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电影看多了容易崩溃~~而且厌世,真实的惨烈 |
|
雨天在游泳池里接吻真幸福 |
|
yes yes yes!所有晚于卡萨维蒂的美国导演都要从其作品中沿袭重复某种自由精神哇?像小心翼翼升起的肥皂泡般吹弹可破,敏感度和组建私密世界的魅力,反哺reality的力量,称得上与《镜子》同样伟大~~~~! |
|
一个城镇的变态、邪恶、黑暗的浮世绘,变态背后也有纯真,邪恶背后也有良知,但是黑暗之处没有光亮,于是一切都疯癫下去,混乱丑恶不停地碰撞爆炸,直到飓风来袭,一切消逝,只剩下兔男拎着死猫尸体发出无声的呐喊。 7.7分 (本片就是部有剧情的《垃圾保险杆》) |
|
支离破碎的荒诞残酷现实 BB弹打脚/浴缸吃意大利面喝牛奶/高架桥铁栏杆撒尿/还有同性恋黑侏儒等片段太让人印象深刻 另外Sleep圣山专辑两首歌也在原声里哦 || Another dots connected: Harmony Korine 给Larry Clark导的Kids编剧,记得三四年前Supreme就这部电影出过一系列的单品,难怪名字看的那么熟悉. & Pleasure之前出的Slayer T原来出处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 |
|
影像是破碎的、不连贯的,甚至是残忍而粗暴的,意象也是如此,带着伤痛的自白仿佛崩刚刚裂出子宫般阵痛,折射出被淤血浸泡着的生活。这部电影关乎那些迷惘、癫狂抑或变态的人,一个飓风席卷后被这些人占据的马孔多,死亡就像阴影紧紧跟随在他们身后,他们只能像昆虫一样在地上匍匐进食,不知何时会被人碾成肉末,这样的生命是否也配拥有美丽的时刻,天桥上发抖、马桶上拉琴,泳池里亲吻,美透着破碎就抖落到了地上。诡异只是一种属于他们的生存方式,生活强奸了他们,就像被溺在桶里的猫,毛发还亮着,肺里早就灌满了水,对死亡的恐惧最终也死了。 |
|
意象。碎片式叙述。动物虐待。残酷青春。性意识。gummo来自1920年左右在美国很有名的一个喜剧团体marx brothers,其中年级最小的那个叫gummo。 |
|
我很奇怪导演怎么能找到这么多长得这么丑的小孩当演员
一部电影里聚集了所有美国最丑的青少年也是一件艰巨的事情 |
|
6/10。试着解读这情节零落的作品明显徒劳,却能发觉出暴力幽默、令人迷醉的瞬间,比如母亲在化妆室拿出枪逼男孩露出笑容,辍学的黑人小兄弟假借慈善名义卖糖果,水池中兔耳男孩与少女们接吻,雨中的猫尸等;如果每个独立导演认为堕落青年就是玩音乐、公共猥琐、喝酒和扳手腕摔凳子,那片子都没法看了。 @2016-07-16 16:20:09 |
|
从《春假》往回看,哈莫尼·科林这部早期独立作品已经有更多其作者印记,对一种生活状态的刻画,悲凉绝望的诗意,他似乎很着迷于反复的台词和影像片段。 |
|
可以更真实,也可以更荒诞,游离在二者之间,便会显得做作,换句话说,不像真的,像装的。 |
|
这是我观影史上第一本这么看不下去的片。。 |
|
peanut butter motherfucker! cause U're a big motherfucker! |
|
最棒的镜头:两个傻逼在大雨中边哆嗦边反复枪击一只死猫。
PS:只有我觉得这部电影宗教意味很浓吗? |
|
边缘人物边缘电影,多个关联不大的故事串在一起反映出一个边缘主题,美国青少年暗无天日堕落颓败的糜烂生活。半纪录手法,手提摄影,质感粗粝。小青年杀猫虐猫、污水里洗澡、白化病肥女、punk青年虐椅子等一堆奇异而催吐的画面 |
|
《奇异小子》其实很难用单纯的好坏来界定,科林曾称此片为“一部由现实碎片组成的诗”,而这种诗性恰恰根植与一种无序与混乱之中。通过碎片化的叙事、即兴表演、音乐混搭的结合,科林极端地展开了一次影像实验,无调性透露着冷漠的气质,这既是美国独立电影对法国新浪潮的一次回望,也是对传统叙事无法承载现实复杂性的失望。影片在彼时受到了主流评论界的口诛笔伐,伊伯特认为科林以艺术之名剥削边缘群体的苦难,碎片化结构与反高潮处理的无目的性都被视作是对电影社会功能的背叛。事实上,科林在本片里的确没有展露价值立场,无论是同情亦或是批判,《奇异小子》只以极端的姿态进行展示。赫尔佐格曾言:“电影可以像诗一样美丽,也可以像呕吐物一样令人厌恶,或者同时兼具两者。”《奇异小子》毫无疑问是这则宣言最纯粹、最生猛的佐证之一。 |
|
比魔幻更魔幻的一部青春寫真。Gummo想要表達的青春像被抽死又補了幾槍的短毛黑貓,又像破壞力巨大的龍捲風,轟轟烈烈而又真實。 |
|
是不是个怪胎镇啊? |
|
特别好!一定要看。真的。强烈推荐。喜欢吗不知道。但是讨厌他们杀猫,非常的恨。 |
|
剧情台词充当配衬,不同人不同解读,不存在看不看的懂&小男孩在bathtub里吃意面那幕最打动 |
|
尽力追求无意义,构建一种“庆祝无意义”的混乱状态,这种“尽力、构建”之于“无意义和混乱”本身就是悖论,加于其上的各种胡闹说不上也不愿意被看成是符号,只能说是些噱头。就算单说是实验电影,但是和戈达尔67年过渡期伪纪录片(略知一二、男性女性等)的结构很是相似。(btw剃眉毛是致敬syd吗) |
|
被海报骗了;各类边缘人的生活状态,龙卷风仿佛带走了所有生机,活力,吸干了健康、次序,整个城市都是混沌,病态的。开头的黑胶贴乳和结尾的BB弹打死猫的歌还行;虐猫这事记得小时候我院子里也有人偷摩托车的汽油去烧猫,这是何等扭曲的心理?是要炫耀在生物链顶端活着却做畜生不如的事很叼对吗?煞笔 |
|
whether you like this film or not,it's impossible to forget!
继铁皮鼓的奥斯卡后,又一长相诡异的小孩震撼到我神经 |
|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3132340 |
|
藍色吉祥物也好,粉色兔子頭也好,都不是阻隔絕望生活的套套。 |
|
我终于看了这片 晃动的镜头 DV式的录像 乱伦 孽猫 毫无章法的切镜头 莫名其妙的人物 一星给结束之前的那首歌 严重怀疑那帮给五星到底有没有看过!!!!!孽猫的畜生!!!!!!! |
|
Gummo是个奇异小子,干净的小兔子无害也不会反抗但是生活的自由自在,美国孩子的少年时期有些混乱,暴力的血腥的早熟的性还有聪明的孩子,畸形的人却不像外表那么渺小,就想是一堆长满杂草的灌木丛,总会有奇异的花芬芳的开放,我很喜欢兔小子已经他带来的真实。 |
|
1.世界如此绝望,2012如此虚妄
2.生而死
3.少而不惑是为真 |
|
CC标准收藏编号 #1238
TSPDT Top1000 No.661
《猜火车》美国版(?)更偏平静的荒诞,75%剧本+25%即兴,Herzog最喜欢浴缸场景中墙上的培根(好怪……虚化的镜头完全没注意),情节指向的角度很多,几乎想囊括所有社会议题,不过场景间的切换还是太简陋了,风格化的滤镜更是有些多余,使得建立在现实上的内容显得梦核…… |
|
KOOLER THAN JESUS AND COLDER THAN IN HELL |
|
哈莫尼科林一贯的问题青少年大杂烩 刻意的粗颗粒晃动记录风 猎奇式的回忆及震惊(免疫不免疫的就另说了)独白 风格化显著,但这导演的东西我都不喜欢 |
|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资本社会素描 |
|
This film felt so dreamy and merciless at the same time. It portrays rural life in Xenia, Ohio as a place between the land of living and hell. No future, no end, just killing time.
Every character in this felt like they represented a state of mood and event. The random old footage is just seasoner for the atmosphere to go even further. |
|
22.3.15重看。 |
|
我喜欢兔耳朵,喜欢俩小孩骂人的那段,喜欢俩小孩去嫖娼的那段。除此之外真是莫名其妙。 |
|
lonely people. em. really lonely |
|
在尝试消解美和丑、雅和俗、边缘和主流之界限的同时将垃圾拍出诗意、以童真对抗残酷,呈现出了一种极具作者性的美式旧核/童核影像风格并实现了他所追求的“完美的毫无意义”。不可预料的灾难毫不留情地摧毁了他们那摇摇欲坠的生活,与其郁郁寡欢地苟延残喘,不如殒身不恤地匍匐爬行吧。眼前的糜烂既然早已无法改变,那就在这般放浪形骸中落拓不羁地活到死吧。 |
|
creepy movie
creepy people |
|
一张张奇异的脸微笑着歌唱阴郁,拥抱黑暗,享受着暴力与被暴力。 |
|
时刻铭记所罗门在脏兮兮的浴缸里洗澡,他妈端来一盘面,给他一块巧克力放在浴缸上,他妈帮他洗头,泡沫掉在面上,所罗门若无其事的吃着,巧克力无意中掉入浴缸,依然若无其事的捞起来吃掉~ |
|
8.5/10。①一个破败城镇里的青少年少女们麻木、无聊、堕落(吸毒虐猫等)的生活日常。②运用生活流叙事营造了迷茫的生活化氛围(契合文本)。③既想做传统故事片(从剪辑语法、表演模式、对戏剧性的倚重等可看出)又想做生活流电影,最终两者虽平衡地挺好,但影像力量无疑被大大限制。 |
|
good movie indeed, but why killing the cats? |
|
美!!!Harmony Korine正年少呢 |
|
龙卷风摧毁生活的原貌,就像时光无情的侵蚀我们的生命,留下来的是凄风冷雨中可怜巴巴的尸体。把我也带走吧,和那温情的记忆 |
|
前半段看的时候极其恶心/生理反感,但因为是课堂要求还是忍着看了下去。当看到地下室母亲拿枪指着儿子以后就开始慢慢appreciate the absurdity & realism of this film. 非常有启发和喜欢,虽然观感一般,估计短期内(五年内)不会想重温。 |
|
各种变态各种无聊各种颓各种傻。CS姐您没事拍这么多独立囧片是要闹怎样啊?!!!雨天游泳池接吻倒是美极了 |
|
龙卷风带走了一切。幸存者的良知让他们没有办法好好生活。在生命中最糟糕的日子里只看得进去哈莫尼科林,怎么办我是不是抑郁了。虐猫的部分无感,他们打椅子我却觉得很疼。我觉得很难过。 |
|
我有一只兔耳,我会在厕所里割掉它的. |
|
能收集这么多丑恶的东西也是一种才能?! |
|
每一个人物拎出去都可以单拍一部电影,但他没有,他聚在一起,甚至用不那么讲究的非线性叙事,制造了一种生猛感,这是不错的缔结世界观的手段,单刀直入。大多数电影是精心修饰的,一千多个镜头,每一个拍好差不多就可以保证质量,但这部电影感觉是一种反着来的做法,每一段戏都在传递一种破坏感,这种原始的欲望,也因此比起韦斯安德森的电影来说,我会更加喜欢这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