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告诉我, 有些电影书读的不多是没法看的。由此产生的逼格焦虑需要看十遍葫芦娃才能平复 |
|
前年在ACMI看到这个展览感觉很羞耻就没进去,结果证明是明智的。女王用13个角色加全程尬聊向观众展示现代艺术的无病呻吟,简直是在逗我笑。导演赶紧回您的行为艺术小天地玩耍吧,别来祸害电影~~~~~~~~ |
|
一人演了12个角色,演什么是什么 |
|
如果作为实验话剧或者最早的装置艺术来进行观赏会很不一样。就电影来说我可能更希望看到一个有叙事有引导的过程,而非赤裸裸地反叛以及dada, dada, dada…… |
|
艺术最忌讳说教,反艺术更加不应该说教,从头到尾的口号宣言,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相比之下,后半程会好于前半程。更何况在我看来,电影这样一门光影艺术,独白是画面苍白的无力拯救,不可能因为一个人分饰十几个角色就有好转。别的不说,在电影院的观感,实在有点糟心。 |
|
1.片段表演对于凯特完全没有难度,11天的拍摄期完成到这种影像程度确实依赖成熟高效制作团队;2. 形式上更适合装置而非电影;3. 宣言者成为宣言唯一可信/可欺媒介。3.5 |
|
我的艺术积累真的无法很好地评价这个collection,相对于电影节,这组短片确实更适合艺术展,各个艺术学派地宣言。在展览看,一个黑暗空间里同时放3个短片,同一个点Cate的角色同时读一段长宣言,surreal。Cate可能是少数几个能这么演的人。NSW Art Gallery展出到一月吧 |
|
了不起 信息量巨大内容繁杂 戈达尔 贾木许 库布里克和dogma95 莎士比亚和歌德 虚无的达达主义 past and future is life, but present is art @Museum für Gegenwart Berlin |
|
全程感觉是导演请大魔王把他对艺术的看法和吐槽对着观众狂喷了九十分钟,关键是也没说出啥道道来啊,开始还行吧,听到最后变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佳诠释“有喜欢的演员照样看不下去”的电影是啥样。不是形式的问题,是说的东西撑不起来啊,在博物馆看反而应该会更糟心因为门票更贵 |
|
豆瓣居然还有这个!走到里面的厅十二个屏幕一起说“宣言”的时候还挺震撼的。其次就是一进去全部是Cate的声音,又都是独白,像是carol一直在念信😂大多声音重合了实际上多的好多话都没怎么听清,不过这主题一直在讨论艺术是什么,我只想知道没有cate一人分饰12角的噱头,还有人看吗? |
|
其实这样很容易看出一个演员的局限。 |
|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片,不是读艺术史、哲学史、思想史这些的别费劲了,不信中国大学有好好让学生讨论过现代西方(不只是艺术)思潮。台词翻成中文你都不知道哪段是共产党宣言,哪段是戈达尔说的,里面致敬的恐怖片都不一定看出来是哪部。 |
|
现代艺术史名词解释合集。重新分条看了一遍,每个词条先维基下再观看,有了点背景了解就不觉得晦涩了。其实就是Julian Rosefeldt对20世纪先锋艺术各流派的注解(德国本身就是先锋派大本营),选个子高挑演技百变的电影演员来表现也选得好(赢了《天使在美国》里的梅姨)。 |
|
股票市场马克思宣言,葬礼现场达达主义,废物处理建筑美学,人偶复制超现实对视,新闻直播概念艺术,餐桌礼仪流行文化独角戏,小学课堂dogma95……将艺术史哲学史上的数十种宣言搭配情景独角戏展现,开心愉快 |
|
这一年看到过最棒的装置艺术,内容上基本是当代艺术史的创意式概览,形式上环绕声和场馆氛围完美融合,Cate浮夸的演技在十三个角色中任意切换,如果说Carol都没能让我爱上她,那么Manifesto真的可以让我路转粉。 |
|
还真有这条目……本来对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片(?)没报什么希望,然而真正震惊到我的是布兰切特一人分饰12角的自如与传神。化妆也细致,甚至每个角色的牙齿都不太一样。十二个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屏幕上,又突然在同一时刻看住镜头唱(?)出了充满仪式感的“宣言”。出艺术中心时我已怀孕。 |
|
@Art Gallery NSW 真的太惊人了。 |
|
又一次被演技折服,然而,是更适合在博物馆里放的镜像。 |
|
改名為反藝術宣言很對,群居終日誇誇其談言不及義的就是她們,都沒有一個垃圾處理廠女工的生活真實。 |
|
13 reasons why...Cate Blanchett ROCKS!!! 满天满地各种聊,关于新闻生态、艺术史还有政治文化隐喻...有字幕了还要再看一遍!餐桌前的祷告,葬礼的悼唁,课堂上的演讲,Cate女王沉稳的声音让每段“好像很无聊”的台词都变得如此有力量。少颗星是因为无缘看到展览,所以必须承认改成电影形式上的不足。 |
|
这就是个贫瘠的时代无需再问,出现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是个证明。凯特布兰切特真是可以拉黑了… |
|
有布兰切特居然也会看不下去。导演好像特别喜欢对称画面上帝视角啊, 可内容完全空洞无物, 简直令人反感。70分离场。2017JIFF, 0504 CGV전주 |
|
观念先行,有病呻吟。 |
|
人生第一次去深圳看电影——刚开业的深圳百老汇电影中心。各行各业中每一位都有离经叛道的艺术宣言,仿佛在看一场个人现场演出的大型装置艺术秀。台词、构图、布景深得我心,德国这些光怪陆离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本片的背景陪衬再适合不过。Cate Blanchett句句吐字清晰、字正腔圆的台词念读舒心无比,十分适合当英语听力及朗读材料使用。大魔王一人分饰十三人,不同角色不同形象切换,连口音都不尽相同,最爱酒吧一段酷帅朋克摇滚范的大魔王。 |
|
你可以看著電視機前的主播,給自己找著一萬種方法證實眼前的是直播,卻完全無能為力於證明螢幕內的她再開一個螢幕與當地記者對話時,這個「當地」會否只是預錄的戲棚、是用真實包裝的虛構、以古董木盒安置的批發假貨。這部片的「宣言」不也就是這麼一回事? |
|
形式颇为先锋实验。布兰切特的表演堪称享受。剧本文案又是出奇得流畅自然,仿佛震撼人心的抽象画。艺术家电影进入商业尝试的一种成功。 |
|
作为电影而言来自被批判体制核心的凯特布兰切特无论在哪种角色之下使用过于繁杂的词汇所进行的老套又模棱两可的体制批判在朱利安·罗斯菲德本人想让观众仅凭听力但不借助任何文字辅助的意图里基本是无效的。至少电影版是一件意图很不明确打了观众又打自己脸作品。 |
|
5。太催眠。适合美术馆。同样的宣言/论文式电影《景观社会》,至少织体要细密原始。这个可实在没说出点啥新意思。还好能看看Cate凹造型。"nonsense dressed-up dogma" 毒舌反用于自身,一点毛病都没。Dada is still shit, but we will shit in different colors - - |
|
我这种艺术盲加英文渣渣只能两眼一摸黑😂 |
|
Obviously Cate Blanchett is fully aware what a terrible thing she is doing and the worst, she knows we’re all there cuz we love her. Dammit. |
|
可能是我太肤浅了,可是这部电影真的好无聊啊! |
|
意外地还挺喜欢,大概可以看作上世纪各种艺术宣言的拼贴画,内容涵盖了从达达主义到波普艺术等多个流派,致敬了包括雷内·克莱尔以及吉姆·贾木许在内的多位电影导演。饭桌上那段貌似是凯特老公和三个孩子友情出演,真·献身艺术。以及,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大魔王每次化完妆后对着镜子狂笑不止的样子… |
|
相比较独白式“宣言”更吸引人的是Julian镜头下对城市的描绘 |
|
很商业化噱头化那派的当代艺术设计.... |
|
#8thBJIFF# 当装置艺术确实可能不错,但是用电影的标准来看就实在太无聊了,除了还算有个数据库电影的方法可以谈一谈,不然真的是想弄死导演了。要是都有结尾段Dogma95那么好玩该多好。 |
|
一看就是艺术家拍的[宣言]本质上是一部“超宣言”,它在探究“宣言”,特别是艺术宣言在当下还有什么社会意义。把握住这一点,这部电影就并不难懂,相反你会意识到文本与影像之间有着有趣的对位关系。另外,把喋喋不休的家庭主妇定位为“保守派母亲”和“波普艺术”,导演你真是调皮。 |
|
感觉还是适合在Hamburger Bahnhof看。其实啰哩啰嗦说了这么多,只要人类立刻死掉99%,剩下的老死不相往来,人类面临的绝大部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只不过没有人敢这么说罢了。 |
|
在AGNSW看完又回去重新看了一遍,要不是时间不够还会继续循环看下去,上一次让我这么激动的电影是 Holy Motors --- 文本之于本片,正如音乐之于电影 Aria,都是“材料”之一而非主角,电影的艺术性体现在编导对于包括演员在内的诸多材料的操控与编织,这里更加入了“时空”作为框架,象音乐一样美妙 |
|
凯特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 |
|
8/10未看豆瓣就定了8分... |
|
和基闹看片 13个姬蒂白兰芝 #艺糕人胆大# |
|
不仅凯特·布兰切特的面孔被剥夺了"意义",与此同时,《宣》所有场合皆属元"言语"的容器,在其不约而同反对怀旧的若干激进"宣言"中,并置且自我矛盾:波普、过往或未来,布尔什维克或虚无,消解空间的大面孔或稍显极端的俯瞰抽象。当代艺术皆为赝品,影片中有人提到过当代艺术吗?达达 |
|
装置艺术版没体验过,单说电影版的话,真的是被卡拉克斯踩在脚下。 |
|
很赞的艺术宣言。 对整个艺术界的呼吁。不要墨守成规,要打破传统旧规,勇于创新。影片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片尾曲很赞。。。 |
|
昊美术馆2017.12.13 |
|
一旦把艺术教条般的喋喋不休解释一番就无异于将它束之高阁了,好好说话或者好好去做不行吗?我发现我真的是喜欢不来旁白太多的电影,哪怕大魔王分饰十三个角色还是喜欢不来。 |
|
看了大魔王的作品 那些吹嘘 夜行动物 如何如何的人该闭嘴了吧 |
|
园子温通过《反情色》以及《真实魔鬼游戏》来寻觅艺术出口的精神在罗斯菲德严肃的《宣言》里得到了延续。这部先锋的实验狂欢以跳跃式的语言结构最大程度的致敬了戈达尔的艺术观点:重要的不是取自何处,而是用之何方。它强调语言的自反性与创新意识,并在临近结束的时刻显露出它无政府主义的左倾立场。 |
|
作为影片装置,每部影片约8分钟时女主角用不同声调同时宣读独白,置身其中莫名有在教堂内被天顶画包围同时响起合唱的催眠感,这是单作为各自影片所无法感受到的。55段宣言配合细致的表演、柏林的建筑的、微妙的化妆与情景,编织了一个13维度的诗意却滑稽、混乱却优雅、腐化却新生的世界 |
|
#BIF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