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龙老 (2015)

    最近更新: 2022-11-27 DVD中字
    • 主演:龙运松
    • 导演:蒋能杰 (Jiang Nengjie)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中国大陆 
    • 年份:2015 
    • 更新:11.27
    • 别名:Anti-Japnese War Veteran
    • 片长/单集:58分钟
    • 豆瓣评分 8.2 (457票)
    • TMDB评分 10.00 (热度:0.6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中国大陆电影《龙老》的免费在线观看,《龙老》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2分,有457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2015年 荣获 最第四届凤凰纪录片盛典 最佳提名奖,提名最佳传播价值奖。   2016年 荣获 厦门双栖影展 最佳纪录短片奖 ,想观看全片的可联系导演版权方微信:1714371600 (QQ )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576 时长:61.1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3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2015年 荣获 最第四届凤凰纪录片盛典 最佳提名奖,提名最佳传播价值奖。  2016年 荣获  厦门双栖影展  最佳纪录短片奖 ,想观看全片的可联系导演版权方微信:1714371600 (QQ )  该片是2013年纪录片《龙老一生》的续集,也是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发起的抗战老兵系列纪录片中的一部。  龙运松:一名普通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一直默默生活,不愿谈及英勇往事。龙老在耄耋之年,面对着镜头回顾自己一生;抓壮丁参军、转战南北、妻子另嫁、松山战役、接收日本投降等。  而今, 当年英雄疾病缠身,晚年落寞,老无所依,一直不明白,当年就是抗日了,怎么就成了反革命和兵痞了,还想着晚年能得到国家的认可,2014年龙老归队,而葬礼的悼词让我们反思。    A veteran, Mr. Long’s life was full of legend. Yet, he lived his life in silence and never told others about his experience in the battlefield. There were many scars on his body and he got three shots only in the Songshan Battle. One of them went through between the bones and the scar had been apparently seen so far.  Mr. Long went to the battlefield in the year he got married, where 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his wife. It read,” I’m going to remarry, may I get your approval?” Later on, Jiang Kai Sing was defeated and asked them to go to Taiwan together. Mr. Long refused,” No, I haven’t seen my parents for years.” However, when he got back to his hometown, his parents passed away soon and his wife had got remarried for two years. After that, he never got married again and lived his whole life in loneliness.  Mr. Long was defined as a bad guy or solider riffraff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Afterwards, when people asked him about his experience in the battlefield, he got scared as political investigation came to his mind immediately. “I’ve explained everything in those years, why you’ve come to ask me again? I’ve explained so many times.” To get rehabilitated, he kept visiting leaders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All his family persuaded him not to do so, because “You’re the Kuomintang’s solider.”  He was getting worse and worse with severe stomach problems, no care from children and high medical fees. He said,” I can’t get cured. If I don’t die this year, I’ll die next year. There’s no point living for a few more years. I’d better die today and I don’t want to be human being next life. It’s too tough.”  Only until 2013,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announced official documents to rehabilitate the anti-war soldiers. Meanwhile, the ministry promised that there were funds to deal with difficulties in their old ages. When Mr. Long heard this, he could not conceal his excitement with trembling all over. He kept asking,” Is it for real?” However, he had passed away before he received the pension. In Mr. Long’s funeral, a villager announced the memorial speech loudly, which drew us into deep thought……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9 IMDB 6.4 正片
      2010
      纪录片
      中国大陆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的纪录片处女作,现在看很不成熟。但是当年创作激情和冲动,很难找回来了。
      • 看的短片版,内容是好的,但是可惜没有表达出内容所应显现的厚重,其时这时候,作者应该使劲站到镜头后面去。
      • 村小的孩子短片版。感觉电影语言更简练。
      • 粗糙的作品反倒更可以回应那个疑问,记录是有价值的。对于题材和故事的真心不应该受到任何事物的限制,可以看出来成片是真的很烂(从技术上来讲),但是作者的记录本身很有意义。
      • 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相互扶持,村小危房,灯光昏暗,鸡鸭若干,小狗两只。
      • 看了能不心碎吗。这大概就是做纪录片的人的使命和可贵
      • 短片版。
      • 只在优酷上看了30m38s的短片版。孩子们说着话,不多想,一股脑儿就出口,非常纯真可爱。但是大部分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的教育实在是太差了,而且常年父母不在家,和父母英该有的情感关联都缺失了。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zg3MTI2MTI0.html
      • 农民工啊农民工(29min)
      • 看的短片版(已付费支持创作)。蒋导早期的作品,画质粗糙。事实上与我童年的经历类似,时间也差不多,但条件相对好些,留守现象也没那么严重。
      • 看的短片版,平静中透着绝望。小孩子虽然开心吵闹,但问他们想干什么,说半天绕不开读书和打工。大一点的孩子对父辈的感情既依赖又怨恨,但也无计可施。老人终日围着灶台和小孩打转,追求的不过是生存和繁衍下去。人生而不平等,穷是原罪。
      • 看的短片版,就影片本身而言,并没有更多可说的,只是简单记录。可落到现实又不得不思考,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到底怎样才能解决?
      • 无人管教,年纪不大的学生真的很容易就学坏了,很容易. 他们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啊,多希望,多希望. 看了29分钟57s的时长版本.
      •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短笛已经听不到了……
      • 世界的参差。“五星红旗,我们在你的光辉里,你在我们的心窝里。”
      • (问: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一个小女孩对着镜头回答说,“读书。”(读书毕业了呢?)“打工。”这句话回答得轻飘飘但又沉甸甸。因为在那个年龄阶段,她的所说所想都只是一个小孩子的不经意的、下意识的、未经过慎重思考的回答。但这说出这句话却是她耳濡目染的结果——爸爸在打工、妈妈在打工、同学的爸爸、妈妈在打工,他们所能见到的路就是打工。这使得他们耳濡目染地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于是他们的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
      • 2021.11.25《路》
      • 心痛,当年的留守儿童一代又外出打工,继续制造留守儿童二代了。
      • 加油哦 等待续集
      • 想读书,读完了之后呢?打工
    • 豆瓣 7.7 IMDB 6 HD中字
      川军老兵彭国臣
      2018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川军老兵彭国臣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频繁地使用画外音,声音甜美的主持人播报着种种国富民强的新闻,而镜头始终对准了彭国臣那张布满沟壑、看不出表情的脸。这种声画组合的方法未必称得上高明,但画外音与镜头中的内容形成鲜明反差时,仍让人不由得思考起独立纪录片在当今电影市场上的存在意义:它触及了主流媒体无法关照的缝隙,从这个缝隙往下望,才知道那里是如此幽深,如此暗淡。
      • 没有对波澜壮阔或颠沛流离人生的几分钟回忆,就迅速转为对人之将死痛苦折磨的无情直视。当然,摄像机背后始终能感到温情的观察存在,哪怕镜头前那些相互辱骂的一个个时刻,也能因这就是社会哪怕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而被观众充分理解和谅解吧。属于中国乡下养老的问题,也是实打实被揭示出来的,至于怎么解决,就远不是纪录片作者职责和能力所在了。在每个人都过上好日子却依旧韭菜遍地的时代,不要认为这些邵阳乡下的孤寡老人,是雨女无瓜的个体,让自己对未来也心惊胆战可能才是超越恐怖片的效果吧。
      • 信任、依赖、顺从,是老人对于侄孙的感情。在角落洗澡的大红盆里,在床上弯着腿的爷爷多次反驳说“我真的做不到(伸直腿)呀” 。而侄孙却只能理解为爷爷不愿意努力,只能慢慢变瘫痪。同理心或许只能存在于有着相同处境的人身上。让后辈理解老辈,让健康人理解病人,或许只能依靠一种理念层面的“孝顺”。但是长时间的话,健康人、年轻人必然会被“我为什么要被你拴住”的念头所困,变得不耐烦。目前看了蒋导的三个纪录片,都是葬礼结尾。无论是家庭还是社会层面,人们重视葬礼的体面,是要让大家知道自己是重孝道、有道德的。当然,这个纪录片里的侄孙确实做得挺好的了,也让人看到了养老上真正普遍的感情是关爱与厌烦共存的。
      • 这种纪录片我是不会看第二遍了。一是因为这是我的家乡话,我每次听到总会被一种力量拉到我生长的那片土地,这让我有种说不出来的情绪。再是因为相比死,我更畏惧老,老而无尊严,老而病痛,瘫痪,什么都没法做。抛开片中人物国军老兵的身份,这片子更想讨论的是养老问题和扶贫上的各种踢皮球,新闻里国富民强的新闻报道与片外形成一种微妙的对比,也有讽刺。而当国军老兵看着电视里阅兵时的八路老兵颇为荣耀的样子时,这部片子政治意味最浓的一刻到了。
      • 广播里是GCD人民强起来富起来的宣传政策红红火火,床上是百岁老兵彭国臣上了扶贫名单却看不到一分钱。虽然名叫川军老兵,但实际上说的是老人的养老问题。政府的扶贫政策中的一大堆面子工程和阴阳行为。那些肥头鼠耳的政府官员把钱坑了,留下这些老人没钱治病没钱过更好的生活。就现实意义来说,这一块它确实足够刺激到人。而纪录片发现问题呈现问题的功能在中国这片土壤之下特别重要。最后,彭国臣老人躺在床上后的一些列被照顾及身后事都让我想起了我外婆。
      • 太真实了…太讽刺了,谢谢导演持续几年的拍摄,看的人五味杂陈。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婆,太讽刺了,直接反应底劳动人民生活的辛酸和无奈。某官员肥头大耳,大腹便便进门不想多待一秒,和卧床不起,饱受皮肉腐烂之苦,骨瘦嶙峋的老人一比真是太讽刺了,丑恶腐败
      • 片子没什么技术含量,其实就是普通老人的凄凉晚年,看到了养老问题政府方面的缺席,和大部分家庭一样,就靠儿孙辈在撑,难免遇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状况。只是年近百岁川军老兵这样的身份让这件事格外凄凉,他们为国家付出了青春,却因国军身份度过了毫无质量孑然一身的一生,岂止是晚景凄凉,这是一生凄凉。
      • 从2012到2017,漫长的时间跨度让彭国臣彻底失去了自理生活的能力,也让纪录的主体产生了自然而然的改变,从一位川军老兵的家庭生活变成诸多贫困地区高龄人群的某种缩影:他们与家人的关系与其说是一种亲情体现(当然有亲情维系),不如说更像是一种各有苦衷地互相折磨,镜头下的他们因此显得身心俱疲与狼狈不堪;永远收不到的扶贫基金、在一分钟内假借“探望”之名作秀走过场的官员,与电视、播报中的“国富民强”“落到实处”形成了一种再精妙不过的反讽,主流媒体的聚光灯永远照不到的角落,恰恰是那些幽暗晦深之地。前一秒还在吃水果,下一秒一个漆黑的转场,生命由风烛残年静默地走向死亡,人生无常,借用导演在阐述中的一句话表露心迹:每个人都会老去,我希望到了那一天,我能有尊严地活着,有尊严地死去。
      • 你活一天也要活啊。
      • 湖南省新宁县马江村,1915年出生,身份证写的是1917年。1938年从军,改名为彭永保,所以后来找不到彭国臣。属于76军135师404团,从湖南走四十多天到成都,每天训练,每周演习。和侄孙一家住一起,时常惦记田土有没有好好种,八十多岁还下田。补贴老兵的事情,民政部说要统战部认可,统战部说还没有政策。门上贴的“医疗救助解决若干元”“社会救助解决若干元”和村干部的扶贫救助记录真是能把人气死。显然不只是一个关于养老的问题,而是善良总被辜负的恒久的悲剧。
      • 感谢中国还有这样一群记录的人
      • 中國老人真是太慘了,不是苦,不是難,是慘,當然不包括那些躺在別人血汗之上老不死的魔鬼野獸。唉。有人說沒有把老兵的題材發揮好,我不認同。相比較抗日的故事,戰爭打贏了,結果呢?當今環境下,能說什麼?又還能說什麼?老人當兵至32歲回到家鄉,102去世,這70年的經歷無法想像也無法描述,晚景才是最真實的,最觸動人心的。
      • 蒋能杰的两部作品都以一场邵阳地方葬礼收场。晚景的凄凉,着实让人难过。
      • 又是一部压抑的纪录片……窒息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 少时替国军抗日结果一步错步步错,到年老总算因为高龄而享受到了某些福利却也在「全民脱贫」浪潮中先为浮萍后成为人造的样板,不过因为还有后辈照顾也算体面退场,在非常冷静的旁观中却也蕴含着纪录片应该有的态度,明眼人一看即知。
      • 人类啊
      • 导演以时间为基奠,死亡为落脚的结尾,不时用广播和现实对比的风格,很现实,而该片老兵的悲剧是历史问题,是国民党没得到天下,就人民斗人民的问题,很难想象他悲剧色彩的一生,wg被批斗,老来无子女,低保金被剥削,但幸运的是他有个侄孙,而那些和他有相同境遇的其他老人会怎么样,我不敢想……
      • 这片最大的价值就是真实的记录了老人这么多年的生活。整个片用了大量的画外音,比如讲老头是国民党的时候就放抗战70年阅兵的电视,讲到家里贫困就放精准扶贫的新闻,这种笔调过于低级了,有点像刚有互联网的那批公知。老头头脑其实很清醒,导演有心的话可以聊很多深入的话题,但结果差孚人意,可和王兵的纪录片做对比,还是差得挺大的。
      • 这么孝顺的孙子和这么“好”的社会
      • 不是是个拍纪录片的邵阳人都能说自己是张赞波,素材少,拼接粗糙,景别选择像非正常拍摄式的暗访,景框里拦腰斩断一个人,话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导演说拍完留守儿童拍同性恋以及等等,但每个片子都这么浅尝辄止很容易让人诛心创作乏力剥削边缘人群而已。
    • 豆瓣 7.5 TMDB 10.00 HD中字
      加一
      2016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加一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太多小时候自己的影子
      • 湖南俩姐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姐姐当爸又当妈。唯一欣慰的是还有电视看...
      • 加一和爷爷奶奶弟弟在农村生活上学,爸爸妈妈在城里打工,这种分隔的状态作为她正在经历的常态,已经深深影响了她。对她来说农村生活中自己额外担起的责任已经是习惯,无论是照顾弟弟、干简单的活儿、负责做饭等。在没有对照的情况下,她和弟弟在农村里看似无忧的生活,和弟弟拌嘴大闹,时而被奶奶狂骂却都是主流家庭教育外的非正常状态。但农村的简单朴素又格外让人看着轻松,或许只能停留在加一这么小的时候吧。
      • 都2018了,高铁都修到国外了,新闻联播里整天赞扬一片盛世,城里的老百姓也应和着。可你来到乡下,牛犁地,窗户都不严实的学校,破败不堪的乡村,这盛世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 导演喜欢时代符号,喇叭广播,电视新闻,抗日剧集,导演不喜欢旁白,夏秋冬春线性叙事,如实记录小农生活,丝毫不惧城市化下被遗忘的“脏陋”,导演不引导,该看到的还是看到了,该联想到的还是联想到了。祝福加一以及广大的留守儿童。
      • 技法上实在“野生”(片头的风中收音是不是劝退了不少人),主题上也没有太多独特性(留守儿童),但是好在“平衡”——拍摄者和拍摄对象相处的自在,家庭内部关系的抓取等等。这样的纪录适合野蛮生长,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 就是那些我見過和經歷過的,只是沒有那麼困難,留守兒童的心思有誰去關心呢。
      • 回望童年,如加一一样走来。
      • 看到加一的奶奶就想到我的妈妈,那时我们家兄弟姐妹多,挨骂那是轮个来的,小孩也是 不听话,也不怕挨骂。片子的加一也跟现在的留守儿童形象有些 不同,她勤劳,听话,懂事,缺少父母的陪伴,但她仍然坚强乐观.........
      • 看得我有点心疼
      • 毒sir推荐。连提问和回答都很少,真正的像一个旁观者。感谢导演。印象最深的是加一穿着红裙子跑去找弟弟跑去找爷爷,其次是姑姑的婚礼,它们都有一种不经意的来自乡村的局促和狼狈。让这些孩子们敢想人生,可能是消除贫困最大的课题。
      • 留守儿童有自己的无奈,但也有自己的快乐。 重男轻女的现象很严重。
      • 昨晚在北京706青年空间看完了,很佩服蒋导演。我也是农村的孩子,深有感触。记录真实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不该用配乐的,还用那么多!感觉蒋能杰这么些年毫无进步,拍来拍去都是老素材,技巧也凝滞不前。
      • 几次红了眼眶,特别是看到懂事的加一哭的时候……边看边想虽说人人平等,但人的出身就是如此的不平等,像加一一样的留守儿童,从小就不曾感受过父爱母爱,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打骂中长大。他们的童年不是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而是农村黑黑的瓦房。他们的童年不是培训班,而是放牛砍柴做家务……
      • 有点流水账,看的有点烦
      • 伟大
      • 一直很佩服蒋能杰导演对农村的持续关注
      • 这部观感有问题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没有看到加一的受压迫之处,她处在一个性别结构不平等的,父母仍然想再生孩子的家庭,她受到的压迫是多重的,并不是单纯的懂事就可以概括。
      • 除了表达主题外,更多地记录下当下的生活。
    • 豆瓣 7.6 HD
      初三
      2014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初三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初三》中所展现的孩子们的学习其实与在城市长大的我并无太大区别,几乎所有老师的授课都破坏了所教内容本身的美感,语文尤甚。在看此片之前,我也在关注留守儿童群体,在跟一个留守儿童通信,这部纪录片给我的意料之外的信息是一些留守儿童竟然对父母没有半点感觉,甚至有认不出的情况出现。
      • 前半段许多日子都在重复:早起,跑操,讲话,课间操,午休,晚上就寝,早起,跑操……这乏味的重复里,夹杂一种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似的心酸无奈。教室桌椅十分破旧,宿舍操场也仅比我当年的情况略好一点点。面对手机游戏网络,老师们仍如临大敌。这些00后,会下黄片打游戏上通宵看网文……我们当时最多不过在宿舍聊电视剧,比如康熙王朝。中间有针对几个学生的个案跟拍,展示出每个家庭各不相同的不幸,做的不错。这个班主任其实不错,对学生还算用心。最震撼我的片段,是会考前三天,普通班的同学们,在教室里唱歌喝酒,相比172班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外表上刻意扮时尚,还要在众人和镜头前表现扮酷,跟我当年所见的许多普通班学生完全一致。大抵算佳作,比周浩的《高三》并不逊色太多。其实我好希望导演追踪那些普通同学的去向和后续。
      • 比起已经经过一轮筛选的“高三”学子而言“初三”很显然更痛感一些,许多人的人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分化。未满18便进城打工的大有人在。和“村小的孩子”并列蒋能杰唯二两部值得一看的片子。
      • 从纪录片手法的角度来看,一般。从内容上来看,值得多加几颗星
      • 野蛮成长的新一代留守儿童,生活娱乐丰富了很多,诱惑也很多。朝夕相处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代替了缺席的父母。中考结束以后的告别会,男生们站到桌子上看女生唱歌的时候,让我想起了死亡诗社。不过,他们不止是向老师告别,也是向同学们告别,向三年的初中生活告别。
      • 昨晚看了首映。三部曲最后一出,还不错。
      • 题材特别好。关注农村学生的纪录片本来就不多,关注初三这个节点的就更少了。大家总觉得高三重要,高考重要,但其实“何为重要”,本身就是具备阶级性的。对于许多农村孩子来说,中考、初三更重要,因为他们的人生里压根没有高考这回事。孩子成绩好反而可能是家庭的负担。“读书还要好多钱,还不如打工”“读技校算了”…就这些选择,没有更多的路了。看到片子里的学生对着镜头开心打招呼、做鬼脸,我觉得做田野和做纪录片是相通的。希望我也能用文字以外的媒介为这些孩子的生活留下记录。
      • 拍摄期间,由于时间和资金的不足,深入不够。很好的题材,拍得很一般,留下很深的遗憾。
      • 看了好几次了,看第一次感触还不是特别深,但了解了现在的教育 生存环境后,再看第二次,就有种无力感,乡村的教育让我们看不到希望,导演非常认真的记录了真初三生活,纯朴真实!
      • 小女孩们最后怎么哭了,不管什么环境,毕业了就得哭啊~
      • 影片对“初三”的呈现还是过于泛泛了,这个题材,这所学校,这个班级,这群孩子,是非常好的素材,可惜导演似乎还是不够用功,没有能够捕捉到更多生动生猛的画面。影片的焦点也比较分散,找不到一个令人满意的段落。
      • 同样看不下去了,没有那种感动了
      • 2021.11.26《初三》
      • 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
      • 与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留守儿童也在青春期到来时候经历着自身不断成熟的欲望和教条式集体主义的拉扯,他们缺少的是选择性,不读书只能打工,读了书还不如打工,当生存问题不得已摆上台面的时候,他们确实经历着更大的迷茫。
      • 不错
      • 比较散,给人冲击的是初三学生、学校的客观现实。很真实的生活,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初中。
      • 村里青春的常态。
      • 像是一堆未经整理的素材。
      • 那场狂欢后的寂静是疲倦,是孤独,是青春期的迷茫。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