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气营造的很好。貌似在记录生活层面,却比纪录片还无聊。镜头里面这么多内容,还能拍的如此干涩乏味。 |
|
6/10。我看的第一部埃索里亚尼作品。中规中矩无亮点,此类白描生活手法的电影多得去了,从LMDB上才6.6我就猜到会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大闷片,不是说你想表现正常人庸俗乏味的无为度日不可以,但如果片长不加以节制就很容易让观众感到厌烦。 @2014-04-15 20:56:00 |
|
小城镇人民的烦闷无聊脱力感,不是从小浸泡在花花世界的大城市子民能切身体会的。跳出电影插一句,同理,南京武汉昆明兰州石家庄可以出产比北上广更好的摇滚或民谣;大陆的又比台湾的质量好一点。早10年还有陆晨这种厂工子弟感的上海小青年,现在只有低头玩数码的一代。身份鸿沟早被消费品填平。 |
|
奥塔·伊奥塞利阿尼补完。2002年柏林最佳导演+费比西。这片子应该去威尼斯嘛说不定金狮就拿下了……可能是奥塔观众缘最好的一部?用非职业演员(Jacques Bidou是个著名制片人),工厂的段落拍得相当好(尤其意大利工厂那段快要笑死了)。这种鸡零狗碎的乡村生活和日复一日的重复,让有梦想的人产生的逃离冲动,却是十分动人。奥塔自己扮演一个住在威尼斯的装逼的老贵族也是笑死人了。2015年资料馆放过不过睡过去了大半,这次终于补上了,觉得好可惜啊那么漂亮的威尼斯风景……期待有机会再看一遍大银幕。 |
|
真正的诗意电影。白描却充满各种意象:上车脱鞋进厂熄烟。圣乔治残忍杀死公主心爱的鳄鱼。挑红线的姑姑们,倒射的父亲。拆信的邮递老头。异装的老友保罗和桌上硕大的老鼠。寒酸的侯爵破地毯,画像是路边的速成。屋顶喝酒畅谈威尼斯精神。妻子撕掉明信片。孩子角色扮演圣乔治杀鳄鱼。结尾,女人们给男人们围围巾。 |
|
男人的浪漫,与之对比的是,埋头枯燥日常不懂男人浪漫的女人。。结尾丈夫接受妻子突然的温情差点把我搞吐了。。当然导演未必对女人全面否定,但同情的重点是逃离日常的男人,而困于日常的女人正是他们要逃离的日常的一部分,只有非日常的女人才是美的。。我理论上应该能get到逃离现实的愿望,还记得当初看all or nothing的共鸣。。但这片简直激起了我上班每天累成狗而某些同事屁都不干的ptsd,而且非常不幸这些同事都是男的,大概稍微能干一点的男的都不会留在这个破地方。。回想了一下,文艺作品里女性的“浪漫”好像多是追求物质上的虚荣和感情上的依附,哪怕出于教化意义这些浅薄的浪漫也终将幻灭,长得漂亮的叫悲剧不漂亮的叫作死。。男性的浪漫才是精神的追求。。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搞成了性别对立,工作令人丧失理智。。 |
|
生活在别处,诗意在远方,绕过一个国家的边境线,在威尼斯屋顶上俯瞰水城气象万千,渴望在生活重负之余偶尔发呆分神,最终呐喊归于平静,日常的静水流深覆盖了梦想的千言万语;白描简洁素净优美,不乏幽默,日光里涌动着小镇亘古的悠然,各色居民群像生动。 |
|
如果我说一个片子有催眠效应,一定是夸奖。流畅又稳定的场面,每个人都有小梦想并不知不觉间都圆满的情节,或许有宗教有家庭有工业社会的讨论,但又似乎都没有,轻喜剧的处理,平静优美 |
|
我好喜欢这部电影。故事并不重要,并且本身对白非常少,而且我看的资源后面没字幕了。就像金黄色的回忆或者是罗马一样传递的是一种时代。你只需要跟着他走在八十年代的法国村庄,或者游走在威尼斯偷看撩起裙角的修女。这种让生命看起来特别美好的,我给十星。 |
|
过度强调埃索里亚尼《星期一早晨》中的政治倾向是适得其反的。他的影像风格显然是在向塔蒂和考莉斯迈基看齐,在轻喜剧的氛围里对人类生活的现状进行善意地揶揄,然而始终充满人文的体恤精神。电影对于男主角的游历经历根本没有作大规模描绘,离开威尼斯后的奥德赛更是完全掠过,这说明电影的重点依然在这个法国小村庄的日常生活里。星期一清早是这庸常日子里最戏剧化的时刻,那么在这时坐上一个逃离的白日梦也无可厚非。毕竟工厂的烟囱就竖在那儿,就算是在风景如画的威尼斯。那么,back to it! |
|
平淡又有趣,要坚持到后半程,很多亮点,脱鞋开车,搬石头,再遇小偷,还有那个装逼的侯爵,逗坏我了。。黑衣黑帽女人很有范。片头片尾曲貌似出现在很多默片里过 |
|
全程冷色基调 像是玩乐时间+帕特森 生活不就是得过且过 想不开了就去闯一闯 回来继续过 捉蛇邮差给人拍照 老爷爷太多能 |
|
费里尼推崇的大师,厉害。片刻得闲,两种节奏。对工业的几笔批判,对自由的描绘都夹杂着轻柔的喜感,充满智慧。 |
|
彼岸是你的远方,远方的人不过是在家乡,大家都要过日子,激情与远方永远是短暂的,也正因为短暂才令人向往,就像生命因为死亡才有意义。最后男人回到了小镇,家人没有责骂也没有欢迎,唯一的变化是妻子学会了抽烟........一个坏习惯的诞生往往源于焦虑和想念。 |
|
延续《别矣吾家》,少些新鲜。 |
|
回家路上发现家旁边新开了一家格鲁吉亚餐厅,好奇进去吃了一下,非常好吃。于是回到家决定找一部伊奥塞里亚尼来看,果然也非常好看!片子前后对仗工整(里昂郊区的工厂、家庭与教堂/威尼斯的教堂、家庭与工厂),用各种视角看城镇(神父用望远镜看鳄鱼、男人们透过树叶偷窥修女、滑翔机上的男孩女孩俯瞰田野发现了归来的父亲…),用各种比照构成冷幽默(孩子的慷慨与父亲的吝啬、画像里圣乔治屠龙和现实中的鳄鱼、法国工厂大门和意大利工厂大门完全相同——当后者赫然出现时实在忍不住笑出声了…),从这些漫不经心的画像里能感到导演的一些关怀(对工人处境)、一些希望(主要是对年轻人)和许多绝望(所有其他人、整个社会结构)。很多人说伊奥塞里亚尼像塔蒂,一点没错。不过我觉得他也有点Alain Guiraudie的意思… |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KZl0CLJCx4/ |
|
家和旅行,缺一不可。解救日常的方法就是出去一趟。等你归来,看似什么都没变,其实都不一样了。孩子们在仓库搞发明,发明降落伞和“盔甲”,少男少女恋爱写诗,男主走进破旧的画室画起了油画,第二天旷工躺在山坡的草坪上抽烟,傲娇的轮椅爷爷赌气似的扔掉围巾。再着急蹲茅坑也要拿本书看。蹲坑结束继续扛起锄头耕地。反抗啊反抗,每个人都在反抗啊!然后就是男主文森特离家出走了!毫不意外甚至有点窃喜,如果是我的丈夫,在得知他离开时我会觉得骄傲、开心。至少,有一个人是向着自由的。后半段就更有意思了,威尼斯大爷那种虚荣或者说贵族死要面子的小资派头,简直笑死。女人也玩手指绳游戏,男人也打水漂结伴偷看修女的大腿,也会有五六个女儿。理解了《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我永远不要变成只会抱怨的女人。即使结了婚生了娃,我也要为自己活! |
|
安静而有小梦想的生活真好。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前两天刚看完于佩尔“断舍离”抛弃事业丈夫独自远足,今天又看到一个男人抛妻弃子进行了一场任性的旅行。而且都是法国人,去的都是意大利!本片对白很少,轻描淡写中透着一些小幽默。整体则过于散漫。中间忍不住睡了一小会~ |
|
日复一日乏味的生活里孕育着文艺、自由的灵魂… |
|
赞,比《我不想回家》还要有趣。 |
|
每个早晨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工作日,非工作日,旅行,等等情况
法国与意大利不同的是文化
一样的是琐碎日常,人与人的关系
同样有争吵,情爱,偷窥,欢乐
我心底有这画画的梦想,不想一直在化工厂里消耗生命
五一我本来也没什么欲望旅行,但总感觉要出趟门
没准就会和谁建立起联系
片子其实不闷,画面还没内容还是很多的。 |
|
苦逼的生活 |
|
标记想看之后的第2518天。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无数个星期一的早上。一个人的星期一,无数人的星期一。重复与重复,偶然的冒险,离开与回归,静默的生活之地,静默的生活方式,无处不在的更多静默星期一。(一直记得这个片名和海报,标记想看的时候,通过海报仿佛就能预料电影内容,今天再仔细看看海报,里面竟然有一条鳄鱼。片中的鳄鱼代表着什么呢? |
|
以前给书城写过………… |
|
平凡生活与诗意的一种连接渠道,剧中人的今日无事或者无聊在旁观者是另一道风景,因此对于「景观」表达与意义的探寻因人而异且只为心灵敏感者准备。 |
|
没啥可说的了,这是我看过最喜欢的电影简介了。爱和爱情都可以不神秘,不伟大,不崇高,不遥远,不热烈,不激动人心,不铭心刻骨,就是刚刚好遇到,发生,消失。 |
|
开头超级法兰西 简介也是一篇浪漫的文章 这样的喜剧真的好好笑 靠镜头来调度 处处充满着自己的小心思 喜爱至极 这么夸otar 我的aki要吃醋了 给家人带礼物 墙上画画 我操 我真的不知道多久没听说也没见过了 心里很堵。 又像abbas。 威尼斯是一定要去的。 |
|
很难评说男主在旅行前后的心态有什么变化,倒是在看电影的人心态逐渐变化了:讨厌的事情似乎没那么讨厌了,比如程式化地去工厂工作,过日子的磕绊和吵闹;也注意到平淡生活中的不寻常,那是属于普通人的精彩瞬间,逮蛇,挖之前埋的财宝陶壶,双人飞行,油画。年轻人永不疲倦地忙碌着,中年人陷入危机也不是不能重新再爱。总之,心里积攒的东西还是过不去,有一个机会,莫名其妙被打了,病危的老父亲又给了一笔资金,正好出去走!路上要不停地喝酒,要交一个朋友,需要领略一种更高精神——“你看,这就是威尼斯”,横竖得出去晃荡一遭,看见别处的闪光别处的无奈,然后心平气和地回来,耐心耐性,让自己再多一点爱来过以后。 |
|
#柏林 52#优美的镜头调度是本片最抓人的点。本片男主“忽然的自我”看似主线,但实际上日常感才是导演最想呈现的点。工厂里的男主就若隐若现;小镇在男主消失后随即慢慢展开,人物关系/人物-空间关系的构造像是异构了的《随风而逝》;而威尼斯的场景也时时“走神”般地展开一些支线。但某些时候男主的场景过于密集地出现,为了形成动机进行叙事,就和其他悠闲的日常场景在节奏上有冲突。男主的行为拉不起悠闲的日常,而悠闲的日常有无法削弱男主的主体性。所以看起来还是会迷惑摇摆。 |
|
四月后的南法中年男子,工业-家庭-走马-家庭-工业,完美loop。匆忙的威尼斯天空不见林立烟囱,贵族的破地毯也望不穿阶层流动。这不是塔蒂也不是安东尼奥尼,他叫埃索里亚尼。 |
|
小镇生活各种鸡毛蒜皮,出去转了一圈,生活回到原点。这种平淡相当有分量。调度大赞! |
|
很欣赏这种松松的结构,不赶着进入主题,交待的必要信息也是松松垮垮的,那么自由 |
|
白描却充满各种意象:上车脱鞋进厂熄烟。圣乔治残忍杀死公主心爱的鳄鱼。挑红线的姑姑们,倒射的父亲。拆信的邮递老头。异装的老友保罗和桌上硕大的老鼠。寒酸的侯爵破地毯,画像是路边的速成。屋顶喝酒畅谈威尼斯精神。妻子撕掉明信片。孩子角色扮演圣乔治杀鳄鱼。结尾,女人们给男人们围围巾。(阿的雷)
生活在别处,诗意在远方,绕过一个国家的边境线,在威尼斯屋顶上俯瞰水城气象万千,渴望在生活重负之余偶尔发呆分神,最终呐喊归于平静,日常的静水流深覆盖了梦想的千言万语;白描简洁素净优美,不乏幽默,日光里涌动着小镇亘古的悠然,各色居民群像生动。(欢乐分裂) |
|
我在狹窄的城市裡,耐著性子欣賞一路風景。 |
|
嗯……其实3星半吧。资料馆胶片版,刚看完,人不多,有个老男人全程老在后排侧面站着锻炼身体也真是有病……这大蒸笼天,又转大雨。不知道该怎么评论,前半小时以为自己看错了片子或者资料馆放错了片子……直到男主见到他爸说到威尼斯。果然台词很少,我就知道是这种很容易催眠的气质!with小付子 |
|
两个年轻人一起滑翔飞过小镇上空的感觉真浪漫啊。两个小时,像是跟随男主体验了一遍他乡的司空见惯的日常,我们所有人似乎都过着如此这般的生活。换了一个地方,但一切并没有任何不同。故乡是他乡,他乡亦是故乡。而展翅高飞的年轻人,终究也会回归到这平庸的日常之中。如此循环,这就是人生吧。 |
|
其实我觉得这种偶尔的逃离轨道是一种浪漫,无关风景,只在心境 |
|
格鲁吉亚人拍法国小镇生活,去意大利寻找诗和远方,联想到《帕特森》,同一种生活的两种出路,事实上也是殊途同归,最终还是要回到小镇,在庸常的生活中寻找诗意,才是境界。 |
|
景。人。画。只消轻松的心态对待即可。 |
|
697m |
|
生活速写?各色各样,其实还都很普通,但又很生活化,那些不会被光影模式化的真实的生活,活生生的人,一点点儿趣味,更多的思维徜徉的空间,流动的感觉很抓人,但整体的质感又是很静的,看下来仿佛是把人放在电影院里扣上了盖子。 |
|
首尾呼应的叙事散文诗电影,其中闲笔都是诗的韵脚。诗与远方,闲情画意,逃离的人终究要回到生活,生活在别处,也在故园。 |
|
quiet, light-hearted, misty, languorous countryside with little sparkles and humor. almost feels like a culture immersion travel to France and Venice, an escape from this unstable and noisy world // many stunning scenes shot through window, capturing beautiful natural light // playfulness in repetitive life: hang gliding, photo shooting in costume, painting landscape and church mural "Saint George and the Dragon", playing harpsichord, singing and drinking, priest spying women, neighbor driving tractor // the director himself was the marquis who pretended to play piano haha! |
|
天然爱雕琢,
形散神不散,
闲淡不可收,
形散神亦散 |
|
【大和谐影展3rd】第一部(选择生活):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路在脚下,梦在远方,痛在黑夜,爱在心底。宁静的小镇生活,抽烟、画画、开车、工作、顾家,偶尔争吵,时常沉默,平淡无奇,循规蹈矩,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里,从何找寻生命的意义,无人知晓,只能踏上未知的旅途,去体会从未想象过的生活,去感受从未感受过的人生。别致的城市景象,喝酒、绘画、游走、瞭望、享受,偶尔劳累,时常欢笑,自在独行,漂泊四方,徒步漫游聆听闲言细语,乘着小船领略城市风光,突如其来的疲倦侵蚀着岌岌可危的灵魂,顾不上桌面的老鼠,来不及喝一杯烈酒,便陷入了沉睡。相机能记录美好的时刻,却留不住易逝的年华,枯燥的生活看似没有未来,但一个亲吻便能唤醒灵魂,放纵只是片刻,平淡才是常态。现实一种,无力反抗;生活一种,自由如风。 |
|
It’s never easy to perceive the beauty of a mundane life. |
|
拍出了威尼斯的美,诗意的日常,很喜欢突然闯入的那条鳄鱼。。。 |
|
老子在地上走,儿子在天上飞。电影很闷,但细看处处都是冷幽默,导演就是要用这种沉闷的笔法阐述生活那庸常又撩人的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