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难不死,未必后福。造化弄人,老无所依,唯一的心愿就是死,历史和政治的牺牲品。十几岁被抓壮丁,命运就开了一个长达一生的残酷玩笑,最后光伟正的悼词无比荒诞讽刺... |
|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在出版社工作,认识了一位拍抗战老兵的摄影师。他想出本影集,我负责整理内容,可忙活了半天,辗转多家出版社,根本就没有出书的希望。这几年他的朋友圈中,隔上一两个月,就会有一位老兵去世的消息,估计再有一两年,他拍过的上百位老兵都会仙逝。抗日是近一百年来中国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可仅仅七十多年,这段历史背后的很多人和事,就被完全忽略了。 |
|
抗战老兵龙运松,陆军野战第8军103师307团机枪连,参加过在缅甸对日作战的松山战役,曾负伤,休息了十天继续上战场。后来参加淮海战役。后来受到批斗,抗日的证件勋章全被收走了,一直害怕讲过去抗战的事情,因为是国民党的兵。一年得花五六千块钱,胃病吃药,牙齿已经全掉光。“抗日的功劳总有吧,缅甸印度打仗总有点功劳吧。”听起来十分心酸。一直到死,都没有领到政府应许了的一个月几十块钱的补贴。还有一个荒诞的细节是,申请补贴需要证件,然而证件早就在解放后的批斗中全被收走了。结尾追悼会的超级浮夸的悼词,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
|
学生作品,史料的意义要大于电影方面的意义。龙老这一辈子啊。 |
|
几个老红军吃饭不要钱。2013年民政部下发通知。一个地方要有一个国民党,那还不把他斗死。华丽的悼念词真是滑稽。 |
|
乡镇真的是可悲可耻,不光是批斗,还有最后的养老和下葬的时候。最后下葬前讲话的部分,真的是让人恶心 |
|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 但是还是不能忘记他们 |
|
跟着国民党在缅甸打了,跟着共产党把日本败了,跟着时代的浪潮留在了中国,同样因为在共产党时代里国民党的身份接受文革,永远不声不响,像很多人一样活了下来,到老了想起在缅甸淮江上比时代壮阔的多的浪潮,觉得自己应该留在那里 |
|
非常真实感人的纪录片,永远向我们国家的抗日英雄致敬 |
|
自己的作品,只能说还行,三星,有满意的地方,也有好多不满意的地方,但是在拍摄的100位抗战老兵当中,这个故事是完整的,暂时是跟拍时间最长的一位老兵爷爷! |
|
个体的命运被时代的洪流冲得七零八碎,人权,自由,尊严,从来不是由个体拼凑而成的信仰,个体一直在被迫选择。是英雄还是坏蛋,是活着还是死去,是安稳的闭上眼睛还是奋力睁开双眼却只能看见一片黑暗。
感谢记录。我们需要微光,需要一直奋力的睁眼。 |
|
长长的送行队伍,可有一人真的伤心?
代际之间,人际之间真的存在理解吗?
人需要的是关爱和陪伴。孤独和病痛让人向往死亡。
荣誉和认可或许是一种补偿,更是无法解脱的心理负担。
太多亏欠的东西是无法弥补的。 |
|
补标。有一段时间集中刷了蒋能杰导演的纪录片合集,龙老是其中之一。 |
|
国民党老兵的切入点选得很好,关注社会背面也体现了纪录片创作者们的良心,虽然不能保证片子播出后能否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但起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状态,而不是一直处于被遗忘的尴尬境地。令人感到难受的是采访者问龙老的心愿是什么,他回答只希望自己快点死,个体的不幸传达出举国的悲哀。 |
|
像龙运松这样的抗战国民党老兵依旧没有国家的一分钱援助,在这个大喊世界大同政策关怀的土地上,实在是过于讽刺。老人拖着年迈的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舀饭切菜,嘴里牙齿掉光了只能吃点软的东西。还常说希望自己早点死掉,死了就好了。看得让人掉眼泪。 |
|
老人命运多舛,想起余华的《活着》。最后的悼词感动了我 |
|
活着的时候没得到善待,死了大张旗鼓的,虚伪。 |
|
就一套流畅的个人口述史记录。痞极不泰来,却在时代的动荡之中,顽强存活下来。龙老的存在,葬礼的悼词,都是荒谬时代与荒诞政治的荒芜见证。 |
|
荒诞的悼词浓缩了一生。 |
|
把我评论移除了 牛逼 |
|
第2303部,蒋导又是从身边入手,从老兵的故事去看国家姓社之后‘蒋公的面子’。老兵正面战场为国效力,但是却在之后忍辱负重。这个如同《集结号》般的主题,却还是犹如针孔般揭露为何这个时代英雄不再。 |
|
没有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滇缅会战、远征缅甸,哪有后面这些事 |
|
历史和牺牲品 |
|
远征军老兵 |
|
如此讽刺 |
|
普通抗战老兵地现状,他不是过的最糟糕的一位,但却足够令人惋惜,为了抗战妻离家破,身体上也伤痕累累,但在后面的一生里却因为是国民党的兵而备受歧视,难以享受到与共产党老兵们同样的补贴和优渥的待遇,片中其提到只想快点死,今天就死最好,也是一种无奈与绝望。 |
|
只想早点儿离开,下辈子不做人了,什么样的境遇下,才能如此生无可恋,当然也足够客气委婉的了;所以我们根本就没有基层,完全就没有人听到看到这些人,没有作为是最可耻和令人寒心的恶行。 |
|
作为一个没见过爷爷的人,实在认为老人家应该有更好十倍百倍的生活。听老英雄讲自己跌宕一生,让人内心增添坚强动力。 |
|
找到了值得纪录的对象,技法还是有空间。 |
|
同为抗战老兵,仅仅因为是国军,待遇却那样不堪,甚至连治病的钱都没有。而平反也是姗姗来迟,直到2013年,龙老才脱下“兵痞”的帽子,导演问龙老的有什么愿望:他说只想早点死。眼不见,心不烦。真让人心酸。我们的国家脊梁、民族英雄,长久以来却被遗忘了。某些人难道不问心有愧吗? |
|
本是正儿八经关注被遗忘老兵现况的纪录片,但龙老的国民党背景却又为本片增添了不少的政治性,而这也是龙老被政府忽视的主因,最后葬礼里对龙老一生的回顾尽显讽刺以及荒诞;有一个社会意义十足的主题,但哪怕是作为纪录片也稍显平淡无奇,缺少一点专属于导演个人的元素。三星半。 |
|
悼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糟粕。 |
|
我刚刚看完了这部电影,粗励、真实,看着看着忍不住流泪,葬礼上对他的颂扬并不能解决他实际生活中的困难,身为国民党的老爷爷一点救助都没有,而共产党员有2千,没钱去看病,盼望着政府给他点钱去看病,活着病痛侵蚀,想死又死不成,最后病死了。 |
|
打日本侵略有功劳,应该给一些补助。最后那段悼念是讽刺吗?谁给写的。 |
|
一个抗战老兵的幸福生活 |
|
对这种讲述大环境下卑微的个体命运的片子没有什么抵抗力。面对时代洪流,我们能做什么呢? |
|
对待英雄,不是,是对待任何人,最好都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形式主义。但是,我们国家似乎很是热衷这些。 |
|
好讽刺,好讽刺啊。 |
|
蒋导的片子好像大多如此,胜在题材,摄影和剪辑实属一般。 |
|
为了忘却的纪念 |
|
抗战老兵都值得被铭记,你的功绩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可惜龙老没能等来这一天 |
|
刺骨的真实
终究会成为记录时代的影像 |
|
致敬抗战老兵,致敬导演。 |
|
我抗日5年,他们说我是兵痞... |
|
见证历史,参与抗日,因为加入的是国民党所以拿不到一个“英雄”的称号。 |
|
看完血压特别高,最后一段悼词太讽刺了 |
|
想起最近看的另一个记录片里,也有一群因为某一个政治原因被突然改变命运的一群人,在时代的变迁面前,一个小小的决定,可能因此就决定了一生的命运。 |
|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一朝天子一朝臣 |
|
看完了,这部是在情绪上非常感染到我的一部作品,听到,龙老说的那句心愿就是死,莫名泪目,在那样的国家危急存亡之际,经历了战争,妻离,批斗,这样的人生未免不是【活着】的真实版。而我更大的体悟便是,人生往往很无奈,得到了得不到又有什么关系,人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
|
1抗战老兵,民族脊梁。2爷爷睡觉张着嘴,像是看星星 3 打火机哪去了,昨晚被老鼠叼走了 4回家时,村里的老人说,运松回来了 5 打仗时,在雪上睡觉,在冰上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