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 主演:西蒙·拉塞尔·比尔 / 亚当·戈德利 / 本·迈尔斯 / 吉里安·比科维茨
    • 导演:萨姆·门德斯 (Sam Mendes) / Matthew Amos (Matthew Amos)
    • 编剧:未知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9 
    • 更新:01.24
    • TAG:剧情
    • 片长/单集:223分钟
    • 豆瓣评分 9.5 (9022票)
    • IMDB评分 9.0 (418票)
    • TMDB评分 8.70 (热度:1.4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雷曼兄弟三部曲》的免费在线观看,《雷曼兄弟三部曲》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9.5分,有902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雷曼兄弟三部曲——雷曼之后

    作者:中心文化

    NTLive《雷曼兄弟三部曲》片段

    作者:新现场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详情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迅雷云盘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详情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阿里云盘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详情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夸克盘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详情
      雷曼兄弟三部曲.中字.National.Theatre.Live.The.Lehman.Trilogy.2019.HD1080P.X264
      THE LEHMAN TRILOGY ntlive 07 25 2019 HD 1080i[26.52GB ] 详情
      THE LEHMAN TRILOGY ntlive 07 25 2019 HD 1080i[26.5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三部曲高清+字幕 详情
      三部曲高清+字幕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雷曼兄弟三部曲 高清 无字幕 详情
      雷曼兄弟三部曲 高清 无字幕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横跨近二百年延续子孙三代,《雷曼兄弟三部曲》讲述了改变世界的家族企业雷曼兄弟的传奇史诗。1844年九月的一个寒冷的早晨,一位来自巴伐利亚的年轻人站在纽约的码头边,梦想新世界的新生活。他的两个兄弟加入了他,一段美国奋斗史就此拉开序幕。163年后,他们建立的公司惨遭破产,并引发历史上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该剧原作由意大利人斯蒂法诺·马西尼创作,被翻译成11国语言并被搬上欧洲多个国家的舞台。《雷曼兄弟三部曲》英语版由奥斯卡奖获奖导演萨姆·门德斯(电影《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杀机》、戏剧《李尔王》《摆渡人》)执导,英国国家剧院联合艺术总监本·鲍尔翻译并操刀改编剧本,三位英国演技派代表——两度奥利弗奖得主西蒙·拉塞尔·比尔、托尼奖提名演员本·迈尔斯及亚当·戈德利玩转整个舞台,饰演全部角色。该剧作为2018年英国国家剧院提早售罄的口碑新剧,2019年转西区再续火爆票房,喜提奥利弗奖最佳新剧、最佳话剧男主角等五项提名,给出五星好评的《卫报》盛赞:“无与伦比的夜晚,教科书般的演技”,同样打出五星的《泰晤士报》充分肯定了萨姆·门德斯导演的编排,交出了“戏剧最好的模样”。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9 IMDB 7.6 第48集
      Red
      2018
      剧情片
      英国

      红色

      Re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约翰·洛根是以画家罗斯科自比,伟大的剧作家遭遇同样的困境,是普利策戏剧奖扬名立万还是乖乖屈从商业好莱坞,他有过不为人知的挣扎,不知道这种微妙的平衡对他本人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
      • 每个有空间意识的艺术家都是在建造教堂吧。我们贫瘠的血液会是你们不竭的红色,尽管说教、嘲笑吧,但不要对我们失去信心。从2011年剧本朗读到2014年中文版演出到现在,总算洗到molina版,想咆哮这节奏才叫戏啊!虽然这版ken有点儿愣,算渐入佳境吧,但rothko没治了,畅快通透得让我错觉跟观众有语言障碍的是中文版……(一句chinese flag,中文剧本改成朝鲜国旗,live版直接消音。戏剧放映越来越多,是不是就快享受引进电影审查标准,剪刀手指日可待了?)1IsfjdNMuq2WwpXuGuxi4Cw中英文剧本+molina/groff朗读版2fam
      • 罗斯科说过“复杂思想的简单表达”,当他用沉思、脉动和悲剧性来形容人与画的关系时,他对人文传统significance & seriousness的捍卫和对消费主义amusement的抨击,是有力的,但他自己身处资本主义商业机器的摆置中,当这个事实暴露时,可以看到他的脆弱,不是作为精神载体,而是作为人。戏剧将这种心理,更大是历史命题表演出来,在我看来,无论日神酒神,都不如将红黑的隐喻悬置,留给问题,当问到黑人助手what is black to you?他的身影投在红色底画上,形成一个戏剧性的暗示——只有用自己的生命(经历)才能去回答。这就是那句Then art happens…的深意,只有在(某种创造性的)行动中,我们才能把握被造物。“当你面对画布,你面对的不是空白,而是马奈,是委拉斯开兹”
      • John Logan的剧本台词太精彩了!在掉书袋和通俗化之间达到了最精妙的平衡。艺术史的梗非常好玩。艺术和艺术市场本来就是两码事。最爱老艺术家最后的一番感言:When I was your age, art was a lonely thing: no galleries, no collecting, no critics, no money. We didn’t have mentors. We didn’t have parents. We were alone. But it was a great time, because we had nothing to lose and a vision to gain.
      • 希伯莱文:我被放在天平上指示我的亏欠。
      • 不愧是奥斯卡级别的一流编剧,从《角斗士》开始我就关注约翰·洛根,他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画家”,一位非常古典根基的现代剧作家。这正说明了罗斯科的问题。任何流派和名词都无法准确描述一个艺术家,抽象表现主义抽象派等等都是片面的新闻标题词。正如台词中所说,我们面对绘画时面对的不是一块白布,而是面对马奈、委拉斯开兹。这句话最打动我,它清晰地说明了罗斯科骨子里核心的古典出处和传统性。如果非要把罗斯科的“派别”说“准确”,我更赞同罗森布卢姆的《现代绘画与北方浪漫主义传统》的观点,罗斯科是与弗里德里希、透纳等浪漫主义大师一脉相承的浪漫主义者。艺术是非线性的,时间在这事上不具有绝对性。关于商业与艺术,长话无法短说,下午UCCA尤伦斯的映后交流试着聊聊吧。有艺术史基础或从事艺术创作的朋友非常值得好好看看。
      • 近年来最喜欢的#NT Live剧目之一。除了满天飞的哲学&艺术史梗太对味,观看过程中也完成了对当下生活与自我意识的回应。配合近日的枕边书《抽象与移情》,更是别具风味。@资料馆 2019.5.11
      • 4.5 感谢友邻 @墨纹山,突如其来地送了我一张今晚的票,让本来想上选修课的我看了这个剧(其实就是换了个地方上选修课...还因此写下人生第一篇观剧小记...)。总之,《红色》值得一看,详见之后发布的小记吧。
      • 很喜欢这个本子,一直不喜欢抽象派,觉得只是原始的色彩运用。但听到罗斯科的描述,那种活力,运动,就真的从画布中走出来了。艺术的意义不是取悦大众,而是令人思考。
      • 从旧时代里得到的滋养越多,在新时代里越像一块舍不得撕下却早已风干的粘贴画,可谁又愿意承认自己过时,守旧,而且自命不凡呢?更不忍心把自己撕得鸡零狗碎。艺术与商业,穷困与富裕,旧爱与新宠,老去与崛起,酒神与太阳神,红色与黑色……一堂美术、哲学与人生的交锋,字字珠玑,掷地有声,老先生这场思想转变,不失为《悲剧的诞生》,却也因为释怀,成全可另一种喜从中来。四星半。@国际戏剧影像展
      • 交织繁复的“真实感”,有教育意义,这里面的一切都像是有某种意义的。而同时这里面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它不应该存在在这个时代-这个助理批评罗斯科的时候有人会轻轻鼓掌的时代、这个片尾会给挂着喜悦笑容的观众特写的时代!-这令我怀疑自己是不是想的太简单了。意识到了什么东西的人,想要把这东西带给别人,但他或许也不想把别人带进自己身处的泥沼。这个剧本,和,我自己在过去思考过的所有,有一种类似的,令我感到某种“比平均水平更进一步“,但依然浅薄不堪的感觉。在擦手和分别的时候依然克制不住地热泪盈眶了。想起了我自己在近一年多粗略而强烈地感受到的某种感受,类似于某小说里的这一句:“I love everyone in the world. I do. So help me God, I love you, all of you!"
      • 好看好看,编剧约翰·罗根厉害,靠台词完全撑得起来,马克·罗斯科也真的有料,听圈内人吐槽什么的最欢乐了。阿尔弗雷德·莫里纳九年之后再度回归这个角色,已经是炉火纯青,相比之下小伙子演的痕迹就重了些,但给艺术家打脸啪啪的~
      • 想刷七八遍,然后把剧本背下来好了
      • 记得看的那天上午一切是那么漫长,通宵后的挺尸状态在看到小跟班终于开始顶嘴之后才清醒,然后觉得“哦,这戏确实是有点意思”小雀斑太适合这个时怂时莽的角色了。看了几次Alfred老师他都在戏里专注教做人……
      • 我好像终于明白罗斯科了。
      • 短小精悍,句句珠玑。
      • 艺术家的争吵
      • 真文艺,我俗人一个,看得直打瞌睡,不过算是好好睡了一觉
      • "How could this story not end in tragedy?" 从第一句开始就被震撼到的剧本。等从震撼中平复过来才意识到 Alfred Molina 台词演技的出众,等适应了这节奏紧凑一刻不停的高水准之后才缓过神来发现舞台和灯光同样绝妙。看完之后又去找了更复古・英伦进步青年・Eddie Redmayne 和更随性・美国小愤青・Jonathan Groff 的版本片段,相比之下 Alfred Enoch 的 Ken 有点太 stiff 了,而 Alfred Molina 却在时间的酿造下原来越纯熟,like red wine, like burgundy.
      • 嗯,所知甚少,媚雅的我需要再多读些艺术史与评论的书籍文章。
    • 豆瓣 8.6 IMDB 8.2 正片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2017
      剧情片
      英国

      莫扎特传

      National Theatre Live: Amadeu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电影版是萨列里与莫扎特,戏剧版是上帝与萨列里。
      • 天才照亮天空,庸人铺平大地
      • Amadeus演得比电影版更低幼 有一丝接受无能 但俩主角的舞台形象算是立起来了/天才不过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萨列里的悲剧在于 他不懂美德或者邪恶也只是人类发明的众多产物之一 他不懂人不比人高尚多少 /全戏最入骨的当然还是贯穿始终的莫扎特的音乐
      • 一下子拉回到大学里看电影版的记忆,为了交作业,咬文嚼字分析了很多人性,十年之后再看,3个小时也不觉得煎熬了,冲突和矛盾也愈发清晰了,最后安魂曲章节的独白大赞,一下子想明白了为什么要追着看这些所谓的高雅的艺术,因为我想要体会,情感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
      • 【2017.08.19 中间剧场 NTLive录像】感觉导演排的还可以,很通俗化。将安魂曲理解成为莫扎特给自己的葬歌,把现代乐队搬到舞台上现场演奏,对萨列里精神信仰从怀疑到复仇都表现的比电影版好太多,但确实有些不够节制,开场和结尾都太过冗长,让人感觉很笨气,但总体还算是喜欢的。
      • 3.5吧 感觉莫扎特有点过于活脱了 戏有点过 经常满脸又是汗又是泪又是鼻涕又是口水…… 但由于是第一次看这个故事 完全被打动了 更理解了他的许多作品 更爱莫扎特了
      • 上半场的莫扎特演的实在像一个多动症儿童,或许就是萨列里眼中生活中一无是处 却能得到上帝唯一优待的天才。也造就了他的愤恨,下半场莫扎特因这这份天真,当被现实击垮也更显得无助的可怜。而萨列里对上帝不公的愤恨很容易让人想到德古拉,曾经的捍卫者,因着不公视上帝为敌,可上帝终究是不可交易的
      • 【国贸百丽宫影城】四星半。喜欢乐团搬上舞台的设置,被碾碎的和谐与清晰的碰撞。从后宫诱逃、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到最后让我泪目的安魂曲,印象最深的是他慷慨激昂地说到重奏的美妙仿若上帝在聆听芸芸众生。朋友说天才是上帝和凡人的战场。可怜的萨列里,他被世人铭记只因一宗他从未犯过的案件。
      • @中间。Production挺不错的 然而故事=^= 对电影版比想象中印象深刻。Msamati确实有出彩的时候 不过3个小时之后就没剩太多新鲜感了 | 感觉见过其他类似Gillen风格的年轻演员 不过Gillen的张力在最后很亮眼了 Requiem一段暴击300点伤害_(:зゝ∠)_
      • view on NTLive ytb
      • National Theatre现场看的,感觉NT的大剧场座位和视野还是比较舒服的。
      • 削弱了莫扎特父亲对其的致命影响,但是仍然有足够的说服力。开始还很觉得莫扎特的演法太过火,但是这与他临终前的状态产生了巨大反差,心里闪过他悲剧的一生,像一记冲击力极强的拳头砸在胸口上。当然最能产生共鸣的还是萨列里,一个由爱生恨的“魔鬼”,一个追求完美却永不可及的失败者,一个平庸之神的化身
      • 感觉和trailer里呈现出的氛围完全不同...Salieri实在太多话 整场都是他在讲 有些时候显得很冗赘 Mozart除了嚷嚷之外的存在感好弱形象也过于单薄 相比之下Karla Crome把Constanze演得挺饱满 之前在itv‘The Level’里就觉得她很灵 现在看来舞台更适合她呢 期待之后的作品w
      • 萨列里因莫扎特的作品而质疑上帝的公允,以莫扎特为战场与上帝交战。这样的动机倒似乎带有了索福克勒斯式悲剧英雄的悲壮,尤其是“他们说上帝不能被讽刺,我告诉你,人类不能被讽刺!我不能被讽刺!”这句话真的震撼到我了。然而最终他发现他所谓复仇的成功也是另一种惩罚,被比自己更加平庸者尊为杰出
      • 太震撼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悲喜,唉。天妒英才。
      • 这个改编版确实很赞,移动的乐队营造出是一种流动又有活力的舞台气氛。服饰上是现代化的巴洛克。是从古至今一个很好的有关“嫉妒”的故事。
      • 是难得一见的真正的天才迸发出的耀眼火花。无语凝噎又想拍手叫好。切实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激荡内心的文字的深度以及导演对舞台强大的掌控力。无论是玩世不恭的莫扎特,还是对抗命运的萨列里,两位演员的诠释真的太优秀了。
      • 从萨列里的角度讲莫扎特传,用戏剧无限的张力演绎“杀杀服你”,太传神!
      • 看完电影再看戏,震撼不减。萨列里演员太加分了,心理外化纤毫毕现,意大利人那种特别的手势和外形特征甚至比电影还有味道。对音乐的解读充满诗意和理解,让人动容。既有宗教性,又是建构在普世的人性上,莫扎特于主角来说只是一个物件,一个容器,所以说是萨列里的独角戏也并不为过。
      • National Theatre at Home第16周,也是最后一周,感谢连续几个月的陪伴。对比了开头,我觉得舞台版原剧本开头简洁多了,进入看戏状态容易多了,我就是喜欢紧凑一点的,电影太长了。这版制作亮点改编莫扎特的作品作为戏剧配乐,但是依然运用原作在“历史”需要时出现,虽说整个剧情都构建在谣言传说上,但是作品还是真的存在的。还有一个好玩的细节,就是舞台从Salieri视线漂移到远处,他的世界被莫扎特夺走了。电影版和舞台版Amadeus夜后那段的舞美都改编了1815年版舞台。萨列里演技很棒,缺点就是莫扎特的演得近乎弱智,还有帕米娜为什么要找中年女中音来呈现,可能预算都给夜后用完了。另外,国内放映方因为当年合作的字幕翻译实在太差,全方位的差,我整晚对着英文剧本捉虫,英若诚版中译一样可怕。
    • 豆瓣 9.2 IMDB 8.2 正片
      Ennio: The Maestro
      2021
      纪录片
      意大利

      音魂掠影

      Ennio: The Maestr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他起初想当医生,他爸爸让他学吹小号。后来靠小号谋生艰难,让他感到羞辱,他改学作曲。他的理想是当一个现代的作曲家,创作先锋音乐,但是却开始为电影配乐。他跟夫人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后来一辈子都在为电影配乐。他总想放弃传统旋律,但最后他谱写的旋律传遍世界。他精力旺盛,很多人说他像个运动员一样,激情澎湃。他外表谦逊,但他并非看上去的那样。汉斯季默说,你只需听一两个音符就知道那是他!整部纪录片就像是一次漫长的采访,他口述自己的历史,职业生涯。看这纪录片太激动了!听他的音乐,人就不会因为孤独而感到难过了。
      • 威尼斯非竞赛单元全球首映,音乐大师莫里康内的纪录片。影片结束,全体起立,向托纳多雷致谢,向莫里康内致敬,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 看完很有冲动在百老汇莫里康内影展的基础上再做一个莫里康内影展。百老汇电影中心7.6莫里康影展开幕 内地首映
      • 和Tornatore一起看Morricone的纪录片 时空交错,勾起所有关于电影和观影的感动。 灯亮的一刻所有人围住Tornatore鼓掌十分钟,所有路过Maria的意大利人都在跟她说Grazie,还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真好啊,你们都是人类群星。#Venezia78#
      • 迷弟导演给心中的神谱写的一曲颂歌。莫里康内的创作史几乎是半部电影史,从莱昂内、帕索里尼到托纳多雷、塔伦蒂诺,随便一个名字都是一座高山,而一部部代表作背后都有他的神来之笔。看着片中那些电影片段,我完全无法想象当老牛仔拔枪时,当四兄弟经过曼哈顿大桥时,当托托静静看着那些删减片段时,当1900在楼梯上驻足时,在无数经典时刻没有莫里康内那回味无穷的配乐我们是否还会如此珍爱这些作品。相比好莱坞同行们动辄用千篇一律的交响乐刺激观众的耳膜,我心中的史诗感永远是莫里康内那悠扬的哨声或颂吟的旋律。
      • 如此海量的素材,把旧影像与新采访进行了合理的梳理和混剪,是个浩瀚的大工程。托纳托雷是莫里康内后期合作最多、最有默契的导演,他对莫里康内的音乐创作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都能从片中看得出来。他在大师离世前采访了他,留下了如此珍贵的访谈,你能知道都有哪些因素造就了莫里康内。采访对象有新有旧,看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了……其中一位讲述莫里康内写音乐如此之快的惊人程度,就像在写一封信。即使在他的工作室,也没有一架钢琴,因为他的灵魂可以听到每一个音符。王家卫是本片的监制,前面有“上海繁花里”的片头,他也在片中用中文也讲了两句。看到最后产生的思考,莫里康内为电影创作的音乐真的和伟大的古典作曲家的音乐水平一样吗?
      • #bfi 致敬传奇。大银幕看到“I slipped”真的瞬间落泪
      • 大厂联合出品和大牌导演监制受访果然出手非凡 涉及的影片片段基本都用上了最新修复素材 借由莫里康内本人讲述作为一次相对完整的创作回顾 大师也曾化名Dan Savio开启西部片配乐创作 才知道六七十年代还有那么多不太知名但是配乐出彩的片子
      • 没有莫里康内,就没有天堂电影院
      • 这可能是最好听的纪录片。来自大师的怨念:毕业时和老师抱头痛哭,老师承诺给他找工作,然而并没有;莱昂内电话里诓了库布里克,以致他没能合作成《发条橙》;以及奥斯卡……
      • 纪录片的灵魂是剪辑,本片虽然花了最大心力去取舍剪裁(素材/评述/电影场景的组接好评,像看了一场大型混剪+原声音乐会),片尾不绝的赞美委实太长了。 以一己之力串联起(意大利)影史半壁江山,人类群星闪耀时,天才的碾压级才能除了称奇毫无办法——一心两用,高产海量,写曲如写信,半世纪的常青创作精力不竭,面对古典师门/同行的指责和同质化的瓶颈期能迅速调整方向;能将音符具象化在脑海,以无与伦比的心理共情搭建叙事性场景,具有极强辨识度,甚至能反向推进剧情,在多元类型电影中跃动着伟大的灵魂。 《荒野大镖客》的口哨,《西部往事》的口琴,《美国往事》的排箫,《教会》的双簧管……熟悉的旋律如刻入基因,音乐是唤醒记忆的触发器——多多在天堂电影院欢笑,面条听到“I slipped”泪目。
      • 片中提到的由他制作的电影配音的片单: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1544365/ 方面查阅。
      • 太多、太多、太多熟悉的旋律了,会忍不住跟着哼唱,甚至有些感动。对于莫里康内配乐的电影,真的分不清谁更重要了,是互相成就,是缺一不可。
      • Ennio绝对称得上是当代伟大且极具天赋的作曲家!真的就像莫扎特作曲一样,把脑子里的天籁旋律誊写到乐谱这么简单。果敢,自由,深情,悲悯……他创造的音乐世界无法被定义。
      • 1.上周看到《隐入尘烟》豆瓣评分已经上升至8.4分,还以为会登顶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没想到上周五排第一的却是《音魂掠影》,好奇地点进去一看,这部几百人评价9.2分的纪录片竟然是朱塞佩·托纳多雷自编自导的关于意大利音乐大师恩尼奥·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果断纳入观影片单,这周五总算观看了(《隐入尘烟》倒是成为这周的口碑电影榜第一名);2.Ennio Morricone:……就在那一天,他(Sergio Leone)带我去看了一部日本电影(黑泽明导演1961年《用心棒》),他向我解释,《荒野大镖客》从中获得了一些灵感。……(《发条橙》)这是唯一一部留下了遗憾,我没能参与的电影。3.初看的版本,影片画面的内嵌字幕都没有翻译,制作者都不检查的吗?而后观看的「弯弯字幕组」版本,下面翻译台词、上方添加注释、中间也有备注,显得用心给力太多了。……
      • 看完极其感动和震撼,感动的是莫里康内对音乐的热爱,震撼的是他对音乐的造诣如此之高。看之前不会想到他是如此喜欢探索实验音乐的人,且对古典音乐,新古典音乐也有着极强的掌握,风格多样,很多歌都蕴含着巧思和细节,而且写这些歌和写信一样的简单,速度极快,以至于有一年给十几二十部电影配乐。毫无疑问,他是影响了整个配乐届的大师,甚至影响了一代人,大部分人都可能听过他的配乐,从年轻人开始用他的音乐融入到自己的新歌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后世的影响。他的音乐甚至双向成就了很多电影,我感觉如果《海上钢琴师》没有大师的配乐,肯定效果大打折扣。多次奥斯卡提名没中感觉又有点心酸又有点好笑(有一次被坂本龙一拿了)。可惜关于王家卫电影的部分提及不多,明明作为监制,而且《一代宗师》里最喜欢的配乐就是莫里康内的,没看到花絮有点可惜。
      • 看到汉斯寂寞的脸就阳痿了。看到海上钢琴师的男凝又阳痿了。坐我后面的filmbro给女友介绍银幕上的filmbro电影,形成互文,又笑不活了。
      • 看得泣不成声
      • 情怀分满满,很有启示意义,今后不会再有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人了!大师也是性情中人,说到动情处,几次想要流泪,不高兴就可以摔门而去,高兴了一气呵成,当他放开学院派严肃音乐与电影音乐的心结时,他获得了创作自由,当他不再耿耿于怀得奖与否,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 看得让人一直泪目。一方面是因为太多的电影曾都看过,能不断回想起第一次看时的那份情绪经历;另一方面是对莫里康内人生故事、心路历程的惊奇与共情——世界公认的音乐天才、孜孜不倦做了500+电影配乐的大师,却因小号手出身而自卑、因从事电影业而被视为异类、被同僚孤立,背负几十年的愧疚感。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无法自控地从事这个行业,在电影×音乐的跨界中实现自我和自由。看完这长达60年的编年史,仿佛时代洪流漫渡。20世纪后半叶,是真正属于电影,属于电影配乐的黄金时代,莫里康内身在其中,立住了自己的人生。现如今,还有谁在意电影音乐,或者说在意电影呢?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说,“我做十年电影配乐就不干了。然后是又一个十年,十年,十年……直到一辈子。”
    • 豆瓣 9.1 IMDB 7.1 正片
      Kim's Video
      2023
      纪录片
      美国

      金的音像店

      Kim's Vide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天,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样,太好看了(我爸现在就在这个b小镇参加一欧元房产项目,回去出资源了得赶紧给他看看,草泥马的
      • 看完只想高呼“电影万岁”!北影节2023.4.27
      • 所以文艺青年就是会因为报菜名而找到彼此啦!(没有说文艺青年不好的意思)
      • 😭😭😭我操哪有影迷不喜欢这玩意啊!!!!集结电影之魂偷电影,“戈达尔都帮你了,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但是为什么没有昆汀?”我真的边哭边笑😭😭😭永远有那么多人扯着艺术的旗子蝇营狗苟,但永远有艺术之魂真的在燃烧😭😭😭😭
      • 结束后的三次掌声说明一切,北影节给这个片子磕一个也不过分吧。#13th北影节BIFF 保利天安门
      • #BJIFF2023&电影资料馆 北影节看到现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其中插入了很多经典影片的段落,整个调查过程都充满了放克精神,电影培养了一代人,也需要这一代人为其发声。电影记载了历史,拥有所有出现于其中的人活过的证据。韩裔青年成功实现美国梦,而五万多张DVD在电影数字化的浪潮下被满载希望地运往西西里岛。音像店的管理者们企图通过电影为当地居民带来文化熏陶,使当地成为艺术家的天堂,只可惜曾经的约定只不过是服务于政治需要的工具。愚昧的人永远不知道他们拥有多宝贵的财富,历史也始终充满遗憾,总会有大量的电影被世人永远遗忘,无迹可寻。电影之神集体掠夺电影的部分过于热血,当梅雅、戈达尔、瓦尔达、贾木许等人的灵魂齐聚一堂共同完成电影拯救计划时,能感受到属于电影圈的顽强生命力,绝不屈服,永不妥协。
      • 爱电影尤其喜欢收碟的影迷不能错过。一个韩国人在纽约开的音像店被意大利人整个骗去西西里又重回纽约的神奇故事。 从开始满满迷影元素以为只是探寻一家音像店的变迁经历,到卷入意大利政治黑帮疑云,再到以一个Nathan Fielder式荒诞点子集结“电影之魂”取回自己被偷走的东西,直至那句“如果戈达尔也帮了你,那我一定支持,这个人不论做什么都对”,眼睛逐渐瞪圆,观感不断攀升。 最后接盘机构揭晓是我猜中的AD,心里给他们鼓了一百次掌;看到工作人员认真清理分类上架,完全与萨拉米做法相反,没忍住哭了,这才是应有的归宿啊! 此外还有很多电影之神显灵的细节,比如导演生于德州巴黎,比如在看《双峰》时第一次收到金老板回信,比如萨拉米的那场火。电影万岁![230427]
      • 影迷的事,能叫偷吗!
      • 很后悔没有印制电影之魂面具来观看!
      • 最高境界的”影迷的自我修养”:从“看电影”到“救电影”,同时完成“拍电影”。综合了乔纳斯·梅卡斯(Jonas Mekas)的“自制”手法与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介入”姿态,最终呈现出安迪·沃霍尔式的大众文化的英雄形象(顺带一提:片中的“电影之魂”似乎就包括沃霍尔的面具)。电影的英文字幕似乎就是Final Cut Pro软件自带的默认格式,因而无疑发出这样的宣告和召唤:“爱电影、拍电影——我行你也行!”最后,所剪取的电影片段包括《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就冲这点也得加上一星。
      • 迷影向纪录片,配上funky音乐,看得很带感。55000部电影藏品完璧归赵的故事。金先生说:连戈达尔都支持你了,为什么没有昆汀·塔伦蒂诺?(全场爆笑)幸好这些藏品被带到了纽约,被分类、整理、收藏、展出并得到应有保护,Salemi只是想带动当地的旅游。金先生的一生落点《公民凯恩》。戈达尔说:事物的来处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向何方。“科恩兄弟的延期费不用还了。”【BJIFF13th/Day5/Scene18·西单】
      • 第13届北京电影节第40部。迷影迷到这种地步也算是到金字塔尖了!向所有梦想家与理想主义者致敬!这事儿本身就太电影了!
      • 去电影院之前:女朋友非要看的什么破片儿? 看完电影后:迷影+纪录片+邪典+黑手党+铅黄?电影万岁!
      • 旁边迷影青年笑的太聒噪了
      • 本届北影节迷影精神赏
      • 他是戈达尔啊!戈达尔做什么都是对的
      • BJIFF2023。非常惊喜,纪录片拍出了故事片的趣味性。影片以追寻收藏家金先生的音像店为主线,将纪实影像和经典电影画面灵活剪辑,讲述了一个对影碟收藏和电影艺术充满执着与热爱的故事。但这并不是故事,当信息化时代将一摞摞庞大厚重的录像带变成了方便流行的NETFLIX,一种对电影的独特仪式感却在悄然消失,对于影迷中的一部分人来说,将实体电影整齐摆放并归类收藏,仿佛它们就会变成触手可及的平行人生。
      • 应该作为资料馆常驻影片,提醒我们电影资料的科学存档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
      • 纪录片不止要记录,还要会搞事情!还有不要丧失那该死的勇气和幽默感
      • BJIFF @资料馆 北影节接近尾声了,感觉今天这场小雨下得正好。生活有时候好像电影,电影有时候好像生活。这个纪录片给我一种《How to with John Wilson》的感觉,很喜欢。以后如果去纽约,要去圣地巡礼一下:28 Liberty St, New York, NY 10005, United States 地址是这个。
    • 豆瓣 9.3 IMDB 7.8 下部
      Varda par Agnès
      2019
      纪录片
      法国

      阿涅斯论瓦尔达

      Varda par Agnè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既是解构,也是谈心,瓦尔达奶奶的最后呢喃依然是关于电影。从构图、动作、视角、节奏到剪辑,顶着奇妙发型的她让电影成为一门写作课程,最终却轻轻推开了作业本:累了,不写了,再会...
      • 让人如沐春风的一生,光影流年,完美谢幕,她知道从一个世纪通往另一个世纪的通道。
      • 瓦尔达的公开讲座选录+CC碟访问选录+创作实录。她真的是创作欲极强的人,平面照,纪录片,剧情片,行为艺术,装置艺术一个不落,思维又是如此开阔和敏捷,言行又是如此风趣和睿智,这一切奠定了她的独一无二。希望这不是瓦尔达的最后一部片。
      • 不只是瓦尔达的一场电影课、讲座汇编、作品巡礼,更是一次人生回顾、促膝长谈,一个送给自己的90岁礼物。奶奶又交出一部好自由、好从容的纪录片,是五彩斑斓又极度坦诚的“电影书写”。在对过往作品的重温和分析中,还继续做出新的形式探索。她真的好可爱,心态仍然年轻,拍片充满活力。我还是第一次发现导演的人格魅力能成为电影本身的魅力。从电影到静态摄影再到视觉艺术,艺术家总是用各种方式做自我表达。 晚年同样视力下降的她,好像在用本片与伊文思《风的故事》对话。不管是不是“收官之作”,这部超有趣的作品都不是句号,只是完美的自我总结,她的精神将永远影响爱她的观众。——我们用温柔回应温柔。如何抵抗变老,如何面对可怕的世界?拍电影吧!电影创作者们,记住新浪潮祖母提出的三个关键词:“灵感、创作、分享”。#HKIFF43#
    • 豆瓣 9.5 IMDB 8.7 HD
      National Theatre Live: 50 Years on Stage
      2013
      剧情片
      英国

      英国国家剧院50周年庆典

      National Theatre Live: 50 Years on Sta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1. 伟大、伟大、伟大。2. 他们从来没有丢弃自己的根基,莎士比亚起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重复着经典,小心的创新,一代代传承。所以如今这批少壮派打入好莱坞多么轻而易举,而且仍旧保留自己的英伦骄傲。3.我们也有丰富的过往啊,但我们更善于破坏。
      • 稍稍有些明白,话剧区别于电影的魅力在哪了。中间被《战马》惊了一下,真的是活灵活现。以及英国演员果然要在话剧界摸爬滚打完了才能出道吗……全都是电影电视剧熟脸。
      • “Words, words, only words no matter from the heart. ” 语言是误解的根源,但当语言有了生命,沟通也成为可能。
      • 英国演员普遍演技精湛,得益于多年的戏剧功底和舞台磨炼。
      • 英国演员就是比美国演员会演戏!!!
      • 相比我们的甲子园,好像这个更能触动本地的观众吧。太多的致敬与重现,世界顶级的卡司,世界顶级的表演!让我们感受着这座剧院的历史悠久与多元!虽然每段都不长但大部分都能走进人心。结尾的the habit of art和谢幕点燃了我浑身的血液。向这些大师们致敬!
      • 以前明明标过为什么不见了
      • 这才是真正的群英荟萃。越来越觉得,英国演员,尤其是上了年纪之后,他们身上总能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气质,就像是莎翁里的人物或是王尔德的幻想从泛黄的书页中走出来,在永不熄灭的灯火下演绎着一场又一场别样的故事。
      • 无论是剧院总监/编剧/演员/观众,舞台/制作/氛围/题材,半个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最好的。
      • 伟大!震撼!无比羡慕台下的观众。几乎全程都在"数星星",国家大剧院真的培养了太多伟大的演员,难得的是这些演员们不管演了多少大荧幕影视作品,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根",而根不仅在于一片舞台,更在于沉淀百年的文化与艺术。致敬!(最爱的两个英剧的演员都看到了,开心!)
      • it was the highlight of my career!
      • 「Maggie - Hay Fever / The Beaux's Stratagem」「Derek & Michael - No Man's land」「Penelope - Bedroom Farce」「Ralph - Pravda」「Judi - Antony and Cleopatra / A Little Night Music」「Ian - Richard III」「Helen - Mourning Becomes Electra」「Frances - The Habit of Art」
      • 哇~~~
      • 真是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到最后无比感动!
      • 精彩50年,尿点只有宗教和战争
      • 戏剧的庆典,老一辈演员们后继有人了!
      • 英剧好看真不是无缘无故的。闪瞎眼的阵容给出了闪瞎眼的表演。这要是看现场有爆血管风险吧。
      • 修行5 老戏骨新生代,强大的卡司,背后是对戏剧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所以先演剧在演戏才是正道。othello身着美式迷彩很惊艳,然而老录音播放的时候还是觉得泪目了。伏地魔演绎默多克,口音学得很6,冷幽默,到了Jerry Springer就是生猛的强搞笑了。种草了The Absence of War,最剑拔弩张的一幕,《历史系男生》以及Arcadia《世外桃源》,难以想象一部戏剧在探讨如此的深度。Ian爷爷花式灭蜡烛不容错过!
      • 无语凝咽!本科时那么多朋友做戏剧,为何我一心只瞄着大银幕,没想过去剧院看看?连NT Live都没看过,真的太可惜了!还好命运将我带到了伦敦,才终于有机会欣赏这么多制作精良的话剧。TAT
      • 呜呜什么样的人品能看上这个现场啊,来自不同年代的声音交叠,还有plays, plays, plays! 看到大家都搞不懂No Man's Land我就放心了x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