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人帮助无助的朋友完成了最后的自杀心愿,善良的人们便在舆论中成了恶魔。影片有意打破纪录片和剧情片的界限,纪录提供了真实的事件结果背景和语境,人们的内心再强大依旧是在流言蜚语分崩离析,重新审视自我。纪录式的片段穿插和MV式的剪辑打破了叙事的连贯性,倒是提供了更多面化的视角。★★★★ |
|
一个走入绝境的家庭伴随一个各种美好的陌生人的闯入而几乎崩碎,却因为这个人的离世而重获美好。是这样么?这故事还真…喜欢这伪纪录片式的讲故事方式【虽然也算蛮老套的手法】。 |
|
虚张声势嘛。 |
|
自杀题材就不要乱文艺了,角色多,重心散 |
|
很赞同某位豆友的一句话,这是一部现代诗实验电影。多赞一句,荒诞的故事被如此真实地处理,很有功力。再多赞一句,夫妻俩在厨房吵架那一幕的配乐,神来之笔。 |
|
是很意识流,但是,人家导演很节制地没有去追踪每一个角色的神经质,没有深挖每个人内心的欲望,这很好。平和舒缓,偶然有崩溃,但崩溃得有意义。 |
|
精致 |
|
这是一部形式奇特的剧情片,在伪纪录片的基础上更近一步,不掺杂任何对现实的解构,只复合淡淡的诗情。 |
|
i was thinking "this is a __ version of Visitor Q" throughout, i dont know. beautiful, depressing, relieving. |
|
荒诞的直击心底。失而复得的碟,从一个家到另一个家。 |
|
不打五星的话就说明是理智打分。。那应该只有三分吧。。。 |
|
Chris Langham演得真好,Tim和姐妹倆的戲很無聊。 |
|
6.8,英式闷骚小文艺片,非喜剧,非惊悚 |
|
may become an indie cult one day |
|
強推!!! |
|
絮叨多了点 |
|
文艺 神经质 闷骚 诗意 实验 黑色幽默 |
|
实在乏善可陈~ |
|
叙事方式有意思 当中一段定格摄影 不错 黑色幽默 |
|
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看的电影 最后哭得停不下来 |
|
笑点颇多,结局心伤。 |
|
In the vein of typical sureal Brit comedy eg. 'spaced', but the whole result is muddled, flimsy sometimes cringe-inducing. Indie heavey soundtrack is annoying too. Doesn't work for me. |
|
作为实验电影,称职地担当了文艺敏感来着。不过还是当喜剧呗,笑点蛮多的,仔细找话 |
|
这还是电影吗?整的跟个纪录片似得。还那么难看。 |
|
正确的隐喻,方向自由 |
|
伪纪录片和mv交替剪辑打破了叙事的完整和连贯,多视角,电影整体显得随性而且诗意。 |
|
实验风格非常强烈,纪实手法和剪辑的运用比《超脱》更胜一筹。但是剧本偏弱,需要人慢慢琢磨的絮叨台词多了一点,看起来可能会脱节。很喜欢梦境一段。 |
|
黑色怪鸡片,幽默的地方不多,两女儿的设定也很鸡肋,伪纪录风格现在也已烂大街,只有男女主老两口的英音还稍算可爱 |
|
主演Simon hhh 屁啦。。惊悚的标签又是什么??还不错诶 |
|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是觉得挺有意思,很多钟情独立电影的文艺青年可以借鉴。 |
|
一首现代诗实验电影,荒诞抽离黑色幽默,叙事如果再收敛一点就完美了 |
|
西蒙太棒了 |
|
叙述的角度ok |
|
生肉先看个热闹,有空再细品品 |
|
挺好玩的
粗扫了一遍又细看了一遍,还是可以静下心来看的片子 |
|
意识流,角色心思很难懂。Tim对杰丝和凯蒂同时说i love you,both of you.的时候,我也是蒙逼了。电影里幻境的拍摄很有意思。汤姆森一家最后埋葬尸体时索菲的话很有感觉。Tim的扮演者撑起了本剧的颜值!给四星,毕竟是一部低耗资的独立电影,导演当时也很年轻。 |
|
神作! |
|
失望 |
|
败给黑色幽默 |
|
哈哈太英国了吧 神奇的东西 |
|
简直神经病 |
|
通过多角度呈现来组合事件的可能原貌 拆解出现在事件中每个人的状态 |
|
内心再强大也会在流言里分崩离析 |
|
太像Flowers |
|
神经兮兮挺有趣 |
|
有些地方过于像MV了 |
|
日本的导演与编剧,果然带点日式的文艺神叨叨。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
|
自杀 |
|
用对涉事家庭成员的采访串联起故事,关于诗歌、死亡的话痨片。 |
|
确实有韵味,有新意,但观感也的确不算太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