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来日可期 (2023)

    最近更新: 2025-02-20 来日可期
    • 主演:谢蓉蓉 / 詹姆斯·约翰逊 / 约翰·约翰逊
    • 导演:郭柯 (Ke Guo)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23 
    • 更新:02.20
    • TAG:纪录片 / 音乐
    • 别名:James Piano
    • 片长/单集:53分钟
    • 豆瓣评分 8.0 (336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来日可期》的免费在线观看,《来日可期》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音乐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0分,有336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该片记录了19岁的孤独症患者詹姆斯和妈妈的生活日常,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看到,音乐带给了妈妈不一样的力量。音乐,也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待。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2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32 时长:54.09分钟 测试时间:2025-02-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54.6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54.4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29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来日可期.2023.HD1080P.国语中字 详情
      来日可期.2023.HD1080P.国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来日可期[中文字幕].James.Piano.2023.1080p.WEB-DL.H264.AAC-SONYHD 详情
      来日可期[中文字幕].James.Piano.2023.1080p.WEB-DL.H264.AAC-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来日可期 (2023) 详情
      来日可期 (2023)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该片记录了19岁的孤独症患者詹姆斯和妈妈的生活日常,日复一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看到,音乐带给了妈妈不一样的力量。音乐,也让我们对未来,有所期待。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0 IMDB 7.5 高清
      一切都会有的
      2020
      剧情片
      中国大陆

      一切都会有的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拍摄过去了很久 还总是会想起在机构拍摄的日子 难忘拍摄时发生的一切 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们
      • 这是很真诚的。真诚本身是动人的。
      • 镜头特写浩哥的脸,他一张一张地数着一元钱,打算用这钱买心心念念的可乐那一刻泪点就崩了,这部纪录片的现实意义大于纪录片本身,意为让更多人了解“心智障碍者”,感谢给予他们耐心和宽容的社工们,最终还是落脚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但纪录片来说还是太琐碎,不够深入。
      • 我的新片,2021年02月春节期间对外发布,讲述一个很温暖的故事,我们拍摄的主人公也很可爱。我厚着脸皮给个四星吧,感谢所有为此片付出努力的朋友。心智障碍群体很庞大,我希望我的公益影像作品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了解,多一点尊重。
      • 记得有个贴子说过,在英国,社区里很容易遇到残障人士,而在我国,残障人士的能见度比较低。与影片中的人物类似的残障人士,我国有超千万之多,比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的总人口还多。而他们背后的家庭人口,则有数千万。他们不是不存在,只是,社会、家庭等原因,使得他们较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能让他们更多地被看见,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关注、理解和关怀,应该是这部纪录片想要的东西。另外,可口可乐和农夫山泉还有统一冰红茶,都应该大力赞助利智机构和导演。“一切都会有的”,片名则logo,强行送给三大赞助商。
      • 一个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不是看它有多少个世界第一,多少外汇储备,而是看它对待弱势群体,是否能妥善安置这帮弱势的群体,让他们有尊严的活下去。
      • 到底 蒋导的片子只是个引子 把一个又一个的少数群体 边缘群体的生活真实残忍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可是然后呢?导演做了他能做的 我们主流群体呢?普通如你我一样的凡人无法改变现状无法投身到公益 但倘若遇到 请尊重请包容请关爱。
      • 应该更多人看到
      • 展映结束后,一位带着42岁唐宝的73岁妈妈问蒋导:“一切真的都会有吗?我现在不想着怎么生,只想怎么死,希望在我离开以后,他能够死的有尊严。”respect蒋导,希望能有更多人和更多组织关注和帮助特殊弱势人群。
      • 相比为他们营造一个狭窄舒适的*圈养*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尊重理解,相信他们,帮助他们以一个人的身份平等的参与这个满是其他人的社会,最好,也不要用*他们*来形容他们吧。毕竟,其他人中,也有很多,不同程度的,各种异类 。 首先,要被看到 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 这群可爱的人
      • 20201227 佛山先行书店 首映/独映?我可能没那么多的情感 反倒被这样的简单纯真 逗笑了好几次 或者正如那句话所说 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 只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 说是公益片 感觉有点大 大到会被大众忽略 影片范围上说 更像是机构宣传片 但有这样的机构组织 工作者 真的很好 希望大家都平安和不难过 and剪辑真的……内个…有点生硬 然后影后分享会 因为要赶尾班车 提前离开 抱歉和遗憾啊
      • 「冰红茶会有的,农夫山泉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参加了广州首映,第二次见蒋能杰导演了,这次带来的是关注心智障碍群体的公益纪录片《一切都会有的》。 浩哥四十多岁,爱喝可乐,母亲已经快九十岁了,仍然要硬撑着过完余生,担心离开后他的生活会更难。斯博承受不住奶奶离世的压力,爱拿砖头砸玻璃,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显得如此幽默。“利智”机构里还有太多如此的身影,他们在寻求“自主生活”,不再是“喂了填饱肚子而活着”,心智障碍的青年也能有春天。 电影只有八十分钟,可他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还需要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观众和传播者,需要做的是正视他们的存在,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 感谢蒋导,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展映活动,期待更多作品面试。中国特殊群体是非常好的影视素材,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社会意义大于影像本体的一部纪录片,就影像本身来说,导演的选题很好,浩哥和斯博两位心智障碍者以及几个社工的人物形象也蛮有趣的。但是叙事主线不是很明朗,主题和宣传有些大于内容。镜头语言相比之前蒋导的很多作品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有些部分还是很生涩。剪辑剪的也比较一般。个人认为这种题材比较适合做成《棒!少年》这样的形式。就社会意义而言,导演是成功的,心智障碍群体在我国人口基数十分的庞大,但是我们相关的社会福利和法律保障都不够健全。使得这些人群很容易被忽视。我们应该多加去关注他们的生活,让他们也能尽量像我们健全人一样能够步入社会生活。感谢导演的付出,加油。
      • 很荣幸看了试片会,看到了首映。题材上就给人很大的感动,真正走入心智障碍、自闭症人群的生活,没有俯视,没有旁观,许多镜头甚至能看出记录者对这些人的关心,用最真实的方式去记录着这类特殊人群,希望唤起zf和大众对他们的帮助。其中许多镜头我也记忆深刻,有无法控制情绪时会自己扇自己的同学,有自己年事已高,担心孩子未来能否正常生活的母亲,有向往独立,向往旅游的人...他们每个人因为一些障碍,好像离我们很远,但他们的生活日常又是那么的真实,他们的梦想也是普通,简单,纯粹,希望导演能继续记录下去,也希望有更多人愿意放下歧视和偏见🙏🏻
      • 对于公益题材,我们看惯的是"吸睛"的拍法,也就是煽情耸人那一套,上场必哭必哽咽。这断送了大众的关注,增加了隔阂,最终于事无补。另一种拍法则是聚焦事情本身。身处当事人之间,关注他们所面对的事情,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行动方向。因为踏实做事,所以少了虚浮,多了实干。未来是属于后者的。
      • 中国的心智障碍群体最新数据是2500+W,60个人里就有1个。残疾人群体是9000W左右,15个人里就有1个。你在生活中见过几个?这么庞大的群体为什么消失不见了?问题出在哪里?
      • 1220广州首映。光是听主题曲《野花》都要哭了两次。来自星星的孩子,于我更像路边的安静树木、一花一草,也需要好好地照顾爱护,好好拥抱,简单纯粹的快乐。哈哈,今天喝可乐有点上头了。
      • 蒋能杰导演再次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看影片途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机构员工们对心障者的尊重,这一点其实胜过很多正常人之间的交往,让被隐去的群体重新出现在日光下,他们值得活得体面一些。
      • 较比同年的《绿洲》真诚多了。一方面是中国语境,另一方面是导演的初心。但有个败笔:一部关注「心智障碍」的影片却配了一个过于任性随意的标题。作为一部目的性很强的宣传片,在矛盾冲突上不应采取温和的「反抗」姿态,而是要更激烈一些。毕竟,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嘛。如何展现刻不容缓的困难是公益机构和纪录片团队需要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一核心诉求并没有明确地传递出去。这一庞大群体多变的需求似乎都得到了相应的支持,因为所有人都在「用爱发电」来弥补机构运转所需燃料和动力上的不足。那么问题来了:补贴究竟要补贴到哪里呢?温饱需求?住房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没有一个扼吭拊背的需求或成了公益机构寻求支持道路上的最大障碍物。倘若只是一瓶可口可乐或是一些笼统含糊的需求,那么有关部门或许也会以《一切都会有的》作为拖延和推辞的理由。
      • 一切都会有的-浩哥
    • HD
      一日冬春
      2021
      剧情片
      中国大陆

      一日冬春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爱你。” “我爱你。”
      • 8.0/10 我记得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18媒创课上集体投稿,现在快过去一年多了2021.4.4终于上线了。自己的拍的航拍镜头入选了很开心。 学到了《浮生一日》形式上的精髓,不过仅仅围绕着疫情来展现还是单一了,但在疫情这一主题已经被讲过很多次以后,这样集中的展现普通人的个人影像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重归记忆和经验教育的作用。 有一个泪点就是大叔送别自己的宠物猫,那一part讲的是“人类疫情了人们就想把原因怪到动物身上,我觉得这不公平”。
      • 浮生一日因为新冠疫情被聚焦和放大。普通人的防控日常,是如此魔幻独特,又是如此亲切感动。全民参与与个人视角,让影片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重构生活场景,但因为同样的原因影片注定无法深入生活肌理。全片很难记住一个人和一个场景,也很难进入他们的感受和生活,所以只能猎奇的跟随不断切换的画面去调动自己过去一年的记忆。看完,影片只有感动,没有力量。
      • 短视频合集……
      • “我看见宇宙奋飞的纸张,都被爱装订成一册。”在等待过审的这一年里,片名经历了很多次修改,我甚至吐槽说片名改得我都不认识了。今天它终于以《一日冬春》的片名登录优酷,虽然只有短短的68分钟,但它某种意义上确实做到了呈现疫情之下的众生,我们焦虑,恐惧,彷徨,但我们也坚定,乐观,豁达,更重要的是,我们开始反思,并学会如何坦诚地表达爱意。
      • 拖了一年之久,更名之后最终终于在今年清明档上线了这样一部68min的长片,不知道这个项目遭遇了怎样的波折。共同创伤的部分很隐晦。几个部分倒很像《浮生一日》,比如重庆小伙带老妈送女友上班穿起了整个故事的首尾。不知道是不是文化的原因,感觉在素材的选择上更偏向于有互动的,30s一故事的这种,普通一日的感觉就不那么强。也许,那段日子的每一天都不普通。
      • 最震撼的是片子结束,密密麻麻的主创名字迎面而来,真好与所有人同在创造和记录这个世界。
      • 这才是最好的疫情纪录片,真实不带虚掩,全面不失核心,比起更宏大的东西,我们更该倾听平凡并歌颂爱
      • 人间一日,欢乐苦痛皆会过去。这个世界也许不会好,但还是有很多让人觉得温暖的人事。2020-02-09夺么记忆深刻的日子……
      • 没有很惊喜,但是很感动。来自每一个普通人的记录,真诚且质朴,我们在过去一年失去的,获得的,忘却的,留下的都会成为记忆中的一个片段,等到了未来再翻起时,还是会感慨很多……好希望那些在未来等着我们的记忆,可以继续给我们力量。
      • 筹备素材阶段已经在期待的一部纪录片,大众第一视角提供的内容,一定是最接近真实的内容。成片虽然有避讳的部分,但能理解,灾难过后,人们更需要温暖和希望。所有关于疫情的官方宣传片,会更精致,但也离真实更远。这部平淡如水流淌的时间里,每一个小的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式,去度过去面对去抗争去怀念,越是普普通通,越是叩在心口,是的,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记录,为了忘,也为了不忘。
      • 陷入了不便出门、不能约会、谢绝探访、彼此疏离的“反人类”“反社会”状态,我们才知道能够自由呼吸的正常生活的可贵。2020年2月9日这一天,是“不正常”的一天,但在持续数月的疫情中,又是“正常”的一天。这一天的场景及其造成的心理“伤害”,至少会影响我们未来十年的生活。这一天的琐碎,带出的是我们在21世纪的第一个“大时代”,全世界都在这个“大时代”的漩涡之中,世界的连接和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地被局部重构。“大时代”之下的“浮生一日”,只是线性地、归类地展示,缺少惊鸿一瞥或发人深省的“华章”,也未能在结构上完成“时代性”的宏大叙事。
      • 虽说体量偏小而不无遗憾,但仍在精巧结构内剪裁出不少令人动人的场景,在一组组人物群像流动的故事中,恰如静水流深的生活始终在暗处不曾断流,或许不无琐碎,却也印证了惟其琐屑才构成无数个默默支撑下去的片段——不错,我们都是这样熬过来的,每一滴,每一秒,我们都是这样或孤独、或拥抱着走下去。这份合力完成的素人影像合集摒弃卖惨和献媚,最大意义在于这些看似破碎的影像最终一定会成为历史文献的一部分,我们虽然“不能”,但“一定明白”,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住”——记住伤痛,记住爱,记住时光。
      • 关于那个空寂春天的集体怀想,看待它,一切情绪都变得太苍白,因为它的心理印记实在太深。
      • 越是特殊的时候,越能感受到“努力活着”。
      • 似乎是有想要做成中国版《浮生一日》的野心,但无论是从素材的选择上还是结构的组织上都显得有点凌乱且单薄。
      • 全民投稿可想素材量的大和复杂,过审之路似乎也不顺利。大国叙事的比重很小,看到千千万万个疫情下的普通人已是难得。
      • 因为抗疫叙事不能被**误导玷污,而应留下**的人类集体记忆。
      • 冬去春来,春暖花开
      • 啊哈,素材没有被选中,当时不知道怎么拍,看了片子突然就明白了。这么多零散的素材能剪出来蛮厉害的
    • 豆瓣 7.2 IMDB 7.2 HD
      A House Made of Splinters
      2022
      纪录片
      丹麦/乌克兰/德国/瑞典/芬兰

      碎片之家

      A House Made of Splinte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社会问题纪录片,蛮沉重也蛮感动的,乌克兰家长的酗酒导致孩子无所依靠,被孤儿院领养。收养段落挺戳人,看哭了。
      • 7/10
      • 让人想到《何以为家》,都是生而不养的社会问题。虽然孤儿院离乌东前线很近,但电影没有涉及战争,导致破碎家庭的主要原因是家长酗酒。某种意义上乌克兰真的是欧洲子宫,因为只管生就是了,怒其不争便是我们对这些家长乃至这个国家的态度。
      • 信息量不足,场景、人物均过于单一,无法在内容广度与深度层面挖掘。可能确实受限于现实中战争的严酷性,使得拍摄和访谈受限。
      •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VOD。前获2022圣丹斯世界纪录片单元导演奖。圣丹斯是看题材发奖吗?纪录片技巧上真是乏善可陈(乌克兰语旁白虽然正确但是实在是……),也就小朋友们比较可爱。看一眼《聋哑部落》你就知道这个片简直是岁月静好路线……然而看这架势,虽然跟战争毫无关系(这些孩子进这个庇护所的原因都是父母酗酒失职),但,明年奥斯卡提名已经稳了吧!
      • #CPH:DOX
      • 某些没有正面提及的原因,儿童没有充分享受童年时光,被过早地抛到社会话语和场域里去被迫的成人化。两代人无法共同经历成长,把少儿生命历程一部分通过雇佣外包,这个问题并非吴东冲突地区独有。被提前推入社会森林,被提前判决了命运。还是祝福所有的人,能活得自由。
      • 道德心和艺术心平衡得很好的作品,非常隐忍,能够看出导演对这些家庭有问题的孩子和社会工作者真正的关怀。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但剪辑富有逻辑,从一个孩子过度到另一个孩子的同时,也交代他们的关系,表现孩子们整体的生活状况和面临问题的共性,叛逆小男孩几乎贯穿了整个故事(据导演说,这个男孩基本是最早到这个临时庇护所的,也是几乎最晚离开的)。节奏这样好的纪录片看起来真的很舒服。
      • aka酒鬼后代之家,更糟糕的是酒鬼生酒鬼,一代又一代悲剧永无止尽。二毛果然也是战斗民族,几岁大的女娃也是通过打架建立起深厚友情。
      • 【Thessaloniki 2022】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孩子们流落至此是因为父母酗酒,并不是因为战乱,大体上是个感人的儿童纪录片
      • 以为会有更多关于战争的讲述,结果发现只是一个背景。当然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可能每一个人都在经历他们人生中第一场重要的“战争”吧。对旁白跟配乐的出现存疑,但不知道奖会不会给这一部。
      • 沾了题材和发行时间的光 抵挡不住的生命力如雨林般茂盛
      • 大人想要孩子长大懂得更多道理,但童年,他们的童年背负着父母的阴影,欢笑不是太阳,而是漆黑夜空中的星星点点。
      • #Sundance2022 #45th_Göteborg #24th_TDF #CPH:DOX
      • 伤心
      • 65/100 #EFMVod# 东乌少年何以为家,显露了一些潜在的暴力因子。
      • 恐怕是今年奥提纪录片里唯一真正关于人的片子,战争只作为最后的补充出现,但前面累积的力量已然足够,kolya看的心碎,希望他拿奖。
      • 以我20年左右对俄罗斯民族的了解,他们喝不喝酒是两个民族,喝酒前是那个爱艺术彬彬有礼幽默的民族,喝酒后是无理粗鲁野蛮的民族。
      • Hope dies last. 好希望能参与这样的作品
      • 一个孩子离开,另一个孩子来到。
    • 豆瓣 8.0 IMDB 8.6 HD
      Horizon: Living with Autism
      2014
      纪录片
      英国

      地平线系列:认识自闭症

      Horizon: Living with Autis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hat's sad. 两个小实验,Sally/Ann和动画小三角,真的,惊人。So sad. (另外后面关于自闭症诊断、自闭特征和自闭是否是连续光谱那一段的讨论完全也可以用到抑郁上面吧!)
      • 虽然是科普类的,主要是讲自闭症的社会交往障碍的,但还是看到了很多新奇之处,比如他们也会学着去融入社会,建立家庭,并讲述了一些特征的可能原因,这似乎让我明白了一些科学实验的意义。 ps:很喜欢外国纪录片这种平淡冲和不徐不缓的叙述方式
      • Like sexuality and gender, it is a spectrum
      • 有些笼统和以偏概全。对自闭症患者的选择明显倾向于程度轻者,会对观众对自闭症的整体认知产生误导。 片名应该叫《认识轻度自闭症》。
      • 缺少脑科学、遗传学的干货,但作为一般的科普,也提供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认识,值得一看。(哈哈,自闭症情侣对话那一段,无法不令人想起谢耳朵和Amy,爱说"呐,我这人比较直"的,多半儿是扯淡,自闭症患者才是真"直",天生几乎没有撒谎、拐弯抹角说话的能力。)
      • 我觉得下半段讲到诊断时是按照是否影响生活来判断很人性化,我觉得我也有自闭倾向,但是只是轻微
      • 自闭症的确诊标准非常主观模糊,我们似乎或多或少都含有自闭基因,但它在人的一生中并不是确定值。基因决定命运,另一方面命运也改变基因。
      • 有点儿短,测试的例子让人惶恐,我也这样的话或多或少因为我清楚,所以我还不是自闭
      • 纪录片更清晰的展现出为何自闭症孩子会出现社交障碍,其中一些科技手段和科学方法值得学习。
      • 心智化能力的缺失导致自闭症患者无法社会化感知,正常人理应对他们多一份理解,少一些责怪。
      • 科普向,偏感性的介绍方式,并没有明确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什么。导致弹幕观感极极极极极差。自闭≠自闭症,宅≠自闭症,谢谢。
      • 自闭症患者无法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多达三分之一的自闭症患者有特殊的才能。他们更关注局部细节,善于总结模式;普通人的社交行为可以学习和模仿。
      • 会不会是进化路上的的分支?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一天自闭症者会带来许多惊喜动物财富。始终觉得,问题是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恰当的对待与教育自闭症者
      • 自闭症患者明显自我专注,判断严重与否得标准是与他人交流的困难程度,是都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以及是否倾向于重复某种行为。一般患者有明显的学习障碍,超过80%的患者生活无法自理。许多自闭症患者都有与他们能力看起来不相符得天赋。自闭症患者过分关注细节而忽略所处的整体环境,所以能发现许多普通人所忽略的细节,兴趣面窄,偏执而专注的做一件事。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和普通人不同,他们会有普通人不会有的爱好,比如喜欢去参加葬礼等,即使没人邀请。他们无法理解正常人说的话和做的事,所以在社交上处于劣势。亚斯伯格症。所以一个有着特殊爱好却社交障碍的天才或者怪才就可能是自闭症患者,比如牛顿。怎么看地平线的每一部医疗纪录片我都有里面描述的疾病的症状…自闭症也有遗传及家族聚集倾向。
      • another kind of reality exists.
      • 之前在一本书中了解过自闭 通过这个片子了解的更具体了些 他们无法感知和体验别人的想法 与每一个人始终隔着一层膜 这是阻碍他们社交的最大障碍
      • 当幼年的我反复被告知不要纠结于细节,把握整体的重要性,在 30 年的成长中始终做得不好。感受不到别人的悲伤与快乐,被感染情绪几乎是不能的事情,曾被说我做的所有下意识的行为与指令都因为我有强烈的达成自身目的的心,而忽略了别人想要什么;同时我也不知道想念是什么感觉,不会为没有意义的事情回想。我想人体的精密使得很多发展是不同区块的协同,也许只坏掉了一部分也是没关系的。也许自闭的人们看世界的方法与我们梦境中一样,所有的不合理都能被大脑设置为合理并继续下去,只是跟别人想的都不太一样罢了。自闭者的监护家庭真的付出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希望医疗和科技能尽快找到有效治疗方法。
      • 会有很多美好的误导
      • 1)原来最早的疑似自闭症竟是地主家的儿子 2)自闭症缺乏高级社交情感以及判断能力,缺乏一定的社会性逻辑思维,直奔结果。关于这点我总是难以和人解释。 3)两个高功能自闭症恋爱生活有种相依为命的朴素幸福 4)关于自闭症的诊断,至今没有一个标准数据和关键点,更多是临床根据症状主观判断,常人自认为的患有自闭症,只是碰巧有着相似的症状,其实这些症状在其他精神障碍、心理现象中也存在,片中只是抛出这一论点没有深层次证明 5)可爱男孩老后仍无法独立生活,能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人各有命,从业者付出的回报率亦难估 6)自闭症几乎没有撒谎能力就有点脱离实际了,接触的一些自闭症孩子,会用肚子疼、脚疼、想尿尿来逃避训练任务,最近我的一位高功能自闭症小朋友学会了不停喝水--厕所来逃避他讨厌的项目
      • 讨厌为了减轻自己的负罪感而把多数自闭症患者塑造成某方面的天才
    • 01
      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又见奈良》幕后纪实
      2021
      连续剧
      中国大陆

      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又见奈良》幕后纪实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幕后花絮。剧组寻访的遗孤家庭,很多在影片中有客串,这给遗孤题材增加了不少亮点。永濑正敏只有一天的戏,但他为了角色,提前进入聋哑人状态,直到戏份杀青才开口说话,妥妥的教科书式的方法派演技。
      • “献给无国界的人类和无差别的母爱” 整个剧组都很用心 很专心 片子和导演一样 沉静 耐人寻味 这才是真正的电影语言啊
      • 唱樣板戲的遺孤夫婦居然是由真在華日僑二代扮演,有意思。
      • 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
      • 不容易
      • 只有中国有这么大的包容来收养敌对国家的无辜生命。
      • 永濑正敏真方法派,太敬业了。
      • 献给无国界的人类和无差别的母爱
      • 真实的故事永远是最动人的。
      • 短短四十分钟没法深入影片的拍摄现场,但也以点带面地回顾了项目起源与前期准备,加上全体主创团队的感言。中日如此多优秀的电影人聚集在一起探寻、塑造这个温暖又心酸的故事,这就是电影人的了不起呀。
      • 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但总有人觉得除了他们自己以外的孩子连哭都是原罪(纪录片确实很粗制滥造!字幕的地得不分
      • 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
      • 真实的战后遗孤的故事太感人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缺一个人拍出来,让大家看到。
      • 真的很棒,等空下来之后一定要去电影院看一下这部电影,希望还有排片
      • 片中的遗孤,是由真实的遗孤饰演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只是有一群人把这个故事拍出来了
      • 两国的演职人员都很敬业!
      • 导演、演员、工作人员都很用心的做一部好电影,看看这些幕后的细节很让人感动。
      • 看完就更加深入了解了一下这部影片,对这个主题也更想了解一下,非常不容易的一次拍摄啊。永濑正敏的表演也很打动,女主的日语很好听,那段哑剧很有趣,确实像摄影说的,很日本风的影像了
      • 是少有机会了解的历史伤痛和个人命运。“人与人之间一直以来都是相连的。天下所有孩子的哭声都是一样的,献给无国界的人类和无差别的母爱。”
      • 鹏飞导演的《又见奈良》是近几年我看过最温良的影片。过了几个月,看这部《又见奈良》的纪录片,已经逾越了任何主体。例如日本、奈良、战后遗孤、人情生活。其实一个温润的本体,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份情可以跨越世纪走遍山海,也不会忘记!!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