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1-03.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详情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1-03.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UC盘 S03合集_熟肉_H265_1080P_官方中字 详情
      S03合集_熟肉_H265_1080P_官方中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3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详情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3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2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详情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2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1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详情
      十三个原因.幕后故事.13.Reasons.Why.Beyond.the.Reasons.S01E01.1080p.官方中字-NEW搬运.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美剧《十三个原因》 演员、制片人访谈特辑,为什么演员、制片人和心理健康专家会讨论处理一些非常棘手的问题场景,包括欺凌、抑郁和性侵犯。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2 IMDB 7 第1集
      Mercury 13
      2018
      纪录片
      美国

      水星13号计划

      Mercury 13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太专注女权问题了... 苏联女宇航员成功进入太空后,酸酸的醋意,更多的是美苏冷战思维了。感觉黑人也可以拍一部第一位黑人宇航员进入太空的纪录片了。一样照抄,也能及格。3.5星
      • 一切靠她们自己没有随波逐流。
      • 没想到John Glenn是个混蛋
      • 毫无疑问的好片,虽然是纪录片,但是震撼人心。当人们为了自己热爱的东西、自己执着的理想而付诸努力,而努力争取,是这世界上发生的最美好的事情。记住:你努力的样子最美。另外要提的是,不管你美国尽了多大的努力,世界上最先送女性宇航员上太空的是苏联,这是苏联达成的成就,美国女性宇航员最终能成功还是因为苏联的影响,这里也体现了美国的固执和傲慢。就像禁止中国参加国际太空站,如今中国用自己的标准建造自己的太空站。
      • 我的人生计划中,四十岁学开飞机,五十岁学大提琴。
      • 为了工作写稿来看。啊真的只要抗争过的人都变得好女权,呜呜呜呜好动人
      • 非常感人的纪录片,讲述美国女性宇航员先驱们的一段历史(也是美国政府和NASA的一段黑历史)。女性的权利就是人的权利,女性的自由就是人的自由,而权利和自由并不会得自"上天"的"恩赐"。
      • 感人,未来的世纪肯定是女性的世纪
      • 未完成的伟大计划,有些唏嘘
      • 有喜欢家务园艺的女性 就有享受驾驶飞行的女性 看着一群老太太谈论飞行的乐事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酷的事情?我也只是个喜欢浓妆打扮又享受RIDE的女性
      • 女性当上飞行员和宇航员的经历,在那个年代代表着女性争取到了和男人一样的地位。
      • 看到国会刚终止女性航天计划之后苏联就送了第一位女宇航员上天,我只想冲John Glenn冲Johnson冲所有NASA高层啐一口。F..k you.
      • 从Valentina Tereshkova的1963年到Sally Ride的1983年,这20年凝聚的是一群不服输、“丑女般坚韧”和能够同样勇气的女性的心血。在维基百科读到了其中一些测试的内容,听起来很艰苦--比如吞下橡皮管才能测试胃酸,冰水冻结内耳测试恢复速度,还有额外的加试,即使在一一克服后,却终究因为历史成见和限制无法圆上翱翔太空的梦。《隐藏人物》、《登月第一人》等电影后,这部纪录片或许因为题材太撞显得十分冷门。但很希望有人还能拍出她们的故事(而不仅仅只是个很短的纪录片),让后人回首时还能记起这十三位女杰的勇气以及牺牲。
      • 看到六几年就开飞机的这些女性不禁感叹美国的女性权利确实先进太多。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也为女性争取着应有的权利,这样的自由基因深入美国的骨髓。苏联是第一个送女性进入太空的,紧随其后美国才送女性上太空,这一点来说苏联确实赢了。这个片子最大的震撼即普通女性对个人自由的追逐,不妥协的精神及开放的胸怀应让我们意识到男女差异只在于个人优秀与否而非性别。
      • 60年代,水星计划的医生用私人基金筛选出13位优秀的女飞行员,而NASA因为性别偏见强行叫停了培养女航天员的计划,这部纪录片就是讲了这段历史。既令人愤怒也令人鼓舞。只是不知为什么中间跳过了美国第一位女航天员Sally Ride和之后的一系列女性,直接跳到了95年的第一位space shuttle航天员Eileen Collins,感觉会让不熟悉航天史的人产生误解……
      • 大部分伤害性行为是出于恐惧
      • 几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口齿伶俐的老奶奶说自己是飞什么什么机型的(都是听也没有听说过的机型)跑上来就太炫酷了!这是一群有翅膀的女士们,能带着女儿让她感受飞越云端即便是男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几乎有些难以置信,当时这些米国男人真的只是因为男人的面子,把第一个上太空女人的宝座让给苏联人?而她们抛开冷战的狭隘,为同作为女性的第一个女太空人欢呼骄傲,直到克林顿时期才有美国女太空第一人,邀请当年在水星计划里表现出色差一点就能飞向太空的女士们一起观摩发射她们热泪盈眶,人类别说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如此艰难,人类这个物种就连迈开自己狭隘心门的第一步都困难重重
      • 纪录片中的每个女性都自信耀眼……
      • 中规中矩。关于歧视是会由社会结构变化而变化的,看起来像是某些女权的胜利,实际上只是社会总的分工更倾向于男女平等了。
      • 太难了
    • 豆瓣 9.2 IMDB 8.1 全集
      Japan's Secret Shame
      2018
      剧情片
      英国

      日本之耻

      Japan's Secret Sha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现在已有的一些评论真的觉得很可笑,这个片子是在讲什么?你该关注的是什么?有多少人仍身处在地狱中?有多少人仍心安理得的用权力获得利益,并不受法律的束缚?被迫坚强的站出来的人,我们不仅要为她鼓掌,还要站去她身边。#Metoo。这根本不仅是日本的问题,来看看你身边好不好?评论日本个屁
      • 无法感同身受的人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侵犯。
      • 我們身邊也在發生同樣的事。 片中女議員的態度讓人毛骨悚然,作為黨派議員可以堂而皇之說出男性是受害者的言論,可以看出部分女性已經在男權至上的社會氛圍下跪的太久了; 整個社會根深蒂固的腐舊觀念,不是一天兩天可以解決的,但正如片中所說「一滴水改變不了什麼,但聚集起來它就能形成海嘯。」
      • 虽然是数一数二的发达国家,但是在对待女性权益问题上,日本可能永远做不到"脱亚入欧"了,一方面性文化泛滥,女性被物化和消费,另一方面女性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很多女性还是男权的维护者,欲盖弥彰,欲说还休,果真东亚国家都是大男子主义的温床,白人那一套在这里真的不太灵。建议和BBC的《印度的女儿》对比观赏!
    • 豆瓣 7.8 IMDB 7.7 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Brené Brown: The Call To Courage
      2019
      纪录片
      美国

      布琳·布朗:唤起勇气

      Brené Brown: The Call To Coura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其实口才问题基本上是能力问题,不是内向问题而是水平问题,好好改善自己才是正道
      • 非常羡慕能在这样大的场合自信、自如的人。学习
      • 2019年第102部。I get so busy sometimes chasing the extraordinary moments that I don't pay attention to the ordinary moments that,if taken away,I would miss more than anything.
      • 讲她和她老公那段每看必哭
    • 豆瓣 8.6 IMDB 7.6 HD1280高清中字版
      The Social Dilemma
      2020
      纪录片
      美国

      监视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The Social Dilemm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影片翻译成”监视资本主义“太符合中国上层领导了,其实就是讲了社交网络怎样赚钱、怎样改变和监视用户、大数据统治的,其影响会延伸和触及到人性、进化、政治竞选等领域。但人类历史中的谎言、煽动、阴谋、阶级等现象,并不是网络时代就特有的,只是网络时代让这些现象具有更大规模、更快的反应而已,但不能把原罪归于网络。
      • 自己一边看这个片子一边控制不住想拿起手机刷豆瓣简直就是最大的dilemma
      • 在网飞纪录片序列中算不上惊艳,内容都能想得到,有个别地方倒是有启发。其实社交媒体不是重新发明了人性,只是顺应人性被发明出来。美国的从业者一直在担心这些操纵了人心的社交媒体落入一些有意控制大众的人的手里会造成怎样的灾难。但实际上,不是这样非黑即白。有意识筛选和过滤内容的社交媒介其实才造成更大的灾难,没有过滤的也造成问题,但思想的自由市场还是会有矫正可能的。他们和我们所担心的不是同一层级的事。
      • 前半段谈的是个人的成瘾性,后半段谈到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甚至还提到了香港问题受到了推荐算法的影响,实在是强烈推荐的纪录片。推荐算法让人类看到更多他想看到的信息,而不是正确的信息;当算法没有被操纵的时候,假象会被传播和放大的更快,社会群体的分化会更严重;当被操纵的时候,它会成为比以往更高效的舆论控制工具。
      • 最讽刺的是你之所以能看到这部片子,多半也是因为它被网飞自己的大数据和算法推到了用户主页。这种感觉就像是有天迈克尔·贝跑出来拍了一部【电影艺术是如何被滥用CGI特效的好莱坞大片毁掉的】纪录片一样。
      • 中文翻译的标题线路很正确嘛
      • 年度最佳恐怖片
      • 就提一个capitalism会死吗
      • 一边抗拒一边沉迷,也是无解了。
      • 朋友圈已经关闭了好几年,也不用微博和fb的我感觉自己还是有点觉悟的。
      • 可能是今年 Netflix 最好的一部纪录片,无论是 have no clue 的大众还是互联网业内工作人员,都能从中得到新的启迪。一段虚构故事结合湾区大佬们和学者们的访谈形式也耳目一新。Just fucking watch this right now!另外好多差评真是男言之瘾重灾区…
      • 最后还是把问题还原到商业模式和经济上去了 也就是说 不是简单呼吁大家自己控制社交媒体的使用就可以解决根本问题的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 看完片子之后 大家还是屁颠儿屁颠儿跑到社交媒体上来打分了😂 这和竞争关注的结果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吧 人生而愚蠢...也是没办法的事
      • 聚众吸牍哪家强 网飞找来这群人一个劲戳别人脊梁骨 没种把自己的5秒跳转下一个视频算进去
      • 我一直是更亲近Yuval Noal那种对社交网的防御心,最近他跟唐凤的对话中,唐女士更接近Bill Gates,她们对Code is law的信任是基于他们对科技的掌握,略傲慢的盲目。人类善于发明创造工具,却总是不能智慧的使用好它,socialmedia被创造出时的工具属性越来越模糊,连接一切变成绑定一切,我们都在失去个人专注力的同时被训练的自动贡献出时间来替科技公司创造价值。见惯了友邻放弃包容,讽刺刻薄的针对陌生人,哪怕对方只是没把咖啡馆当图书馆对待产生噪音。我们大部分人,都忘了我们用社交网的初衷了,我们只是停不下来了,这不对,要自省。
      • 某种existential crisis的压迫感沉重到可以将其归类恐怖片的程度:迫真humanity的一个至暗时刻。毋庸置疑新自由主义的放任默许了它们的野蛮生长。日渐两极化割裂的民主世界,中产的消亡,功绩社会里的精神暴力,抑郁及自杀率的攀升,ultra-right/left异军突起众多吊诡背后,总能追溯到科技巨头的鬼影。今年的BLM可谓一个高潮,空前的社会撕裂,内战的恐惧开始在北美大陆扩散,然而那种担忧早已经在太平洋对岸成为了现实,诸如废青和武统的呐喊此起彼伏,落入集权独裁手里的社交媒体正上演着数亿人的《楚门的世界》。
      • 三星半吧。这个片子一边谴责社交媒体蛊惑人心,一边也通过背景音,模拟场景,动画,拼命传输自己想传达的意思。有点讽刺
      • 互联网是人类文明的硕果还是浩劫?这是一个问题。互联网发展太快,而互联网用户运用它的智慧却太慢。它几乎成为现代人剪不断的脐带,每个人都以为这根脐带为我们输送养料,却很少发现它也在吞噬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生命。互联网背后是不断将我们异化的数据和图形,是将用户打造成韭菜的智能工具,而你我是它们手中的行货。尼采说,“在自己身上,克服这个时代。”然而,这多么困难。最有意思的是,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发布的信息也会成为互联网内容的一部分,不小心浪费了别人的时间。
      • 一场针砭时弊的反算法综述。其实社交媒体的商业模式可以说是从资本主义这个引擎算法派生出来的,只不过工业榨取人的劳动,而“关注-数据-推送”技术编码人的行为,以此牟利(所谓的“人类期货”),它针对的是人类的生物算法(多巴胺奖赏回路),信息茧房效应诱导的后真相和观点极化,已是铁板钉钉无远弗届的现实(从这点说,倒真是不问姓社姓资的好猫)。因此,说算法无罪是狭隘的,一个致瘾、操纵、利用弱点的系统,应该用赫拉利说的入侵、或者说驯化来形容,当然也应该放在伦理的目光中审视,它并不“同时是”乌托邦和敌托邦,因为坏和好的杠杆是不对称的,技术放大恶总是猛于善。本片虽然拍得有点愣(拟人的邪恶三胞胎戏太笨拙了),但我完全赞同其基本立场——向平台开炮!怀着人道主义反抗它。毕竟,“批判者是真正的乐观主义者”。
      • 真实地活在一个科幻世界。
      • 3人模拟的AI真是形象!前年在影院看蚁人2的时候不小心把手机摔坏,走回去的路上,没手机没带钱包坐不了地铁公交听不了歌刷不了抖音,浑身难受。那时候发现我是真的离不开手机了。“进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强大之物无不具有弊端”,算法由某种成功的定义(商业)优化,算法已经把人性的弱点钻研透了,“我们已经从信息时代过度到虚假信息时代”,【监视资本主义】信息全监控,这就是时代的【AI母体】。“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竞争你的注意力”,“由工具到致瘾和控制”,这个时代,注意力是微信、微博、淘宝、知乎、抖音、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豆瓣、网易新浪百度腾讯、FB、INS,以及无处不在的上层建筑的工具。8.3
    • 豆瓣 8.7 IMDB 7.5 HD1080P中字
      Reversing Roe
      2018
      纪录片
      美国

      罗诉韦德案

      Reversing Ro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即使是在一个号称民主的国家,女性寻求选择自由的过程依然是如此的艰难,似乎只要是关乎到了宗教和政治,任何异议都不再具有人性,看着那些反对堕胎的组织和政客的嘴脸,真的是不寒而栗。
      • 从纪录片的角度,影片对pro-life和pro-choice两方观点言论展示出的客观和克制令我敬佩。个人观点角度,我的愤怒悲伤痛苦已经无法抑制,激进言论预警。堕胎这件事上,只有女性具有话语权。我的身体,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做主。这一点是应该凌驾于政治立场与宗教信仰之上的。那些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夸夸其谈的男性,与其讨论堕胎的伦理性,不如多花点精力去教教男人们什么叫尊重女性,怎样记得打炮戴套吧。
      • 日本这边翻译成『彼女の権利、彼らの決断(他决定她的权利)』,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就是答案了。
      • 减少堕胎的源头在于普及保护性的性行为,而一昧争议堕胎法案的设立,说明政府真正关心的不是堕胎对人们造成的影响,他们关心的是站在哪一面会给其带来政治上的便利。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宗教推动和社会操控,早就超出了这个问题本身的含义。
      • 心情实在轻松不起来。争取女性权益,哪里都是任重而道远。
      • 是平权,而不应该是女权。
      • 美国保守力量很强大,也展示了美国确实是右派国家,纪录片里展示德州政客指定法律干涉堕胎自由时呈现的是一群老年政客的声撕力吼,而这些政客各种保护生命的冠冕堂皇借口里唯一没有的是女性堕胎者本人的声音,这种就是典型的政治暴政,将自己价值观强加于沉默的少数人,完全不考虑真正怀孕的女性需要承担的风险与痛苦。最为可笑的就是控制女性生育的政客们都是不用承担生育风险的男性,恐怕世界上没有其他更典型的父权暴政可以与这件事相提并论。
      • 片名翻译易引起误会,这不是讲罗诉韦德案的,而是展现了各股企图推翻罗诉韦德案的势力,看得人心情很恶劣
      • 1969年申诉,1973年就作出最高法院裁定的案子,嗯,拖过整个民主党黄金期(奥巴马政府)一直到民主党和好莱坞无以为继的共和党时期的2018年才做了纪录片进行记录和推广。你们说你们民主党不是在利用女人?哪里来的脸?另外,评论里有一条“是平权,而不应该是女权”的男性ID评语。诸君如果连女人的女字和权利的权字连在一起都看不下去,那诸君如何平等权利?在男人(不包括女字的范围内)平等权利吗?
      • 我是支持堕胎的:1 先天性疾病胎儿出生不会给任何人包括胎儿自己带来一点点的好处 2 经济条件无法支撑胎儿的出生,而且会影响生者的生存 3 女性身体女性做主,任何外在的人和物都没有权利干涉这个权利。 那些反对堕胎的一般是:1 政客用来吸引关注,拉支持 2 宗教分子宣传教义 3 贫困而且被洗脑的平民 为什么没有中产或者富人,因为这个人群根本不用担心诊所被取消,不用担心没有医生。富人的财力能够让其自由的选择生下来,或者寻找机会堕胎。
      • 这是关系到平等,人权,最终却变成政治的工具。也许这种割裂只有当男人也长子宫,才会摆脱现在的泥沼。但生命权一定永远是人类争斗的核心。。
      • 都说美国司法独立,可是最高法官是由总统签署任命;宗教国家才会不断地讨论胎儿是否具有生命权,而集权国家则是一刀切,说不上在哪边更可悲,最可怜的是沦为政治棋子的女性子宫,从一开始你成为女性在社会上就比男生难上许多,加上身上的歧视就多上许多。这里说的女性不包括那些甘愿成为他者的女性
      • 资料翔实的纪录片,不过主要还是“夹带私货”为中期选举喊话以及为了推动大法官更换打“预防针”。尤其是堕胎问题历经时局变迁,已经如旁白所述的从“医学和社会问题”变为了“党派问题”;无论是尼克松时期的9男保守阵容还是RBG加入后的喊话呼吁,对于女性权利的争论早已由生养的权利和“何为人”的基本诘问变成了政见交锋。这个纪录片的导演作品倒是一直蛮喜欢的呢。
      • 1.语焉不详,内容不细,只要站队,更像政治宣传片。2.倾向性明显——或者说这是pro choice的纪录片。所以,这部纪录片对我个人而言,不及格。
      • 不能说完全没有立场在这一题材上,纪录片让人看到更多的面,即使社会在努力进步,仍然存在很多逆流在其中。
      • 影片一开始就有人提到了支持反堕胎是为了尊重生命,那为什么不从一开始从源头上解决掉问题呢。堕胎的权利被议案通过法律否决,绝对的违反了宪法。亲生命组织一味地强调未出生生命的重要性来发对堕胎,从大多数都有宗教信仰的反对者来看,他们的守旧意识依旧存在,他们认为堕胎是污秽的(潜意识:堕胎的人是荡妇,这一点很重要,纪录片居然完全没提及)。其次反堕胎法案的通过是对那些因为疾病需要等特殊情况而采取堕胎手术的情况和人群的一刀切。第三,堕胎就是不尊重生命,就是抹杀生命,那些强制女性怀上孩子的亲生命组织成员又是不是在女性身上压榨她们的生命呢。
      • 事实上并没有详细讲述罗诉韦德案本身,侧重点在于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反堕胎权益争战。小时候都以为美国特开放吧?看这样的纪录片特别有好处,让你知道,你以为的平权真正是来之不易,甚至根本尚未实现。议会,民间组织,教士,医护人员……这些被采访的人都很有发言权。强烈推荐这部,让人对医学、法律、宗教、人性都会有反思。
      • 看不下去的纪录片。
      • 看了这部片,更好地理解美国从里根开始为什么越来越分裂,作为PBS 2020.1 大分裂的注解,挺好。又看了这个片对德州真是刮目相看,那个女议员对推翻Roe 的议案进行13小时filibuster的市政厅我早年参观过。从大法官开始控制政治,米国总统权力还真的大...
      • 虽然是按时间线来的,但还是很乱。其实,不论是女权、亚裔、非裔或者LGBT,都是一个个自私的群体,为了自己利益可以不顾其他利益的群体,只不过处在弱势罢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