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达达达达达利! Daaaaaalí! (2023)

    最近更新: 2024-08-01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2572x1080 时长:77.7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800 时长:77.8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6 时长:79.0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77.7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2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2572x1080 时长:78.7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2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28x720 时长:77.8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28x720 时长:78.2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8 时长:74.4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2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2572x1080 时长:74.6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4 时长:75.5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4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夸克盘 达达达达达利! Daaaaaalí! (2023) 详情
      达达达达达利! Daaaaaalí! (2023)
      达达达达达利![中文字幕].Daaaaaali.2023.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详情
      达达达达达利![中文字幕].Daaaaaali.2023.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达达达达达利![中文字幕].Daaaaaali.2023.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详情
      达达达达达利![中文字幕].Daaaaaali.2023.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达达达达达利!-2023_BD中字.mp4 详情
      电影天堂www.dytt89.com达达达达达利!-2023_BD中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详情
      【HD1080P人工法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自称闷蛋的女记者要访问达利,大师扭扭拧拧一次两次都做不成,他遥不可及,在超现实里、在画内画外、在别人梦中、在电影技巧里。不让昆丹杜皮埃玩荒谬开放叙事他会周身唔聚财,已玩过搞笑超级英雄救地球(《鬼鼠鼠咳烟战队》),今回借着达利正式宣布自己是布纽尔首徒:《灭绝天使》的框中框、《中产阶级拘谨的魅力》的梦中梦、《模糊情欲对象》不同演员演同一角色;把弄招牌二撇鸡,扭曲挂表滴滴答答,时空无始无终尽情回环,眼花撩乱赏心悦目。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3 正片
      La edad media
      2022
      喜剧片
      阿根廷

      中间时代

      La edad medi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4.5 stars. 被占/清空的宅子,游戏的终结/开端。真正从影像里生长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literary yet not literature,好久没看到当代电影里有这样的摄影机自主运动和无人称主视角镜头了!
      • 82/100 #EFM# Yes Home Movie,本届柏林最好看幽默的电影之一,其实也在思考疫情后做艺术的意义,是否能够变现,物质与艺术的关系等等
      • 最佳疫情喜剧
      • 把无聊拍有趣这点实在深得安东尼奥尼真传,卢西亚娜·阿库纳就是莫吉兰斯基的莫妮卡·维蒂。但这部真正的特点还是极其充沛繁复躁动有层次有能量耳花缭乱的声音,还有鸡飞狗跳上下翻飞的景深+默片式调度。虽然是个喜剧,却又是一个严肃的思考:一切都因疫情加速数字化的今天,物质世界何去何从?
      • 金鸡影展第一场,10分惊喜饱满的新冠时期电影,《等待戈多》和“Hold On”贯穿全片,小女孩与摩托小哥构成一组等待戈多的人,忙于居家办公的爸爸妈妈构成另一组,最终一组人找到了月亮,一组人拥有了不再继续过去创作的勇气。影片问道:疫情是不是解决这个世界问题的方法?显然不是的。但结合我近期的个人生活,我觉得电影一定是,单是坐在影院里,就让我如此如此地感到幸福。
      • 很喜欢,看似疯癫无厘头的奇思幻想,其实是对后疫情时代里荒诞残酷无情无序的当下最好的反击,片尾曲不断循环的hold on hold on又那么坚实温暖。南美真是魔幻超现实的鼻祖,当我们还在假大空的语言里不知归路,人家的词语已经摆脱了重力,飞向月球了。对生死都有一种彻底放开的浪漫。
      • so delightful… the best COVID lockdown film so far
      • 想做一个有仪式感的人,于是走出影院摘下口罩把它命名为我的疫情终点
      • #金鸡北京展映# 适合电影院的片子,很有趣,笑声不断。后疫情时代的艺术从业者,该何去何从?艺术已死,抑或艺术无用?将实物变成一个个“数字”,又何尝不是一种终极的反抗——万物皆无用。从这个角度看,荒诞的结尾更加浪漫化了,更别说还有“永恒和月亮将永远属于我们”。追逐戏的动线设计真的绝了。
      • #金鸡国际影展 难得有一部纯疫情题材的电影。疫情之下的生活本身就无聊,以这个为主题写剧本可想而知是件难上加难的事,所以整部片子的节奏都如上网课般,让人忍不住走神。《等待戈多》串起了全过程,小女孩和快递小哥成为了等待者,而戈多,就是那个看似永远不会到来的疫情结束之日。小女孩对月亮的幻想引用并致敬了梅里爱的《月球旅行记》,之后小女孩被陌生白衣男子淋热水那段她穿着《捉鬼敢死队》的衣服,貌似也是另类的暗喻。喜剧元素多但不出彩,小女孩和电脑对话那段是巅峰。小女孩枪杀妈妈那段,妈妈充分展现了其肢体语言的优势,说明疫情已经戏剧性地造成了众多人的精神死亡。疫情之下,全家人反而断舍离似的卖掉了几乎所有的东西,旧物换新物,不知是否想说明要用全新的心态面对既已造成的伤痛。
      • 新冠时期的《等待戈多》在疫情封控时期的日子里 期盼是唯一的救赎 我们等待着一个不知道会不会来的希望/解封 时间被百无聊赖的生活拉长了也被压缩了 于是为了填充些许意义 家庭有限的空间被最大化利用 楼梯所连接的两层作为天然的戏剧舞台 上演母女间有趣的追逐戏 所有家什乃至家庭成员都被明码标价 讽刺各种事物都被商品逻辑统摄的当代生活 (当然居家隔离期间人的身体本就成了家具的延伸) 艺术家忙于应对数字媒体对传统艺术的重塑 再度陷入面对“艺术何为”这一终极命题的精神危机 而这一系列沉甸甸的议题都被儿童视角失重的想象力悬置了
      • 苦中作乐,有趣得很~疫情电影之另一种,对lock down-hold on以及物质与数字化关系的一点思考。在得到望远镜后开始内观于是得以远望,直至连望远镜也不再需要。赐我一个可以共读等待戈多的可爱摩托小哥吧!7/10
      • #NHIFF2022#Berlinale72 Forum 第一部潘佩罗小组作品。
      • 今年看过最好的喜剧(或许也会是最好的电影之一),剧场版第七大陆或家庭版滨口龙介,瘟疫的沉重转变为幻想、浪漫、喜剧与舞台,内容非常丰富,又美好而精妙。具有着西欧和日本这种发达国家中产阶级苦大仇深外另一种可能,喜剧或快乐的能量与反抗,游牧和新生。
      • 电影中艺术家庭的这对夫妇,也是影片双导演,不知道现实生活中会否也是夫妇?如果是,那么就是疫情初期全面隔离时,两人打造的一场“等待戈多”游戏。开始时玩得尽兴,自嘲和奚落完全融入到我们深切感知的生活中。但似乎它也只适合一个短片长度,拉长了容纳不下虚无,就让后面显得瞎胡闹了。
      • 蛮灵巧 源于艺术家的反思 我们生活在某种东西的废墟上 疫情让那些徒劳的 无聊的时间被延展 可生命依然往前走 我们等不到戈多 所以干脆和生活打一仗 给家中商品和人定价的过程是对原有价值体系的重新审视 对外物断舍离 创造 建构 直到能见到月亮 而在那之前 来自tom waits的 “you got to hold on” 一个光明的结尾
      • 不挪窝的日常冒险,美丽的肢体喜剧,苦乐非二元,琴键间的漩涡将平凡生活点石成金。迟迟不来的戈多不知在哪印着钞票,任凭洪水般的通货膨胀将家具冲进城市不知所踪,但那又如何,你看今晚的月还是一如往常地亮。
      • 补标
      • 一部我没有看懂的荒诞喜剧。讽刺疫情给文艺工作者带来的致命冲击和艺术行业生存危机挺有意思的。但全片没有给我什么明显的感受,清汤寡水地就演完了,本来期待还是比较高的,也可能导演的思想我没理解到吧。#2023金鸡春季国际影展
      • (LFF2022,BFI NFT2)
    • 豆瓣 6.9 IMDB 6.7 正片
      Il sol dell'avvenire
      2023
      喜剧片
      意大利

      未来的太阳

      Il sol dell'avveni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重看4-改3。莫莱蒂一把年纪了能不能不要随地大小爹,真的很不礼貌,全程都是让我考考你。
      • 可怕的不是自恋,而是自恋却不自知,莫莱蒂显然不属于此种情况,这是自爱、自知、自指的创作,不能给五星的唯一原因在于本片缺乏自省精神。在一个面跟莫莱蒂的dolly镜头中,后景的摄制组迅速完成了最后一镜的拍摄,枪决产生了两层意义,这个镜头多么哀伤啊!最后我还是想说,我们永远不该崇拜《现代启示录》这样危险的电影。
      • 非常有趣,将导演的职业属性几乎作了一种全方位的概览,指导、霸权、创作、困顿和批评,摄制阶段的不同层级状态依次铺开。进展与停滞,傲慢与挫败,在不同层级之间来回穿插,倒也无需抵触说教的不适,电影本身也并非聚焦于导演形象,而是导演属性。
      • 78/100 导演该如何存在。一种当下的重拍,重拍费里尼与重拍自己30周年的《亲爱的日记》。
      • B-. 十分真诚的自恋。想拍一部《八部半》,却没有费里尼把自己生生剖开的勇气,最后就在“我就是个无法适应时代的老古董”的自嘲表象下猛烈进行了一波观点输出。WTF moment的确让影院大笑,但靠幼稚化嘲讽对象来实现的“喜剧”,实在是不太保值。2023.5.24 Debussy
      • 迟暮的老人仍在无休止地追问,关于政治、艺术与爱情,他笃定经验主义,却已不相信语言的力量。他持续观察并记录着时代的裂痕,盼望用歌舞的幻觉弥合分歧,唤醒人类的团结友爱。这是莫莱蒂的痛苦与荣耀,尽情拥抱伤感,天真地老去,热情地老去。
      • 魏书军?味儿真冲啊。
      • Moretti竟然拍了一部电影来批判Titane,哈哈哈哈哈哈,太Moretti了。不知道Ducournau作为评委看到说了些什么。结尾虚构的美好世界,虽然听上去就很幼稚,但还是💪🏼🍀🏝️🎉🍭🤹‍♀️~
      • 这是莫莱蒂可爱的热情的对当下世界和电影的回应,更是他对自己过往作品的再指涉。 形式上更加任性和恣意(也确实有“随意”),像是回到了莫莱蒂80年代的喜剧,又像是费里尼晚年的《访谈录》。谈不上有太深沉和严肃的想法,但却好像与一个电影作者一起温柔的拥抱了过去的半个世纪。
      • 明明是喜剧片, 没有带纸巾的我, 揪着衬衫哭. 热烈且可爱! 观影过程还会不时想起我那些远在北京的挚友,愿我们永远保有对电影的激情与狂热, 无论20岁还是60岁.
      • 一台属于莫莱蒂本人的大联欢晚会。简直就是我心中夕阳红的标杆,未来我也想成为这么可爱的老头!!
      • 一些還好吧的老調重彈,It’s so ironic that the “WTF moment”is indeed the WTF moment of the film,最後一段拍出了La La Land的感覺,一種很形式化的團結和關懷,Red歷史的指涉也正如一個導演在片場的獨(和諧)裁politics倒塌後,重新相信語言相信個人情感,全世界電影民工團結起來,影像會有光明的未來!不說了,看點新的去。
      • 看到戏中戏的部分 就看不下去了...不知道为啥.. 最近看这类太多了估计
      • 4.5 近几年来保守派感伤怀旧元电影的完全反面:一部完全关于当下的作品,以最幽默的夸张变形和肆无忌惮的混乱狂欢,指向这个时代最沉重的内外世界双重危机。莫莱蒂不仅没有“老”,而且依旧是精力无限、诚实热忱地站在最前沿,召唤过去电影的精魂和未来世界(不存在)的希望呀
      • 各种粉刺挖苦很来劲。虽然总体很陈旧,不过还是喜欢的。大家演的都很好。
      • what the fuck moment = =
      • 很重要的是选择了一个可爱的演员来饰演主角,所以言行不会让人讨厌,这对影片的基调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在这个故事当中还构建了现实和虚构的互相重叠打破,当现实对电影产生影响的同时电影也在反过来影响着现实,这应该是一部电影从业者都不会讨厌的电影。
      • #Cannes
      • #Cannes2023-32 迷影情怀,有;对当下电影工业的批判,有;意大利电影的风趣幽默,有;古怪又有点可爱的歌舞片段,有;对电影艺术的哲学探讨,有。但是都不太多。
      • # Anteo 导演映后 【A】莫莱蒂依旧进行着他的片场游戏,仿佛调出了「亲爱的日记」里的幽默与自我,但不再只是与角色平行的陪伴,而是不断在干涉,打断,甚至竭力的话语里强调着导演权力,却仅仅是力不从心的无力。虚构中混杂着类型的变奏,召回了歌舞的共振与历史的严肃,在幻想中对角色诉说,在喜悦中共存对于时代与创作的感伤。未来太阳升起,而电影仍会继续。
    • 豆瓣 7.4 IMDB 7.0 正片
      Yannick
      2023
      喜剧片
      法国

      扬妮克

      Yannic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年度最佳喜剧片,前几天看影评讲May December在英语语境里是忘年交的意思,在法语中这个意思通常用马克龙替代,这不法国人就来调侃了,电影里扬尼克指着一对母子说,不敢随便定义你们的关系,因为现在总有一些奇怪的情侣,你们知道我说的是谁。
      • 用户画像很典,像是贴吧或虎扑用户无意闯进你瓣看到大家各种阳春白雪自得其乐然后舞台一掀吼道你们这是弄啥嘞老子来教你们做人然后就旁若无人地开始随地大小爹(外加随地大小便)。整个故事最开始的着力点还是蛮对味的,之后的发展也算是很有巧思,展现了不同层次、阶级的人在掌控了话语权之后对于场域内舆论导向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并没有写出这种话语权在不同群体之间的流动,而只是短暂呈现了对这种话语权的暴力掠夺。完了还讽刺了上层对于所谓“弱势”的同情,Yannick掌握话语权性骚扰观众时无人吭声,但他被枪顶着头被羞辱的时候女主演又开始同情起他来。整个片子就像是一场合谋,不在场的导演、台下吃瓜的群众、一个跳梁小丑和几个自怨自艾的演员,完成了一场对于我们真正观众的“冒犯”,只有片中中途离场的白发老人选择了置身事外。
      • 多来点这种一小时的电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 昆汀·杜皮约现在是每年一部小成本荒诞喜剧,效率贼高。但他的片都有一个通病:开头三十分钟炸脑袋的精彩,后面逐渐烂尾,不管不顾了。这片开场观众与舞台上戏剧演员互相不吊的场面笑炸了,但随后就没了大招,逐渐落回了套路。他真应该找个合作编剧专门给他写下半场。
      • 76届洛迦诺主竞赛。全程处在单一场景,男主演的很精彩,当你想要在无聊的生活中为自己发疯一次、感动落泪一次,最后还是会被那些称作“现实”的人扼杀。杜皮约的电影总是巧而精,有着自己特有的恶趣味且富有表达,但是想要如此就会出现很多想当然的情况。
      • 3.5,比杜皮约前面几部加起来都好笑,想必是他心中的《一个绝望的人》。建立了一个不动声色的剧院结构,但本质上是关于人的。放飞的心意踏着谨实的步调(视觉上的严密与高强度的文本),而正因抱怨都来自朴实的生活,嘲弄才变得率直而不轻蔑(不像鲁本)。结尾当然是令人触动的,一个不入流的戏剧演员和一个不懂丝毫戏剧的白丁,在此时体会到的,是戏剧中观与演的魅力,还是与他人产生联结的共振呢。而从话剧到脱口秀再到电影,到底是什么会带给观众真正的快乐呢?果然关于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一如既往地令人好奇。
      • 多半星给时长,这在电影日趋三小时的时代里尤其清爽舒适。祝愿大家当人质的时间短一点!
      • 扬妮克宛如杜飞自己,挑衅演出,挑逗观众,颠覆关系,冒犯体系,整部电影化繁为简,极其可爱的创作,但当发现眼前的一切似乎与诸多先锋戏剧的创作套路包括杜飞的数部前作都无太多不同时,两组外部视角镜头的介入巧妙的升华了这一切——小剧场外的烟火气让剧场内变得隐秘而神圣,结局突入的特警配合着扬妮克的眼泪又释放出了宏大的悲剧性,杜飞歌颂或哀叹的是从创作到生活、从虚构到真实的无数个不为生活的庸常和权力的威慑所支配的虔诚的开拓者和牺牲者,以及那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活着的荒诞却珍贵的一瞬。
      • +
      • 特别特别简单,这种简单又精良的本子真的好难得,虽然前期有点难入戏,但是中后段真的很不错,会觉得不过瘾会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 Yannick这个角色本身及其恐怖,自大、极端、能够随意指点别人却不能被指点、会将自己的糟糕生活归结于不公、我不喜欢的就是不好的别人也一定这么觉得…那种自大和狂妄是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是那种特别特别“男”的角色,是那种“我男我也”、“我女我也”的道德绑架和逼迫认同。 权利的不断更迭,也只有掌控者在改变,对权力的压迫会随之发泄在别人身上,很“美”的社会现状。 最喜欢是最后Yannick最后的眼泪…演得太好了。
      • 荒诞简洁恶趣味的概念引入,左手调侃演员自作多情,以寡才为借口绑架观众浪费时间,右手嘲讽民粹野蛮反智,拿暴力作手段抢占道德高地为非作歹,两边都骂了一圈,最后拿“真诚才是艺术和生活的必杀技”无聊鸡汤一顿共鸣——这到底是昆汀还是毒舌独立鱼啊喂
      • 封闭空间制造冲突和反转,荒诞到极致却变显得如此合理,杜皮约对观众的戏耍相当成功,随着手枪的转移也完成了厌恶感的转移,迅速从对扬尼克的无法理解到后面的同情心疼。音乐、片名和结局打点都好喜欢,电影还是要法国人拍,杜皮约我的神!(持枪写作想到伍迪艾伦《子弹横飞百老汇》)
      • Quentin Dupieux现在走洪常秀路线:半年出一部片,时长硬凑到一小时😂套路没变,还是搭建起一个荒诞的框架然后看人物在里面的反应,但至少演员表换了,主题也是新的。这次的题目我还挺喜欢,不仅涉及文艺作品乃至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定位问题(观众在哪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男主Yannick从“感到没有看爽”到“我要自己写剧本让你们演给我看”的姿态就是政治讨论中说到的那些代表性缺失、政治话语脱节引发的反体制话语、反智情绪、民粹运动…片中Yannick和不同观众的对话在让人捧腹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阶级/地域等区隔之下不同群体间的对话有多不可能。结尾处导演先给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温情场景,但最后一个镜头又给了即将进入剧院的防暴警察,预示着激烈冲突与可能的悲剧,也算是对法国近期状况的不遮掩的比喻了。
      • 观众永远是舞台的人质,凡尔纳体验不到的科技进步,为艺术家的真诚愤怒鼓掌,展现世人之故事无关好坏皆充满血泪;法国昆汀这次的减法做得有点厉害,将以往瞎掰乎的超现实元素内化成舞台戏中戏,走心了
      • +
      • 笑死,扬尼克长得真像加纳乔
      • 很好的构想,枪作为艺术创作中“权力”象征,也指向了现实世界的权力生态。后面走偏了,批判力度少了很多。
      • 很可爱的一部电影,以枪喻指权力,把各类社会学理论拍成喜剧大电影的感觉。开局“请假赶路购票看戏却不开心”的抱怨,是艺术的门槛与目标,包含了观看者付出的条件性、额外劳动。后面三轮权力与话语权的反转,则是调侃艺术场域内的权力关系,同时也点明社会运转的规则之一,是上位者的控制欲。
      • 开局惊艳,然而Yannick的人设连同整个剧情随着枪的出现开始崩坏。看到40分钟时我就想像片中后排那位老人一样拒当人质,直接离场了。
      • 权力几度易手,冲突多维度建立,立场和利益导致品味,杜皮约在有限的时间空间中打出精彩的火花,而一切值得玩味的地方都被导演包裹在看似率直的对话中。剧场固然有着打动人心的魅力,观众需要怎样的艺术更值得思考。3.5.
    • 豆瓣 7.7 IMDB 7.4 正片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2023
      剧情片
      克罗地亚/卢森堡/法国/罗马尼亚

      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

      Nu astepta prea mult de la sfârsitul lumi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9.1 拉杜裘德的《周末》,大罗马尼亚娜娜的一天见闻,如此下沉低俗又坚定立场地抓紧当代语气的荒谬与可笑。可能正是有彻底放下道德底线开地狱笑话的勇气,才能如此精准且有力地抨击这个时代的疑难病根:一个娱乐至死的永动机,每个人都深陷其中,每个人都在推波助澜。如今的"真实"已然比世界末日还要罪恶不堪,只能从过去的"虚假"之中寻求慰藉,但也许这世界一直都是一滩烂泥。
      • 罗马尼亚人真的跟老中人没有血缘关系么?
      • No.10092。2023洛迦诺评委会特别奖。7分。拉杜·裘德掉书袋不是一两天了但是真的没有哪部像这部聒噪到令人反感。密集引用就状如片中抖音小视频一样信息过载且处处透着炫耀劲儿,砍掉一半差不多吧,之前他爱读书爱引用可以说是优点,这一部就是吵闹……除了抖音滤镜之外其实所有手法之前都用过了,并行对比见《元帅的两次行刑》(这部倒是数据库思维方面提升了一些),散文电影前面一大堆了,档案玩法前面也一大堆了,最后那个长镜头不仅自我重复《世界上最快乐的女孩》而且完全照搬阿巴斯的《橄榄树下的情人》。虽然片子切中了不少时代病,但是要真有导演敢TM这么聊天还不被剧组人锤死吗?
      • 真的很喜欢啊啊啊啊 作为一个学新闻学传播的广告人 真的是我私人很喜欢的内容 方法和语言 俏皮话电影 活在烂世界上 普通人的愤怒是什么样的 不是发疯杀人而是无意义发疯
      • #GH60 都說惹,哈杜裘德才是披著流氓皮的真知識分子,而奧斯特倫德太像藝文速成班年費會員惹。坎城把奧斯特倫德捧上了天,怎麼柏林推銷不出來一個哈杜裘德呢,只能說可憐的柏淋。開玩笑,不管影展的事,其實沒有故意要並置對比二者,只是正好連續兩天前後腳看完,不由得做些聯想,拍謝🙏
      • 可以用TikTok换掉一张脸,也可以在Zoom里一键换掉脸以外的背景,电影又在结尾更悲观地告诉我们,几块绿色纸板,你可以轻易换掉一切。两年前,几乎是拍出了第一部真正的疫情电影的拉杜·裘德在诘问道德的虚伪,现在他与我们都早已发现道德,尚还是虚伪中得体的一面。纯真年代出租车上的几次交错就能紧紧系起两人的绳结,如今开遍灰暗的街道,找一个能博到观众同情的谎言。虚假的尽头则末日般走向人际信任的消解:怀疑悲悯,怀疑动机,怀疑痛苦。与此同时,拉杜•裘德也同样在怀疑电影:它们不是为你演,只是希望你伤心。所以那个事故与视觉上犬牙交错的长镜如此必要,人心难测,小心被骗。最后一幕女主不经意的“无情”则转瞬打破观众长时间跟随她的共情,失落迅速攀上心头: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今天也许更糟。
      • 左出右进,犬牙差互,在历史和当下、东欧和西欧、现实和虚拟中作无比自由以至癫狂的运动。从《发狂黄片》开始,拉杜·裘德开始描摹出未来电影的样子。在他这里,煞有介事地讲个故事已经成为那么虚伪做作又顽固不化的一件事情,电影只在为腐朽的体制内外每个拙劣的、看似毫无美感的、不平等的要素平等赋权之后才重新焕发生机。
      • “More nothing.”广告业、短视频……几乎是我在这个时代最讨厌事物的合集。通过一个PA严重缺觉痛苦工作的日常拍传媒变态与人之异化的齐头并进,内里都是真正的虚无。各类“症状”塞得太满了点,但很喜欢其中的黑色幽默。一部拍给影评人/知识分子看的纯粹电影节电影——倒也不是贬义,只是观影门槛立在那儿了:你至少得对流行文化和影史经典有足够了解才能明白作者安排角色一本正经讲出来的好笑或不好笑的笑话有多滑稽。得了解基础罗马尼亚历史来看关于政治的吐槽和安插的出租车女司机段落,最好还看过些裘德其他作品大致了解他的创作方向和风格,不然铁定一头雾水,哈哈。
      • 后Covid时期的幽灵本体论:来自极权主义后期的胶片影像突然被减缓,一方面作为某种uncanny,另一方面,它正是Zoom等诞生于Covid期间的远程办公软件在不稳定的网络信号状态下所呈现的数字glitch,后者的存在实际上构成了资本的非人加速,持存至例外状态完全解除的当下,使得阶层问题的对立,以及accident的暴露更为明显,在影片中,它通过Angela不断重复的“驾驶”档案化为灾难的图像的博物馆,档案正是资本-国家尝试通过propaganda影像掩盖,修改,缝合之创伤的反面;但与此同时和上一部类似,《不要太期待世界末日》将熵作为绝望的出口,拥抱了反讽与达达主义,它从不讳言短视频是电影的未来,通过粗暴且政治不正确的AI假脸庆祝电影这一自诞生起即表现为亲资本性的“邪恶”媒介的死亡。
      • 荒诞末日,抽象艺术,大中国娜娜,保尔柯察铁看了会沉默,范小勤,完颜慧德看了会流泪,uber司机顶着困乏烦躁焦虑自掘坟墓式的忙生忙死,灾难艺术家和被拿捏住软肋老百姓间的虚伪对话,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乌维鲍尔客串笑尿,整个把讽刺意味提升了一个level
      • #76 Locarno Film Festival 4+ 再一次与当下的真实世界(后疫情、战争、政治局势、Tiktok)紧紧联结,却也是延续以往“讽古讽今”“辱己辱ta”内核之下的一场“论文电影”新实验。因此在黑白影像里当下的对比之下,多彩而温暖的Communist年代也会复古式地丢帧;References不再整齐地排布在属于自己的部分,而是紧跟生活化的论点之后。失去了集中爆发的强度,但在结尾将近40分钟(?)“镜头中的”长镜头后,电影结束于一种戏里戏外共振的荒诞的绝望。
      • 年度十佳。拉杜裘德就是当下最接近后期戈达尔的人,他知道如何编排让观众在精确的时候看到需要看到的,听到需要听到的,以任何形式。A面轻松地并联各种类型,阿巴斯式的驾驶影像,纪录片式的访谈录像,短视频中的合法副本,还有古典风格的footage支线,却细腻勾勒出资本驱使下底层影视工作的女性形象,整了一个Z时代的让娜迪尔曼。B面是比肩蒙吉的长镜元电影,连默片都整进去了,所有这些都犀利地剖解到罗马尼亚后疫情的社会生态,一种世界末日都难以瓦解的顽疾。(Nina Hoss让人惊艳。
      • 当然不该期待它变成另一出Holy Motors,但谁又能说这场无尽的驾驶不是一种对自身的拯救呢?正是Angela的驾驶为裘德提供了一切,从摄影机的位置到松散的节奏——在“老电影”,也在当下中,衣服的亮片闪烁在倦怠的工作世界中,炸醒了黑白影像,只有这样她才被赋予了思考的时间,透过车窗看到一切被图像化的过程,一个个危险而快速的梦,即便工作还在继续。难道不是只有电影能“拯救”TikTok吗?因为只有电影能更具体地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而拉杜·裘德热爱影像的世界。
      • 拉杜裘德的电影,仿佛一个镜头、一句话就是一个戏谑的段子,但它并非是简单的段子拼接,而是对罗马尼亚的拆解。上半部分两个对立时代的影像交叉前进,在对过去的逐帧慢放,现在的科技图像混淆下形成虚实不清的诡妙联系,又在两个女人的相遇中完成对这个国家时间的拆解;下半部分将一个长镜头的拍摄现场至于新旧时代的共同空间中,真实被资本不断压缩,工人的利益不断被抽尽,到最后一切沦为绿幕上一块块虚无的谎言,完成了对这个国家空间的拆解。总体跟前作相比,这部作品的讽刺力度显得更佳
      • 一场让人困倦出神的观影之旅,一如平日里疲于奔命的工作流程,亦似年轻安吉拉那样身陷时刻四处奔波的困境之中。这也是一部后现代公路片+戈达尔[周末]般的躁郁论文电影。各种贴近当下的挪用、戏仿、玩梗比比皆是,不同媒介影像拼贴,碎片化、无所不能又虚无浅薄的短视频影像席卷全球,一切都成了符号化的图像,可以任意修改变形和剪辑。空间也成了亮丽精美却悬浮不实的符号化背景,超真实泛滥过剩,而诚挚的情感与本真的生活却愈发稀缺。如果说前面的两小时有些过于冗长单调(不过,适时穿插的旧时彩色电影片段以及对美化浪漫影像中偶尔露出的不和谐裂隙的慢放,确实挺有想法),后四十分钟的一镜到底段落就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华章,资本-科技体系对现实的肆意扭曲删改及对真实鲜活个体的凌虐,暴露无遗。(8.0/10)
      • 可以在最后一幕重温罗马尼亚新浪潮最经典的“强设计下的时间剥削”。面对电影的社会价值承载属性,裘德不再像上一代作品一样被动承压。他理解电影首要的始终是娱乐性(观赏性),且娱乐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意识形态表达,并不等于对现实问题的回避。不考虑通过情绪上的压制去表意,而是极致彻底地将一切乐子化,完全不设置底线意识和道德包袱,肆意践踏每一类人。博比塔无疑是最符合现下的“影帝”级别角色,一种令人艳羡的处世姿态,一部属于抽象人、乐子人的时代电影。
      • 今年最重要的电影之一,攻击性在嬉笑怒骂的摆烂中一览无余,影像与爱的挽歌。
      • 堪称对驾驶我的车的恶搞
      • 向左走是齐奥塞斯库匠心打造的牢笼,向右走是欧盟道貌岸然面具下的剥削。主题上依旧是新浪潮的国族叙事,拉杜裘德用A面B面的对照进一步揭示影像本质是可被操纵的意识形态工具。无论处于政治光谱的哪一极,都有借助影像型塑政治合法性的需求。利用黑白彩色切换和不连续剪辑以摒弃经典叙事自有其代价,使电影变成了一场智识游戏,所谓高阶观众得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意识形态批判玩具尽情玩耍,就像Angela一样以极尽嘲讽的虚无在tiktok上扮演红丸教父。这当然是一种高姿态,甚至是一种抽离,但面对这个处处在挥刀向更弱者的洼地,呐喊半天确实不如揶揄半句更容易获得精神胜利。
      • 极其当代的电影,一部2023年(世界坍塌时)的「欢乐颂」:用换脸滤镜发泄式的抖音,用手机拍Zoom会议来Casting的广告导演,A面纪录片式的黑白影像、1980年代的怀旧电视剧式的段落与广告片拍摄的叙事拼接一处,充满讽刺、段子和癫狂,与B面直面「什么是真实」、充满道德探讨的一镜到底footage形成鲜明反差。Radu Jude自由地在各类素材和图像中切换,公路边纪念死者的十字架由115个连续一秒的固定镜头展现,结尾的手写字幕卡也回应了「绿幕」时代的后真相本质。(连录制的问候视频也采用了静态幕后照+语音!)
    • 豆瓣 8.5 IMDB 6.6 正片
      Riddle of Fire
      2023
      动作片
      美国

      火之谜

      Riddle of Fi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夏日国际电影节#港版翻译“小学鸡整大批”非常好,就是小学生做个派的意思,概括了剧情主线。是那种没有负担可以随时大笑的电影,适合工作劳累一天结束的晚上看,感慨的是这样简单好笑的电影越来越少。影片很大一部分笑点是小娃娃们的行为、语言和本身年龄的反差,有点炫酷,有点热血和中二。其中最小的那个男孩子因为吐字太不清楚,只有他拥有复古字幕,戳中我的笑点。但故事的最后依靠的是最偷懒的“天降神兵”的结尾,让人有点失望。
      • 叫人落泪又幸福,让戛纳全城失色的电影,明明是儿戏,却因此使得一众主竞赛的作戏和虚伪一览无余。想起所有公路旅行上甜蜜的,关于灾难,魔法与幸存的记忆,杂糅类型只是它的表像,《火之谜》的螺旋其实展示的正是类型片的驱动力本身:在若无其事又煞有介事的梦想中朝着快乐进发。对于孩子来说,不虚度假日就意味尽力冒险,劫后余生就意味着好时光的结束。Razooli的美德就在于知晓幸福的含义,它不在于改变世界,而在于如何望向世界。
      • 一个过于架空的童年游戏,形式上趣味在开头令人眼前一亮,却因为总体性的与成人世界的失联,而显得些许空洞和“幼稚”。毕竟,天真作为一种遗落的品质,是与成长教育的单向失却紧密相连的,童年的“珍贵”永远是于成年人而言的,童年不是真空的纯洁,而是于混沌之中所需守护的只是那么简单的一点点。
      • 一部缺乏挑战性的电影,开场简练的缤纷空灵被生涩的剧作和平淡的事件逐渐扼住,观感在半小时内急速下滑。你看到预设好的童真,但童真的世界里也该有人性的复杂与人际的对抗。空有韦斯·安德森式的色彩与装置感,却不像早期的他那般具备甜蜜的危险和温柔的冷酷。
      • B/ 某种程度上还是少一些抽象的维度,故事驱动力的配置也略显粗糙,人物也缺乏更有力的姿态。但在一些最简易的面容与目视中还是抵达了应有的人物情感深层。
      • 為了一顆斑點蛋孩子們真是拼了,太可愛太有趣的電影,看完想吃藍莓派
      • 太動人,忍不住流眼淚的快樂,純真而純粹的「電影」。整個故事或許便是開頭他們準備玩的那個RPG冒險遊戲本身,一起出發的小夥伴遇到劇情線人物、做任務、找道具、通關,16mm的質感起到了和8bit像素點一樣的效果,這種真空帶來了信仰飛躍一般的快感——這難道不是我們相信電影最開始的動力嗎?孩子身上的力量一覽無餘,他們的動機和尋找的事物能有多小就有多大,是值得盡一切努力去換取的全部;而他們身上滑稽的成年人模樣,是創作者徹底相信,我們每個觀眾都能原地代入成為那些孩子,珍重那些簡單真誠的感情,向著身邊的世界對抗。
      • 惊艳的处女作,Wes Anderson遇上了Sean Baker?小孩子们一本正经的瞎胡闹,只为了一个给妈妈的蓝莓派,一场极致荒诞的探险,一种极富童真的浪漫。
      • 7.0。同短片《安納希亞》一樣均源自對美式魔幻冒險類型劇集的重現與解構。以高科技為核心的反轉巧妙地埋藏在被復古形式消弭的現代氛圍之下。攝影機有效地捕捉了孩童游移在真實與誇張之間的表演狀態。
      • 看了三天苦大仇深的片子终于来了一部可爱的小清新,再说,谁不喜欢看小孩子一本正经装大人呢?(现场观影气氛也太好了吧!)
      • 4.5 16mm Kodak film. 能隱約看到林奇x Wes x 罗尔瓦赫尔 x Sean Baker的影子,但又是如此獨特美妙。把公路/犯罪/青春/遊戲各種類型混在一起,一切卻又刻意處理得極度反類型,天空藍得心碎的夏日時光,彷彿過了一輩子那麼長的冒險,對沉睡在紅色屋子裡的好媽媽卻只是兩個小時,對壞媽媽來說卻是和女兒漫長的告別。不要嘗試解釋拆解魔法,要相信魔法與偶然的神秘性。比起絕大多數充滿計算和功利心的電影,小學雞整大批 (這廣東話片名簡直一絕) 很純粹,拒絕道德的說教和審判,兒童的視覺和敘事不再被賦予承載大人的象徵借諭。藍莓派、女孩與槍、魔幻森林、公主女巫獵人、我心狂野。ps. 演壞媽媽/非法獵人的女演員酷似Riley Keough, 簡直酷斃了 (summeriff2023)
      • 【B】哈哈哈,这不就是早期安德森拍了部杜皮约,可爱死了。但也很有限,明显后半段是不知道该怎么编了。
      • 当所有的公路片,西部片,黑帮片全部换为另一种视角才能出现的奇妙体验。无数人为的,非人为的机缘巧合碰撞之后,你知道那个结局一定会是皆大欢喜。儿童视角里闪出的无数小小灵光,即便猜的到下一步会做什么也难掩自己兴奋和想要跟着舞动的身体。原来是从全组奔跑上舞台的那刻,你就已经融为这场疯狂冒险中的一员。开场前还在想为什么一部双周的处女作能够成为《手册》在戛纳前的月刊封面,看完想说:我的年度十佳有了!
      • 此般美式電影,美式風景,美式傲慢,美式滑稽,美式四小無猜,及一切簡化的關係倫理,就像藍莓派一樣,不知所以,知的是,我的審美完全接受不能。
      • 好像一群神婆+isfp凑在一起拍的灵性电影啊。这种主题太过新潮,搭配胶片质感和美景,简直不要太赏心悦目,唯一的弱点是有些幼稚,没什么内核,但是在戛纳赶场的时候看到这种小清新真的眼前一亮。开头小主演和镇上大人们的谈话方式也很有双峰味,爱了。
      • 孩子们开头去抢劫,抢了一个游戏,没能在自家的游戏机上玩两个小时,就亲自跑到森林里玩了一整天,玩出了这整部电影。这是大家熟悉的那种韦斯·安德森式的故事,抛开了安德森式的色彩和形式感,用另一种童真童趣的方式打开,里面从头到尾都是幻想式的冒险游戏,最后带给你超量的欢乐。
      • 好喜欢!胶片太好看了,太多可以当桌面/头像的场景!片子有种类似《宇宙探索编辑部》的魔幻现实外衣,留白几分,余味深长。小演员演得太好了嗚嗚嗚嗚,台词好可爱!Petal的公主裙我一定要拥有!看完谁不想吃蓝莓派?(也终于get了港译的原因,all for a pie!)
      • 游戏机厂商起名KOTOMO 侦查app的日文界面 二次元心领神会 #RefletMédicisi #Reprise #Cannes2023
      • 在近来一众怀旧复古儿童类型题材里,本片实在是清新脱俗。16毫米胶片带来的lo-fi质感,辅以极具古怪风格的音乐与视觉,将一个少儿RPG冒险游戏式的故事竟然拍出了肯尼斯·安格的感觉,太期待导演Weston Razooli未来的作品了
      • 4.5,Razooli彻底召唤了美国电影失去的90年代,那一时期拥有真正属于美国的魔幻现实主义。《火之谜》通过童话讲述公路犯罪的方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大卫·林奇的《我心狂野》,但高级的是导演的致敬在于神似而非那些被称为“林奇感”的形式,而是在领略其真正(带有右派色彩的)哲学意涵的基础上,再通过民间故事的形式主义神话学与16mm胶片重新建构一种新的可能,混合着日耳曼民间传说中带有魔法潜质的森林,美国的公路空间与新纯洁主义善恶观,以及复古游戏的像素图像。
    • 豆瓣 7.2 IMDB 6.7 HD中字
      Au poste!
      2018
      喜剧片
      法国

      在警局!

      Au pos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mon cerveau me chatouille
      • 劇情太有邏輯了這不正常/ 警局版thinking of ending things 警長不想回家cos coming home is terrible whether u have a wife or just a wife shaped loneliness waiting for u/ 碎碎唸挺煩的好想和導演做鄰居o跟聽廣播一樣/ 你好兒子 你好爸爸 最近怎麼樣 哦沒什麼 本來打算自殺結果看了部電視劇 這不我的日記麼哈哈/ 結尾真爛 肚皮寫到一半棒極了另一半很糟糕這句台詞的時候明顯意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為什麼不他媽改一下 既然警長不想回家 就一直審到七老八十好了 不是還有半個生蠔沒吃完 警局裡暖和 睪丸也不會凍掉 一般短評寫這麼長又沒有到字數限制0的時候就很難受了 我一定會填滿最後幾個字儘管句子可能不完整 所以嘛 肚子上有洞會不會影響放屁的聲音
      • 化繁为简的杜飞更加迷人了
      • 一如既往的昆汀·杜飞,天马行空,荒诞诙谐,打破叙事结构,打破时间线索,打破空间状态,飞来飞去,了无痕迹,73分钟里玩得真嗨。
      • 【VIFF-IV】两星半。荒诞有趣,也是杜皮约一贯的风格。但这次的两次反转却是“不得已为之”。揭示舞台前如果可以算是天马横空,那么在此之下的逻辑自洽也并不难,但却选择了回到“正常”世界推翻假设却不加以揭示,最后又回到了骗局做结。虽然大家哈哈一笑,但实际云里雾里,导演恐怕也是如此。那这就不是天马行空了,就是把控不过来只好草草了事。但不得不说,单独的一段段拿出来,荒诞喜剧还是可以的。
      • 果体指挥开场序幕,回忆场景虚实进出,胸口冒烟生蚝新吃,血泊熨斗独眼藏尸,舞台散场after party,最后还整了个彩蛋;完全本土化后玩得反而不太飞了,但比《Wrong Cop》对警局类型片的解构更有情怀?音乐很好听
      • 回忆按梦的逻辑组织。
      • 3.5。
      • 法国人的刑侦警察局就是喜剧基调,黑起警察来,就是让人觉得行政机关的清理部门就是个笑话,效率低下,漏洞百出。英国人就搞出各种智商超人,推理严谨的神探剧。路数不同。
      • 套路之王,舞台迷惑
      • 3.5;仍是杜飞擅长的嵌套结构,破墙效果很有布努埃尔之感,到最后一个比较刻意的反转之前都值四星,为反而反,反倒落了下乘。回忆中时空的串线最有趣,接近梦境的自由。
      • 80/100,如此小巧,如此有趣。前半部分依靠叙述,在现在与记忆中穿梭,并通过角色在记忆中的在场模糊时空界限。而后半段,随着舞台的“反转”,则将维度一下拓展至舞台与剧场,而剧场外出现的“抓捕”又模糊了舞台空间。当走完字幕,看见了作为“观众”的演员,又恍然发觉,杜皮约又近了一步,这是电影与我,偏偏进度条就这样结束了,望着空荡的播放器,黑色中反射着我的脸,噢,他又模糊了影像与现实。
      • 2018477 二星还行
      • 相当出乎意料了。
      • 8.2 鬼才杜飞的这部新作相比之前好理解多了,不过但最后还是被摆了一道,文本的层层嵌套太赞了,看似莫名其妙的彩蛋实际有很大的回味空间。
      • 不愧是我最爱的不太知名的神经病喜剧导演作品,每部都五星!这部新片虽短小,但是绝对不让人失望。
      • 当中警察老婆出现两人关于一段未来和过去的对话太精彩了!冲这个应该给五星!然后当中关于“无聊”这段对话好好笑。后面回忆里突然发现警察不见了,这里如果继续在记忆中展开的话也是神作了。
      • 杜飞金棕榈倒计时
      • 杜飞导演作品,又一部典型的杜飞风格的电影,现实与回忆混合交织,各种戏谑的事情不断在回忆中发生。 杜飞电影也属于偏烧脑,但他的烧脑并不需要去可以解读。因为对剧情并无影响,只是为了增加整个电影的喜剧效果。 还有一个就是无厘头,各种无厘头的事情突然就出现,然后并没有讲清,接着就下一件发生。 电影突然以戏剧结尾(所有人都在一场戏中),并且并没有解释其中含义,也是相当的无厘头。 如果想看黑色幽默电影,这部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全程思考这到底属不属于三幕剧,我感觉也算。故事性连不连贯、反不反转和内核结构的关系似乎不大。这种时长算是一个什么水平的作品呢?像是个练习作业似的。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