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次抢劫银行,前两次都省略,只有最后次看到全过程。但完全没有紧张感。抢劫犯和群众之间好像合作关系,旁边的黑人大叔则若无其事的打扫卫生,像个笑话。奥特曼捉弄的却不是抢劫犯,而是期待发生点什么,在傻傻等待的观众的我们。 |
|
奥特曼!总是反着来。抢银行的不仅有帅哥、帅叔,还有如本片所示的啤酒肚中年男。出去干活儿就像上班似的,很日常,泡妞也是普通泡法,一点儿也不浪漫,确定不是在黑雌雄大盗吗?(´・_・`) 卡拉丹和杜瓦尔都是龅牙!但为何特好看呢 |
|
可口可乐也太多了 他们说bowie都感觉在叫boiii 大概是看到现在比较喜欢的一部altman了 shelley duvall is actually good at acting lol 总觉得cast她是因为她的长相 主角俩人也太像大萧条时期的人了 |
|
Robert Altman,1974。大赞女演员Shelley Duvall。密西西比三个强盗的故事。 |
|
又一次,电影试图将亡命劫匪浪漫化,在心狠手辣的现实背后,给观众制造另一个视觉,将他视作一个做噩梦未醒来的脆弱小孩,间或又带着嘲讽的意味。人物是典型人物,情节是典型情节,不新鲜,整体乏闷。 |
|
在狮子岩,看睡的一片。没有老于提醒,几乎想不起来,这片是尼古拉斯雷的处男作they live by night的翻拍片。两个版本改编自一本小说。一旦想起来雷的原作,这一片就更叫令我难以下咽。雷的拍法是意义化,浓缩,提炼,抽象;阿尔特曼的拍法是生活化,稀释,铺散,具体。新浪潮拍法在这一役完败。 |
|
7.7分 虽然奥特曼应该就是本着调戏类型片反高潮逗弄观众顺便结尾揶揄雌雄大盗的目的拍的,但最后显得有点保守,没玩什么出格的东西,立场也不太明确。时间线狂野的留白。用大量笔墨去铺垫抢银行,但其实它只是逗弄观众的trick而已,倒有点像科恩。电影真正聚焦是美国社会暴力的毒瘾。观众会情不自禁站在主角的立场,并在男主说出“我并不为我做的任何事感到后悔”后感到不安。很精髓也很讽刺的是男主从监狱救出好友之后,好友杀人成性并抱怨男主总是抢走Headline,结果被赶下了车。我相信那一刻男主意识到了其中病态:他们仅仅是被暴力联结在一起。可下一秒他就被打成了筛子,再无戒断之机。杜瓦尔和舒克表演大赞。男主的形象&人设有点过于性感…就是偶尔会幻视冰血暴劫匪… 不愿给四星的原因是:结尾去父留子的传承也太油腻了。 |
|
卡拉丁家的爷爷长得都特好看 |
|
RA:没有什么类型片是我反不了的 |
|
THUS DID ROMEO AND JULIET CONSUMMATE THEIR FIRST INTERVIEW BY MADLY FALLING LOVE WITH EACH OTHER每当这台词响起便大笑。。。老奥特曼的电影一贯的闲散无聊加点揶揄和黑色幽默。这片不外,前半 |
|
压抑沉闷。。 |
|
美国人:像我们这样的贼。 关于瘾:酒瘾,抢银行的瘾,暴力的瘾,物欲的瘾,逃离的瘾,喝可口可乐的瘾。关于媒介:看报纸,听收音机,机关的声音。种种细腻冷静的描述,一个粗野又充满任何可能的美国 |
|
#三男性#新好莱坞日常性强盗片,拿手的广播剧和音乐新闻编织进叙事,板牙男女主亲热时穿插《罗密欧与朱丽叶》声画调度机智。喜欢的三件事:爱情酒精抢银行,哪有浪漫的反英雄,都是上了贼船的亡命之徒。结尾被亲戚出卖给警察,间接表现被打成马蜂窝+车站慢镜非常雌雄大盗。#第11部奥特曼# |
|
本片以强盗末路昭示崭新时代的到来,算是一种与过去的告别。开场用一连串的长镜头带出逃狱成功的三人,却以三人先后殒命告终,在结尾火车站片段,摄影机以一种停留原地的姿态目送着人群登上台阶,象征着江洋大盗这一落后时代的产物终究留在了历史尘埃中。广播电台、可口可乐的重复出现在片中是一种对时代、变革的暗示,全新的生活方式和财政体系潜移默化地改造着美国社会。巧妙的是,奥特曼对合伙作案犯罪的三人结局赋予完全不同的分量,主角鲍威惨死时虽没有直接镜头交代,却以女主无能为力的哀嚎和警察同时开枪的交叉剪辑放大这一场景的血腥程度。看似流水账的情节与叙事饱含着奥特曼独特的社会学观察视角,不失为佳作。 |
|
不同于普通类型片的劫匪和身边人故事,状态和选择。既沉迷又空虚,既认命又幻想。“像我们一样的强盗”,既是“强盗”,也是“我们”。 |
|
罗伯特·奥特曼是世界上最好、最稳健、最优美的调度者—导演之一;当代效仿者如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最好的电影看上去也仅仅是费力地达到了他七十年代作品的平均水平。// A- |
|
“再也找不到像我们三个一样的组合了”。电影很“古朴”,故事很工整,收音机作为一种媒介对故事加以解释。Bowie仅仅只是一个抢劫犯,他曾经为什么杀人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他完全没有任何想杀人的欲望。影片对Bowie与Chicamaw的处理很不错,Chicamaw杀人如麻让他去绑治安长官必死;治安长官回去会受到很重的惩罚,于是他死在了树林里; Bowie去解救Chicamaw、将他丢下都是为了不愧于心;因治安长官死于枪击Bowie注定会是必死的结局。环环相扣,逻辑完整。 |
|
这次又来反heist movie。无愧自由不羁的反类型片大王。既不在意情节也不那么特别塑造人物。反而是不断出现的广播和可口可乐抢尽风头。keith可真帅。歌又唱得好。片子里还姓bowie。但已经在奥特曼镜下死了两次了吧。全是被突突死。 |
|
WX-D9 没有明天的人/像我们一样的强盗 |
|
《没有明天的人》强盗末路也算是一种与过去的告别吧。
“欢乐的三人逃狱开场,三人先后殒命告终(鲍伊最惨…女主无能为力的哀嚎和警察打烂小屋交叉剪辑)。
无时不在的广播电台、可口可乐。 |
|
冷静地娓娓道来的风格,色调很喜欢,叙事技法纯熟甚至可以说有些古典,比如反复出现的手工拼被,女性角色的发型等等。看得出劝世的意味,整体不是靠剧情取胜 |
|
7/10 广播、可口可乐不仅是时代的象征 更是奥特曼借以叙事的媒介 这部电影看似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但细节丰富 镜头和节奏一流 |
|
对犯罪片的成功解构,充满了日常的偶发的和离散的事件,弱化了对犯罪动机和过程的叙事.....缺点是男女主角的爱情戏部分不够动人...杜瓦尔在恐惧的时候流露出了闪灵里受伤动物的眼神... |
|
强盗也只是老百姓说着黄色笑话 不知不觉地陷入不合时宜的爱情 银行抢劫也只不过是单纯的工作 类型片在奥特曼手中再次终结 |
|
臃长 毫无看点 |
|
🙃生动形象,还有什么是RA反不了的
|
|
把邦尼与克莱德浪漫的那部分剔除了,特别好,越来越迷恋奥尔特曼腹黑一切的口气 |
|
恩,有种迷人的荒诞的暧昧的冷酷的调调……可惜表现的不到位…… |
|
太多负能量 唯一的正能量可能是可口可乐 |
|
《夜逃鸳鸯》的翻拍,更加写实,和原作一样感情线较为出彩好磕。 |
|
改编自雷的《夜逃鸳鸯》,更加重的无处可逃的宿命感,但这不限于因其是黑色电影或犯罪类型的情境,奥特曼把强盗们从远到近拉扯来去,才给命运的起点腾出个位置,他们并非尽往堕落到死,他们想要家庭,他们会恨也会爱,这种浪漫化与新浪潮的梦幻想是不同的,它很累的,因为他们活着;吹而未灭的火柴、坏掉的门贴到背上,落在地上、摇椅反着光、镜子在摇晃,你去哪里讨一个确定呢?
与《漫长的告别》相似,奥特曼从开始就一直告诉你一切都过去了,“夜逃的鸳鸯”在去可以结婚的教堂的路上被杀害,你惊恐,可那是在1875年;本片也失去了原作的教堂婚礼段落,换作更值得取笑的以性而联结,于是她对女人说:“如果是个男孩,我不会起父亲的名字,他总是欺骗我”,所以他不能叫做“Bowie”,但大部分的男孩都是“boy” |
|
7/10。
1.亡命之徒的家庭生活取代了抢劫、逃亡,占据影片主要地位,收音机广播取代了配乐。
2.两点失望之处。一是Elmo Mobley枪杀手无寸铁的警长却谎称只是为了吓唬他,之后两人爆发冲突,这本应成为Bowie人物深度的关键,但影片只局限于Elmo对Bowie的嫉妒。二是铺垫了数次小孩玩鞭炮,却未出现Bowie将枪声误以为鞭炮声的戏剧性死亡结局。 |
|
小中見大,大中有小的電影。整個拍得都很好。乍看不湯不水,實則可以慢慢嚐。 |
|
奥特曼版本的《夜逃鸳鸯》画外空间已经用的出神入化,整部电影就是一部导演教科书。相比而言,尼古拉斯雷的版本更像是原著同人。同一本小说,两个翻拍版本水准都如此之高令人嗔目结舌 |
|
一段段相同的雌雄大盗情境,带着不一样的雌雄大盗感觉,复调的解构于结局重回现实赋予电影现实意义,反的与众不同,携伴某些深沉。 |
|
居然是翻拍的《夜逃鸳鸯》,原版比较好。 |
|
像打散了的鸡蛋黄。可口可乐扮演着灵丹妙药的情境里,人真是苍白到极致,即便做着最惊心动魄的事。广播里的莎士比亚没有浪漫,政客演讲配合画面迎面是巨大的虚无感。完美地执行了反套路的目的,却没有让人想再看一遍的魔力。 |
|
俗套叙事中带着些许意想不到,镜头语言真工整呀 |
|
抢劫和可乐是一种瘾,让人一次一次,一口一口,无法割舍。 |
|
【B-】奥特曼仍是忧伤不已,但这次的情绪没能贯通。居然是另一版的《夜逃鸳鸯》吗。 |
|
太多奥特曼才华中的阴暗面,把一手好牌故意用最无聊的办法打出来的感觉,没有了猎奇的成分,庞杂的关系,明显的地方就是“作画”的特点更明显了,不明显的地方也形成了不上不下低迷的基调,像纱窗里看到的人,还是耐人寻味 |
|
广播是灵魂,还是很生猛真实的犯罪片 |
|
记不起了· |
|
#radiance# 在阿尔特曼作品里不出彩,但仍然有标志性特色,广播的时代讽刺,疏离感的景别,精彩的场面调度 |
|
从头到尾,都是无奈 |
|
依旧是一部带有反类型色彩的奥特曼电影,克制,冷静,阴郁的气质。 |
|
还是被这种亡命徒的爱情故事打动了,爱讲冷笑话的抢劫犯sweet boy和痴情傻姑之恋,没想到杜瓦尔还挺甜。削一削改一改很适合翻拍成一个真正的类型片 |
|
30年代的广播作为背景音乐 开头和结尾的长镜头很棒 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 就地取材的老鼠干尸😂 导演和影评人的评论音轨没时间看了 |
|
170509 |
|
罗密欧和朱丽叶第一次遇见对方就深深的爱上了对方。。。像我们一样大强盗总是在小日子将要美满时迎接自己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