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逼她复仇的人和强奸她的人一样可恶 |
|
#metoo
世界上最“幸运”的女孩,遭遇强奸案与枪击案双重伤害。因为出身而自卑,伪装自己,隐藏真实的自己,逃避一个身份,想要获得新的人生。但其实没有move on,旧日的一切如影随形。
“我不会结婚,除非我们有一个女总统。”
这是属于2015年的电影,可是一切都没有变好。 |
|
无法欣赏美国主旋律电影 |
|
5/10分剧情片,看了下导演的作品,按理说也不该拍得这么差啊!果然某评不仅为Arthur鸣不平,还诅咒女主活该被轮!很抱歉看完全片,除了女主的老板Lolo和朋友Nell,其他每个(出场时长不太短的)角色都有值得至少死上一轮两轮的理由,Arthur的行为完全就是愚蠢的,他死才是最活该的。比起Promising Young Woman,本片更注重的还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过程,但在执行与剪辑上十分凌乱糟心,尤其在两个分段的小高潮后即将收尾时,试图塞入过多情节就只会消化不良。最后,现在每每谈到luck,我总会想起辩论赛里的一句话——"你以为我现在和你平等地站在这里辩论,我们就真正的平等了吗?不,那是因为我很幸运...(没有因为是女胎被流掉,也不是文盲)光是站在这里,就花光了我所有的运气。" |
|
没看过原著,婚礼彩排前的内容看得让人头大,那一刀也很令人费解,虽然是受害者但对男票、对卷毛、对纪录片采访都表现的很碧池。感谢女主最后强大了,不然又是一部自怨自怜玛丽苏(男导演真不行,婚约在身的成年女主不是内心挣扎,而是令人讨厌) |
|
看到女主杀了Arthur的时候我竟觉得女主活该被rape吧 |
|
认为女主有病或者活该被强奸的人,绝对是没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人类的悲喜确实不相通,功过确实无法相抵,就应该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 |
|
纵然可怜,白女elite的自怨自艾也着实的。。令人难受 |
|
Reese最终“跑路”的项目。点点剖析完美生活之下的创伤记忆,从决意粉饰到“最终决定勇敢一次”;性侵犯、暴力、枪击…它有个无比压抑和让人感到坐立不安的情节设置,却似乎不避讳于所有讨论。倾向于更细腻的文字反而能更加阐释那些“无可言述”,改编之后的感觉就是无比地“重”,什么都想要塞下却有好多无关的情节和闪回在分散着这份精神。无比支持Mila可以和“十多年大家都是同一区”的Amanda一样(巧合的是《如释重负》的男主角也是Finn Wittrock,前·小花之友了),持续对更严肃更戏剧的角色进行探索;她的努力是没问题的,但这个选择也是奇怪的。 |
|
心理旁白有它的效果,但好像一开始就“破题”了。影片着重于人物的挣扎和突破,动机部分比较取巧,对自身状态厌恶一目了然,另外就是靠过去来补。另外,不少人好像对那一刀有疑惑,其实很简单,基本的是阻止其继续杀戮,再来是可以借以提升自己地位。但事与愿违,也许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转变。 |
|
5.5/10 叙事混乱不堪 |
|
抽丝剥茧,原来校园霸凌和枪控下藏着的是性侵主题。 |
|
个人非常喜欢大段的独白,非常细腻,未成年女主的演技非常之出彩。可惜在这样的电影的豆瓣评论区,还是有着大量的厌女评论。怎么办呢,用女主的最后一句台词回应吧 |
|
主角的遭遇,确实是令人同情,但是这个电影实在是太无聊太糟糕了,很难看下去,就那种坐牢那种煎熬,mila我还蛮喜欢她演喜剧的,这种类别的,还是算了吧 |
|
当今世界让男人承认自己犯错还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校园暴力,校园枪杀案会不会少很多?女性遇到性暴力通常会保持沉默,男性遇到校园暴力就拿出枪杆子了…… |
|
Rapists should never be excused for whatever reason |
|
又是这种塑料地摊文学风 |
|
太假了..... |
|
太直白也太浅显。但是该说不说我还是要说,没有过在性别差异上受到痛苦的,就别高高在上地评价了。电影整体就两星,故意打个三星。 |
|
女权题材不错,但用力过猛,拍得太过刻意了。女主隐藏下了那段黑历史后,一直试图恢复正常的生活。而旧事又再度被提起,多重因素作用下,最终选择牺牲自己(某方面),为其他不愿发声的女性做榜样。她这一路上,伤害到的男人,倒是也是一地了...心疼她的未婚夫,婚礼预演时,被告知自己被利用了。她其实憎恶他...WTF... |
|
需要更多这样不完美女孩的女权故事 |
|
米拉·库尼斯现在这张脸已经不认识了(我的错 |
|
“那个在电话里威胁别人的女人,好像她有天大的事情等着去做,在纽约熙攘的街头开出一条路” “我决定以后也要做那样的女人” 真的很愤怒也很感动,白马王子不存在,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 |
|
感觉像是小说改编的,女主被强X、施暴、校园霸凌后的成长之路。米拉库妮丝肉眼可见的老了。 |
|
四星太多三星太少,处在强烈的不安全和痛苦当中,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承认自己是受害者,要多清醒的认知才能明白自己被伤害了? |
|
看预告感觉不是很好看的样子。Mila怎么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容貌啊?驻龄? |
|
中规中矩的片子,就是节奏还行,别的没啥了。要不是穿插讲根本就没啥意思。 |
|
【7.5】这样的电影应该成为世界的主旋律——从家庭到社会都应该建立一种性侵受害者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性侵经历的支持体系,她/他不必有耻感,也不应该被这种不幸的阴影笼罩一生,无法释怀。很庆幸这部电影是在网飞上线,并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被更多人看到,因为它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
|
愿意说这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不是me too过去后,这类电影就要被束之高阁,这不该是一个运动一个浪潮,女性要的尊重平等唯有成为一种日常,才能真的被接纳、被认可。影片本身是有许多可展开之处,除了最后十分钟强行上价值之外,其他部分都很平实可爱。PS不要对任何受害女性有所指摘,说与不说,埋葬过去与否,都是她们的选择。尊重他人对待伤痛的方式,放弃“活该”式论断,即使不能理解,至少可以尊重他人的选择。 |
|
這部電影有多少低分,社會對女性的荼毒就有多嚴重。 |
|
太沉重了 TifAny you’re not luckiest just tough enough |
|
实打实的女性电影,高端局上游刃有余的伪新贵女不过是低俗撰稿人,飞镖盘中进退两难的话题人物实际是闷声被害者,影片抽丝剥茧的叙事与去伪存真的塑人蛮优异的,在稳健的节奏下始终能让人对故事的进展保持期待,也时常同女主一道处于警惕的状态。性爱强迫、家庭逼迫、自我压迫,多方混合施加的压力极容易使人溺亡,在这种挥之不去的阴霾里,蒂芙尼的隐藏面和阿尼的伪装面既展示了真实的懦弱,也体现了欺人的勇敢,又最终昂首阔步地表达出赤诚坦率,从圈圈包裹到一丝不挂,这样的人物写出来就太具有层次感跟解读性了。然后不免去想,等来他人时隔已久的坦白,践行本身早该自省的觉悟,这是多困难的两件事。 * 本片算是Mila Kunis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正面说明她还是有演技的。唯一有点尴尬的是,看海报时错认为Emily Blunt。 |
|
2.5 题材很吸引人, 强奸案+校园枪击,呈现的却毫无章法,最差的还是人物的挖掘,那个装腔作势的旁白太轻飘飘了!很遗憾的作品。 |
|
什么都要用冗长的画外音独白来解说,拉掉了观众对剧情本身的可看性和演员表演的注意力。JB的表演已经真正走进了死胡同,从《The l word》开始,是她的高光也是她的没落。从此她接的角色千篇一律(哪怕在演外星人的时候,如此单一的表演也真是绝了)就从剧情本身而言,拍摄手法过于陈旧,其实导演可以尝试更好的拍摄方法的。 |
|
悬疑片的方式讲了一个平淡的故事 |
|
3.5/5 |
|
陈词滥调却鼓舞人心,哪怕只是一句口号,喊了一百遍也会产生力量。 |
|
有些乱 |
|
Netflix 里划过预览以为是个类似于《穿 Prada 的恶魔》类的片子,没想到是一个复仇“爽文”版的《Promising Young Women》。每个角色都设置得看似合理刻意,但全程感觉 deliver 得用力过猛却又没有拳拳到肉反而少了一些令人触动之处。但从头开始铺垫的枪击事件本身揭晓倒是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但并非因为其精妙而是这是两个角色确实铺垫不足欠缺说服力。比起来米拉库妮丝自己类似人设的《黑天鹅》就欠点火候了。一众大咖演技最好的反而是少女时期的女主。主编是 Bette 大人着实让人惊喜了一把。三星半 |
|
还行。 |
|
导得寡淡无味,演得空洞无物 |
|
类似the promising young woman,被性侵后的复仇故事,回忆和现实交织转换的很好,节奏把握的很好。女主那个朋友Arthur也是蛮令人唏嘘的 |
|
好讽刺的片名/你是幸存者,还是受害者 |
|
#🍋观影# 题材不错,但没拍好。本来想给四星,为轮椅男亲口承认罪行拍手,但又被女主与未婚夫的辩论打败了。女权,是女性怎么做,不是别人怎么说。成年后的女主追求,一点也不女权,原生家庭的锅,母亲也背一些吧。反对利用电影说教,🙅 |
|
刻意的悬疑反而让故事更廉价了,但故事价值观是好的 |
|
取消逗号分隔电影名容错搜索的产品经理程序员啥时火化 |
|
叙事很垃圾,悬疑的点难道是叙事方式吗,弄不明白 |
|
3.5⭐当一方在寻求感情上的回应,另一方却完全无法共情的时候确实很压抑、愤怒,影片关于诚实的讨论蛮有趣,感觉结尾有些矫揉造作 |
|
screw all the men in this film... every single one of them |
|
很理解为啥女主杀了Arther,那种境地下不是他死就是她死,这也是女主性子里的果断勇敢,让她以后能自我拯救。电影的骨骼还是不错的,生动表现出各种接地气的困境,就冲这点我就愿意给4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