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 主演:Shania Twain
    • 导演:Joss Crowley (Joss Crowley)
    • 编剧:未知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22 
    • 更新:06.24
    • TAG:纪录片
    • 豆瓣评分 7.8 (100票)
    • IMDB评分 7.1 (1,389票)
    • TMDB评分 6.90 (热度:14.81)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的免费在线观看,《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类型,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From Nashville newcomer to international icon, singer Shania Twain transcends genres across borders amid triumphs and setbacks in this documentary.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7.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2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902 时长:88.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88.4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88.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08 时长:89.1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5-27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迅雷下载 Not.Just.A.Girl.2022.HD1080P.X264.AAC.English.CHS.BDYS.mp4[2.13 GB] 详情
      Not.Just.A.Girl.2022.HD1080P.X264.AAC.English.CHS.BDYS.mp4[2.13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 Shania TwainNot Just A Girl.2022.HD1080P.英语中字 详情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 Shania TwainNot Just A Girl.2022.HD1080P.英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h264-RUMOUR[2.76GB ] 详情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h264-RUMOUR[2.7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Rip.x265-RARBG[1.38GB ] 详情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Rip.x265-RARBG[1.38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Rip.x264-RARBG[1.69GB ] 详情
      Not.Just.A.Girl.2022.1080p.WEBRip.x264-RARBG[1.69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Not.Just.A.Girl.2022.HD1080P.X264.AAC.English.CHS.BDYS.torrent 详情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Not.Just.A.Girl.2022.HD1080P.X264.AAC.English.CHS.BDYS.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2022.HD1080P.AAC.H264.CHS.torrent 详情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2022.HD1080P.AAC.H264.CHS.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简繁英字幕].Shania.Twain.Not.Just.A.Girl.2022.1080p.NF.WEB-DL.x264.DDP5.1-SONYHD 详情
      仙妮亚·唐恩:不仅仅是一个乡村女孩[简繁英字幕].Shania.Twain.Not.Just.A.Girl.2022.1080p.NF.WEB-DL.x264.DDP5.1-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From Nashville newcomer to international icon, singer Shania Twain transcends genres across borders amid triumphs and setbacks in this documentary.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1 IMDB 7.5 第01集
      Wham!
      2023
      纪录片
      英国

      威猛乐队

      Wham!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he most beautiful friendship in the world
      • 最美的友谊。
      • 85年入镜的国人面孔…几乎没有一张是干净鲜明的…
      • 导演有爱,把wham两人的友谊拍出来了。无心快语最早一版录音居然是在 muscle shoals完成的,geroge不愧是黑人音乐粉丝。
      • 又是跟着电影学知识的一天。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来国内开演唱会的外国流行乐队,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知道他们。好在他们那首《last Chrismas》还是听过不至于显得太孤陋寡闻。影片主要是以第一人称讲述他们如何从初识到组建乐队,然后从寂寂无名到最终大红大紫却在最巅峰的时候解散的过程,有些散乱,导致我一开始都很难分清讲述者是二人中的哪一位。但那些影像资料现在看着还是觉得很新鲜有趣的,尤其是八十年代的中国。虽然这个乐队存在的时间也就四五年,却能取得这么大的影响力,不得不说还是非常成功的。而能在巅峰时放手转身,也不是谁都有勇气做到的。
      • 一般般的纪录片,没啥亮点。可能因为乐队存在时间实在太短。之前并不了解他们,只是小时候在家里见过他们的磁带。看到乔治·迈克尔跳舞的镜头,心想:该不会是个基佬吧?往后看果然证实了我的猜想。我的gay达越来越准确了呢
      • 80年代我朝
      • 他俩的好聚好散真是建立在他俩从十几岁开始的友谊上。一见面Andrew直接把George收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认知到George已经超越band原有的limit之后就让他飞了。平铺直叙但难得看个band的纪录片主调那么温馨的。来中国巡演彻底打开了美国市场,Simon Napier-Bell营销鬼才。1985工体版careless whisper可能还是油管播放量最高的版本。
      • 真的好 好想拥有这样的友谊(不是 你不想
      • Careless Whisper真的很爱,印象中柯南里面应该引用过,但实在想不起来是在哪里,中间的萨克斯深刻诠释什么是余音绕梁,得知当时乔治写下这首歌时心里对于fame、身份认同、友谊的冲突,更凭添了一抹伤感;Last Christmas更是氛围满满,会想起公交车后座的德善和正焕。出名要趁早,伟大的梦想都源于始终如一的坚持,而身边能够站着一位了解自己也成全自己的朋友,实属人生乐事。看到了1885年英国威猛乐队广州演唱会的海报,地点是中山纪念堂;爬长城、对着暖气搞怪…… 相册: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904882082/ 有一张被系统删除了,内容是大陆有史以来第一次西方摇滚演唱会。
      • Andrew太暖心了……
      • 555555beautiful friendship
      • 真没想到George Michael那么天才,也不知道wham曾经红极一时。还有那个搭档真是帅性格又好,太爱他了!
      • 怀旧80年代,特别是有关中国那一段。
      • The are smart folks 😀
      • Careless whisper太经典了。里面到中国那段录像好珍贵。
      • 威猛乐队于我还是有渊源的,我第一次接触重金属是邦乔维,而第一次接触欧美流行乐就是威猛,他们的热门单曲我迄今还会唱三首,无心呢喃,去年圣诞,走之前唤醒我。乔治.迈克尔单飞后我还一直听他的歌。这部纪录片算是弥补了我作为歌迷完整了解了乐队的生平。1985年威猛乐队是第一支受邀到中国开演唱会的西方乐队,乔治迈克尔个人唱片销量达到1.2亿,应该算是流行乐坛的一代巨星,卒于2016年,生命定格于53岁,搭档安德鲁一直低调做人。看完纪录片才明白,没有安德鲁就没有乔治。
      • 巨星的青葱岁月,一段美好友谊和80年代金曲大赏~乔治麦克单飞之后99年那张翻唱经典专辑也是我的青春
      • 相当治愈。谁不想拥有这样的伟大友情啊!比最好的爱情还要美好。另外,威猛一九八五年来北京开演唱会的终极目的,居然是为了打开美国市场。
      • 现在输入威猛,全是威猛先生了!85年第一支到中国来演出的西方巨星乐队,震撼了整个大陆音乐圈,包括成方圆,窦唯……
    • IMDB 7.0 正片
      Made You Look: A True Story About Fake Art
      2020
      剧情片
      加拿大

      以假乱真:赝品的真实故事

      Made You Look: A True Story About Fake Ar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ergantinos回了西班牙,钱培深回了上海,只有Rosales作为美国人跑不掉在家监禁9个月上交资产。最后一段对Bergantinos的采访,背景音乐突然欢乐了起来,还向导演推销“Bob Dylan的口琴”
      • Knoedler画廊诈骗案,真心佩服当枪手的中国画家(且竟然还和AWW有关系)……“有钱人更在乎钱”可以解释为何如此庞大的骗局持续长久,无论买卖中间商都希望赝品成真——最终目的为实现财富增长
      • 看完就想Howard Becker年轻个几岁,搞不好就把艺术品造假业写成社会学专著了……
      • 我的妈呀,看得瞠目结舌,堪称真人版《最佳出价》,有钱人的钱也太好骗了!而且没想到那个画假画的是个中国老头。。。
      • 就像Fran说的 我们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auction house 人们会为成交鼓掌 而不是当这个作品出现的时候 "the blind art collector" 简直是当代社会的最佳隐喻
      • 笑死,艺术品收藏真是个扯几把蛋的行业,好几个连真假都鉴别不出的虾咪专家都能被当成行业大拿。一件作品价值几何,全靠一小撮最有钱买家的看法决定,而这些买家大部分时候都在装糊涂。什么叫皇帝的新衣,这就叫皇帝的新衣。。。。
      • 最没有想到的一点是:knoedler的老板michael hammer是Armie Hammer的爹!!!
      • 在法庭上争论rothko的假画是否放倒实在太当代了llllllollllllll
      • 现代艺术史上最大造假案,原名“Made you look“一语双关(“令你注目”和“做出你的样子”),翻译就少了点韵味。这个案子最讽刺的是,一样作品本身能带给观看者触动,也非临摹品而是“原创”,换了个名字就能决定到底有没有”价值”,更有问题的难道不是这个现代艺术圈本身吗?出这个案子真的是狠狠打了现代艺术整个圈子的脸,不能更尴尬了。
      •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故事,那假的画可不该是一文不值了
      • 标记
      • 作假源头钱培琛,查了一下,回中国了。他以前和木心陈丹青aww一块儿混的,真是神奇的交汇。
      • 钱培深牛逼啊。 模仿这么多现代抽象大师。
      • 精彩!推荐~世界级艺术赝品啪啪啪的打脸,精彩~
      • 真实的世界比小说更精彩啊。
      •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a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 情节引人入胜的纪录片。
      • 震惊!!!
      • 真是一个epic story! 充分揭露艺术圈有多少fluff。整个案件中获益最多的Ann Freedman和Michael Hammer赔钱就了事了。被起诉的都是移民或外国人。钱培琛被牵连在这个案子里实在太不幸了,画这些画每幅也才几千美金,更气人的是好不容易出名了美国人连他的名字都没拼对!应该是Qian Pei Chen 而不是 Qian Pei Shen… 附上当年关于钱的一篇报道 http://m.dooland.com/index.php?s=/article/id/365502.html 最可笑就是中国画圈的人都不觉得他假冒的画有多高超但是就是骗过了美国人…
      • 《合法剧本》的现实版
    • IMDB 7.1 正片
      Descendant
      2022
      纪录片
      美国

      非洲城的后裔

      Descenda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尖叫)又到了讲坏话的边缘 (((
      • B-/65|Oh my god...This probably is the most boring movie I've ever seen...#2022CPH:DOX#
      • 美国黑奴史
      • 547要看的片片,至少让我知道了纪录片是提出问题,不展示问题的解决。
      • 从一搜沉船开始探索黑奴买卖历史。了解历史是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铭记历史。
      • #SUNDANCE22 DOC17 较比起在历史追溯上做文章,导演选择了一个很聪明的视角切入,用批判性的手法对“克洛蒂尔达”号奴隶船后裔们的生活进行挖掘。相当震撼的情感输出和与历史的衔接,storytelling永远是纪录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 作为Netflix纪录片,制作水准毋庸置疑,但切入点与内容,同我想要看到的差距不小。作为历史爱好者,或许我更关注的是对于「克洛蒂达号」以及当年事件本身的挖掘与刻画,而非「非洲城」后裔们的生活现状以及受事件影响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不能说电影拍的不好,只能讲是我走错片场了。
    • 豆瓣 7.5 IMDB 7.5 正片
      The Territory
      2022
      纪录片
      丹麦/美国/巴西

      领地

      The Territo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巴西】【Nat Geo】将环境故事注入了更为强劲深刻的感召,也用更为尖锐的视角对准雨林消逝的真相与始作俑者。它的展开其实算不得那么新鲜(甚至这个故事都是具有预见性的),但主角仍然很轻易能打动人;你的镜头就是你的“武器”,纪录下去,就是胜利。
      • 多方视角下,人们围绕着亚马逊雨林的争夺。原住民,学者,拓荒者都有各自的出发点。 摄像机成为原住民对抗入侵的手段。 对于家园的被破坏,让我想到另外一部《蜂蜜之地》,难忘的是,片中有很多镜头不仅仅对准了人类,还有那些在亚马逊雨林里的动植物,人类的开发有没有听过它们的意见呢?
      • VIFF. 摄影太美了,虽然Ari以及他们180人的部落故事很悲伤。看完都很想跟着吼一句LAND BACK. 巴西丛林里的一只部落,在新上任总统的一句:为你们争取土地,不认保留地“的口号下,各种掠夺式的直接跑到别人林子里放火烧盖自己屋的例子数不胜数,用自制木箭对抗这个”文明社会“的各式武器,他们也是单纯的可爱。2020被入侵者带来了病毒,人头减少5%,终于开始了组队在诺大的森林里巡逻自己拍短片记录的行动,18岁不到19岁就被迫上任部落头目的小伙,也是逐渐在这些严峻考验里锻炼自己的能力。33岁的小伙ARI发现入侵者被袭死亡真是让人最伤心的一段。
      • #SIFF 一部有力量的作品 亚马逊雨林被砍伐、焚烧、推倒的景象触目惊心 原住民组织起来拿起古老的武器和现代的拍摄装备保护自己的土地 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而凶手仍逍遥法外 影像全面地展现来自三个阵营的立场 配乐精彩 土地造成的矛盾不可调节 是啊 这么多国家不都是靠着侵占原住民的土地发展起来的吗?然而亚马逊雨林的作用对世界至关重要 只能通过国际影响给巴西政府施压 从这点来说这部片子意义巨大
      • 盗伐和烧荒,让亚马逊雨林成为地球不断流血的伤口。而当地原住民部落,已然成为捍卫雨林领地的最后屏障。国家地理聪明的将镜头逐渐收拢在一个18岁就成为族长的乌鲁欧瓦瓦少年身上,记录他从稚气未脱到扛起重担的转变。而左手无人机右手毒羽箭、既现代又古老的护林形象,也成为了电影最奇特的画面。最后,博索纳罗下台吧,赶紧的…
      • 对于土地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 B/72|全片充斥着精致到如同橱窗广告一样的摄影和慢动作,故事和主题都令人震撼引人思考,但让人喜欢不起来。映后询问导演他如何处理两条故事线的ethical问题,他说两个团队之间不能沟通,在拍摄放火scene之后他们也把素材交给了巴西的媒体。原始居民来到现场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好像马戏团一样被人观看。#2022CPH:DOX#
      • 8-
      • 当影像成为一种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 6/10,HKIFF46。影片的切入点有些局限,缺乏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导演的立场过于明显,这对影片的公信力打了折扣。影片所提及的冲突还是满复杂的,亚马逊热带雨林除了是所谓的“地球之肺”,也是足以带动巴西发展的一片资源。旁观者自然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敦促巴西政府不要放任外来者入侵原住民的土地。不过,代入原住民的视角,保卫自己的家园当然没有错,毕竟对他们而言,土地跟国家是两回事。
      • 好几次会想起亚马逊。其实让我们发笑的入侵者,不一直是我们自己的写照吗?
      • 【CPH:DOX 2022】我只是有一点疑问,既然片子是站在保护雨林的立场上,那么拍摄放火场面时即使作为旁观者导演真的没有负罪感吗?
      • 纪录片storytelling参考范本
      • 摄影绝佳
      • 最好看的一段是巴西当今的settler用上帝和圣经来正当化他们放火烧雨林侵占原住民的土地的行为,讽刺效果满分。看于西班牙人在加州建立的第二个mission附近。
      • 感觉这么好的故事没拍好…
      • 纪录片比起电影来讲,是手握真相的人拍摄的东西,到底要怎样的摆在观众面前,真的要好好斟酌。老国家地理的通病了,注重画面,对故事的铺陈以及更人文的关怀非常敷衍。这四星只是给选题和团队的辛勤工作,但就片子本身,真的太令人失望了,该深挖的地儿一笔带过,盲目追求戏剧化的转折和悲剧人物的塑造,煽动的情绪是到位了,但更深沉的思考呢?手握真相的人如同握着利刃,心法和剑法不好的话,就只能乱砍乱挥,浪费了好剑。
      • #HKIFF# 制作上不管画面质量或贴近程度都非常优秀(花时间拍目的性不那么强的生活画面取得信任)。没想到和原住民对立的主线不是政府,而是坚信自己才是heroes of the story的settlers。更没想到直接展现如何点燃雨林,那么多镜头难以想象实际拍了多久多少素材??我能理解人很难超越自己的环境,settlers本来也不是这里面真正的反派,但是这个crew真的???like WTF????
      • Film Forum with Luxi. It's always the lower class people who got pitted against each other, while the landlords/powerful keep silent and watch them dog fight
      • #SUNDANCE22 DOC15 Can you hear it? 一部相当沉重的纪录片,关于抵抗的故事。导演用相当稳健的手法纪录捕捉土著们的反叛和对抗,也表现了“record”的重要性——它是可以作为武器的存在。故事和影像都很不错,配乐和摄影也出彩,主创团队就像是高举旗帜的活动家,用这样一部作品让大众听到土著们的呼声。Fight, not only for the land, but also for the lives.
    • 豆瓣 7.6 IMDB 7.5 正片
      Eldorado - Alles
      2023
      纪录片
      德国

      柏林夜总会: 纳粹眼中钉

      Eldorado - All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本是个很好题材,网飞拍的这够零碎潦草的,纳粹之前的浮生幻梦,纳粹之后的严酷迫害,以及久久无法抚平的伤痕全成了流水账的记录。尤其那种柏林夜总会的衰败的落寞之感毫无,大时代的逼近也太过于直白,甚至连希特勒最亲密的战友恩斯特·罗姆因为同性恋身份被处罚也很草草的过下,加上各种补拍的非真实镜头,大有素材不够意淫来凑的做法,反而想用各个圈层的人物来展示时代的切面却搞得东拼西凑。网飞这种拿着好食材做分子料理的事情真是没少干。但这个纪录片也算是给观众起了一个头,抱着对这个视角的兴趣重新找了些纳粹的历史来看也是宏大历史之下另一种维度的窥视。想到以前在一个朋友小臂上看见的粉色倒三角符号原来是纳粹在集中营用来区分同性恋的标识,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和恐同甚至是一致的,加之希特勒的双性恋传闻还是让人很玩味的。
      • 网飞纪录片的特色,噱头要有,功课不深。本片主题虽然不错,但缺点依旧,而最糟的则是那些还原片段。
      • 自由是脆弱的奢侈品。
      • LGBT在纳粹的夹缝中生存
      • 真实的柏林无论以前还是现在都是高度文明与包容之映射板,纳粹党的压迫在真实的人性欲望面前不堪一击。175条例亦必然成为了历史洪流中的一抹败笔,本能终究会取代秩序。Netflix以情景再现+真实影像的模式还原那段早已熟识的历史,细节呈现精准,拿手好戏了。
      • 柏林夜总会大概从100年前就已经是LGBTQ的聚集地和乐园了。而纳粹政府奉行人口增长策略。所以一切阻碍生小孩的现象就成了必须严厉打击和制裁的对象。你说这政策到底对不对?打击同性恋到底对不对?这事儿吧,不能禁止。毕竟存在就是合理。但更不能宣扬。老话说的有道理:色是刮骨钢刀,但无色人类灭绝。
      • 一面宣誓效忠元首忠于帝国,一面酷儿流连夜店纸醉金迷,这不是纯粹的纳粹人。一切政治信条在真实的人性面前不堪一击。
      • 任何时代,任何地点都需要这样一所shelter
      • 自由是多么脆弱。纳粹上台前的德国,时代巨变,大众希望一个强大的国家,于是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文化保守主义盛行,导致纳粹上台。塑造“团结”所必需的“敌人”,于是酷儿和犹太人遭殃;塑造所有个体都必须服从于其下的意识形态,于是为祸人间。这段描述看着是不是特别眼熟?
      • 穿插的一些情景再现镜头挺不错,拍得像小电影似的。要说挑刺,就是反而让记录片本身感觉虚构了。
      • 二戰後竟然是西德而非東德繼續迫害同性戀
      • 浮光掠影,不疼不痒,一手好牌打稀烂,不如去读伊舍伍德。罗姆主要是死于希特勒对他的不信任、政治斗争和纳粹党出于消除潜在威胁的考量,他的性取向并未置他于死地,而是仅仅被拿来鞭尸,但这个法西斯透明柜确实和天使在美国里的麦卡锡主义给罗伊·科恩一样执迷于clout的功效,因为位高权重所以认定自己不可能被打上同性恋的标签,更不可能被迫害。这份对权力莽撞自大的信任,不妨说是他们共有的死因之一,最终一个抵不过艾滋,另一个抵不过同僚。提到nazi macho实则是homoerotic的温床这点不能太对
      • 从酷儿的角度,讲述柏林从20年代自由的纸醉金迷,到50年代二战结束后仍然被nazi笼罩的阴影。本片选择讲述的人物非常多元,nazi高官、世界一流运动员、社会活动家、普通犹太民众,都不同程度的经历了迫害。演员演出的片段都拍摄的非常有美感,让那对普通犹太男孩的结局更加心碎。最后那些真实的照片,曾经存在过的每一个生命,都让人唏嘘自由的脆弱和珍贵。
      • 很难想象希特勒曾经对自己的左右手私生活如此的包容……德国在性解放方面真的是全球领先,一百年前是,一百年后也是。
      • LGBT,80-120clubs, 1920,1930,自由与压迫共存,
      • 其实从一个民族的角度讲,同性恋确实对其存亡有着严重影响,毕竟想成为一个强国大国数量庞大的人口是必须的,尤其在战争时期,人口数量意味着战争潜力,而同性恋则会使人口减少
      • 资料画面很难得,情景还原的场景处理很见实力,但在主题凸显和观点输出上,存在一些偏移;访谈的选用和角度存在疑点。
      • 纳粹都战败了,175条例还在,德国人真的很严谨!
      • 《巴比伦柏林》原来是真实的反映出了魏玛时期的开放,这至少领先我们上百年啊。。。这需要多少代韭菜才能追上啊。
      • 全片未提夜总会背后的老板是谁
    • 豆瓣 8.0 IMDB 7.8 正片
      Retratos Fantasmas
      2023
      纪录片
      巴西

      幽灵肖像

      Retratos Fantasma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照片捕捉到“幽灵”的时刻,当狗借影像与声音而“复生”的时刻,当放映员以泪锁门的时刻,当灯牌变异以告白的时刻,当空荡荡的影院传来鬼影之际,当售卖周边的小贩身上的英雄过往被挖掘的时刻,当爱吹小号的网约车司机骤然消隐之时,我们知道,因为这些极其琐碎的片刻,我们对电影的信仰似乎又有了某种支撑,我们又一次被电影的魅力打动了。借着那久已逝去了无痕迹的幽灵,电影再度苏醒。
      • 爱他的电影,去他的巴西。全片动用海量,不同介质的影像素材,时间跨度惊人,一出流动的累西腓城市史,一场盛极一时,自牧记忆的狂欢节。我爱我家释放的电影,我爱河边的电影院,还有捕捉与邂逅幽灵——通过照片与光影下的戏院进行了漫长的圣歌招魂仪式。事实上,我甚至没有做好第三部分也是关于电影/戏院的心理准备,其宗教仪式与集体朝圣体验,令小城之春的影迷灵魂,同感五体投地。艺术广袤至大,足以占据一个人,一座城,一个国。
      • 一定是今年戛纳看过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从小家到cinema,从怀旧到反思,怎么摆弄素材达到landscape变迁论述……是啊,电影院和教堂有什么区别。
      • 第七届平遥影展第22部。想拍电影,只要有热爱和想法,就没什么能阻拦你。
      • No.10010。7th PYIFF-首映观众选择荣誉,前入围2023戛纳展映。本届平遥最佳之一,小克莱伯·门多萨饱含深情地对自己的迷影-电影创作之路及私人档案的回顾,兼论累西腓的电影院-电影文化史。导演自己攒档案资料的功夫真是仓鼠癖级别,挖资料的能力也相当厉害,两者共同形成一个庞大而又条理分明的数据库,而算法正是空间的关联性,出色的分析力加上对幽灵-废墟这套玩法,真的是当代散文电影的天花板水平。虽然看过导演几乎所有短片和全部长片,也是看了这部才知道他的创作基本都是围绕他家的房子和街区来进行的,“给日常生活以电影感”。影片有着极为丰沛的情感,在一系列关于母亲-家-电影-街区-城市-电影院-教堂的链接中,时常令人无比感动。#年度十佳#
      • <首映>单元最容易学的创作手法,只需要一颗巴西热情头脑和厉害的剪辑师。我在《首映》单元写英文授奖词的评语:The film brings us along a journey to the new and old Recife in a documented form. We are not only fascinat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ity over decades of recording, but also the way the director puts his personal touch on the reels of real. Ghosts or Superpower, his camera doesn't lie.
      • #7thPYIFF# 从私影像的角度切入,分别展现了空间从私人领域向公共场所进发时与影像的勾连。首先是个人住宅在前几部作品里的出现,生活的痕迹和影像的介入在同一时空中留下不同的烙印(顺便也勾起了一些我看《舍间声响》和《水瓶座》的记忆);然后转向对于邻舍的记录,隔壁的狗,野生的猫,漏水的屋顶,还有荒废的泳池,影像记录下了那些生活已经带走了的部分;最后是公共影院对于集体记忆的占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去展现记忆的力度,当那些影院关门后,有人用泪水铸成锁遗落在历史长河中,也有的成为了教堂继续承载新的记忆。整个纪录片逻辑清晰丝丝入扣,有对导演个人风格的溯源,也有对于时空影像的浓情呼唤,完全看进去了且津津有味,观感特别好。无处不在的幽灵,无处不在的爱。作为个人今年平遥的最后一部影片,没有遗憾了。
      • @2023 PYIFF. 灵动感人的情书,给家人,给家乡,给影院,给电影。 对时间声音建筑和影像的处理,宛如游戏,举重若轻地面对历史变迁的沉痛。 各种并置,曾经导演被拍到现在他拍自己的孩子,电影片段和拍摄片场幕后,看到结果也看到过程,本来就是一起的。照片加上影像,仿佛由照片进入,影像确实就是这么来的。两次剪掉又放回去的肉麻的话,第三段甚至唱起了歌,自如到像灵感迸发的聊天,旁敲侧击地表明这是部艺术电影也是最好的那种记录片。 老放映员说,如果影院要关门,会lock it with a key of tears. 电影不是一方小小的屏幕,而包含了反面,外面,过去现在和未来,它非常广阔。而幽灵,不是死亡,不是消失,是另一种存在。平遥电影宫已经回归寂静,而曾在其中晃荡的我们,就是幽灵。
      • 巴西版《不散》,基顿时代,人们渴望步入银幕,影院如教堂,观影如朝圣,电影是信仰,与角色把酒言欢。后电影时代,被遗弃的影院只剩没有银幕承载的影像幽灵,它们四处游荡。导演借角色之口说:虚构电影是最好的记录电影。在家取景,将日常景象与摄像风格融合,日常感和电影感来回切换。现在时的人儿走上楼梯,过去时的人儿走下楼梯,空间重叠,胶片划痕烙上时间的刻度。小狗化作幽灵时,天空有流星坠落。迷失在消亡的影院地图,年少的人跑进影院,犹如登上一艘即将沉没的船。放映员放完最后一部电影,用眼泪作钥匙,锁上电影院的门。素材数字变形,招牌在发电报,不屈地说:拒绝审查。影院的招牌是时间记录仪,是对真实世界无声的控诉。不存在的司机,系紧的安全带,影像以它的方式隐身,他日将现身于屏幕,并且不穿囚衣。它用各种方式告诉我们,它在。
      • 【釜山电影节】门多萨不多见的纪录片,先以他作品的素材与私人影像引出自己生活过的社区、母亲的往事,以及家庭作坊式的创作模式。之后再引出生活社区里的几所经典电影院,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两个受访人物:一个是很有个性的电影放映员,他当年负责连续放映《教父》几个月,到最后一次实在忍不住要中止放映,受不了这部许多人口中的经典。另一个是片末登场的的士司机,他自称有超能力让自己隐身,说着说着就变成了一辆无人驾驶的出租车,幽默感十足。在门多萨看来,普通人的口述历史也是历史的重要一部分。他尝试在各种影像素材、口述故事与虚构去情节中还原出巴西昔日电影院的辉煌过去。然而,对于巴西文化历史不感兴趣的观众估计是不太友好的体验。
      • D+/ 还是可以在沉溺之前多开掘一些丰富的分支,现在感觉很多有趣的点都只是浅尝辄止。
      • +,直白的空间展示对私(作品)影像的档案化。
      • 3.5
      • 权力场所变迁,私人空间被封存,多数人的废墟成为少数人的圣地。生命的档案:将回忆里的水分尽数挤干。
      • 用自己与众多巴西电影人的剧情片(当然也有部分纪录片)Archive做纪录片很是巧妙:电影作为家/宗教的意味显现。散文电影般的独白很成功。结尾与出租车司机的段落则像一个(稍有点刻意的)寓言。小克莱伯·门多萨早期就是拍纪录片的,因而本片算是某种小结/回归。
      • 给电影和城市情真意切又灵气逼人的纪念册。在写实和艺术间游走,轻盈得像一阵夏夜的风。这样的摇曳生姿的空间诗学、娴熟的时空穿梭术,万花镜般的迷影刺激物和潮湿茂密的生命力我好像在读波拉尼奥。前段时间还刷到友邻感叹,电影院是当代人的教堂……没想到这其中真有渊源。在把累西腓加入我素未谋面的故乡前,我先把这个ending列入【最爱的文艺作品结局】。
      • “虚构电影是最好的纪录片”。
      • #Cannes2023
      • 影像既私密又天生地具有公共性,对于拍摄者而言,影像是“夹带私货”最好的载体,有关其记忆的呈现和伤痛的疗愈;而之于观看者,坐在影院里便成为了虔诚者,只等“圣光”降临,幽灵成为肖像,最后在计程车的这段“纪录”也回应了“剧情片是最好的纪录片”之说。其实每个拥有大量影迷的城市都应该有这样一部电影(北京的电影院就选资料馆,上海就选大光明),等到若干年后,电影院不再,至少还有影像来重塑。
      • “我会用眼泪做的钥匙锁上电影院的大门。”完美的闭幕电影,谢谢平遥。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