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本认真有诚意确实花了功夫去做,但是还是很雷啊,而且一定要把坏人都写成是大陆人是什么意思? |
|
可能很俗套,比如故事,比如两家媒体的对立设定,比如故事的走向和发展;可能不完美,比不上恐怖直播,也不如新闻编辑室那么优秀,可能是在小打小闹。但如果你真的做过媒体,做过纸媒记者,你才能体会很多记者的无奈,你也知道那些为了点击率而不顾良知的行为是多么真实多么可怕。3.5 |
|
做传媒的.就应该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地去做报道.做新闻.如果当主流媒体都成为政府的工具.那最后.只会变成CCTV.贪心的媒体最后都缺了一个心.良心.PS:好耐冇睇过一出咁有港产味嘅香港电影.达叔真系好好戏.另外各主演都不错.但突然睇到毛记东方升.瞬间出戏.. |
|
對新聞工作者的敬意之作。看的記協組織的傳媒專場,同座的都是些當代香港最知名的優秀前線行家,看完後大家對當中很多細節共鳴很多,有些感動;但電影也帶著電視劇改編的明顯短板,故事單薄,虎頭蛇尾,探討主旨的台詞直白過火,港劇味濃,觀眾仿佛弱智…主創和主演都是有心人,我還是喜歡這個系列的。 |
|
一锅熟!一锅熟!完成政治述求的直接途径便是搞个大新闻呀大家齐上街,这种主题,哪怕将唯一官腔普通话的恶人硬说成台湾编辑,也是在大陆上映不了的喔。政治幼稚简单直接的港产狗仔队版《新闻工作室》,卡通热血正能量,挺好 |
|
和《恐怖直播》比起来,《导火新闻线》就显得有些小打小闹了。 |
|
補記大銀幕 2年前. 吳先生演技無得彈.....周小姐太少機會...... |
|
1 先给达叔点个赞吧,,,。2 归根结底还是监管问题 一开始 被害人和嫌疑人都是标签人物 案子本身情节恶劣 然证人翻供 嫌疑人无罪释到故事放 被害人父母被威胁7年 那么问题来了 结案以后到故事开始的这段时间 香港记者没有一个人跟踪深挖的?民众也都失忆了,,电影肯定故意夸张了 但是为什么呢。 |
|
不错,比“Money Monster”要好,诚意很够。要点击量还是要真相?要去迎合观众还是引导观众?要救人还是要新闻?最后给一个相对理想的结局不是不好,但是总体来说还是真实度不够。 |
|
在電影一開始,藉著那一張經典的蘇丹饑荒照片,開啟先拍照還是先救人的對話,就已經拋出了守護新聞道德的主題。只是,吳孟達演得太好了,讓觀眾的心情完全跟著他走,感受著他的無助、絕望、痛苦以及重燃希望,於是,綁架線的存在感便超越了記者線,當然記者線本身也有著淺白直接和理想化的問題。當一個又一個陌生的年輕人,放下手機,走上街頭,表達自己態度、釋放自己善意的時候,還是無法自抑的熱淚盈眶,再一次證明了我對類似情節永遠毫無抵抗力。 |
|
香港记者跑的就是快! |
|
挺出乎意料的,热点、伦理和政治影射一个不缺,完成度是近年港剧剧场版里最高的一个。热点蹭了个全,但吃相不难看,某些蹭得太凶的片子跟这部比,就是片中的《闪报》。 |
|
非常觸動,尤其是當下傳媒景況一點也不理想時,電影反映的是理想主義的折射。打一場逆轉勝,現實如此艱難,但盡力而為。 |
|
給三星因為達哥是男一號,毛記抽水成功。感覺沒電視劇好看,有點過於理想。方凝金句依然是亮點。 |
|
这部影片来源于HKTV的同名精品剧集 剧中围绕的主题是为了一桩强奸杀人案而探讨一案两审法律的修订 以记者的采访工作和报章日常运作为主题 凸显记者新闻理想和报章现实利益两者间的矛盾与张力 应该说是很有诚意的一部作品 作为一部剧情片算是很好了 看到最后很感人 达叔不愧是老艺术家 演绎得收放自如 |
|
其实就是压缩精简了的港剧,电影感不足。关于新闻伦理,表现得过于肤浅了。 |
|
挡不住的IP电影和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招人烦,如果维基台的良心剧都被拿来拍烂的话,那么港剧和港片同归于尽就指日可待了 |
|
【香港ifc】在想这个电影内地应该会不会上,颇具煽动性,略煽情,理想化。但能跳出圈钱大片豪华制作,认认真真讲故事,也算是一股清流了。有些不满凭啥反派在台湾电台十几年才讲的一口普通话口音,不严谨。新闻人的反思,题材还是要点赞的。 |
|
有很多对剧版的好感在,整个故事有一个很好的开头,节奏也很好,但是这个片长撑不起来编剧的野心,不论是对于新闻正义的探讨还是关于法律条例的思考都远远不够,一会儿说人物一会儿说事件反而顾此失彼,不过即使这样,看到《囧报》小队配着BGM奔跑的时候还是燃起来了,好希望剧版出续集! |
|
要追求新闻媒体的价格还是价值?希望理想婊们能好好想想再写尼玛逼的自媒体 |
|
制作还是偏向电视化 |
|
杨淇很可爱,《盛夏光年》之后就没忘记过她 |
|
《恐怖直播》的类型,整部好评,对stay hungry stay foolish的解读很有一套。2.8 with 斌 异地同影 |
|
其实整个故事没有摆脱剧集的质感,香港记者跑的快的背后所传递的态度和观点其实是娱乐至死的抨击,用一个类似于恐怖直播的故事表达了媒体时代的理想主义,中规中矩 |
|
整体不错,有理想,有guts,由于时间的关系,稍微比电视版紧凑些。片中方凝讲起新闻道德略说教式,导致些许闷场,结尾也略嫌草率。吴孟达是片中最大看头,每每出场其他人顿然失色。此片乃电视版的延伸篇,稍欠缺些电影感,更像电视电影。做新闻要兼顾理想与饭碗,从来不易。 |
|
《恐怖直播》群演版,比预期好看,就“先拍照?还是先救人?”展开社会舆论博弈,演技一般,善恶分明,略煽情,但是很会带节奏,结尾主旨皆在传播新闻正能量。 |
|
港版《恐怖直播》,技术上稍显粗糙,整个过程充斥着一股傻乎乎的想当然 |
|
类似恐怖直播。最后主角打得几句话写的好。 |
|
针对媒体,一张苏丹的照片叩问着媒体人的良知,是先救人还是先抢新闻,针对立法,一罪两审的修订迟迟不执行,逃脱一次就代表了再无追究,闪报的冷血做法与立法的违背公义同时被抨击,合理诉求的推进从来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舆论的力量一直很重要。 |
|
对新闻行业的各方各面都进行了探讨,尤其是把颇具争议的部分都搬到银幕上进行讨论,与近年的《白日之下》有相似之处。基于“法律面前穷人含撚“的愤怒,对香港政府进行了控诉。挟持人质,做出违法行为,都是为了获得话语权,与特首(司长的名字明显在映照现实)对话,推进”一罪两审“的方案。很多犯罪片的底层小人物做出这种举动,往往是因为上层的做法令他们不满而压抑至深,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这又跟香港的现实社会状况交相呼应。故事压缩在一天之内,用倒计时的方式保持紧张感,后来的《谈判专家》应该对此有所学习。没有新闻就编一个、先拍摄大过先救人、点击率至上、娱乐至死的网民……想探讨的东西很多,所幸的是很多青年愿意响应,到达现场发声。只不过这种事情在十年后的今天几乎已经不可能了。 |
|
和Newsroom相比 总是少了些什么。吴孟达的表演 有些过了。#20161219 |
|
不合格的電影就是不合格,新聞專業從來不是為英雄而生,記者不應該捲進事件,旁觀才是記者真正的天職。這部電影到底有多認識新聞?有沒有尊重過新聞?這樣想做英雄的記者不如轉行吧,由第一天就知道新聞是沒有理想主義的,電影的二元對立也實在低手。 |
|
过于理想主义。结尾减分。 |
|
我認為這個電影要討論的:1媒體道德裡最傳統的報道VS救人 2媒體的催化劑作用要怎麼用。故事很有現實色彩,甚至連林鄭的演員都有幾分似林鄭。但最後依舊是理想大獲全勝的結局。閃報總編惡劣得如此浮誇,且是說國語的,雖說設定是台灣來的但明顯不是台灣口音,我覺得這也是個逃避正視自己的問題。 |
|
电视剧始终是电视剧,没什么波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
|
和《金钱怪兽》有啥区别 那么烂的片也值得抄?
同类电影 《恐怖直播》不错 |
|
同名电视剧的电影版,质感也接近电视电影了。剧情紧接电视剧,先交代了下梁小冰并没有在伦敦客机空难中去世(但她这个角色没有再在电影版出现)。主线算是港版《恐怖直播》(故事在一天内发生)+剧版中不同报社竞争(但剧版中对手为《独家报》,反倒是剧版中的C99电视台成为了本作主舞台)。女儿被奸杀后罪犯贿赂关键证人以获无罪开释,但父亲吴孟达并不是直接惩罚罪犯,而是要求特首推动「禁止一罪两审」条例的修订,香港真乃法治之邦。而囧报记者除了要及时全面向公众呈现事件之外,还顺带推动了事件的和平解决。角色任务分配基本和剧版一致,王宗尧靠着江湖智慧带着小女友杨淇去现场,而周家怡则继续直白输出新闻鸡汤。吴孟达在全片中几乎都是独角戏,但他完成得真是炉火纯青。演囧报老板的看着眼熟,才发现原来是《一路向西》的男主角。 |
|
以小见大 |
|
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电视剧的SP,就算是这样,拍的也有槽点太多,不如剧版。 |
|
以道德伦理为幌子,以狗仔三俗为核心,这就是你们香港记者“跑得比西方记者都快”的秘诀吧 |
|
这样结尾啊..唔.....没有金钱怪兽给人的印象深刻啊。 |
|
电影本身很一般,非常一般。只是谈论的内容值得深思。其实这种东西就很根本啊,基本上传媒行业的人学习的时候都学过,只是莫名就被忘却了这些最基本的 |
|
主题难得,社会抗议。第三幕还是不够有力,大众真的能被媒体感召么? |
|
很用心很有内容,好过很多大牌堆砌的烂片 |
|
本片肯定了新聞工作的正面價值,發揮監察政府及爭取公義,可惜在爭分奪秒的行業競爭下,有些媒體走火入魔,漠視專業操守及新聞道德。可謂貼近香港時局,經歷多場大型的社會運動,社交網絡是傳播訊息的主要平台,網民的點擊率被媒體視作品味的指標,網媒經營者為了迎合讀者「需求」,失卻作為「守門人」把關的作用,大量以娛樂化包裝的新聞充斥,記者的道德操守亦被質疑,但很多讀者是邊罵邊看邊轉發,助長歪風。在這一點此片可謂用心良苦,有意在這紛擾的時代撥亂反正,捍衛新聞自由,呼喚觀眾的道德良知。欲制止媒體歪風,讀者要有更嚴格的道德要求,監察媒體,拒絕不負責任的資訊。 |
|
两集电视剧质素,人物走极端,情节各种不合理的陡转。难道是不屑《恐怖直播》的娱乐化,所以制作上粗糙,重心都压在演讲和相信群众上了。新闻伦理和法理公义的讨论都落后美剧十几年,卖相又难看,这都能感动人,那只能说酒不醉人人自醉。 |
|
借一起案件来反思媒体。媒体的行为当然应该反思,但亦不必过分自责。媒体恰是社会自由度的测试表,香港得益于这“乱哄哄”的媒体生态甚多。媒体的责任并非救人,而在于展示并追踪真相,让社会警醒。此片拍得虽一般,但就其所展现出来的看,大陆与之的差距,应该是全方位的。 |
|
6/10,《一个人不会因为同一罪名被起诉两次》香港人根本不知道这条法律的珍贵之处。 |
|
不像电影就像集电视剧。故事也不复杂没什么曲折。 |
|
剧情生硬 跟很多韩国电影同题材但能力有限,硬上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