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片“交换灵魂”题材的鼻祖,滚楼梯手法后被多次引用(《山田君与七个魔女》)。从性别倒错到两性认同,浓笔描家乡,淡墨缀青春。奔放有余,细致不足。当时两位少年演员小林聪美、尾美利德因出演本片,而彻底改变了命运。喂,两位请演一次夫妻吧! |
|
好片果然能一扫连日阴霾疲乏,这才是真正的治愈系!借“互换身体”貌似穿越的题材,意在揣摩少男少女互窥对方肉身及心灵的遥想感应;太可爱的女汉子,太腼腆的扭捏男,如果世上真有如此奇妙的旅行,估计这辈子他们不会再爱上其他人,这真是一个最最美好的梦。 |
|
真的好棒,据说新海诚在推特上承认《你的名字。》的灵感来源是这部片子?然而该片并没有把性别转换作为一个喜剧噱头,爱情也只是在结尾稍微点缀了一下。更多是通过男女互换,加深了青春期两性对彼此的理解和包容,以及对性别刻板印象所作出的有限反抗(娘娘腔与女汉子)。 |
|
没用原宿味铺张(浪费)(砸场)(喂!),所幸是温婉的黑白灰色谢幕。有趣又苦涩的一出青春祭戏,借着互换灵魂打闷球慢炖豆腐,嗯心急可不行,临近尾声的“我最喜欢你”,“嗯我也最喜欢你”,那么,“再见了,我”,“再见了,我”,思春期甘辛被漂亮利落地一语道破。 |
|
大林宣彦钟爱的魔幻题材,性别错位的身份互置就成了女汉子和死娘炮,充斥着青春期带来的性别笑话和青春感悟。以黑白片开始和结束,以滚楼梯开始和结束,以“一美的来”开始和“一夫的去”结束,其实就是个轮回。 |
|
大林宣彦80年代“尾道三部曲”已看《穿越时空的少女》《转校生》继续找《寂寞的人》。《转》没《穿》好看,不过17岁的小林聪美老师厉害,反串男生超有型,还敢……呵呵后,更喜欢原著名《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尾道不大,导演很有心,换个视角就像陌生的小镇,除了标志性的大桥、码头、山城、巷道。 |
|
尾道3部作..小林聪美好多露点..黑白美..G弦上的咏叹调..尾美.夏天以及喫茶店放的草の想い |
|
特别老气的设定,虽然是交换性别,但却是只单一呈现男性视角和立场,交换后的一美立刻变成了爱哭鬼,你倒是一开始就把她设定成软弱的形象啊,这样前后完全不统一。但除了这些“不正确”之外,影片实在拍得可爱,小林聪美太“假小子”了,真的把那种青春男孩子的灵魂演出来了,这种活生生的、特别灵的感觉会让人心潮澎湃的。变身后的一美爱惜地去摸自己的身体,演出来的样子却全然是小花痴耍流氓,这种视觉效果本身就很好玩了,而且没有整出些被家长撞到误会等一些很俗的桥段。影片不惜花费篇幅,大量交代了小镇的环境、家庭的陈设细节,很好地保留了时代印记,这就是这个片子和普通商业片不同的地方。这种空间感太让人舒服了,看介绍是《东京物语》的拍摄地,虽然时过境迁,但依然有一种同样的气味。真是太好了。 |
|
明明饒有興味的東西卻演出的過度緊湊。
因此...完全變得讓人看的過程中渾身不自在。
有點...太牽強了吧。那種演技。
「再見、私、」和「再見、僕」的時候很有感覺。
但是、好像一直被碎碎叨叨的臺詞充斥著耳朵。
就像大街上看熱鬧的人群似的。
太吵了。 |
|
性征模糊的青春期 男孩和女孩长的真像 小林聪美出道电影演技真好 80年代17岁的男孩竟然可以和裸上身的女优演对手戏 |
|
非常好看的青春电影,在男女互换灵魂生出无数笑料的同时,也给了迷茫困惑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一个审视自己的出口。互换期间的彩色仿佛是那年夏天青春的一抹亮色,而回归自我的黑白则更像是告别过去走向成长的珍贵记忆。 |
|
我想和你交换灵魂
摒弃了谁多谁少的肉身
我想透过你的眼眸去感同
你从呱呱坠地到成人的每一天
我想通过你的嘴唇去倾述
你从第一次失落到最近一次失望的伤痕
我想借用你的双手去扭转
你脑补了多次的隐忍
为什么?
只因为我爱你
在茕茕孑立的世上
遇到了一个倒映着的人 |
|
【飞屋字幕组OTC】参与校对的第二部~从来对日本文化相去甚远的我,却在其中看到了《敬重与惜别》里的影子。年少的纯真很容易在跌倒时摔在手边,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却忘记捡起衣服上的纽扣和眼镜的碎片,就是这种略有遗憾却无可奈何的一件件小事,才更能引起一阵阵淡淡的乡愁离情吧。 |
|
壓根不算美的小林聰美和尾美君卻能拍成這麼好看的兒童電影,節奏細節好極,尾道小城如畫。“再見了,我的身體”那段笑慘了,“再見了,我!”也戳中了。最喜歡的細節:最開始男生尾隨女生回家路上隨手擼到路邊矮牆上的貓背,貓“咪~~”了一聲XD |
|
感谢飞屋字幕组出品中字片源 两位演员演的很好 尤其女主更是牺牲颇多 以黑白开始以黑白结束 以女主归来开始 以男主离去结束 |
|
转校生这名字不如原作的我是她她是我。结尾男主就那么走了大减分,使故事变得平庸. |
|
高级生理知识宣传片。交换身体梗原来大林宣彦早就玩过了,前面一大段几乎要笑到岔气。导演时刻把握着片子的氛围和情绪释放的节奏,该欢脱时玩嗨,该颓丧时牢牢拖住你不放。毫不顾忌地展示两性之间的差异。这种设定对演员的表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被中二直男附身的小林聪美显然比对面的男主表现出色的多。首尾滚楼梯的情节和黑白色彩的转换形成有趣的轮回效果,开头像加过滤镜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棒的青春片啦,感觉自己又“活过来了”一样。“再见了,我自己”,悲伤中带着莫名的甜。 |
|
看完老版赶紧去给新版减分, 小林聪美演得比莲佛美沙子好得不止一点 |
|
青春期少男少女互换带来身心割裂的矛盾与喜剧效果。首尾幻灯片分别定格了家乡和青春的身体与经历,黑白和彩色片段的运用显眼又有深意。小林聪美演技高能全程最亮,做出了很大牺牲。二位主角的性格前后对比刻画稍有逊色,而且长相不沾光不出彩。三十年前的电影现在看来依然有趣,主讲分析得很透彻。 |
|
ATG參與製作,松竹發行。小林聰美與尾美利德的表現很棒!設定有趣,處理了許多很重要的性別問題,也沒有太快落入戀愛路線(一度以為根本不會進入),延長他們認識彼此(也是自己)的時間,讓最後的分別與成長更深刻。不過依然有著很困惑的卡通般橋段,例如兩人從樓梯摔下去後沒事,回到家才發現換了身體⋯是否太離譜了?! |
|
失去自己之后,世界是黑白的。//竟然很喜欢,很久没有看到这样真正青春的电影了。转换性别的各种细节都好可爱,小林聪美是典型的第二眼美人。但更戳我的还是后面,惶惶终日、没有未来,所以才有殉情一样悲伤的爱。这是青春的两面。虽然收尾有些仓促,但是至少小林的追车和突然转身很灵。 |
|
2007年有重拍版,但是,还是老版的最经典,真的,有些时候,难道真的只有互换身体才能touch到彼此的心意么? |
|
古典音乐与日式青春毫不违和,能在故乡拍电影真好啊……大林宣彦的电影总有那神神叨叨的异能时刻。小林聪美原来是《海鸥食堂》里的啊。佐佐木史郎监制,多贺祥介企画,风格转向 后的ATG。 |
|
和君名一起看,这片拍的更多是反转后的日常,以及两人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两人的关系变化只是结尾寥寥数笔提到。小林聪美演的男生比女生要更有感染力,也同时说明着片子更多的还是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去看待两性问题,新海诚更懂女人一些∠( ᐛ 」∠)_ |
|
伴随放映的滴滴声,画框变大,黑白的尾道景色,阶梯滚落,互换的幻梦添了色彩,青春苦恼在不适应的两人身上奇怪地发生,这也是两个人彼此了解互相依靠有笑有泪的镌刻进人生里的无法遗忘的时光,一夫搬走,摄影机画框里的一美渐小,远去的小镇在此定格。 |
|
日本性别转换电影的鼻祖 女主演技炸裂 是我看过男女换身里演的最像像男生的 难以想象是第一次演电影 原作是本学生性教育读本 但是导演却拍出了浓浓的青春味道 “你就是我 我就是你 如果你想要死 那我们就一起死”最后两人身体换回来 男主却要离开的时候 两人说的那句 “再见 我自己“ 简直泪崩 |
|
自我同一性的魔幻各表,大林宣彦也太懂少男少女了吧!首尾灰白青春基调 vs 倒带阶段色彩纷呈。俩女主都特别可爱到位。Air on a G String这种甜俗曲都变得清丽可人。最后的自我告别想到相米慎二的《搬家》,别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 #男孩子呢# (发现他好几部片子都发生在暑期~ (崎岖之广岛尾道mark |
|
这个青春的作品里有敬重。并没有沉浸在男女互换的猎奇当中,两个人物继续往下走着探索彼此的感觉,探索自己的感觉,还有对对方的道歉,即使如此,那份努力认真活着,真的很打动人。 |
|
真是一看就喜欢上了。虽然也傻傻的,也有很多逻辑问题,但谁管这些啊!镜头里的小城和海,还有日本电影里再标志不过的那些视觉元素、环境元素,简直太好!而且小林聪美真是太有活力、太有镜头里的感染力了!很多场景里面的事情看起来还是挺难拍的,但是都拍得非常自然!还看到喜欢的树木希林。虽然片子还是有点直男视角,稍微有点不舒服。但整体确实非常好看。 |
|
很好看!小林聪美的表演尤其精彩。 |
|
(8.8/10)尾道三部曲其一,大林宣彦的青春物语。列车驶过,黑白的影像染上了色彩,交换身体的奇幻设定降临于平静村庄的少男少女,二人从矛盾、理解,再到相互爱慕的羁绊建立。大林将其对尾道的爱融入了影像之中,温暖、恬静的生活流语气调和了性别倒错的幽默,弥漫着一种对青春,也是对尾道的乡愁。这也让结尾8mm影像的分别更加动人:少女在尾道的街道上追车,“再见了,我自己”。 唉,泪崩。 |
|
很难想象这个年纪的小林聪美和尾美利德能把这两个角色处理得这么自然,大林老师对于题材的把握也堪称精妙,真的是纯情至绝。 |
|
两次火车用得特别好,先是活生生「切」开了互换身体前后的感官世界,最后以一种不确定性延续了这种身体联结。最喜欢「一美」抱着「一夫」对自己的身体说再见时,潜藏在青春表达中的懵懂的情愫和情欲被拍得美极,最后两人不断用「我」互称,更是强调了某种借由偶然性/习惯/记忆媒介而产生的精神连接,然后被火车的轰鸣声牵引去往远方。尾美利德和小林聪美都好可爱。 |
|
身份互换题材的电影现在已经有很多了,但这部老电影显得很真诚,电影根据小说改编,这可能是身份互换题材的鼻祖了吧。影片开头舒伯特的小夜曲带来了浓浓的旧念之情。结尾小夜曲再次响起,你才体会到一股淡淡的哀伤。“再见了,我自己。”这是和自己青春的告别。 |
|
#飞屋字幕组#“再见了,我自己”——大林宣彦“尾道三部曲”补看完毕 |
|
火車走過,營造浪漫且如戲劇般抽離的黑白片段,重新調色,穿越時空,走進荒誕但繽紛的現實。所謂,青春之愛,其實是回憶這段光影的一點墨跡。 |
|
与2007版相比,演员更好,故事更科学,手法更淡。 |
|
第一部小林聪美。互换性别的小故事,没有走向屎尿屁或者性别玩笑,而是真实表现出少年少女遇到的差别对待。故事没有太多的曲折但是前后相联系,通过一件件小事慢慢地让两位少年互相了解并和解。海边小城宁静又美丽,给整部电影增添了夏日的自由气息。两位主演年龄虽小但表现力极佳,印象最深刻是一夫给一美送母亲做的食物时的谈心,同样是对性别转换的焦虑,二人的眼神却浮现出完全不同的感情。 |
|
本片改编自日本儿童文学作家山中恒的小说《我是她,她是我》,是大林宣彦“尾道三部曲”的其中一部,也是新海诚动画《你的名字》的灵感来源之一。影片试图打破关于性别的传统刻板观念,但影片对这点的尝试很有限,少男少女交换身体的情节和女演员的“假小子”戏码只不过是是表象,影片更多时候是在描述懵懂的青春,导演通过虚构的故事和幼稚的幻想表达自己对青春时期的留恋,影片中多次穿插的黑白影像和多次出现的手提式摄像机是在影射导演年轻时对电影和胶片的痴迷。 |
|
7/10。“交换灵魂”题材的鼻祖,女主演技太好了~可以看出《你的名字》有借鉴的地方,但大林宣彦表现的是青春的困惑与男女性别的思考,爱情反而被淡化了。结尾收的太好了,在黑白画面中,我们与过去的自己告别。竟有一丝《恋恋风尘》的韵味。 |
|
男女身体互换这个题材现在已经用烂了,但是在82年还是很少见。电影里更侧重于男女对异性身体的懵懂以及互换身体之后带来的变化。比起坠入爱河,对异性身体的好奇与探索才更真实嘛。两位主角对于异性的演绎都很好。电影比较平淡,尾道市很美。 |
|
原来身体互换的梗大林宣彦在八十年代就玩儿过了,可即便今时今日来看都不显过时,导演对青春的诠释毫不做作,还融入了喜剧的元素,让情感回归到最质朴的状态,结尾搬家追车那场戏收得好棒,小林聪美好厉害,十几岁演技就那么好了。 |
|
确认身份,触摸自己乳房的那一刻,没有性意味上的玩笑,是一种无垢的びっくり,直率且平实。另外,最好的女人味果然是知性而不是内敛与扭捏,是那个奔跑着追着卡车与自己告别的自己。 |
|
应该算是最早的性别倒错题材电影了。大林宣彦镜头下的少男少女们往往充满最纯粹的青春表现与质朴纯洁,这部当然也不例外。剧情可以说是平淡如水了,几乎是所有男女互换题材里的摒去所有元素后所剩下的那个最原始的内核,古早的性别笑料现在看起来也是毫无新鲜感。反倒是黑黑的男女主演透着的青涩和傻气别具一番风味,17岁的小林聪美还在片中多次贡献出令人讶异的赤裸镜头,想来也是导演为了表现出更真实和自然的少男少女吧。影片最后男女主互相向自己道别,流露出淡淡的悸动与怀念,这个夏天的一场奇妙经历宛若不曾发生过,却已在两位的心中种下青春的种子。 |
|
小林聪美阿姨真是太敬业了,奉献太多实在是太震惊了。最近跟她真是缘分啊……面包汤是她的,佝偻喵也是她声优,哈哈哈…… |
|
小林聪美假小子演的好 |
|
发展部不行,转不出花头。这个女孩的男孩气很逼真,演回女孩子倒很做作了。 |
|
尾道三部曲首作,《你的名字。》灵感来源,大林宣彦的青春片魔力是无可复制的。片头由一段黑白胶片切入,结尾又由一段黑白胶片结束,以男女主角互换身体为契机,如《绿野仙踪》那般影像由黑白变成彩色,这次大林宣彦没有过多的炫技,如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等耳熟能详的古典曲目的运用,无形拉近观者与尾道的距离,没有过度的感伤与陷溺,一切都是青春美好的幻影。 |
|
性别倒错身体互换青春片始祖果然名不虚传,各方面都非常敢拍,虽然对性别议题有所涉及,但大方向还是“成长的烦恼”,中间“私奔一日游”显然致敬《东京物语》老两口的一日游,结尾互道“再见,我”画龙点睛 |
|
最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给5星。一趟青春旅途的终点都是一场对自己的告别 和美最后奔跑的情景和《银河铁道999》中最后铁郎飞奔追逐列车的情景如出一辙 同样是散发着淡淡的只属于青春的忧愁 那一趟夕阳下濑户内海的放逐之旅又何尝不是理想中青春最美好的形态?话说G線上のアリア配日式青春都成为定番了 侯孝贤在《风柜来的人》中有相同的情景;《你的名字》讲了同样的故事 但却远不如这部30年前的作品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