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FF*朵云轩1厅。4.5/5,真给劲儿,对素材的创造性运用,4:3画幅取消了档案和现实影像的区隔(也是最后燃点的“秘密武器”),访谈口述作为画外音配合人物日常,提升信息密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声音蒙太奇),然后就是动画与录像的来回剪辑,甚至还有叠化和鬼畜,用有限的素材营造出音乐感,这个思路真是相当先锋,那段从战后废墟到工业崛起的段落,都有《持摄影机的人》那味了。东洋魔女和老女排其实非常像,一种转折时代民族自豪感的引爆点,用集体主义的高强度训练突破局限(滚地接球源自达摩玩偶),某种程度上是意识形态红利。里面有位队员说,退役后发现什么事都很简单,这可能是至少八旬的她们,还能自如撸铁扣杀的原因,她们成为了某种精英。BTW东京奥运火炬手居然是广岛核弹日出生的,很日本… |
|
三星,这片属于声画分离口述历史人物传记纪录片的典范了,剪辑非常出色,配乐和插曲超燃,素材类型多样,但是还是有些问题,空镜头过多,有些素材和主题没有直接关系,完全可以进一步精简。p.s.50年代,纺织女工训练的镜头,是当时的历史资料镜头吗?总感觉那画质,那精心设计的机位,那平滑的横移镜头,是现在补拍做旧的情景还原手法啊! |
|
其实片子的节奏感是有些问题的,不够酣畅。但是选题是真的好,原来在日本战后经济腾飞之际,也有女排精神鼓舞国民。这是意识形态的红利,也顺应时代的朝气 |
|
#IFFR50# 大银幕竞赛。最大的特点是对档案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片头就用到了古早日本动画解释什么是“魔女”,尤其有趣的是把比赛录像和女排题材的动画片《Attack No.1》剪辑在一起,因此造成了一些很迷人的效果(片尾曲也用了主题曲,气突昭了哈哈哈)。对著名排球教练“魔鬼大松”及出身纺织女工的初代日本女排国家队、以及64年东京奥运会都有些很长知识的介绍。影片由长期钻研体育电影的法国导演拍摄,法国的这个视角也是对女排知识的很有意义的补充。 |
|
2021第一场院线片。没有看到魔女们退役后的生活比较遗憾。但看到很多古早的技术和规则如勾手飘球和发球权得分,怀旧感充分满足(老子好歹进过校队的干活!)。两个魔幻片段:36年柏林奥运会闭幕时宣布让我们期待40年日本奥运吧!64年奥运女排决赛前日本女排队员说家门口如果拿不到金牌没脸面对国人就。。。集体移民去罗马尼亚吧!之前去欧洲打巡回赛的时候觉得那里真是好山好水好地方。。。导演放片后分享,说日本排球番最早是贝卢斯科尼的电视台引进的意大利--所以意大利男女排都被熏陶得很强--然后转港贩卖到法国德国西班牙,唯一没有引进过”女排number1“的国家是英国,于是英国排球至今还是名副其实的三喵。。。 |
|
全程尴尬,轻佻到迹近愚蠢。每次当目标人物刚刚有一点立体起来的苗头,就立刻被压缩为扁平的历史景片,和支离破碎的素材混在一起,沦为作者冗长无趣的巨型蒸汽波MV的自我陶醉式采样。 |
|
【上海电影节展映】以访谈、历史影像、动画片片段结合的形式讲述1960年代的一支日本女子排球队从纺织厂业余训练到代表日本体育走上国际赛场、称霸东京奥运会的过程。导演在视听方面的才华很突出,赋予胶片影像动人的魔力。不同于其他历史文献纪录片,本片大胆而先锋地将高清修复的历史影像素材与女排题材动画片画面穿插剪辑,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思路令影片充满新奇鲜活感,妙趣横生。尤其是其中一段将女排日常训练的画面与动画片以近乎鬼畜的快速剪辑,配上电子鼓点音乐非常带感。东京奥运比赛画面由黑白4:3转为彩色宽银幕的瞬间让人眼前一亮,视觉效果非常惊艳,强烈的大银幕冲击力制造出热血沸腾、扣人心弦的全片最高潮。与之对比鲜明的是当代访谈部分,素材量显得十分单薄。 |
|
火鸟粉学四史必看材料。16比9的溜 | 寺年东京五轮决赛胜苏联队片段看得人激动不已。那个年代,从战火中翻身站起,车、马、邮件、球到位都慢,一生只爱一个事业。比谁付出得都多,能站在世界之巅。不忘初心,永远奋斗,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把老女排精神传承下去。 |
|
IFFR2021.花里胡哨的形式去掉,其实还是最传统的纪录片,还多快好省地用了这么多新闻素材+现成动画(手动狗头 |
|
我还是很吃Julien Faraut这套用archive的方式,对流行文化元素的探讨也非常有意思。但可能经历过《完美帝国》的惊艳之后,这部新鲜感有降,尤其是塞了很多(对我来说太多了)传统纪录片手法的桥段,不是很有效。 |
|
“如果输掉奥运会决赛我们在日本就活不下去了,我想好了,就逃到罗马尼亚去。但是我有预感日本会赢的。”老奶奶们很可爱,说出这种要么赢要么滚的话真的是很“日本”。对于老人们的采访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她们对往昔辉煌和苦练的洞见,在纺织厂工作的日常勤奋到让我仿佛看见了宝冢。可惜法国人拍纪录片真的很烂很迷幻,大幅历史影像的拼贴把节奏给搞乱了,并没有很好地突出她们成长的关键点和深层次的想法。看着看着就困了。最后的奥运会女排决赛挽救了一切。回到国内她们依然是凡人。 |
|
【MoMA Doc Fortnight】以连赢258场的60年代日本女排队伍成员回忆为载体 讲述一个战败民族如何在强逼自己之后 找回自信 2/3时的剪辑稍未逮力 不过悬念还是生生挂了半部片长 / 动画与录像资料混切 略魔性的素材组织 法国导演找最日本的符号组接 对同样是非日本的观众来讲很奏效 / 实况转播再现总是激动人心 |
|
素材好像不太够 但是很喜欢将有限素材玩出花样 很多位看到会心一笑 ost大加分 |
|
喜欢纪录片的多元形式,和喜欢多元表达一样。调动视听材料的创造力惊人,和美式纪录片重视叙事发展和人物相反,之前看过《食人录》那种法式纪录片所以有个预期,玩视听的花活真的太好看了!!!卡通片和新闻素材交叠,圆桌采访画圈运镜,负片处理,旋转画幅,这些形式感能自洽,又赋予这个群体不一样的特质,导演是个影像天才。以及整部电影对如何拍好体育题材竞技状态视听风格很有启发。 |
|
结尾悬念营造好,但说到底还是有点敷衍。前面材料组织都很棒。介绍训练强度时候的蒙太奇、叠化和音乐超赞 |
|
克里斯马克再世。这不比夺冠香???? |
|
作為日本女排粉大愛,資料與素材比較片面,只是介紹了東洋魔女輝煌的一面,那些資料找找就會知道。有明顯的缺點,導演以outsider角度去看日本女排的崛起,再配以動漫與節拍音樂錦上添花。去年紀錄片裡的谷田姨姨死了,看到東洋魔女們有的仍很健康做運動、教媽媽生排球,她們的生活活到老學到老。看到最後拿金牌的畫面感動😭 淚奔。 我愛火之鳥,我愛東洋魔女。 |
|
8.0有着《夺冠》所不具备的能量,运动中的非人属性在二三次元的不断切换中得以诠释,对于素材的拼贴利用太有趣了 |
|
把大量凑时长的赛事录像和动画片去掉,再按捺住对艺术技巧的习惯性赞美,会发现全片只剩呆板的自述,老太太和家人看排球甜心那段摆拍痕迹太重。体育的政治色彩若隐若现,但导演无意探究,只醉心法式俏皮。 |
|
纺织女工们好厉害啊(这跟伯明翰磨坊主养足球队一毛一样)从1960年到1966年一共赢了258场,重温1964年奥运排球比赛,人高马大的苏联队就地自暴自弃了,激烈到想要快进。第一代素人女排队员感觉跟今日职业队员比起来毫不逊色甚至更胜一筹。这个纪录片把动画片、新闻报道以及当代视频素材混剪到一起,可太有意思了! |
|
啥都想说一点,啥都没说好,素材又挖得特别浅,组织了一次聚会,集中摆拍一下,关键内容还靠文字解说。最精彩的片段是最后的决赛录影,那还看个啥。 |
|
穿插动画片段和奶奶们的日常让片子更加有代入感,不过最后奥运会穿插工厂有点过于明显的强调意象以及,结束后就戛然而止也有点突然,很想知道她们退役之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
|
好喜歡!把配樂、動漫這些中二的元素加在老年人身上效果太好了。 |
|
一些镜头衔接和素材搭配很有趣味,看得出十分努力地用有限的素材去编排,但是有些近乎鬼畜的设计过于拖沓有凑时间的感觉,不过还是有不少值得学习借鉴的好玩手法。 |
|
我对导演上一部《完美帝国》就不感冒,因为这种类似文献记录式的影像我更倾向于拥有丰富的视角题材,不是说不好,可能我自己真不吃这套方式~ |
|
感觉素材不是很多,剪的也看不出逻辑。当然,本片比被各种意志扭曲的天朝夺冠舒服自然很多。
2021.6.11 SIFF24 @梅龙镇 |
|
有着许多有趣的处理手法以及讲述形式,然而感觉缺少了有效统一的衔接,看起来有点乱了。意料之外的画幅扩开依旧十分惊艳,幸好是宽银幕厅看的,不然这个憋了全片留到最后的时刻就不成立了 |
|
# Sheffield 2021 剪辑 |
|
3.5 |
|
知道是传统纪录片 知道动画和其他片段可以精简 但都剪了 导演想讲的就不成立了 看评论后觉得没啥好说的 只能认清现在观众没耐心的现实 不看抖音选择了纪录片 所以要导演谢谢你呗 无语 |
|
导演毫无纪录片才华,看得令人生气。看得出research做得很浅,现拍的素材没有什么意义,就对历史素材做了点鬼畜剪辑小把戏,无聊透顶。 |
|
siff24|朵云轩 片子在结尾进入高潮完全是因为比赛自身精彩 和导演的编排毫无关系 在借助酷炫音效和视效的情况下还能把体育题材拍得这么闷也是种技术 虽然更新了纪录片的形式 穿插了多种材料 但这种创新并没有帮助导演理清主线和材料 (彩蛋:在片子放完1963年世锦赛日本大战苏联后的一小阵留白中 观众席中响起了安详的鼾声…… |
|
这不就是鹅的波尔图欧冠童话么!喜欢中段教练开煤气灯的混剪 让人拳头发硬又忍不住跟着摇摆;奥运propaganda意味过重 但最后赛点还挺anti-climax;唏嘘日本快60年再办奥运 而苏联解体也已30年 |
|
3.5,动画与archive结合得也太好玩了,还有很法式的电子乐,居然也能无缝插入。最后一段比赛夺冠的部分看得我鼻子一酸,但也太偷懒了吧! |
|
7/8/2021 @ 電影中心。紀錄片最忌素材不足,將動畫和真人配上音樂混剪雖然有趣但明顯是手頭上太少材料才出此下策吧,還沒計中段太多東拉西扯的片段拖慢節奏,結尾球賽重溫還硬要加入人造衛星時間打斷情緒。另外難得找到奶奶們訪問和口述歷史卻挖掘得如此淺薄,除了可惜還是可惜。 |
|
花里胡哨的手法全是表面功夫,故事内核讲得七零八落一地鸡毛。市川崑拍的1964日本奥运纪录片片段是本片最大亮点...... |
|
手法上比较欢乐 但是好像没啥材料,结尾倒是整个市川昆的奥运片子直接拿来用了,不羞么? |
|
【SIFF 2021】连胜258场的日纺贝冢队,法国人拍起来倒显得非常有趣,把《排球甜心》的画面与真实素材相结合是本片最大亮点,让影片可爱俏皮了不少(苏联队擦汗一段爆笑) |
|
挺可爱 |
|
退步挺大的。 |
|
#SheffieldDoc# |
|
干净利落音乐棒 |
|
meh……… |
|
【YVR-theque】三星半。动画的选择和使用很符合日本和魔女的身份,还蛮有意思的。大量的片段重复也营造渲染了相应气氛,不过也有避重就轻缺乏素材的嫌疑。切入点的选择还是放在了个体身上,哪怕是团队国家也是以个人身份为基础。 |
|
一个传奇的故事 - 不是作家笔下的传奇,而是超出人类想象的真实故事 ... 纺织女工们受到的严酷,近乎残忍的训练,显然让人道为本、尊重女性的法国人生气了。 |
|
#SIFF2021-21 和《夺冠》的第一感受很相似,也可能是体育题材都无法摆脱的困难,进入紧张激烈的赛场展现就立刻变得绘声绘色、气势如虹,可在其余篇幅的叙述里,即使有动画片的内容与其穿插对接,也依旧失了色彩。 |
|
#siff 新浪潮里比较无聊的那种... |
|
没有《完美帝国》那般惊艳 |
|
三星 |
|
最近刚好在看《男排女将》,日本女排的拦网不太行但救球太牛了,什么球都能接。音乐动画剪切的太棒了。俄罗斯人长得和动画形象好像!经过了艰苦卓绝的训练之后发现生活的其他部分都容易多了。老奶奶们的精气神都好好,人还是应该多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