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战火中的女神(西语) Commander Arian (2018)

    最近更新: 2024-01-24 720P
    • 主演: (Arian Afrîn)
    • 导演:阿尔巴·索拖拉 (Alba Sotorra)
    • 编剧:杰斯珀·奥斯蒙德 (Jesper Osmund) / 阿尔巴·索拖拉 (Alba Sotorra)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西班牙 
    • 年份:2018 
    • 更新:01.24
    • TAG:纪录片
    • 片长/单集:85分钟
    • 豆瓣评分 6.3 (82票)
    • IMDB评分 7.6 (票)
    • TMDB评分 8.10 (热度:0.84)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西班牙电影《战火中的女神(西语)》的免费在线观看,《战火中的女神(西语)》是对白语言为西班牙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3分,有8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ISIS的野蛮入侵让曾经平静的叙利亚乡村成了人间地狱,30岁的阿里安在这里率领她的娘子军与恐怖分子对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她们解放了小城Kobane,阿里安付出了代价——她身中5发子弹,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回家休养伤愈后又立刻重返战场。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阿里安和战友们的战斗实景和前线生活状态,......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在线播放或下载

    • 剧情简介

    • 报错

    ISIS的野蛮入侵让曾经平静的叙利亚乡村成了人间地狱,30岁的阿里安在这里率领她的娘子军与恐怖分子对抗。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她们解放了小城Kobane,阿里安付出了代价——她身中5发子弹,好在没有性命之虞,回家休养伤愈后又立刻重返战场。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阿里安和战友们的战斗实景和前线生活状态,借此反映战争中女性的处境,以及她们强烈的自由意志。影片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色彩和女性立场,镜头语言朴实有力,画面中的女战士们无比真实、鲜活,她们与残酷、激烈的战场氛围形成了强烈对比。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6 IMDB 7.1 高清
      12 Jours
      2017
      纪录片
      法国

      精神病院12天纪录片

      12 Jou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完特别想学法语,北影节版本的翻译太差了……
      • 有个漂亮的开头结尾,问题在于主体八十分钟,基本就是在一间法官室里以六分钟左右为一组做正反打。在这种极简主义的纪录片形式语言系统下,影片的内容却不够丰富——这个过程里有很多重复、同质化的部分,尤其是对法官与患者两边话语体系和各自的关系呈现上,显得浮光掠影。和《囚》比,差距很大。#IDF2018
      • 规整有序的空间里满是躁动不安的灵魂,可以隐约窥见采访对象的分类痕迹,窥见其所处的社会阶层与家庭背景,但素材显然偏单薄,也未见精心剪辑,整体平庸难以出彩;空镜和配乐倒挺美,但基本没叙事功能,用作转场无甚大意义;分分钟和《囚》做比较,完败。
      • 意料之外的好看,鬼魅般穿行的开场,病人与“法官”的对峙,大雾中的空镜。。。Alexandre Desplat的配乐赋予了点石成金的魅力。政治,“疾病”,恐怖主义,人权,简简单单的三个机位镜头却囊括一切。几个“病人”的眼神让人难忘,尤其是那个亲手杀了自己父亲却忘得一干二净,看起来轻松正常的男人。
      • 正片水准追平那张蓝色的海报。
      • 题材也并不占优,以空镜打隔断的手法太老套了,纪录片也得稍微讲点试听吧。(北京电影学院标放)
      • 第八部,福柯解释过,疯癫并非病理学问题,而是社会学问题。那些病人没有一个经过裁决被释放,而且面对精神失常者的询问,高知们全部哑然,很滑稽了。电影里没有直接拍摄疯癫,而是呈现冷静和对话。“孤独重压在我身上,我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不能自杀”“如何判定精神失常”“我想和女儿相爱”
      • 有记录意义,无艺术价值,沉闷整场,引人入睡。
      •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精神疾病患者題材紀錄片。病患要接受法官訊問以確定是否要繼續強制住院治療。然而法官基本只會照本宣科,無論病人情況,唯醫生決定馬首是瞻,不由得讓人質疑其中的官僚性。是否有權剝奪病患的自殺權和探視兒女權?紀錄片將迷惘氛圍的空鏡與對話記錄交替剪輯,只亮出問題,缺乏深度
      • 3.5。1.每个“疯子”都想出院,但。2.整体过于蜻蜓点水;只能说,或许雷蒙·德帕东并无意拍得更深入灵魂肌理,更让他在意的是对司法制度的反思;因此,没必要拿《囚》来对比。3.那个杀死父亲的男人说,他是三位一体的存在。4.“在这个讲人权的国家里,你们真是滥用职权”。
      • 没有一个人被释放,也不可能有一个人申诉成功。本以为探索人心,结果是对制度的反思
      • 个人觉得这部纪录片只讲了一件事,那就是复核强制入院治疗决定的法官是怎样工作的。在接近中立的镜头下,我们能多少看出每位患者自己的情况的复杂性和标准之间的冲突,对于治疗来说,患者存在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可能性都是衡量的标准,但具体标准没看到。尽管不完善,但增加第三方审核的程序是绝对必要的
      • 公然犯罪&第十区法庭?只能说马格南摄影师的关注点果然非常马格南!视点比较分散,涉及官僚机构、人权、疾病等等问题
      • 20世纪所有的疯人院故事都是福柯的注脚。
      • 毫无修饰的质朴,也因此平淡至极。是想表达这一制度实际上只如走过场般荒谬?呈现正常与不正常间难以明晰说明的界限?题材很棒,但个人以为,拍摄的想法实在太少了。
      • 對比之下,《囚》漫長的拍攝週期和片長的價值得到突顯。片頭病房走道的緩慢推進簡直太做作了。另一方面,這個片子也好,《囚》也好,拍攝能得到院方的支持與配合,跟張元拍李陽的《瘋狂英語》有那麼點異曲同工的意思,但又不完全一樣,這邊稍多曖昧一點。
      • 偷懒的纪录片
      • 精神科医生为何能有那么大权力,把精神病院几乎变监狱?in the country of human rights?
      • 我不是医生我不懂,但我授权医生,这……
      • #HKIFF# 从司法议题切入社会各个面向乃至生死,镜头不动声色地旁观。空镜头留白将观众导入思考。
    • 豆瓣 8.1 IMDB 7.4 正片
      City of Ghosts
      2017
      纪录片
      美国

      幽灵之城

      City of Ghos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如果只有伊斯兰国的描述顶多就是奇观展现,更何况没有展现暴力镜头,但是加入了德国居民反难民游行一下子就把话题拉高到一个层次。一边水深火热,一边敌意满满。何处是故乡?
      • 勉强两分。精华在开场的拉卡实况小视频里,有些枪毙和示众镜头(近距离枪杀无爆头效果),全片主要内容就是一些反阿萨德又被isis赶出老家的脸书系拉卡“新闻工作者”衣着光鲜油头粉面的躲在德国生活(导演脑子有病吧?),怪不得片里收了右翼赶他们滚的游行,在叙利亚互相杀不好吗,傻逼键盘侠赖着不滚。救救欧洲,救救白种人,我哭了
      • 让人感动的人性以及深沉的叙事性,虽然或许比不上Heineman的前作Cartel Land,但依然是不可多得的纪录片,目前为止我的年度最佳 - 9.5/10
      • 拉卡:人命如草芥的幽灵之城。题材本身足够震撼,都是生命换来的影像。人物群像也无比值得尊重,体现了记录的力量。但是纪录片本身还是流于表面,多是就事论事,没有更深一步的分析来龙去脉,实在让人遗憾。
    • 豆瓣 8.2 IMDB 7.1 HD中字
      Melancholian 3 huonetta
      2004
      战争片
      丹麦/德国/瑞典/芬兰

      三个忧郁的房间

      Melancholian 3 huonett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只恨罪恶不憎人”?每个孩子清晨醒来的情形都是相似的,后来那些所谓的责任和仇恨才苏醒过来。
      • 叫不醒的孩子。
      • 18/4/2006 9:30pm Science Museum
      • 清晨,骏马在迷雾里模糊了身影,熟睡的孩子不想被残酷的世界唤醒。
      • 都觉得过于真实不美好 可现实也许就是这样 将车臣战的关注焦点放在细路身上 很犀利... 其实我倒是更想知道战争给之后他们的成长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 2013 -7-21 展现了俄罗斯车臣冲突背景下的孤独、寂寞、戦爭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的童年……
      • 當俄羅斯主體人民和高官大喊車臣戰爭勝利的時候,他們還沒發現自己為同胞搭建了一個房間二號。
      • 这些小孩老可怜了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ac233a00102v7i9.html
      • 关于车臣战争与儿童。太沉闷了,但大概没办法不沉闷。大量面部特写,孩子打哈欠,我也打哈欠。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正常的人类,这就是正常的人类生活。没有新意,还会重复,还会继续。个别的人大概有所谓"希望",人类没有。
      • 谁能给我一个正常点的字幕
      • 主要记录了战争下俄罗斯和车臣的孩子们各自的生存境况,还有这些孩子如何被战争和成人们带上敌对的道路。
      • 第一章:渴望。没有比这更冷酷的童年了:单亲或父母双亡,未断奶就被送进军校,枪为玩具玩具为枪。第二章:呼吸。车臣,母与子分别时,黑衣小男孩一直为妈妈拭泪,我发现我默默掉泪,才意识到这是纪录片(摄影太稳了好伐)。难能可贵的是导演从战争双方角度见证。配乐很棒。
      • (即日起±列入标签)
      • 那个小小的被视为异类的车臣孩子
      • @goldsmiths library; 就差一丁點空間(房間)感
      • 题材选得的确是好,好到随便怎么拍都可以拿奖拿高分。
      • 散文诗的影像质地,偏爱于近景孩童的脸庞,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主题先行的影像剪辑。镜头不再以客观中立观察者融入于现实,而是以超然的视角泯然于无声叹息。工于配乐与诗意影像的叠加,胜于题材角度的深刻,不然可能就装腔作势了
      • 战争失语症。 到底也不知道第三段里是个什么仪式,也没个客观的全景,故意神秘化吧~~
      • 确实有点学安哲,尤其镜头和配乐的时间点。忧伤的纪录片。
    • 豆瓣 8.7 IMDB 7.2 HD
      Rebuilding Notre Dame: Inside the Great Cathedral Rescue
      2020
      纪录片
      英国

      古教堂大救援:争分夺秒拯救巴黎圣母院

      Rebuilding Notre Dame: Inside the Great Cathedral Rescu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重建不仅是建筑,还有信心。
      • 修复有多难也可以看出当初建起来有多难
      • 短短一个小时学到太多。木梁上的刻痕是与过去的对话,新技术的运用是与未来的连接。
      • 慢慢修,橡木總是有的。
      • 惊叹于中世纪的工艺,修复的海量工程和多学科的分工协作。重现人类共有的文明,这是要花费五年乃至五十年都要去做的事。
      • 18年初去过,20年初路上经过但没进去,原以为经过一年修复有部分能参观,看片子才知道毁得这么狠。还原古建筑实在太难了
      • 惊讶于无比细致的科学重建,更惊讶于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
      • 涨知识啊!
      • 五年,不怕,我们可以等,但不要等太久
      • 修复也是一门艺术 还是充满希望的那种 之前看新闻说主要的玫瑰窗没事 松口气 但现在看来毁的还是挺惨烈的 马克龙说五年修复完 但估计这部纪录片截止的时候还没有受到新冠的影响 虽然一直重复着大火的画面 也有提到这次给人们带来的好的反思 包括对其他建筑的3d scan project 以及设计出一套以后也可以参考的修复方案 还有关于重建的新设计(但感觉都hmmm)修复过程也是细致到极致 对这座教堂历史的revisit 精确到具体的木材石材 彩玻璃窗也是要一点点用棉球清洗 再粘起来 感人的匠心啊
      • 好棒啊!有生之年参与这样一场重建超级幸运了(虽然这种机会最好不要有才好)
      • 一个不留神就已经一周年多了,巴黎圣母院也在积极重建中。这个片子虽然不长,但解密了法国当时的一些高超建筑工艺,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来止损、勘察、制定修复方案的过程。等以后完全修复了,期待看到一个纪录片剧集讲述整个教堂的修复工作。中国建筑师这次也参与其中,期待看到一个央视版的。
      • 用于艺术的技术
      • 真是太硬核了,实战展现修复一座古建筑涉及的方方面面,学科的交错,工艺的扎实,不说一句带水的话,底下却是厚实的人文性。人文,是不需要放在口中滥嚼的。
      • 尽管一个小时并不能完全介绍整个工程,但依然是一个好的记录,告诉公众过去一年发生了什么。这不仅是修复古迹的过程,也是重建信心的过程
      • 一年多过去了,当时的新闻仍记忆犹新。第一次了解到建筑结构,回想起来,建起来真是奇迹;事已至此,修复也是。为避免彻底坍塌,为重新恢复原状,如此多的人运用科技和智慧共同奋斗让我觉得:人类为文化而奋斗的样子本身已经足够美。
      • 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系列~希望疫情没有造成太大的修复进度~希望这个系列能持续更新。
      • 拍的太棒了,每分钟都是干货,3d建模模拟,各个行业的专家,木头,砖墙,彩色玻璃等视材料种类而特别定制的修补技术。其中有一点非常值得拥有古建筑的国家学习,即对古建筑做全息建模,包括对所有材料单元做断代和物理性质分析。可贵的是,本纪录片没有忽视女性劳动者,出现了好多女性建筑师,专家和工人。
      • 有教堂结构的剖面图还涉及玻璃 拱顶 铜钟不同修复方式和连锁反应 甚至因为这次事件有了每块不同的编号材质可以查询 一方面感叹艺术啊真美好 又感觉结构工程师太牛逼了…这不比数学还难嘛
      • 一年过得这么快
    • 豆瓣 7.9 IMDB 7.2 HD
      Betting On Zero
      2016
      纪录片
      美国

      零股价

      Betting On Zer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电影揭示了一个存在多年的以奖金制度为基础的多层次直销系统,曝光了以健康为口号的康宝莱的黑暗生意,并让华尔街对冲基金大鳄Bill Ackman成为一个拿出十亿美元真金白银、并且在承受没有上限亏损的孤胆英雄。欺骗熟人好友来挣钱,大家努力去维护金字塔的谎言,人性之恶莫过于此。2017年7月Netflix观影
      • 金字塔传销扒皮 Ackman是不是华尔街第一可爱的风投
      • 合法传销就问你怕不怕。
      • 记得初中时总有人上门推销安利,劝家人加盟,说保赚不赔,今天看到herbalife的故事,突然发现私人历史就这么抠嵌在资本主义洪流中。钱权欲望、儿戏般的华尔街政治、虚幻的美国梦、邪教性的传销构造,人性的种种黑暗荒谬,在川普竞选的背景下更有深意。导演也立志于揭露人的矛盾和反差,问答很棒
      • 这片子不太客观,康宝莱固然就是传销,但当代快消品牌不也是利用广告在行骗么?美白去头屑不也大都是编的故事么?牙膏里放点云南白药真的能止血?桃花姬的花生酥里面又有多少阿胶?倒是美国能有这种制度可以鼓励某些人为了利益推动变革让我觉得比较佩服
      • 康宝莱之争(Herbalife,2012~2016),起于Bill,止于FTC,事涉拉美裔非法移民问题。做空方,比尔•阿克曼(潘兴广场,对冲基金)vs 轧空方,卡尔•伊坎(伊坎企业,对冲基金)。片尾特意提及两人去向,春秋笔法:“狼王”伊坎担任川普政府特别顾问(次年辞职),此为贬。阿克曼依旧保持空头,此为褒。
      • 原本只是对“金字塔式诈骗”的传销控诉,当Bill Ackman和他的死对头加入后,逐渐变成一种买空卖空的金融狼战,感觉美国底层人民的福祉也瞬间被淹没在绿花花的钞票之中。
      • 这蛇皮译名。应该译成“做空垃圾”。
      • 记住了一句话,任何替代三餐五谷的方式方法来减肥,都是违背自然法则的!
      • 我就有总在发展下线的亲戚,我家还有产品呢,类似的生意可真不少。怎么说,就像传教,从外面看很傻,但架不住里面的人真信啊。康宝莱现在也是业界最大,股价比12年还略涨了70%
      • 金字塔骗局,传销,从小就知道是违法的结果到现在还是层出不穷,被骗受伤最重的都是贫穷和弱势群体,华尔街大头的争吵让这些人显得更渺小了,律师站在受害者中间接受着他们的祈祷的场面有点震撼,有点吓人。ackman的脸好像没法表现出任何情感(is he on anything...?)
      • 有点意思!gotta admit Bill Ackman so damn hot...他的presentation skill太厉害了...people get away with big lies...康宝莱和X茶奶昔这种代餐真的是违背自然,任何喝这玩意的都get memed!
      • 直銷金字塔
      • 想起妈妈有个同学在1992年安利最早打入中国时就开始进去,后来做的讲师,虽然是副业,钱是赚的多,但是赚的都是黑心钱,报应还是有的,她的儿子因为从小吃安利所谓的健康品导致很多病,她自己的正业也总遇挫折。明明这么多年了,年轻的一代还是很容易被洗脑去做安利,人类就是概不了贪婪的本性,害人终害己啊。康宝莱的标志标明某会在背后的支持,单靠普通人又怎么可能让他倒台呢
      • 亿万第一季第四集的原型案例 Bill Ackman vs Icahn short vs short squeeze
      • 利益动人心,传销的形式在变,本质不变。康宝莱是一个大骗子,相信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正如纪录片中所说,小骗反而容易识破,大骗反而不能。
      • 一个如此猖狂的上市传销公司...心疼Bill Ackman好几秒...
      • 多希望有更多的人能看到这部片子。先不论Ackman的初衷是什么,但是在商业社会,政府监管缺失的时候,那些被金字塔骗局裹挟的渴望着成功的人们,谁来保护他们? 越是没有能力辨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人,越是受到伤害。哎~~
      • 骗子大法。
      • 编剧非常巧妙。导演很有倾向
    • 豆瓣 8.2 IMDB 7.5 HD
      Hell on Earth: the Fall of Syria and the Rise of ISIS
      2017
      考驾照
      美国

      地狱之地:叙利亚的衰落与ISIS的崛起

      Hell on Earth: the Fall of Syria and the Rise of ISI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m2162:满目疮痍!苦难依旧!“所有的暴力和苦难,最终都会影响整个世界,我们都是人类的一部分“,社会崩溃了,边界还那么重要吗?和平啊!!!!!!
      • 比同一年的《幽灵之城》强,比较完整的讲了叙利亚内战爆发——各界干预——ISIS诞生发展——欧洲迎来难民潮这条线,但第一部分含糊其辞倾向性太强,你反对巴沙尔,总得有个理由吧?比如我房子原来值600万,房价崩盘了只值200万了,那我要跟巴沙尔拼命——像这种扎实的理由一条也无,都是在空泛的喊什么口号,这让叙利亚人看着像些没有逻辑的精神病人,化学武器和死了多少小孩也是个无聊的套路,巴勒斯坦人造出那么多孩子等以色列杀,杀完了摆出尸体我看也没在国际闹出多大动静。ISIS和难民部分的解说倒还犀利,介绍了些唱歌鼓舞士气、如何利用网络传播恐怖等小细节,算有趣。这片最大的看点是有不少死人的镜头,爆头、倒挂、火烤等各种,比小清新的《幽灵之城》是好太多了
      • 榮格必看,要點全中。
      • 叙利亚人民运气太差,差点干翻阿萨德却跑出个更可怕的Isis,最终一无所获,只能流亡他国或者冤死故乡。相比于人道危机,我们更应该尊重那些“为了自由死”的人,但理性地说,秩序比自由更重要,人道比人权更重要,不要轻言暴力,否则就是一地死伤一无所获。那些忍受过暴政的人,也会很容易投入宗教极端的怀抱。
      • 简要,但是清晰。
      • 还是不够全面深入!
      • 战争的残酷,隔阂的无奈,仇恨的升腾,死亡的无情。21世纪,有些国家早已在文明3.0的民主法治社会,而有的国家和民族,却依然在你死我活的低劣的仇杀地狱之地。
      • 十分珍贵的第一手素材
      • 2017.06.13@國家地理
      • 非常震撼
      • 能较短篇幅解构中东叙利亚问题(过往十年)的脉络,当然,首先你要对各派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有一对的认知维度。
      • 跨文化传播课上播的纪录片,很条理地梳理了叙利亚危机和ISIS的发展过程。
      • 如果说该纪录片的不足,应该是说其政治倾向性太过明显,而这个倾向性也从反面解释了电影题目的根源……感谢九死一生的战地记者展现千疮百孔的末日城市景象
      • 这个世界会好吗
      • 一言难尽。
      • 片子的结尾,难民流落欧洲,政府军在俄罗斯的支持下渐渐收复失地,国内的留存人口还在战争的废墟上挣扎着生存。而今美英法的重新加入,将在地狱边缘挣扎着脱困的人民,无情地赶回深渊。
      • Nat Geo出品就是不一样 特别真实的纪录片 #TFF 今年完美收工
      • 各方势力的博弈,遭受灭顶之灾的永远是手无寸铁的平民。
      • 为了做出来字幕反复看了好多遍,对于整个局势演变的叙述相当完整,将国家的忧乱放在国际视野下,还有暴力与政治的关系,到最后关于难民和刺杀的片段,又恐怖又难过。略带一些政治倾向性但也影响不大。
      • 虽然是自己翻的字幕,但说句公道话,这片用来普及知识可以,但立场仍旧是站在反政府军的,也算是难以跳出的创作圈吧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