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说“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
哎,州政府都破例申请死刑。但陪审团让这个罪犯活着,此刻他正在监狱里笑吧。笑他赢了。 |
|
作为记者参与报道了章莹颖案件的始末,在法庭里亲眼见到克里斯滕森毫无悔改的样子真的好愤怒。我还记得法官在最后陈述时说,没有判死刑是人类最大的善意,给你判无期是让你接下来的每一天都追悔莫及。 |
|
对这部片子的任何打分都是残忍的。 |
|
流泪。愿在天堂一切安好,章爸爸妈妈和弟弟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
|
非常心碎。恍若痛失一个近在身边的人,而非看到一则远在天边的新闻。如何避免剥削他人的痛苦?导演选择让自己也成为局内人,在不喧宾夺主的前提下讲述自身的经历,揭示拍摄动因的同时,也解读章莹颖案唤起的共鸣——她的ordinary与extraordinary。摄影机也许没有做到真正的陪伴,但主创也没有剪掉章家人的抵触情绪。持续的跟踪拍摄在不断打开这个片子的维度,卧底女友用中文念信的一幕很动人,而电影没在这里做过多停留,因为煽情是不道德的。条分缕析地编排证据,呈现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只有认真、负责地拍出完整的作品,才是对逝者的纪念和告慰。 |
|
因为是章颖莹的同僚(也是章父章母在美国的翻译)所拍,所以非常全面地记录了从莹颖出事到罪犯落网再到庭审宣判的全过程,就像家庭录像一样亲密,如同在现场一般震撼,没有任何煽情,但眼泪却止不住的流。你能真切地感受到莹颖这么美好、善良又坚强的女孩子就这样消失在异国他乡所带来的悲伤,但同时你又能感受其父母男友以及身边所有人的坚强。章颖莹对于我来说不再是新闻里的三个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如她所说: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人生短暂不甘平凡,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吧! |
|
这不是一个普通女孩的事,这是所有女孩都会碰见的不普通的事。 |
|
“章莹颖案”全程实录。较之前的纪录片看到了更多细节。案件发生在美国,但全片的亮点却发生在福建老家。它的内核不是找寻,不是诉讼,而是只有普通百姓才能感同身受的中式宿命。没了,最终依旧没了。 |
|
太心碎了。💔 刚看了主创人员的Q&A。导演说他们给Yingying的男朋友看成片,他一个人看的。💔 |
|
拍得很有温度,并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犯罪纪录片,所以很容易令人共情,压抑感直击人心。
那个变态真该被凌迟。 |
|
心都碎了 |
|
拍得非常非常好,无尽的惋惜与愤怒。 |
|
害怕任何关于这部片子的评分、讨论、营销都变成一种残忍,尤其是当主创说这不是关于罪案的纪录,而是莹颖的故事,莹颖的一生,她的学术,兴趣,爱情,家庭,她的努力,挫折,不安,积极。她留下的鲜活的笔记和影像,都是她在这世界上那么努力地活着的痕迹。
感受到最无力的部分,是她在这样普通传统的家庭长大,在普通的好人中间生活,偶然遇到一个极恶的人,在极端的痛苦挣扎中被结束生命。世界变小,一个求学的人却还是不得不孤身前往异国他乡,一个度日的普通家庭却要被抛到无法理解的罪行前、完全陌生的世界里。面对着都是人,却好像艰难得寸步难行。
我的学姐,我的同乡,我将会永远记得你,永远不放弃寻找你。希望你没有痛苦,如你所愿being outstanding...
#2020广州国际纪录片节# 通宵观影马拉松 |
|
很克制的真人纪录片,不刻意煽情,也不会为了爆点而专门聚焦案件的细节和经过,或者聚焦犯人,很多都只是点到为止。但是你还是能从中感受到纪录片传达出 的情感,那种浓重的悲伤和绝望,还有淡淡的希望。 |
|
作为documentary来说是合格的,disclose的信息也算充分。一个观察,这种冷血的反社会人格罪犯(越来越多),头脑稍微好一点,逃脱法律惩罚是很有可能的。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平时多长点心真的是可以预防很多不测。RIP。 |
|
谢谢记录,愿逝者安宁。 |
|
章莹颖失踪遇害全回顾纪录片,尤其是记录了其家人的悲伤反馈。 |
|
看下来像痛失自己身边的好友一样心碎 |
|
无力的心痛。 |
|
无法想象一个人就这样消失了,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泪流满面。 |
|
还是很翔实的,但是导演放自己的照片和自己的经历,真的很迷,也就不怪评论里有说消费莹颖的了。纪录片一向的debate就是究竟是拍的好还是主题好,不知道为什么导演要放自己在北大的毕业照。 |
|
刚来美国也差点在冰天雪地里上了别人的truck,每次想起来都后怕… 勿忘莹颖🤍#laapff2020 |
|
片子一般。谋杀犯或连环杀手也有女性。溶尸属于技术行为,不是靠瞎琢磨就能掌握的,可以肯定凶手在网上或现实世界中有顾问。 |
|
如果她赶上了那趟巴士,一切都不一样了,唉 |
|
#SDAFF 全片最触动我的一个瞬间是章莹颖在初到美国收获来自路边洗衣店的黑人女性释出的善意并随口说出的一句“baby”后是如此的兴奋和发自内心的感到开心和温暖,多么单纯、善良且发着光的女孩啊~ |
|
哎 虽然大概率不会去看这个片,但是还是Mark一下表达自己对这个案子的关注。想到留美前我的华裔导师告诉我到美国千万不要坐陌生人的车,一时还不能明白,直到章莹颖的案子才恍然大悟。莹颖,祝你的灵魂得到安息,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你的案子水落石出 |
|
多美好的女孩,多美好的一对情侣。而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人和事彻底撕碎。 |
|
这种片子真是太让人难受了,包括看到家人的痛苦。以及,从纪录片角度,可能影片还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 |
|
章莹颖事件影像呈现,unstoppable searching & hoping与审判/得知遗体下落unexpected ending的落差,可以感同身受传统中国普通家庭在异国文化、犯罪者带来创伤中所遭受的痛苦 |
|
这看着令人唏嘘却又细思极恐,心疼章爸章妈,所以对陌生人的防范意识还是需要加强啊,妹子们,无论在国内外都如此,宁可有被害妄想症也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异性)! |
|
最难过的是颖莹的母亲说为了孩子忍耐了二三十年 |
|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不值得。20201213@广州金红棉纪录片节马拉松放映之夜影院放映 |
|
某些操蛋亲戚和吃人血馒头的自媒体都是帮凶。突然想起了那个被佐川一政杀害的女大学生。不禁一声叹息。 |
|
无法理性打分TAT |
|
作为纪录片拍了真多无关紧要的东西,我只想知道两点。第一,人是怎么没的,没了以后费了那么多周章是怎么找的,美国司法到底审出来个什么?第二,嫌犯最终为什么判无期,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以及嫌犯的表现是什么样的。中间穿插的太多莹颖家人的刻画看似很客观,实际上太没有必要了,每个家庭有自己的互动方式,在互动方式上没有对错。 |
|
当一个想去探索世界、寻求精神自由、自我实现的女生看到这个纪录片时,是会有难过和恐惧的情绪的。魔鬼哪里都有,防不胜防。不过时不时从莹颖的故事线扯到导演自己的经历会有些突兀。 |
|
总算直观了解这起惨案的全过程,但还是有很多难以想象不可触碰的部分:章莹颖人生最后那段时间有多绝望,她的家人得知案情后有多崩溃,凶手内心的黑洞有多深。一切都太寒冷太深不可测了,只有最后凶手前女友用中文读信莹颖妈妈称赞她勇敢善良那里才回了点血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
|
好敬佩yingying的男友,坚强稳重!其实如果全片能以他的视角(作为finding这个行为的主体),或者以他和家人为核心,能够更加紧凑一些。但整体镜头语言特别棒,导演能去挑战、坚持把这个沉重的题材做下去也特别值得敬佩。开头的悬念设置亦令人印象深刻。诶,我的下一部也要加油了💪 |
|
鸽子那里,神来之笔了。 |
|
还行,事儿说清楚了,片头的日记很快建立起观众对女孩的关心和共情,片中妈妈录证词的那一段也有同样强情感效能,有一个大概是在主人公家乡拍到的小女孩走过小巷的空镜也用得很妙。父亲和小姨刚到美国时指着垃圾桶问那是什么,庭审后真相揭晓段落画面如油画局部开始的航拍镜头,在原始素材边角找到凶手与遇难者家属同框画面,etc.,赞叹一句美式剪辑技巧真牛逼。 |
|
看的时候感到异常愤怒,过后还是觉得不喜欢这种煽动情绪力量的纪录片。主观情感渲染过于厚重,缺失了客观的一面,俨然一部爱国教育片,告诉你外面很危险,家里很安全。正如她男朋友所言,这是做给认识受害者或和受害者有关联的一个纪录片,而不是面向大众的纪录片 |
|
那只垂死的鸟忽然落在脚边,让我有些相信亡灵这种说法 |
|
莹颖的父亲是卡车司机 母亲是文盲 这样的家庭能供出一个去美国读博的女儿是很困难的 看后查了下目前莹颖父母的现状 叔叔在抖音直播卖货 看起来目光呆滞 毫无生机 下单买了点东西尽点绵薄之力 不知道平台能给叔叔多少提成 哎 杀人不能偿命 坏人没有恶报 取消死刑反而保障了施害者的人权践踏了受害者的尊严 这个世界荒诞的让我丧失了实感 |
|
又哭了好几次,她男友真好,最后的总结真好:莹颖是个很普通的女孩,但又是个很不普通的女孩,所以会引起我们的共鸣。不过也只是引起女生的共鸣吧,世界对女孩来说太危险了,这种害怕是男生无法想象的。 |
|
这个记录与呈现本身就很珍贵,但我对这个片子还是有点problem:对美国法律体系的展现和对Yingying日记的展现…… |
|
纪录片拍的有点散,但是看到了莹颖的学霸本色,非常有启发。对自己的生活很有规划,一年一年要达到什么目标都非常的清晰,而且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通过学习来强大自己,要变得强大了才能够去照顾家人。告诉自己只有简单高效的生活才能够达成目标,而且反复的提醒自己要努力的读书写论文。而且一直都内心坚强,意志力强大。
第2个感动我的是凶手的女友泰拉用中文给英英的父母读了一封信。她之前很有心的特意练过中文。
父母因为网络流言而吵架,我觉得是不应该拍出来的,显得形象不是那么高大上。 |
|
感谢导演的纪录片让我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独立坚强、乐观向上、聪慧善良的女孩儿,而不再是新闻报道的当事人和受害者。好遗憾以这样的方式认识她。导演作为章莹颖同校生,从失踪开始用摄影机记录了几年,包括她的同事她的实验她去过的地方她过去的生活,以第一视角拍摄了争议旋风中的章莹颖家人和男友。这个纪录片,尽量的温柔。章莹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rdinary”,她真是一个好女孩,普通又不普通。她的男友也是一个优秀的人,杀人犯的前女友也真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 |
|
最重要的不是怎样做才会不再有下一个章莹颖,而是怎样做才会不再有下一个克里斯滕森。无论中外。7 |
|
杀人犯在作案后竟然得意洋洋的与人分享说:“她比我遇到的其他女孩都更顽强。”
母亲面对记者撕心裂肺的喊:“我只想把我的女儿带回家。”
打了两年官司,杀人犯没有被判死刑,父亲说:“作为章莹颖的父亲,我的首要目标始终是找到女儿并带她回家。”
有人说拍摄父母家庭琐碎的事情没有必要。我却觉得大有必要,那是生活,是真相,他们用一生去爱的女儿没了,连遗体都找不到,杀人犯却毫无悔意,他们精神上的压力是难以想象的。没有经历过的人不会懂,这些事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发疯。他们不想吵架的,可他们没办法,这就是苦难的生活。 |
|
坐等国内风评。用普通人的犯罪和普通人的死亡来做文章,迎合的就是普通的泪点和愤怒,除了能捞funding、i小粉红和刺激各方家人,还能有什么意思?一个正儿八经美国公立大学的管理层不是一个电影团队可以轻易打进和挑战的,以及其他大面上的结构和中文政治文化问题看短评是没有涉及到。所以,要是只图黄色新闻,看地方报纸以及ABC的20/20还不够吗?一个人的死亡可以被消费得如此肤浅,也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