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鼓励人口增加的想法都是耍流氓。 |
|
我都已经躺平了,哪还有心情关心什么环境保护,爱咋咋地吧୧( ⁼̴̶̤̀ω⁼̴̶̤́ )૭ |
|
以前要是看到会觉得:振聋发聩!现在这个年龄麽....该来的还是会来的。人类这个物种主定的宿命就是不可能“团结一致”!哪怕只剩一个种族都不可能!!归根结底:就是一盘生意罢了…… |
|
以下几个系统是衡量地球环境让其维持稳定的标准:全球气候、森林流水、生物多样性、营养物(氮磷流动)、淡水、人为制造的污染物、臭氧层,海洋酸化、珊瑚白化,而前4个正在不可逆的临界点。不可逆真是一个可怕的词语,代表着没有回头路没有犯错修正的机会。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人,善待它自然会有回报,无视他否定他终将自食其果。虽然这部纪录片讲的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如果有让一个人有环保的意识那就是有意义的。致敬那些致力在环保一线的研究工作者,从他们对满目疮痍的环境不由而发的颤抖和哭泣中能感受到他们对这环境保护有切身的体会和心疼无奈(他们的环保建议未被上级采纳)之意,真是太令让人动容了。人类健康、生物健康、环境健康三者紧密相连。少吃红肉淀粉类食物,多吃植物蛋白水果坚果,这是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对环境做出的重要贡献。 |
|
气候变暖、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人造物污染、臭氧层破坏、珊瑚白化、海洋酸化,几乎都是近30年人类最严峻的环境问题,有些已经到了不可逆临界点,澳洲大火和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可能与此有关。最后落实到个人可做的,就是饮食上少吃红肉少吃淀粉类、多吃植物类蛋白多吃水果。哎,还是老爱登堡这些人的苦口婆心吧,但放眼全球如此自私的全人类,希望渺茫。 |
|
地球不会完蛋,但人类会。赶紧吧,毁灭吧,累了 |
|
看到瑞典傻妞,很恶心 |
|
讲左等于无讲 |
|
也是够苦口婆心了,但是私以为估计没啥卵用。人类这个逼样子,早点毁灭对地球最好。 |
|
机会太渺茫了 到临界点 已不可逆 即便延缓也只是延缓了生物毁灭的进度。而未来30年 达到无化石燃料的世界经济 尽可能达到自然零破坏 可能性都太小了 人类意识现在达不到 古时的人们多么敬畏天地自然呐…怪不得……就要收🈹了… 在生态学家讲珊瑚白化和女博士讲鹦鹉与其他动物们已成灰烬的家园那里,他们哭了 我也哭了 太动容了 大家多行善事吧 关注正面走向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
不久的将来,“球道主义”碾压“人道主义”,计划生活委员会大行其道,请早打主意。 |
|
“我们正在越过不可逆转的界线,进入无法支撑我们自身文明的状态” |
|
就像一个一直玩着积木的小孩,你跟他说该换人了,他绝对不会轻易放手的。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发达国家怎么办,但发达国家根本不在乎怎么办。5 |
|
个体的力量怎及资本家啊,先让资本家动起来吧,先把zara HM之类的垃圾快消品牌boycott到倒闭吧 |
|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
|
75分钟言简意赅基本囊括了这个地球的现状,标题叫打破边界,讲的恰恰是请勿触碰边界。每一部关于地球的电影,都会引发焦虑。2021年继续坚持不开车和支持小撒 |
|
希望地球还有救! |
|
太好了 加速毁灭吧 |
|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
|
珊瑚白化和澳洲森林大火泪目 |
|
环保主题脚趾头都想得到,专业性不错,但不是很好看 |
|
节能减排,守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
|
Hmmmm,虽然但是,对抗气候变暖完全是人类自救,和保护地球是两码事,人类消失了地球好好的,就别再整天自我感动说是保护地球了好么。 |
|
用短短的篇幅就讲述了地球的9个危险维度,其中四个快突破极限。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设定解决方案,肯定京都议定书等联合举措。还把2020澳洲大火和新冠疫情内容放进去了,至少科学家是客观的,没有加入政治色彩的来黑中国,这就值得五星好评了。 |
|
這種紀錄片吧 真正科學的道理大家都懂 為的其實是喚醒良知 真的澳洲山火那一段 太heartbreaking了 |
|
just shut up and wipe us out |
|
老爷子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做这些事,献上我的敬意。 |
|
说风险是没有用的,吓不倒我们人类的,只要我们这一代没事,我们这一代就不会付诸行动。只有切身利益,触之切肤大家才会吓得直起身子。
比如说垃圾站在家边?
比如说供电站在家边?
比如说基站建在家边?
所以即便研究的结果可能很靠谱,但是要吓唬人,还得靠夸张手法呀。
植树造林,解约用水,这些都是老调长谈了。 |
|
“又”直白白地被按头接受了75分钟的环保教育。
以前我站环保,现在我仍旧站环保。但我现在还认为:对于早晚的事,加速才是最爽气的结局。工业文明、人口爆炸和表面的物资过剩背景下,一些过程和结局无可避免。即便是欧美的先进环保人士们,大部分家里500平一年四季全屋地暖或冷气,出行必开车,一周一次家庭采购,食物吃一半扔一半;他们的国家一会在这里漏天然气了 一会在哪片海漏油了……科学家的心意是好的,文明充裕的生活方式也是几乎不可能改变的。
还是加速,吧。 |
|
作为环保纪录片,摆事实讲道理,老生常谈,说还是老问题,说的都很对,说的也都懂。但是全片唯一让我动容的却只有考拉爬出火坑的那一个镜头。澳大利亚火灾就不说了,把心冠与环保扯上感觉有点牵强。科学道理,环境变化分析了一大堆,本质问题却没有提到,那就是人口增加的问题。可能是说这个点不太人道和极端,或者这些科学家自己都做不到,我就不信人类灭亡这些问题还解决不了。看完忽然就觉得灭霸比这部片里的约翰思想境界高多了。无差别是核心,毕竟这是个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世界。 |
|
只有人类毁灭计划才能救地球。可能这个计划已经开始了 |
|
老生常谈。地球不需要拯救,需要人类拯救的是人类自己。 |
|
老人家這一套紀錄片仍然有奇觀讓觀眾欣賞,但不再是重點,而是讓大家直視問題所在,上一課震撼教育。 |
|
大卫爵士拖着病眼为我们不懈解说。相当规整、系统的一套边界警示理论 |
|
画面唯美,内容和主题毫无新意,10分钟,弃剧。 |
|
一定要活到几十年后,看看全球变暖是不是像现在说的这样。。 |
|
影片本身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把当下热门的几个环境问题罗列了一下。然而通过观看此片我们可以一窥未来十到二十年产业规划的远景,什么是未来的趋势,什么是要被取代的。无可否认的是,此次疫情让某些领域(在技术和意识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比如以前要横跨半个地球开的会,现在都可以远程了,减少了不少碳排放;同时也让全世界更加团结,去一同攻克一个难题——就像解决臭氧层问题一样,只要所有人都重视起来,没有解决不了的环境问题。此片特别适合作为高中或者大学环境科学或生态学的科普影片(可以想象当我是一个高中生时看此片的心情),也十分适合与《不要抬头》前后观看。 |
|
没啥新见解。 |
|
从地球限度理论出发,意义非凡的纪录片 |
|
站在临界点看世界 |
|
climate
nutrients
ocean acidification
biodiversity
deforestation
novel entities
coral bleaching
aerosols |
|
地球与大自然的底线?做人的现代义务与责任?! |
|
科学和政治是两码事,任重道远啊。1123-午 |
|
有生有灭,或许是时候了吧 |
|
用蔬菜、坚果替代部分红肉、淀粉的摄入吧。 |
|
两个专家接受采访时都抽泣了,作为一线研究者,他们更能体会到现状令人心碎。环境保护需要全球联合,但是现在这种局面,不可能了 |
|
科学家的眼泪真是令人心疼。人类灭亡就好了。 |
|
https://www.nunuyy.top/dianying/88469.html |
|
影片列出了威胁星球和人类的九大危险临界点:一是1988年就已超标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的临界点(百分之350,目前正处于中风险的450之内),二是砍伐面积超过25%的森林砍伐临界点(目前砍伐面积已经达到40%),三是生物多样性临界点(人类已经抹掉了全球68%的野生物种族群),四是氮磷等富营养化的养分临界点(水资源富营养化目前远远高于高风险临界点),五是水循环临界点,六是海洋酸化临界点,七是污染物临界点,八是大气气溶胶污染未知临界点,九是上世纪越过临界点但回到低风险区的臭氧层。其中臭氧层 海洋酸化 水循环是低风险,气候 森林是总风险,生物多样性 养分是高风险。大气污染和其他污染未知风险。 |
|
看完之后仍然对人类这个物种的未来持悲观态度。一个疫情都无法团结,何谈其他?毁灭吧,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