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小野田的丛林万夜 Onoda (2021)

    最近更新: 2025-03-25 正片
    • 主演:远藤雄弥 / 津田宽治 / 足立智充 / 伊岛空 / 尾形一成 / 井之胁海 / カトウシンスケ / 岛田久作 / 吉冈睦雄 / 森冈龙 / 松浦祐也 / 仲野太贺 / 千叶哲也 / 诹访敦彦
    • 导演:阿图·阿拉里 (Arthur Harari)
    • 编剧:未知
    • 分类:战争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2021 
    • 更新:03.25
    • TAG:战争
    • 别名:一万个丛林夜(台),小野田,丛林中的一万个夜晚,孤军山林一万夜(港),10000 Nights in the Jungle,ONODA 一万夜を越えて
    • 片长/单集:165分钟
    • 豆瓣评分 7.1 (1476票)
    • IMDB评分 7.2 (3,007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7%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8
    • TMDB评分 7.07 (热度:8.58)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小野田的丛林万夜》的免费在线观看,《小野田的丛林万夜》是对白语言为日语,属于战争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1分,有1476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22岁的小野田宽郎被征召入伍,并在日本军事学校接受了游击战斗与情报训练。他的训练与传统武士道并不符合,就在被派遣到菲律宾卢邦岛作战时,他唯一接到的命令就是“绝对不准自杀”,无论发生任何状况、都要努力活下去。   小野田登岛后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摧毁卢邦岛 的机场和码头,反制试图降落的......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小野田的丛林万夜》:弱化史实的虚无解构(含小野田完整人生脉络)

    作者:洛尘的书影音世界

    《小野田的丛林万夜》难以置信,只因长官的一个命令,孤身一人打了30年游击,战争片

    作者:账号已注销

    铁头影视《小野田的丛林万夜》讲述世界上最后一个投降的日本人的罪恶

    作者:铁頭影视

      1944. Le Japon est sur le point de perdre la guerre. Une nouvelle génération d’officiers de renseignements est formée afin d’entraver l’avance de l’ennemi avec comme consigne de ne jamais se rendre. Parmi ces jeunes gens, un homme, sec, droit et déterminé, est envoyé sur une île des Philippines, son nom : Hiroo Onoda. Il a 22 ans.                                                                              Pour l’Empire la guerre durera encore une année...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3 IMDB 6.9 正片
      Клондайк
      2014
      剧情片
      乌克兰/土耳其

      克朗代克

      Клондайк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构图很教科书,长镜头也不错。虽然拍的是2014年的顿巴斯,指向的却是被战争涂炭的现在。乌克兰这部申奥影片估计能躺进奥斯卡,因为太符合西方叙事了,包括对亲俄势力的脸谱妖魔化。然而老百姓永远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那些冰冷的亲人尸体不是我们作为壁上观者能够评价的...
      • 战争不仅有1917或斯大林格勒那样的炼狱,这部电影展现了低烈度战争的残酷。房子随时被炸个大洞,隔壁随时死个人,兵痞随时闯进家里抢走牛羊,日子总还要过。片中的男人从亲乌到亲俄起码有四五个不同幅度,女人却是最坚强的生存者。稳定的长镜头突出了纪实感,倒掉的墙轰塌了温暖的家和残酷的现实的屏障。坐在倒了一面墙的露天客厅里看电视足球赛,这就是乌克兰东部人民的小幸福。然而这一点小幸福也脆弱得令人猝不及防。
      • 说实话没看出啥特别有问题的意识形态,难道该指望乌克兰片子支持俄罗斯?只能说更多是表达对兵燹的痛恨吧,结尾弟弟和丈夫的对峙与“和解”已经足够说明问题。而对女性命运的叙写,甚至好于《正发生》。具有纵深感的场面调度是一大特点,也许也能成就一种美学,不过现在言之过早。
      • #Berlinale72EFM 什么叫拍给白左看的电影?这就是。前1/3还不错,成功把两国冲突缩小到一次重大事件又缩小到普通人生活,中间1/3开始失去节奏,不知道故事该怎么讲能传递自己观点了,后1/3直接毫不掩饰的把俄罗斯妖魔化,诡异的是,女主角形象塑造也发生了变化,从镇定坚强变成了drama queen,固定长镜头也渐渐变得矫情。ok,最后一场在沙发上提前两个月诞下女婴我看懂了,本片“dedicate to women”,我也早看懂了,本片dedicate to所有认为俄罗斯没人性的人。(本以为是关于伤痛,原来是宣泄对冤家的仇恨)
      •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全景-观众选择奖第2名。前获圣丹斯世界电影剧情单元导演奖。改编自马航MH17航班被击落事件,加了情节剧式的线索,从当地村民的角度讲述坠机后的一系列事件。乌克兰文化部资助了不少立场鲜明的俄乌冲突题材电影,这部拍得太喊话了(最后一大场戏刻意到了极点,虽然很博眼球但是实话说真的蠢得冒泡),不过导演有几个长镜头和大全景的构思还真挺不错的(当然很楞的也比较多……)。实话说这个跟活报剧一样的《顿巴斯》大概是半斤八两……
      • 四星半。女导演玛丽娜·埃尔·戈尔巴赫在影片中对MH17航班坠毁事件有着很明确的立场,但影片的优秀之处并非是对事件的刨根问题,而是对俄乌交界地区居住群体生活的刻画,精神层面的分析。孕期女性身处于战争之中,却更为果敢、坚守自我,与男性彼此间的立场争执,挞伐与反抗,形成鲜明对比。大量固定镜头和平移、旋转拍摄方式的运用,在克制中渗透着恫吓之感。同一画面中近景和远景的交叉叙事,展现了强有力的作者性。叙事节奏在中后段有些放缓,但瑕不掩瑜。尤其是全片最后一场戏,堪称年度电影瞬间的强劲候选者。
      • 一声巨响,毁掉所有关于未来的想象,二人世界转眼仿佛硝烟四起的战场。一声令下,养大的母牛成了供他人享用的免费口粮,而女人坐进了曾经的牲口房。 镜头在冷静地横移还原出这片争议土地真实的景象,也在向所有人展示着眼前这个家庭的处境同国家一样,没有了分割的界限,只留下破败不堪的模样。 最残忍的原来不是声声的枪响,而是婴儿的啼哭。如此清亮,他还不知道他降临的人间是何等的惨象。
      • 0823 HKIFF46 PE 极度感兴趣的题材与不太喜欢的故事。看道德感重、意识形态张扬的片子,我很容易在影院如坐针毡想要逃走,上一次那么坐不住还是看《无邪》,我的问题。最后一场“一看就会成为夺奖点”的戏后紧接着出dedicate to mowen的字幕,过于赤裸。政治是工具,热点事件是工具,女性议题也是,对吗。
      • Klondike告诉你,被毁的墙、被破坏的婚姻、被意识形态离间的亲情、被炸的山河,都无法修复,或没有时间去修复。 战争是失心疯的男人们的春药。他们有着“noble”的借口,各种大义,仿佛这些主义、那些历史纠葛就可以辩护战争。在狂欢者眼中,没有战火下的普通平民,更没有生灵。 Irka想要坚守的边境小家是一个单纯的家,而不是某个国下的家。 @2022-03-05 07:09:56
      • #日舞2022# 没进柏林主竞赛很可惜
      • 胶片的隐喻,当伊尔卡(Oxana Cherkashyna)家的房屋被炸毁之后,他们用塑料薄膜在炸开的墙壁上面蒙上了一层薄薄的塑料。 影片最开始的段落包含了散文电影的特征,带有更深刻的记录性而较少情节的推进,我们看到屋子怎样在家人们日常的、看似没有任何暴力发生的对话场景中被炸毁,接着他们如何用混凝土缓慢而艰难地维修破旧的窗子和墙壁,伊尔卡如何擦除被炮弹撕碎的墙纸上的灰尘,我们看到沙发是如何被搬到外面,尤里克不断地拍打它,冒出无穷无尽的灰尘。 灰尘正式战争带来的对日常生活的最可见的影响,而不是硝烟。硝烟是我们看不到的,尤其是在现代战争之中,它渐渐变得没有痕迹。而灰尘展示了无处不在的被炸毁的房屋,被炸毁的马路,家具,倾圮的墙壁,都是布满了灰尘的。
      • 极为之美丽的电影
      • 最后一个镜头……脐带是可以用手扯断的吗
      • 【Sundance 2022】乌俄边境的家庭生活,运镜和构图非常讲究,最后一镜极富冲击力
      • SIFF press screening半睡半醒看的。结局生孩子还是很戳心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很稚嫩,以及字幕在搞什么...
      • 结尾看得都快产生生理疼痛了
      • 62/100 #Sundance2022导演奖+柏林全景人道主义精神奖/观众奖第二名。
      • 应景。
      • 【乌克兰】背景倒回至MH17空难发生的八年前,却仍然感觉到这是一个当下的故事;关于这里的掠害和争论持续着,留给观众检索自己想要知道的立场与看法。如常的冲突和纷争外,最震撼的莫过于最后;她要永远留在自己的家园,并守护怀里的未来;那一声声呐喊,注定会是今年观影深刻的画面(之一)。#Dedicatedtowomen
    • 豆瓣 6.8 IMDB 6.6 正片
      Kampen om Narvik - Hitlers første nederlag
      2022
      战争片
      挪威

      血战纳尔维克

      Kampen om Narvik - Hitlers første nederlag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因为会德语而逃过一劫的女服务员,竟然被自己救的英国人威胁而担当间谍,一时间真不知道是在贬低哪一方;多好的二战题材和边缘角度,却被拍出如此出戏的设定和无聊的剧情 @Netflix
      • 我想给这部片子7.5分,我看到很多只给一星的希望得到宏大的战争场面?这部片子的立意非常好,德国人可恨,但英国人在被救以后仍然诱导普通的女服务员冒生命危险为其大义就是好?就因为她会德语,她用这个也救了自己的孩子,对于母亲而言,德英都是需要互相钳制,虽然英国是正义的,但对于挪威家庭成员的生死而言,没啥区别,牺牲的总是老百姓,酒店女经理最后的言语非常好,那些道德狗的恨总需要找出口来发泄,自己的老公热血抗战屡立奇功,差点送命,牺牲了老爸怎么没人怜悯,说好的人性呢?少校责任之内,也是好战分子,把这些人命就这样送上明知道不能打赢的战争又是对的?小国夹在中间只能是牺牲品,第一个长官交出武器,以救人为主,想想更理智,其结果还不是民众都撤离了?听到最后洗脑式的少校演讲后,脱下军装,变为平民陪伴家人,大丈夫也!
      • 风光值星,明面讲的是对抗德国法西斯,实际是号召对付谁京子最清楚不过了
      • 小场面二战片。
    • 豆瓣 6.8 IMDB 6.2 HD中字
      出口のない海
      2006
      战争片
      日本

      没有出口的海

      出口のない海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もし別れが必然的なら、何も言わずせずより、出来ることなら全部やり尽くしてからの終わりがほしいんだ。
      • 抛开价值观不谈,我最好奇也最感兴趣的是,泥虹拍的这种片子何以始终都能够有打动人的地方。哪怕并不赞同这一立场,也无可否认剧情有动人之处。想来,我们也曾经有过主旋律的杰作,比如柳堡的故事、上甘岭,音乐故事俱佳,有青春有浪漫有悲情。可现在居然都沦为抗日神剧……这才是最令人深思的溃败吧。
      • 国字脸大叔。好多男人。
      • 树里
    • 豆瓣 7.9 IMDB 8.0 HD中字
      Quo Vadis
      2020
      战争片
      奥地利/德国/波兰/波黑/罗马尼亚/荷兰

      阿依达,你往何处去?

      Quo Vadi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开始我俗气地以为女主会像卢旺达饭店的经理,与联合国配合救走一大批难民;看到一半的时候我乐观地预测女主偶遇的学生是“塞尔维亚辛德勒”,利用职权至少放走女主一家;甚至枪声响起的时候我还心存侥幸,脑补小儿子能像Dear Comrades中的小姑娘一样奇迹般生还;直到女主站在满厅骸骨中间,我才羞愧地醒悟,任何对战争的浪漫化想象都是极其荒唐和无知的。
      • 男人们找各种理由:种族的、民族的、宗教的等等相互残杀吧,因为他们没有孕育生命的能力,但难道还不会摧毁吗?这样都可以夺得对他人的主导权,可以找到存在感。
      • 对于杀戮者而言,死者只是数字,有时连数字都不是,而对被杀戮者的家属而言,那是心脏上的一个洞。最后去看,一切有什么意义?杀戮者占据了自己的旧居,所有人的后代都在一起跳舞,像什么都未曾发生。生活恢复到一种世俗琐碎之后,一直追问的人都像是病人。可那些人怎么可能遗忘呢?
      • 终于有影片聚焦1995年波黑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了。8372名男性穆族平民死于塞族武装分子的卡拉什尼科夫步枪下,姆拉迪奇的演员与本人简直神似,他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在接受采访时都几次说漏嘴。无能的荷兰维和部队简直就是帮凶一样的存在,枪声像鞭炮一样噼里啪啦响起时,那些塞族小孩甚至还在踢球。历史掩盖不了悲伤,绝望的艾达在骸骨面前只能靠残破的衣裳辨别孩子,昔日的刽子手却住进了他们的房子。如今塞族共和国在发生大屠杀的东波斯尼亚仍是政治实体,当地穆斯林的比例已经由当年的30%锐减到不足10%,但他们依然还在坚守“家园”。
      • 1. 一车又一车手无寸铁的平民被大巴拉去“安全区”,就像一笼又一笼的牲畜被拉去屠宰场。好戏上演的意思是机枪扫射地开始,而战争过后在同一个场馆刽子手却可以和自己的后代其乐融融于一堂。2. 无能无信懦弱的联合国及维和部队竟相信种族屠杀军队的“保证”,而在有能力庇护时把平民直接踢出去。去他妈的维和部队和荷兰上校!3. 一个女性在面临困难和危机时保护家人的坚强和决绝,与尸首相认的悲痛,没有过度宣泄情绪,但我已经泪流满面。4. “斯雷布尼察屠杀”发生在95年!95年啊!二战都结束50年了快!任何种族歧视种族仇视都应该被消灭,难道历史还不够血腥和悲痛吗? 5. 就像谢飞导演说:电影是可以再现历史,提醒人们记住过往的。
      • 观影过程中,恰巧得知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国际影片)最终的提名名单。 观影完毕,各种叹息。 纵向上,同题材,同历史,同类型作品,比之近二十年前的最佳外语片《无主之地》,少了太多太多太多深邃与细腻,只像一本时隔多日的流水账似的日记。 横向上,做个很不恰当的对比: 北欧中年危机的《酒精计划》死了1个人 东欧火灾牵扯出层层腐败的《集体》死了27个人 东亚校园霸凌的《少年的你》死了2个人 中东难民题材《贩皮的人》犹未可知 本片,官方数据死亡人数几千人。 另外,和本片剧情特别相似的《亲爱的同志》居然落选。 我不想也不愿意以此来推测最终,我只想说:人类啊,快点的原地爆炸吧
      • 本片再次触及历史之殇。从联合国雇员普通翻译员的视角,以营救家人为剧情主线,剥开波黑战争外壳,暴露残酷践踏撕裂生命的肌理。艾达奋力营救亲人、争分夺秒的运动镜头让节奏和情绪始终处于满弓绷弦的紧张焦灼中。矛盾升级后仍然制造存活期望,但屠杀中的空镜才是真正的高潮。战争机器启动后的失控是必然的,面对敌对双方和民族怒火,所谓维护正义的维和部队,也只是无所作为和利益倾斜。岁月已逝,痛定思痛的情感反刍,在无辜的骸骨中迴转。
      • 视角很独特的片子。我以为既然使用了单人物的封闭视角,就可以把历史的暧昧性进行到底。影片中段有个工作人员看到塞军押解了几个人出去,后来就传出了塞军枪杀平民的“谣言”,我觉得这种暧昧性是很迷人的。
      • 7分,视觉比较独特的切入点,一部合格的命题作文。无能即无为,沉默即帮凶,联合国在影视作品里的形象,一贯如此,事实亦然,花瓶一座,小丑一枚。不禁联想起同是波黑战争的《无主之地》。
      • 老实说,我从这部电影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警示和启发太少了,除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无能,大部分内容都是在重复我们对此类事件的认知。对于历史惨剧的重现,我已越来越不相信这种剧情片,很多戏剧化的处理会影响我们对真相的了解和判断,就像本片,人物都是脸谱化的,正邪的评判太容易。去年被主流影评人吹爆,metascore 有96分。她也许满足了美国影评人对欧洲的幻想,但在大屠杀题材影史上,实在算不得佳作。
      • 大屠杀中女人的英雄主义,以及屠杀后女人独自面对战争的后遗症和荒谬。1995年离现在并不遥远,这部片警示我们民族主义的抬头,以及任何权威机构的不可靠性。
      • 这些获奖电影现在功利性越来越强了,故事基本就是人性套路
      • 能谈失去的幸存者,旁观者。留下来收拾废墟、建立新生活的人,只有女人。战争和生活并无区别。
      • 手无寸铁任人宰割的波黑裔难民、塞族军队的杀戮、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懦弱、国际社会与「公理」的缺失,作为第三世界无人问津的悲剧,拷问的是全世界的「良心」,不过这种叙述和人物设定并没有比辛德勒名单、南京大屠杀高出多少,对于人性、战争中的种族灭绝批判还是如同通俗剧一般毫无长进。
      • 去他妈的联合国!去他妈的维和部队!去他妈的那个弹钢琴的荷兰上校!去他妈的姆拉迪奇和塞族军队!去他妈的受害者和刽子手共济一堂其乐融融的结尾!
      • 以一名联合国雇员的角度去解构这场战争中的冲突,相对于直面战场的血腥,战争背后流离失所人们的命运亦是悲惨。当一名母亲,一点点了解到残酷现状,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人踏上亡命之路,这样的伤痛又是何等撕心裂肺。最后的那个镜头,剧院外的孩子还在踢着足球,而剧院里传来的是不停的枪声,整个画面静与动的巨大反差,简直让人无语凝噎。
      • 震撼并且不知道如何去精准形容感受的揪心故事,力度释放得很猛烈;在这样一个无比深重的历史背景下,女性在这起事件中的角色、抉择与力量,都逐渐构筑了Aida在这起事件中的亲历。始终坚持用她在职位下的“小”视角,去体察这段仍然不能被抹去伤痛与余害的“大”事件;不止是留下纪录的数字,更是万千被撕裂和永久被掐断希望的家庭。想要帮助家人活下去、也要尽可能平静完成所有听来发怵的转译和传述…漩涡中的主角,是无比脆弱又必须勇敢。所有记忆、畅想、情绪都留在了过去,旧照片是唯一提醒和推动着她继续下去的方式;这样的情绪动人,并且衍生的批评和警示可能更为重要。
      • 1.又见一部制片国家/地区多达九个的电影,与曾经看过的《狗镇》《善意的背叛》《尤里西斯的凝视》相当,但不及《黑暗中的舞者》;2.联想起自己曾写在《无主之地》条目的观影记录:电影不仅可以用来娱乐,也能拓展见识、学习知识。因为《艾达,怎么了?》,我才得知「波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事件:1995年7月11日到22日,波黑塞族军警以及南联盟派出的军警突袭并攻占了斯雷布雷尼察,在接下来的11天时间里对当地8000多名穆斯林男子和男孩进行了杀戮。波黑塞族政府一直否认发生在斯雷布雷尼察的屠杀事件,直到2004年6月才终于承认。…… 3.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部分人物、场景和对话,基于创作和剧情需要进行适当虚构。4.昨晚看了第93届奥斯卡奖提名名单,56部提名作品目前看过27部?在颁奖结果出来之前要开始逐渐补片了。
      • 更准确的译名应该是“阿依达,你往何处去”,典出《新约》。跟暴虐的军阀、无能的维和部队比起来,女主就像是受难的圣徒。临近结尾时有人发生口角,散场时大吵了起来——电影院里的人跟电影里一样仇恨自己的邻人,简直就是黑色幽默般的讽刺
      • 回避了对于斯雷布雷尼察屠杀中绝大多数暴行的直接描绘(否则正常人都受不了,否则联合国蓝盔部队会显得更加不堪),而聚焦于一个妻子和母亲的绝望的挣扎过程。关于这段历史,《民主的阴暗面》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令我印象尤其深刻:“有30%的波斯尼亚塞族人断然不同意(种族清洗),而有60%的人‘同意或者糊里糊涂地随大流。他们由10%的持枪者和控制电视塔的人带领着。这就是他们需要的一切。’”
    • IMDB 8.1 HD中字
      Дара из Јасеновца
      2020
      战争片
      塞尔维亚

      来自亚塞诺瓦茨的达拉

      Дара из Јасеновца
    • IMDB 6.9 HD1280高清中字版
      De Oost
      2020
      剧情片
      荷兰

      东方

      De Oos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谁是炮灰?
      • 剃头以后的男主挺帅的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