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想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爱尔兰,民族冲突还是那么大... |
|
想去爱尔兰当农民 |
|
看这个纪录片之前我对爱尔兰毫无了解,只感觉那里就只是一个童话世界一样美好的仙境。原来仙境的背后也有着如此复杂的历史和冲突问题,也有着质朴的人文与奇幻的传说,艺术与新一代传达着新的希望,略枯燥但是讲的很详细,主持人的问题也挺干脆犀利,让我多方面的了解了爱尔兰。虽然美丽的风景描述不多,但是随便一个风光镜头看过去都非常非常非常漂亮,满眼的绿色,太美了。//延续了这么多年的历史问题现今仍未解决,真残酷,也很讽刺,一墙之隔却藏着这么多憎恨、不解和危机,我跟主持人想的一样,外人眼里真的对这样的纷争“匪夷所思”,这一切有必要吗,果然对人类来说达成“和平”真的很难很难..但更感慨的地方是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和平在努力推进..结尾主持人去参加电影节和猴子庇护所真的感动...看完非常感慨 |
|
对于爱尔兰有了很多新的了解 Simon Reeve的特写令人脸红心跳 |
|
自然风光乏善可陈,但反映社会裂痕的部分拍得很真实。作为一个根本不知道天主教和新教有什么区别的人,看着这种因宗教而起的纷争觉得简直就是蛇精病。 |
|
诺曼人登陆东海岸 机械化奶牛农场 1940饥荒灾害 土豆比赛 Crough Patrick Crom Castle 新旧教徒隔阂 黑暗树篱 北部沿海公路 贝尔法斯特 都柏林
片尾曲超好听的 |
|
爱尔兰,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温暖、平淡而不张扬。未来有时间和心情了,真要去到这些人迹罕至,未经注意,但对我来说却有着别致魅力的地方。🌹 |
|
有机农场,土豆与饥荒,民俗与圣山,伦敦德里的隔离,贝尔法斯特的游行,GOT取景地,德罗赫达与克伦威尔,都柏林的传统与现代 |
|
我喜欢西蒙记录片里的人文气息,好久之前看的哥伦比亚让我知道遥远的彼方有个地方依旧存在着绑架、监禁、强奸、肢解这些事,这集爱尔兰也让我知道了原来还分英属北爱和南边爱尔兰共和国、南边天主教与北边新教的冲突、北边内部不同教派之间的隔阂、爱尔兰的同性恋合法......跟西蒙一样,我也更喜欢南边,喜欢挤奶的格雷琴,喜欢土豆,喜欢猴子和狗,喜欢这里相对北方更静谧的氛围。看了北方的冲突后让我不由思考现在互联网的对立现状..就算同一块土地上会开出不同的花,但是长出这么多食人花也太离谱了吧w。 |
|
西欧大农村 |
|
比起希腊和俄罗斯来,爱尔兰的伤口是英国人自己身上的,但反而感觉,reeve 的个人视角介入没说透,有点谨慎,勉强维持了一个“与时共进”的正确结论。 |
|
短短两集,但选材很丰富,从fairy到黑暗树篱,大到北爱的分裂与融合,小到用退休金养猴子的爷爷,上了天也坐了船,是内容非常丰富的纪录片了。 |
|
b站大会员才能看呢,嘻嘻。我一直以为爱尔兰都是信天主教的,原来有清教徒,两波人还打起来了,有意思。很多权游的粉丝去拍摄地打卡,我也想去! |
|
残粉是我。 |
|
The current UK government is making the unification of Ireland a very likely scenario. |
|
那个黑暗树篱特别多亚洲游客(。我也很想去(。风景真的好棒...人也好少... |
|
政治论题做的比较完善,自然风景拍的绝了 |
|
关注点有些不同,还可以 |
|
爱上爱尔兰是杰拉德·巴特勒、丽莎·库卓的电影《附注:我爱你》,真的是一片疗愈人的绿色土地。西蒙的纪录片再次展示了这块绿宝石,但是我更喜欢他一如既往、另辟蹊径,把宗教分裂与弥合、TXL平权、对历史的守候、对自然的保护等等同样精彩的故事呈现出来。PS:如果能把文学爱尔兰带出一个片段就更好了!明年要去啊! |
|
有些一般,太流于表面,北爱尔兰和爱尔兰基本上就是被宗教塑造的意识形态,不过爱尔兰目前逐渐从这种意识形态中脱离出来了,值得庆幸。任何从某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逃离出来的人或地方都值得庆幸。 |
|
北爱新教和天主教社区之间至今还存在几乎从不往来的隔阂和敌意 有点震惊 |
|
猴子避难所让人动容,和北回归线上挣扎在温饱线上的发展中国家一对比,能明显看出不同国家不同经济的人所关心的事物和价值观截然不同,不能不说,世界的差异很美好却也很悲凉。 |
|
没有精华 |
|
简短的两集,却从不同人口中了解到爱尔兰社会的历史和当下。不过涉及英国的内容还是略显保皇党倾向。 |
|
英国人去爱尔兰做纪录片就是小丑……简直把“让上司看看爱尔兰现在多乖”写在脸上 @2023-01-04 10:41:30 |
|
完整看完。补充背景:爱尔兰大饥荒,俗称马铃薯饥荒,(failure of the potato crop)是一场发生于1845年至1850年间的饥荒。在这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而作为地主的英国人却只关心谷物和牲畜的出口。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压迫迫使人们揭竿而起,但最终失败。一百余万爱尔兰人死于饥荒的惨剧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在它的指引下,爱尔兰自由邦于1922年建立。—— 因为片子是英国人拍的 很多地方回避or弱化了拍的//目前天主教和新教(清教)在大部分地区还是社区/学校隔离的// 海带原来只有东方种植嘛? 西方养海带是个新东西//爱尔兰和平的《美好星期五》协议 基本找不到 |
|
越发感叹这几十年间人类社会的巨变。在让Simon小哥成为观影前三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哈哈哈 |
|
发达国家的宗教争斗 |
|
几乎没有网红打卡,都是去各种采访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最后是拍一个人开动物园养实验室里出来的猴子。整个纪录片短促工整,希望有一天能去爱尔兰看看乔伊斯故居。 |
|
人文更多一些 |
|
虽然是点状的,但是旅游就是这样,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跟着Simon看爱尔,除了绝美的风光,也可以浮光掠影的了解一点爱尔兰 |
|
从宗教战争、民族主义、同性婚姻到动物保护,对研究身份政治来说,爱尔兰是个很重要的国家。 |
|
真美啊爱尔兰🇮🇪然而重要的问题讲得也太浅了吧?2021.4.23 |
|
结尾结得挺漂亮
爱,美,和平,自然才应该是永恒的主题 |
|
现在的爱尔兰在很多方面还是和乔伊斯写的那个很相似 人类真是有意思 看到过去就可以看到未来 不过未来还是没有发生的事情 毕竟还有希望 |
|
和Simon Reeve的其它片子类似,一点儿风景,一点宗教社会问题拔高一下,我觉得他问问题的时候有点儿像鲁豫。从英国人的角度来看爱尔兰和北爱问题果然是不灵光的。全片最值得值得看的就是Simon的脸了。。。 |
|
当下的一些片段,宗教是主要议题。大体感觉爱尔兰,或者说任何地方爱国活动都挺高涨。爱尔兰,北爱尔兰,英格兰,清教徒天主教徒……傻傻分不清 |
|
对爱尔兰的美景甚是熟悉,有机会我也要来一场这样的trip |
|
看标题就能猜到宗教冲突、北爱那些事是没跑的了。说几点其他:曾经最保守、宗教影响最浓厚的爱尔兰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经由公投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国家,多么鼓舞人心。为了保护“仙女丛林”,规划道路不得不改道,是对自然与文化的一种尊重,好棒。用养老金养猴子的老爷爷好可爱,美好的晚年呀! |
|
宗教冲突 |
|
英国人讲爱尔兰。。。呵呵 只看风景就好 |
|
一段历史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环游翡翠之国之旅,飞跃异族登陆海岸、动物保护主义牧场自动挤奶机、土豆大饥荒时的阶级惨剧、跨宗教离岛上的海带种植人、凯里的削土豆大赛、伦敦德里的每年一战、都柏林邮政大厦前每年对起义者的追思仪式、收养猴子的退休老人,展示一个普通游客难以看到的片段。 |
|
21世纪的爱尔兰依然存在因宗教分歧而导致的分裂和对抗,不过这应该也与英国分而治之的对外策略有关——老牌的英格兰真的是全世界到处埋雷啊! |
|
贝尔法斯特天主教徒和新教徒居然还隔离着呢。。。 |
|
信仰与身份认同,徒步与鸟瞰,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土豆,大饥荒与英爱关系,不拘泥于过去,北爱冲突现实中的延续
赢家对输家的鄙视,输家对赢家的怨念
民族主义者新芬党 |
|
Simon还是要多看书,以及头发啥时候能整一整? |
|
去爱尔兰之前看的,有点意思。 |
|
国国都有本难念的经,但同性婚姻合法这点还是很让人羡慕啊。 |
|
最近对爱尔兰这个国度非常有兴趣,人均GDP世界第三,凯尔特音乐、神话、竖琴……这座岛屿上的文化似乎自带治愈人心的能量,宁静、美好、神秘,崇尚自然,充满文艺气息,满眼的绿色平原和高地啊,太祥和了。北爱尔兰的意识形态冲突让我有种梦回在耶路撒冷时的赶脚,这个星球上一大半的冲突估计都能找到英吉利人的身影,一直是个搅屎棍从来没变过,拿绅士文化包装自己的伪君子,强行统治一个地区却在遇到问题时又放任不管,只想着奴役、收割、残杀别人,太坑了……最后那个用自己的养老金照顾一块动物庇护所的老爷爷太感人了,简直是个英雄,用这个结尾彻底打动我了 |
|
以为是风光记录,但一路上铺陈的历史地理很有意思。教派之间的博弈,有点“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味道。西蒙这样背包客式的旅行,让一年没出远门的人很是羡慕呐。有机牧场主、海藻养殖人、猴子照料者的故事很戳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