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现实了,人生总是会在一切要变好的时候坠入深渊 |
|
这世上只有10%的好人和10%的坏人,余下的80%都是被命运推着走,时好时坏的人。 |
|
真正的悲劇就是你竭盡一切卻依然無能阻止其走向崩壞 |
|
4.5 这部太牛了,命运的齿轮吱呀作响,进入念力的业,故作轻松的善良,触不可及崩塌后的废墟,被深切拥抱的伤害,交错着的相遇,我们都是命运之网上的虫子,等待着谁指派过来的蜘蛛警察,你不知它如何装扮,如何话语,只知道他要来,你即刻丧命。而这过程也足够对你钝刀子割肉。这片子结构和情节都让人惊呼,精炼又有力。战战兢兢、恐惧驱动,到头来才知道,混沌之间念念叨叨的爱和恨,都是只想心底的恐惧,那都是指向命运的枪啊。演员导演文本也都太棒了。全员高效率产出。只是每次遇到这样的片子我都希望有更多的非情节的意象化表达,而且有创造力的表达方式,如若如此,那就是附加题也满分了哦 |
|
底层人的绝望致郁… |
|
意料之内的结局,想不通的bug是都一屋子汽油味了,真的一点都闻不到吗?金老师连着《纸之月》《塑料大棚》都是阴暗压抑的人设,下一部作品接个开心点的可以吗,想看姐的喜剧演技了。 |
|
很难不联想到李沧东的《燃烧》,同样是烧塑料大棚,李的电影里更多是现代性构建出的人格精神有缺,这样的匮乏是现代人没有办法填满的黑洞;而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你已经放弃生活侵凌的反抗后,仍然还要面对无望的世界...深呼吸一口感觉自己还活着,因为心脏还会痛。 |
|
压抑得我只能分散注意力关注金老师的美貌和演技. |
|
跟燃烧唯一的相同就是烧了个大棚 简直虐翻了 金瑞亨这部连着纸之月 该奖励自己(和观众)一部甜蜜姐弟偶像剧了吧 但是不能留那个樱桃小丸子头哦 |
|
一切都在走向不可预期的崩坏,金瑞亨演的真好啊!!!影后值得👏 |
|
引用维克多雨果的名言:幸福的人生总是相似 痛苦的人生却各有不同 |
|
对不起,即使是在这么致郁的片子里,我还是晕倒在金老师的美貌之下……(金老师冲冲冲!!! |
|
演痴呆症夫人的演员,演的真好,我亲人现在就是这样的疾病,眼神一模一样。整部影片没有一个恐怖镜头,看完却让人汗毛倒立。 |
|
又一位90后的韩国新人女导演,能够关注到照顾失智老人这样的社会现实议题也挺好的,风格上能感觉到学习不少前辈的痕迹,一丧到底的气质挺对味的。但是问题也在于情节处理的不够丝滑,到最后有一种“我也编不下去了大家一起死吧”的堆砌感。当然生活本身是荒谬的没有错,但显然片子前面90分钟并没有把这种宿命的无力感执行到底,最后一把火烧掉可能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
|
尸体在衣柜里不会发臭吗? |
|
在没有出分的情况下就看了,主要是冲金瑞亨,啊,谁叫金瑞亨在那些犯罪片里简直飒到让人眼瞎。这片的演技就不赘述了,金瑞亨已经拿了釜日最佳女主。所以分数四星也是为她而打。电影本身为了命运之轮有些强凹,比如最后那一幕,这得集齐四个重度鼻炎少年才行吧。 |
|
刻意的苦难深重,属于不真诚。。。 |
|
人老了,孩子在国外,一个眼瞎,一个老年痴呆,保姆倒是尽心尽责,然而,她有一个软肋,为了软肋,让隐忍到最后本已看到希望的生活重新陷入黑暗。中途有寄生虫的影子,却为她捏把汗。同情弱者是与生俱来的,那一刻,再弱的人也会成为强者。瞎眼教授同情文静,文静同情顺南,形成一个对比。然而,这份怜悯最廉价,是伪道德,冠冕堂皇的虚假,最终,老人和文静都被怜悯对象击倒。表层是社会制度下的阶层固化,深层却在讲在疾病与变故面前,无论哪个阶层的人都一样,无力改变命运,以及极易被摧毁的内心。结尾十分钟可以说是高潮,经过艺术处理,每一帧画面直击内心,此塑料大棚虽非李沧东的塑料大棚,本质是一样的,这样的日子TMD太残酷了! |
|
结尾牛逼啊,报应。 |
|
故事的每一个走向都震撼到我,近年来少有的那种不平衡、不工整,却直击人心的作品。仿佛借了朴赞郁与李沧东的一缕魂,又注入了毫无胜算的绝境求生欲。 |
|
当你拼尽全力,但还是一步步走向崩塌。到最后,一切的支撑点都阴差阳错的亲手葬送。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金瑞亨,真的行,最大的“压抑”是“强颜欢笑面对苦难”,放大了崩塌时的垂坠力量,轰隆隆! |
|
「塑料人生」就是你竭尽一切,却无法阻止生活坍塌。
碰巧太多,剧本显得刻意。碰巧摔死、碰巧老爷子看不见+老年痴呆、碰巧有个不爱说话的妈能顶包、碰巧撞见母亲回大棚、碰巧烧了蛾子。 |
|
100分钟的电影看出了200分钟的感觉,太累了吧 |
|
如此命运轴向的电影通过平淡叙述的方式娓娓道来,看似毫无关联,实则暗涛汹涌。老爷子演的是真好。 |
|
整个亚洲真的没有比金姐更飒的女人了 |
|
忍过前40分钟就好了,正如女主一门心思想的:儿子出来就好了。但是并没有啊,我们不过是一堆可能性的集合,一个好人也可以同时是一个恶人,谁的人生会按照设计好的来呢。全程压抑,叫人喘不透气,像新冠最厉害那阵。但仍不失为一部好片,令人耳目一新,彻夜难眠。 |
|
人活着真的太难了,不论阶层,不论性别,不论老幼,想逃离命运的齿轮完全没有可能 |
|
3.5。伦常悲剧之连锁。最近的韩影实在是不给力啊,像这种稍微在剧本上花了点功夫的都想给四星。 |
|
你有想过,老了以后,你怎么生活吗?有时候不敢想,想想都觉得可怕。当各种能力消失,生命也就慢慢地交到了别人的手上。如何活着,全看对方心情。 |
|
3.6分。 |
|
痛楚的堆叠难以拯救悲凄的人生,送你上路不过是后一步的随之而行;苍凉即是换一种方式的自行湮灭,燃烧的塑料大棚亦不能另生活浴火重生。李率熙导演对于情绪与氛围的把控拿捏足够精准绝妙,加之所有人的精湛演技加成使得影片意境十足表达深刻。虽然剥去伪装内核很《燃烧》很《寄生虫》,但同等题材下独辟蹊径的沉稳表达亦便是影片的取分关键。 |
|
苦难没有尽头。本来就很苦的女人,在很长时间的辛勤劳动后,终于得见曙光,儿子即将出狱,自己终于可以和儿子住在一起。然而,一个意外葬送了一切。意外与巧合交织,看起来是偶然,实则一切都合乎逻辑发展。命运的悲剧即是如此,看似已经向好,实则只是绝望的回光返照。最后塑料大棚在田野里熊熊燃烧,但却感受不到火焰的温度,只有灼烧的痛苦。原本以为苦也就是这样了,当结局呈现时会给人当头一棒,苦是没有底线的。金瑞亨演得真好。闻不到汽油味的bug都可以忽略了。 |
|
被社会压榨到极致之后的邪恶 |
|
金瑞亨演得很好,剧本不够灵动,刻意感十足 |
|
现实恐怖片,绝望的少年,绝望的中年,绝望的老年,窒息的人生,只想一把火烧掉 |
|
一个由各种替代品构筑的世界。电影中每个角色都不由自主地成为自己或他人残缺部分的替代——塑料大棚是女主家的替代,女主被雇主夫妇作为完美女儿的替代,又被受虐少女认作母亲的替代。摄像头是儿孙的替代,新房是对儿子爱的替代,直至悲剧发生,母亲被伪装成雇主亡妻的替代,又被雇主误作妻子加害……一切都是临时状态和权宜之计,脆弱,苟且,易碎,时刻等待着大难临头各自飞或被碎为齑粉。一部有着惊悚类型片伪装和希区柯克式悬念的现实题材电影,既揭露韩国精神疾病耻辱和传统家庭崩塌的冷酷现实,又描绘了孤僻个体在无援的绝境中所滋长出的邪魔外道,冰冷澈骨,极度深寒。 |
|
自杀是救赎,杀人也是救赎。一次误杀,换来了一次次的误杀,一部杀疯了的电影。 |
|
这是一个适合看n分钟介绍的那种狗血片 在虚构与现实之间平衡的有点差 |
|
【3.0】 |
|
100分钟不短不长,但是浪费极其严重,所有的风暴都集中在最后5分钟内,以逆来顺受、眼中只有未来新生活的女主为风暴眼,以女主放任种种不幸走向不可控的恶果却仍然妄图用粗劣的掩饰、胡乱的推脱推开恶因所流露出来的无力感,最终不断“弄巧成拙”甚至与之相关的人和物全部走向不可挽回的毁灭,但是最后的悲剧如此集中,反而显得前期铺垫太太太弱了……前90分钟根本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在老头儿身上吧,多分一些时间再深入刻画一下女主与儿子及其他配角的关系、交互,应该会让结局变得更能触动人。(当然女主的演技确实没得说,如果不是她在撑着,这片子真的就挺一无是处) |
|
文贞住在一个塑料大棚中,以照顾一对失明/失能的老夫妇为生,某天发生了一场意外,她为了即将刑满释放的儿子选择铤而走险,这也将她的人生推向更深的深渊… |
|
生活就是这么操蛋 |
|
太苦了 |
|
以为能改变,结果都要乱。3.5 |
|
人物设定铸就了这部电影的逻辑成立,处处是伏笔,也注定了它应有的结局。但当可能有第三者介入之后,依然保持现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
2.5//仿佛二十代前最富盛名的两部韩国电影的糅合 但都不如它们//金瑞亨的表演有的一看 除此之外还蛮cliche的 |
|
【3】看到了无数部电影的样子,但就是不像自己。本以为是《寄生虫》的阶层,中途又急转弯到哈内克的《爱》,最后又非要用到塑料大棚强行挤兑李沧东的《燃烧》。本片就是一个底层小人物无奈感的顿挫,想要批判社会又强行让金瑞亨情绪过满,哪哪都点一下,最后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东西了。屁大点事的电影折腾成这个样,不明所以。《燃烧》刘亚仁没横扫是生不逢时,金瑞亨是几乎没有对手了。 |
|
喜欢这种从头丧到尾的,看不到希望的设置。有时阴暗背后才能照进无限阳光。悲到极致反而是希望即将降临了。有时灾难从天而降,人只能刚强。感受很多,但都大同小异。女主角沉浸式的表演极具代入感。 |
|
東亞底層邊緣民眾真的太苦了,無論是被失智症折磨的老年、為生活竭盡全力的中年、受困於家境與性侵的青年、鋃鐺入獄的犯罪少年,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對愛侶不離不棄、卻只能在失智中漸行漸遠的老年生活,刻劃得讓人不寒而慄。然而,無從選擇無從逃離無從改變的苦難,是不是只能一把火燒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來一了百了?反正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
|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