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俩导演放得越来越开了,十年前就够抽象了,现在犹有甚之 |
|
像看了一部超长的且没有解释的神秘事件薄 |
|
俩DV青年玩呢 |
|
diy版银湖之底 这次是真的整体拉得太长散掉了 短点会好不少 |
|
更像是俩导演的自嗨,丝毫没有考虑到观众的感受 |
|
Jerusalem syndrome in L.A. |
|
什么鬼? |
|
从结局来看,说Levi这个角色名字的选择没有受到圣经中的利未(Levi)一人或者“分别为圣”的利未人(Levite)一族的影响,我是不相信的。虽然光怪陆离的迷幻效果堪比2018年的电影《遗落的南境1:湮灭》,但从内容来看,本片可谓是世界/宇宙未解之谜的大杂烩,跨学科的名词与概念的堆砌看似唬人,却毫无内在的联结可言;跨时空的声音及怪象的罗织在诡异的背景音乐下仿佛悬疑性十足,实际上外强中干,具体如何连编带造地make sense,恐怕编剧自己都捋不顺。这次的剧本Benson属实把自己给拐没了。总的来讲,这个故事没什么新奇的,倒是拍摄方式有些意思。小成本二人组倘若暂时江淹梦笔,不妨缓一阵子再创作。最不济,《无尽》的Benson和《尘中之物》的Moorhead拍个惊悚/科幻同性片想必也会很受欢迎。 |
|
隔离时代(虽然电影与隔离无关)的Lovecraftian阴谋论闹剧。在《同步》中,类型成了两人创作的最大绊脚石,这次他们不再纠结于类型桥段,将人物对世界观的讨论台词作为对人物本身(而非情节)的补完,辅以耐人寻味的自我指涉,终于回归了《决案》时期自如的呢喃核状态。 |
|
贾斯汀·本森又一次以极度私人、诡异、迷离的手法诠释了什么叫「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继《同步》《无尽》之后的又一出既冗长又自恋的故弄玄虚之作。以水晶球悬浮为牵引、「伪记录」风格为媒介,妄图包罗「大千世界」的野心不小,但逻辑思维的混乱与科学依据之薄弱造就了成片效果极度乏味、刻意、晦涩及不知所云。表演上倒是没大的纰漏,但是这过度抽象的风格着实让每个正常人都会难以下咽如坐针毡。之前批评《致命录像带99》短评当下想来的确说的有些过重,因为《尘中之物》和那些话看起来好像才更加配套。 |
|
很有意思的小众电影,有意思得很小众。大量对白和剪辑探讨一些有的没的,配合一些有的没的异象,挺有意思的,但很小众。最后起飞……另外,片子最后的彩蛋里出现了「特雷门琴」,就是那些「俄罗斯套娃」,以前没见过,学习了…… |
|
#Sundance 2022 比《同步》好,但是不及《无尽》。整体有趣,不过还是有点难消化,有机会会再看一遍。最后挺感动的。 |
|
《月光骑士》、《致命录像带3》导演奉上了一次怪异而迷幻的作品,现实与幻境的交叉重叠。 |
|
2倍速看完,看不懂 |
|
【2.5】 |
|
3.5 |
|
无聊的看不下去。。。 |
|
喜欢这种插入式的剪辑,意识流,神秘诡异但是悲伤。 |
|
太困了 |
|
重回擅长的低成本独立科幻恐怖片领域后顿时变得从容而灵动,继续自编自导自演。故事从一块悬浮的水晶体展开,以伪纪录/元叙事作为手法,发散到物理学、几何学、神秘学、符号学、建筑学、密码学、阴谋论等各个知识领域,最后指向一场荒谬诡秘的大型coincidence。风格比以往更加呢喃核,大部分时间只有两个角色在互相对话,奇观元素相当克制,再加上概念繁复而跳跃,这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可能会有点吃不消。情感内核是理解全片的关键所在,但远超于bromance。它非常私人,私人到导演不惜在片中穿插两人真实的童年录像带和青年亲身经历。一切“机缘巧合”早已在很久以前、在不同地方就埋下了伏笔,呼应的则是戏外二人为何会相遇,为何一拍即合,为何会一起拍电影,这些都是来自冥冥中的牵引和暗示,一如片中的神秘力量。一切源于尘土,最终又归于尘土。 |
|
果然是這兩兄弟拍的,絮絮叨叨我竟然還興致勃勃的看完了,但我是不喜歡這種風格的 |
|
3.5 虽然在我醒着的时候都感觉WTF但看到最后竟然是什么爱情故事吗!大哭他俩真的太好嗑了!Q&A好棒啊整个crew都可可爱爱 |
|
新年新气象的WTF |
|
搞半天是部伪记录片?就是发光的石头失重似的飘浮起来,接着两个主角开始说各种理论了。但因为神秘拍得整体又不至于太无聊,结局不能自圆其说感觉就是拍不出来的妥协,原来是里面的异象就解释不了。 |
|
必须明确,再高级的故弄玄虚也是一种与电影之丰富性背道而驰的创作惰性,而所谓的“私人化”则往往是不够慷慨的借口,电影不是一群道友连麦搞的交流对谈,不是创作者的自娱自乐。 |
|
全片基本都是叨叨叨,看了二十分钟不到就看不下去了。 |
|
实验性质很强的很私人化的“伪科幻”“伪纪录”片,翻来覆去说了一些晦涩的概念,俩人玩的很放飞,可惜观赏性不高 |
|
看完整一个就是“我都看了些啥”但是是好的那种,我超喜欢!科幻悬疑带了些纪录片元素,剧情抓人节奏极好,两个男主之间的关系进展也带有一种微妙的浪漫和绝美。完全踩在我点上的一部片子! |
|
天马行空,似乎明白了一些,又仿佛什么都没看,电影拍成这样,算是好还是坏,我觉得还是观众说了算,不需要导演、编剧、自以为是的人孤芳自赏 |
|
真是xfiles铁粉,也很品钦,几乎是重温和好盆友们毫无负担交流各自神棍理论的欢乐/惊悚时光,有几个场景简直是我和felicie justine celeste服药ssss交流的场景直拍,差点都快忘光了😢making movies with your friends😭😭 |
|
无论他们俩鼓捣什么项目,都会很有兴趣要以最快的速度看到——有点基于“颜”的私心(~),也总因为很好奇他们这次可以将自己驰骋至哪个意想不到的地方。始于一场超自然阴谋论,却又娴熟地将它置于喜剧之下;“卖给Netflix、走电影节”的寥寥几句,两个男人在室内想象着种种也诉说着彼此的关系。始终让这样的设置保持新鲜的是玩转不同形式,并且毫不介意地进行任何天马(胡)行空(扯)。直到落幕,才惊觉这基本上是在一个固定空间完成的作品——你看这三年里因“隔离”概念而生的作品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尝试,却正是这种不让人察觉的呈现反而更加出彩。 比起《无尽》或是《同步》,感觉他们找到了关于制作电影更纯粹的快乐;这是种很难以言述的感受,却又感到如此珍贵。 |
|
疫情封控中两人捣鼓的作品,依旧引人入胜,对声音和影像的剪辑和处理甚至出神入化了。果然脑回路轻奇的人类比较吸引我。 |
|
lockdown期间的作品果然比较personal,成片效果还是比《无尽》差一点。和《无尽》《决案》是同一个宇宙,我都是当新克苏鲁看的。 |
|
可以理解打低分的吧,哥俩大动干戈记录一个玄乎的超自然现象不料该做的侦查工作一样没有(我能想到的就有调查租住历史,埃及象形文字解读,那本书的封面选图由来等等足够拍一小时以上)很快变成了一个叨叨的LA slacker电影,其实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看到这俩也算大大小小的片子拍过不少还能重新投身如此低成本diy的讲述和朋友一起拍电影的快乐,我也挺开心的,咱就别跟银湖之底比了,那导演都消失了这俩至少还能拍自己的T T 剧情无疾而终确实比较遗憾,没能升华,哎我想的是品钦那本小说的升华确实太难了。但这就是人生。穿插在廉价影片中不时有一些质感还不错的特效静态拼贴等等,效果不错。 |
|
无聊,沉闷。 |
|
误入一个世界 |
|
尘中之物,世界/宇宙未解之谜的大杂烩,跨学科的名词与概念的堆砌看似唬人,却毫无内在的联结可言;跨时空的声音及怪象的罗织在诡异的背景音乐下仿佛悬疑性十足,实际上外强中干,具体如何连编带造地make sense,恐怕编剧自己都捋不顺。 |
|
直角边等比例构形城市规划毕达哥拉斯无理数崇拜,异次元仙人掌果摩斯密码,音乐史博士土质化学检验,贝多芬《欢乐颂》致聋真相,机缘巧合世界模拟不及神秘学主观需求催生谎言造假,即便飘浮大气层外加速坠落亦会达到匀速平衡,日常山火街头野狼飞机倾斜引力常数变化之LA情诗……和奇怪朋友一起拍奇怪电影,跟导演两哥们前作《Resolution》《The Endless》应该算同一体系三部曲? |
|
观感很特别,好久没看到这么独特的片子,个人还挺喜欢的,对话信息量爆炸,不过看的版本感觉中文字幕很多有问题,没想到豆分这么低,看来真的是受众比较窄。持续关注这两人未来作品~ |
|
完全没看懂的电影 |
|
我竟然顶着机翻字幕看完了…… |
|
5.0/10 这俩导演脑子里是挤不出一点东西了,拍的已经没法看了 |
|
没啥意思,没有什么吸引的点。 |
|
扯 |
|
实验型电影,感觉更像是Justin写给Aaron的“情书”。没有特别惊喜,倒是特别意外,如果不是导演真爱粉的话,很难看下去吧🤣。基本上涵盖导演还未在自己作品里投入使用过的创作想法,各种概念非常跳跃,提出来之后也没有特别深入探索,一切都埋在尘土的伏笔里,估计可能会在后面的作品里慢慢体现。如果不是真的特别片荒,还是不太推荐看这部电影。 |
|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玄机和惊异,让世界不那么无聊 |
|
神秘主义,太装神弄鬼了。
与银湖之底倒有点像,叙事风格很独特。
但连故事都没有讲好,象征性元素颇多。
质感有了,但实在不喜欢。 |
|
一种网络热贴楼主自剪的感觉。。。 |
|
当我们一起走过 这些伤痛的时候 包着碎裂的心 继续下一个梦 |
|
质感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