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儿都说了,50年后,要是人们还认为披头士解散是因为Yoko坐在音箱上,那也太可笑了。然而50年过去了,这样思考的“粉丝”还大有人在。 |
|
小野洋子是不是自己没有家呀 |
|
先是六部中土,现在是七个多小时乐队纪录片,PJ告诉你什么是顶级粉丝 |
|
将近八个小时的记录,最后一张专辑,最后一场演出,以及一个伟大乐队分崩离析的必然。保罗:用尽全力想带着披头士作为一个乐队往前走;林哥:兢兢业业地打鼓,不管你们吵什么;乔治:你们都不尊重我弹的吉他,我要退出披头士,回家;列侬:我必须带着我的连体婴儿。。 |
|
队伍都靠保罗撑着,列侬因为那个女人心根本不在这边。 |
|
Lennon:懒散、政治见解、披头式幽默、Yoko;Paul:🎹🎸🥁🎤,精力旺盛、创作全才、反政府分子;George:吉他工具人、我有个想法、我要回家、有事请找Clapton;Ringo:zzzzzzz、下班😄 |
|
看着深情对唱的侬哥泡爷,小乔心里一万只草泥马飘过,三个人的故事,我却不配拥有姓名,而小乔旁边的果子则表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
|
太生活式的记录,放客厅十个小时,你自己干其他的事,就是一张洋子体验卡了。 |
|
第一集就太难过了。
看着镜头聚焦打打闹闹自得其乐的列侬和保罗,然后转到话筒后面完全被无视仿佛局外人的落寞的乔治。
''排练到午餐时间,离开披头士,回家。'' |
|
【A】素材,素材,巨量素材,呈现出一部“对所描述事件和所涉及人物精准刻画”的超长纪录片。但剪辑是不会说谎的,眼神的始与终,人物前后剪辑中的关系对比,以及画面与语言的割裂,却又能生成全新意义。一种高明的,被经过重重包装的恶趣味表达。至于某个短评“还需要导演做什么”的观点,我想最后四十分钟的分屏演唱已经足够把你的脸打肿千百次了。 |
|
全片三集七个多小时,彼得杰克逊的大型追星活动。顺带造福全球粉丝。音乐好听自不用说,他们的衣服也都很好看啊。 |
|
Need more editing … so meaningless and long |
|
此前看过很多长长短短关于Beatles或成员的纪录片,买过所有能找到的专辑,还包括解散后每个成员自己的专辑,甚至还有一盘列侬儿子的专辑磁带,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这么喜爱Beatles,大概是因为他们而爱上摇滚吧,一生挚爱 |
|
只是看了十分钟我就已经爆哭了呀……每首都那么熟悉要哭了呀 |
|
2020.07.11 标记想看,其实在19年年末就听说了。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能说的... 不想错过每一帧,大部分时间还是看的很开心,观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很有趣。但是当他们说到任何关于未来、关于五十年后或者他们老去后会怎么样的设想时,就会心里一紧。
“The rest is history. ”
“We'll never get a chance to do it again.”
“I'd like to say thank you on behalf of the group and ourselves, I hope we passed the audition. ”
“这是1969年的宏大声音。” |
|
给彼得杰克逊颁发一座诺贝尔和平奖,九个多小时的中土世界,将近八个小时的披头士纪录片,地球上每个人都用两个周末看一遍,世界和平了 |
|
原来你们始终相爱,互相理解,彼此坦诚,但是你们也要去往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事情。因为互相了解走到一起,也是因为依然互相了解而分开。 |
|
乔治怎么每天都把自己打扮得这么漂亮 |
|
这真的需要导演再做什么吗?材料过于自主,过于自然,没什么别的需要了。ps小野洋子真的尴尬。我也不厌女,但我觉得她真可以自己去自己地盘搞创作,坐那里太神经了,自己没有自己的事要干么? |
|
长达近八小时的《let it be》花絮纪录片,先看排练花絮,再看正片。迪士尼敢这么搞一是因为流媒体没有时长限制,二是因为这是披头士,三是因为胶片素材撑得起画质。按照本片来看,paul是晚期的话事人,作品编排基本都是按他说了算,怪不得几十年后执意出版let it be的naked版。john和洋子天天像连体婴儿,但后者并没有干预乐队创作。最想离开的乐队的倒是george,也明说了自己创作了一批作品,数量足够今后十年来唱。对于非披头士乐迷,本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并不高(现在选择太多了),但想想到了2047年,如果有人拿出近八小时或者the bends或者urban hymns的排练高清花絮,我们会跟2021年这个周末的竹内玛莉亚一样感同身受。 |
|
As you can see,Beatlemania never ends.
听说这部纪录片之后主动了解披头士,所以看这部之前爱上了披头士,而看了这部之后则疯狂热爱披头士。
庆幸的是还好没有错过四只虫🥰 |
|
最后四十分钟激动得手舞足蹈 |
|
什么也不必多说,就让时间的无言去讲述吧。杰克逊及其团队的剪辑技巧和修复技术让曾经年轻的面孔从半世纪前胶片里复苏,新千年二十年后的我们领受遗赠的恩赐恍如身临其境打扰了一段隐匿生命的安魂,观摩抵挡时光摧折的杰作如何在分崩离析的最后「回归」拼凑成整。「最坏结果不过是诞生一部关于制作音乐的纪录片」,对于今天的观众来说,沉没近八小时的清晰影像观看他们无所事事打磨乐章已经是无上幸事。一首来自过去的幽灵之歌,被回到未来的科学神迹和流媒载体复活归返。那些卓越灵魂随着退场时刻的帷幕拉启先后离开,陷入黑暗,最早陨落的星辰投下的阴影也最深重,当我们失去他的时间远比世界拥有他的时间更长,他有觉察到摄录抵达的永恒吗?五十年前的他们是否想过,声音的遗产可以征服时空和死亡的边界,颠覆地球,长生不老,活在所有共存宇宙之间。 |
|
信手拈来的last night‘s song 距离传奇前所未有的清晰 与前所未有的近 All the girls come on then dancing! Harrison‘s fisherwife and dwarves and bunchbacks! |
|
泪目,这些影像是如此的真实和清晰,仿佛他们就发生在昨日,正如他们的传奇一样,永远影响着明天。
用故事片的剪辑技法和大量的高清修复的录像去塑造了如此真实的披头士四人组,里面有我们对披头士后期真实情况的所有想象:颐指气使的保罗,心不在焉的列侬,压抑不住的乔治,以及永远微笑的林果。
形式上和技术上都极其高超,彼得大帝甚至拍了《他们已不再变老》作为历史影像修复的测试片,这才有了如此成熟的技术让粉丝们看到更复杂更真实的虫团。不过这绝对不是一个适合披头士入门级新粉丝的作品,而是娓娓陈述他们哀伤结局的日记,以及希望过往的美好真的能够“GET BACK”。如果你想从头尝试披头士们,也许可以看看那部《八天一周•披头士的巡演时光》。 |
|
和朋友在一起志同道合的日子(而不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最快乐的日子。 |
|
这也太爽了!人类群星闪耀时!and小野洋子散发出一种老妖婆的氛围感...Lennon带着她工作就像时不时找妈妈的妈宝男,您能认真点不~ |
|
啥叫老天赏饭吃,太羡慕这种创作的氛围了。 |
|
上
保罗激情,天才,创作核心;列侬冷静,癫狂;乔治理智,淡漠;果子全程吉祥物
atmp没收入专辑真是太可惜了
get back的诞生太天才了
乔治离开那段,有点好笑,有点复杂
小野洋子咿呀乱叫那段给我整笑了
中
搬到新录音室明显气氛好了很多
比利的加入太棒了
很遗憾这一集我又听到了小野洋子的鬼叫
列侬多次cue滚石乐队
乔治老精打细算了,经常提钱
从他们对比利的讨论可以看出几个人的大区别了
pattie惊鸿一瞥,好漂亮
下
泡女儿好可爱,跟她妈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果儿性格太好了。泡女儿跟洋子学鬼叫给我整笑了
音效太好了,听哭了。
果儿给洋子的是,绿箭?
哈里森的几首神作这时候就写好了
完整版的天台太棒了,太棒了 |
|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野洋子。因为她出现在好多排练和录制演出时的画面中。特别奇怪的是,她又不是乐队的,也不参与演出,但非要坐在乐队跟前或附近,让镜头不得不拍到披头散发的她坐在那里无所事事,有时就是玩弄着貂皮大衣,也不说话。。。超级诡异,就好像是阴魂不散的女鬼一样,甩都甩不掉。。。真的存在感太强了 |
|
4.5;时间验证这支乐队的伟大,历久弥新的旋律穿越苍穹,化为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有幸见证一首首经典歌曲如何诞生,即使在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面前,谈论起音乐依旧充满生机,的确是一群音乐天才。素材体量庞大,整理和剪辑花去海量心思,过于高清的修复在某些部分反而观感不适;结尾天台秀高亮,分屏精彩。 |
|
保罗激进的心想要追求不一样的音乐,列侬心里全是小野洋子,哈里森被教做事心里气得慌,林哥话都没说过多少句...四人虽然还在一起内心已经各奔东西...有种庞大帝国日暮西山的感觉😭 |
|
完全没想到看披头士制作音乐可以这么治愈。好可爱的一群人,临时抱佛脚在一起叽叽喳喳。保罗麦卡尼真的很像一位产品经理哈哈哈哈哈哈! |
|
精神鸦片 |
|
四个人的乐团,三个人的修罗场,两个人的爱情 |
|
任何有关艺术的事情都会让人看到,人类这个物种的个体差异之巨大,竟然有人可以如此有才华。为什么Paul在这纪录片里这么帅,那双眼那秀发😂John也很可爱。btw小野洋子是个鬼吗?freakout jam那鬼声音着实把我吓到了 |
|
所有情绪在我嘴里堵成一团麻花,有好多想说的,对每一个镜头,每一次对话,甚至他们吐出的每一口烟雾。但最后只能在七小时后的落幕中患上失语。一场为了记录所做的记录,被施予了时空的魔法。就好像亲临他们身边似的,这感觉又怪又致命,所有脑中空间里的天台被赋予了粗暴的抽丝剥茧,就像到了中年的盲人一夜之间恢复了视力,他们不仅这时还爱着彼此,甚至,可以从他们嘴里不时听到,汉堡,巡演,几部电影,糟糕的上一张专辑(wb),故事结束之外也有牵引至艾比路,all things must pass,和let it be 甚至Billy的Encouraging words的线索,真希望摄影机永远都不会被撤走阿。最后,虽然已经够知道了,故事的结局真的不怪洋子女士,但是她开口仍让我一阵眩晕。(没想到他列侬与泡儿真能在一块玩) |
|
《披头士的分手前夜》,修复后的视频部分高光太高,画面失真。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所有观众都会觉得自己就是Yoko,在旁边磕着瓜子等着传奇诞生,能看到这部纪录片让你会以为自己掌握了打开平行宇宙的钥匙,这是原本被搁置的故事,即便已经呈现了,但仍有大量素材我们见不到。娱乐产品总是让人产生幻觉和自我感觉良好,你原本最看不上的Ringo Starr,他的成就也是你这辈子难以企及的。 |
|
八小时,重返1969 |
|
梦开始的地方! |
|
群众反映:“他们把我吵醒了,我可不喜欢这样” |
|
过年了!!! |
|
BEATLES HEAVEN |
|
34:50 one two three don't let me down 和 2:08:17 john对paul口型 值得无限循环观看 |
|
disney+的播放器简直反人类,视频不能缓存,字幕只能一种没法双语,位置不能调就在底下再偏上挡着画面贼难受,还有画质根据网络情况实时你不能自己调,甚至不能看自己现在是什么画质,逼得我正版看了一半去找盗版资源看,哦对了还有一截屏屏幕直接黑掉,我tm👿👿👿 |
|
Miracle = pressure + time!这部纪录片的质料无论如何都不缺乏pressure(众所周知披头士此时的貌合神离);真正要紧的是时长,没有suffer enough就无法体会天台演出所带来的轻松愉快,后者就是Paul试图回归的初心——可惜当你想找到初心的时候,你多半已经失去它了。掩饰再伟大也战胜不了积怨。 |
|
哇,即使四人早已渐行渐远,但录音室里这一个月的点点滴滴还是充满调皮可爱,果然通往神专的路上也充满了坎坷。不得不说,paul和john之间的chemitry太神奇,虽然两人后来单飞依然是传奇,但是McCartney & lennon绝对是一段佳话,活泼松弛里全是神作。goerge的委屈和不甘一直贯穿,尽管他最后配合地完成了录制,但急需喷发的才华已经毋庸置疑。单飞倒是让goerge的才华得以展露,也算一件好事。ringo太稳了,从头到尾专心打鼓,话不多人很萌。就跟看破红尘了似的,后来也仍然维系着和其他每个成员的勾连,没想到还是个创作大佬。意外带走john,时光带走goerge, 留下paul和dingo, 也早已封神,年近八十依旧载歌载舞,让人动容。开上车听上Beatles,那一刻,注入灵魂。 |
|
粉丝专供。 |
|
啊啊啊啊啊啊我虫团!!!!! |
|
真实的Pau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