給美麗的女主角娜塔莎.金斯基... |
|
并没有想象中糟糕,但的确足够boring,流水账了点儿。鉴于分挺低的友情加一星【。 |
|
BSC频道HD中字127分钟,“美国人民站起来了”! |
|
这就是革命的真相 |
|
看一个故事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月快过去,今天总算是看了一部完完整整(没拖进度条)的电影,虽然是一段严肃的“灯塔国建国史”,但是很多地方看着总觉得很搞笑是肿么回事?PS莫名喜欢这部电影,无论AL大神的表演方式还是剧本都十分合眼缘,满分。 |
|
其实导演的技法有点问题,胜在立场鲜明,恰如其分的给“革命”化出了朴素的轮廓。 |
|
重剪后的版本配上Al的旁白多了点诗意,视角很独特的一部战争片,这里的非常规主角被命运推上本不属于自己的战争,做士兵也要和印第安人一起,到最后却除了自由一无所有。自由很重要,但失去的也同样重要。“无论正确与否,我们都是血肉之躯。” |
|
不错的开头 |
|
美国主旋律电影,所谓山巅之国,就是不受权贵和官吏的欺负。以小人物带入,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革命史诗。1985年的老电影,没有任何特效,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街头群众场面非常多,拍得非常真实感人。帕西诺演得也很传神。感谢互联网时代,否则这样的电影很难在中国看到。 |
|
小人物视角下的独立战争,付出了鲜血却一无所得。比较差劲的是对英军形象的塑造,单薄刻板到跟抗日神剧里的日本人一样。 |
|
20221220刷B站 刷到正大剧场回顾 一下整个人就思绪泉涌 那时的我很多电影其实现在想来都是懵懂 但是周末肯定会守在电视机前 看央视正大剧场 慢慢到后面电影频道佳片有约 每次看到狠多美好影片 自己都会激动不已 回想那时候的感觉一下给现在的我 很大的冲击 这段时间每天不停咳嗽 上周咳得睡不着 非常难受 看了眼边上的女儿 又信心恢复 因为要陪她长大 要努力 |
|
平民的视角,一切的战争对于平民都是不公平的。影片过于拖沓,没有大国情绪,放得很低很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