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灿烂阳光 Seto Surya (2016)

    最近更新: 2024-04-21 HD中字
    • 主演:Dayahang Rai Asha Maya Magrati Rabindra Singh Baniya Sumi Malla Amrit Pariyar / DayahangRai / AshaMayaMagrati / RabindraSinghBaniya / SumiMalla / AmritPariyar
    • 导演:Deepak Rauniyar /  / DeepakRauniyar
    • 编剧:未知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 尼泊尔 美国 
    • 年份:2016 
    • 更新:04.21
    • 别名:白日告别(港),White Sun,सेतो सूर्य
    • 片长/单集:87分钟
    • 豆瓣评分 6.5 (103票)
    • IMDB评分 7.1 (票)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81
    • TMDB评分 7.10 (热度:2.76)
    • 简介:内战连绵多年之后,一名尼泊尔共产党员终于收拾行囊,带著路上巧遇的孤儿返回偏远家乡,好为甫逝世的父亲奔丧他的亲兄弟在内战中投入了敌对阵营,水火不容的两人只好约定暂时休战;妻子则生下了其他男人的女儿,小女孩却以为他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抬着遗体下山火葬的这趟险峻路程中,隐忍已久的对立衝突终于全面爆发。
      导演将延烧十年的尼泊尔内战巧妙纳入一场葬礼之中,在这座偏远山村裡,男尊女卑与种姓制度仍然根深柢固;来自外界的男主角儘管曾为现代普世价值而战,但为了替亡父完成葬礼,却不得不屈从于信奉古老习俗的村中耆老。现代与传统,宗教与世俗,甚至家庭与亲情,战争与和平,终将在这一面飘扬著白日的尼泊尔国旗之下疗伤癒合。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272 时长:85.2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272 时长:84.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272 时长:85.5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84.8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576 时长:85.6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720x272 时长:84.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7-03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内战连绵多年之后,一名尼泊尔共产党员终于收拾行囊,带著路上巧遇的孤儿返回偏远家乡,好为甫逝世的父亲奔丧他的亲兄弟在内战中投入了敌对阵营,水火不容的两人只好约定暂时休战;妻子则生下了其他男人的女儿,小女孩却以为他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在抬着遗体下山火葬的这趟险峻路程中,隐忍已久的对立衝突终于全面爆发。 导演将延烧十年的尼泊尔内战巧妙纳入一场葬礼之中,在这座偏远山村裡,男尊女卑与种姓制度仍然根深柢固;来自外界的男主角儘管曾为现代普世价值而战,但为了替亡父完成葬礼,却不得不屈从于信奉古老习俗的村中耆老。现代与传统,宗教与世俗,甚至家庭与亲情,战争与和平,终将在这一面飘扬著白日的尼泊尔国旗之下疗伤癒合。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7.2 正片
      Anthropoid
      2016
      战争片
      捷克/法国/英国

      类人猿行动

      Anthropoi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没看过那么虐的谍战片,看着一群帅逼为革命舍身忘死简直是人类最大的不幸。
      • 常人眼中这是一部比较另类比较闷的二战影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也在逐渐更理性地看待二战.近年的二战影片少了一分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多了一分对历史甚至对人性的思考.本片根据史实而来,更多了份真实与凝重.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战斗在一线的战士.影片令人思考屈从与抗争,哪个更理性?暗杀与报复永无止境。
      • 把德军精锐的SS部队拍得这么智障...5星的好片,不得不拉低到4星。
      • 后半段交火简直就是败笔,抗日神剧啊!德国人弱智一样,要么手榴弹不舍得使,要么扔出去让人扔回来,傻傻冲上去送死。不知道有没有人数过,反抗军这边干掉多少德军。在地下室德国人不灌汽油放火,不扔手榴弹,偏偏放水,还就俩水管,过家家呐?!
    • 豆瓣 7.9 IMDB 7.6 正片
      Hitlerjunge Salomon
      1990
      剧情片
      法国

      欧洲欧洲

      Hitlerjunge Salom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为了逃命,战斗英雄,亚利安人,共产主义,都可以胡乱的加在一个孩子头上,对于他来说没有过多的意识形态上的枷锁,有的只是生的渴望,人的欲望
      • 每个犹太人在二战中都有一个故事可以拍成一部电影
      • 故事本身就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暗示和對比手法都極盡揶揄之能事,但是因為採用了內向性的敘事,從而將這種調侃的況味極大地消解了。當然,重要的在於反思和批判,用一個孩子的經歷來體察戰爭和意識形態對立,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斯大林,所有的專斷和思想恐怖都是可恥的,民眾諾諾,卻總是成為強權之牲。
      • the subtitle is delayed... no match...
      • 影片后半部分delpy就这么出现了,但也只是一个花瓶
      • 3.5 本片拥有一个杰作潜力的剧本 可惜在导演呈现上差强人意 影片的故事很大程度上致敬了《迷惘少年》 年轻人在二战中受到的蛊惑 对身份的迷茫 对爱情的无法触碰 因为一时得势而生的自负 用年轻人来写大时代中的普通人 正是这类二战反思类电影优秀之处 本片更注重刻画的是犹太人的身份认同与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犹太男孩的墙头草无非是为了活下去 一个同时兼具苏联共青团员和希特勒青年队两重截然相反身份的男孩 其存在就像漂白了皮肤的黑人在当今一样充满时代讽刺 也引申出编导多次在影片中表现的无论极左还是极右 其实都是一回事的极权这个更宏大的主题 最后当身穿集中营号服的哥哥抱着身穿党卫军制服的弟弟哭泣时 讽刺之尖锐达到了顶峰 不过本片导演霍兰相比这个优秀的剧本 导演能力就平庸许多 大量独白和无质感的配乐都拉低了电影本应有的厚重与荒诞
      • http://v.pptv.com/show/moGVE3vhUYicycNg.html
      • Based on True Story。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编剧,一个先后加入了苏联共青团和德国纳粹部队的犹太青年寻回民族认同感的故事。Julie的德语是配音的吧。
      • 前半部分还好,后半部分闹腾得厉害,结果就变成洒了咳嗽糖浆的甜甜圈了。
      • 第6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 两个镜头调度很有趣,一个是离开家乡时电影院女售票员的追逐,还有一个是曾经是演员并帮助Solly在军中打掩护的德国军人的死。是极其幸运的人,因为无数次濒死又奇迹般活下来,却也是不幸的,因为很难定义自己最后到底是什么身份。Holland说Solly Perel本人和她分享了当多年后和曾经希特勒青年队的队员见面时,听到那些歌曲内心的澎湃和归属感。她也重现了这个场景,但她最终从电影里拿掉了这一幕,因为她说这样对于电影来说背离了初衷“英雄不再是英雄”。一言概之就是:我活下来了,我也不再是我。
      • 我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但是那兄弟他也太幸运了吧~~奇迹全发生在他一人身上了,汗
      • 不过又是一部以小见大的二战犹太人命运的影片,而由于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使人对影片有了几分期许,但不得不说这完全是一部可以忽略电影语言等技术化的电影,而波兰女导演Holland将剧中几乎所有人都人性化,没有刻意的标签化,也许只有女导演才如此细腻感性。ps:德尔佩真是水嫩!
      • 隨機應變下應該有強烈的生存慾望,這是對電影的想當然。被描述的苦大仇深掩蓋住了事情本身。
      • 说实话 我觉得这个主人公的经历虽然无奈,可还是忍不住鄙视他的行为。。。
      • 是我看过的最好的欧洲二战儿童片。导演的风格过于超现实,可以说是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游走,算是欧洲电影中比较商业的。叙事上更倾向于大故事的叙事,不拖泥带水,不携带任何情感的讲述。当一个犹太男孩混迹在希特勒青年团而没被发现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种讽刺。配乐 也比较大胆,我倒不觉得这是一个艺术片,这像是那个年代的欧洲商业片。节奏其实挺快的,没有给太多时间感受男孩内心的扭曲,不过这也许是导演刻意要追求的效果。 其实片子反映了最本质的一点,抛开宗教身份种族,生存才是第一位的。太喜欢这片子了,那个时代的人太敢拍了,太厉害了
      • 一个小人物经历的战争的洗礼,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 波兰名导的佳作,很人性的一部片子!
      • 陈丹青推荐~
      • 7/7.5 个体在时代洪流前是多么渺小,以男主的“出身”能够坚持活到战后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同样是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而变化的。朱莉德尔佩年轻时的美貌是毋庸置疑的,另外拍摄此部作品的波兰女导演也曾执导美剧火线。
    • 豆瓣 7.9 IMDB 7.1 正片
      La Ciénaga
      2001
      剧情片
      西班牙

      沼泽

      La Ciénag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似凌乱,其实编织得很细密。例如非洲老鼠的故事,那口牙齿,男孩的换牙,咆哮的狗,电视新闻中的高塔,男孩的坠亡。一个事件细细密密地铺垫了无数,但却努力让事件看起来像是生活流中的偶然。弱点是缺少透气通透处,不太好看,但却有意思。有评论说是契诃夫戏剧的阿根廷版。
      • 观感可谓诡异。开场一连串的流畅的中产符号的局部特写竟然流出了些许布努埃尔的感觉,之后人物就一直在受伤—痊愈或弄脏—洗净,从超现实跳到了现实。倒不觉是散点叙事,是偏松散的意识流,没有时间留给预知未来走向,只能被拉着走,这大概能说明这电影为什么生活感强。手再松点可以五星。
      • 影片展示了阿根廷西北部两所曾经富有而如今缓缓陷于各自生活泥沼的家庭琐碎而松散的日常生活,并借此案影射国家自九十年代末经济危机起面临的社会陷落。在安稳环形叙事中,场景外的角色大都无法预知当前事件走向,而包括死亡在内的关键事件都被去显著化,美学上采用了乡村情节剧与抽象戏剧的混合形式。
      • 又沉又闷,有车有房还有个荒废的游泳池,就是稀缺胡椒粉(生活用品)。隐隐觉得暗藏着对那个国家和民族社会的命运隐喻。
      • 闷闷之夏,四下嘈嘈, 恹恹树梢,雨云訇訇, 黏腻酒杯,残汁滟滟, 红酒泠泠,冰块琮琮, 手中摇动,丁丁冬冬, 铁椅拖地,刺刺拉拉, 舍间声响,密不透风, 嗜睡家族,昏昏沌沌, 生命虱子,密密麻麻, 床上男女,丫丫叉叉, 泥沙俱下,淅淅沥沥, 生活死水,慢慢腐坏, 化为沼泽,缓缓沉沦, 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 女孩儿们和她们的哥哥都挺好。表面上都是毫无意义的家庭琐事,实际上是表达亲子、兄妹、女仆、同龄友人的微妙情感关系。看似符号化的各种道具创造了超现实感。大量近景镜头创造了逼仄感。灯光师和音效师居功至伟。
      • 7.6 听觉被环境音塞满,视觉总见泥泞血迹,感觉被炎热潮湿环绕,共同拧成燥闷窒息、死气沉沉、无法冲出的沼泽生活,南美再见,南美。
      • 永遠陷在泥泥沼沼的地表~永遠無法癒合的皮膚傷疤~永遠深埋於心的階級意識暨心防。
      • 阿根廷的雨水,红酒,少女的体液,都在这无尽沼泽中交揉。
      • 35mm,家庭成员间沼泽一样的关系,逃不开出不来,角色追求的目标也始终无法达成,就连日常琐碎中也并无多少事情发生,圣女的现身是遥不可及的幻象一如社会环境为角色们营造的假象,这部电影的叙事强调的是这样一种在挣扎中无法被改变的角色生存状态,一种缺乏意义与目标的家庭与社会生态呈现。
      • 【BAMPFA】2018.4.20.7pm 拖拽的椅子、夏日腐坏的泳池、山里的枪声、不间断的雷声嗡嗡、无人接听的电话(远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爱人)、隔壁的狗吠、不断添加制作的冰块、无法成行的前往靠近玻利维亚边境的旅程;用刀在水中砍鱼的场景、女孩正在洗浴时伸进来冲洗的脏鞋。一朵阴郁轰鸣层次繁复的黑云。
      • 戲是好戲。沒有什麼可以比雜音和噪音更能凸顯不堪其擾的生活,可我尤其討厭電話鈴聲,整場都像被綁在座椅上聽人刮玻璃。導演對室內空間的處理很乾脆,製造出光亮的壓迫感,讓人極度不安的天井,觸感的燈,舊得毫無生命力的傢俬,都像是浸泡在噪音裡一樣,也可能就是池塘裡死去的牛。
      • 1.马特尔没有给予影片以(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结束,她置摄影机于一旁仅作“记录”,客观描摹了阿根廷西北部几个中产阶级家庭数日里发生的事情。不必言明的人物关系及塑造,毫无意义的片段式故事反显琐碎繁复的生活本相。2.环境音带动情绪与人物状态(同一空间内)的微细流变。3.恰比生活是泳池——沉闷只是陈腐的脏乱,闪现的灵动圣女便是划开平静的那阵涟漪。所有人都妄想把握神迹,但既定的人生走向又岂是藤蔓固定这般轻巧如意。玻利维亚太遥远,圣女又无处可寻,我们都是濒死之牛,深困泥沼力竭而终(看不见的狗&孩童攀梯摔落同该喻)。4.非洲老鼠轶闻;“受伤”意象耐人寻味;种族与阶级指涉&隐晦的乱伦情欲。(9.0/10)
      • 影片展现的是被永恒凝视的中产阶层的交流场域。除了在必要之处填充符号和隐喻外,导演并未人为地干预到创作,情节呈自然的发生状态。湿热气候、无休止的睡眠、无意义对话、电视机里播放的圣女奇闻、伤痕的治愈,所有暗示都旨在缝合阶层从失落到复归的完整过程,观影体验从梦境逐渐过渡到现实。★★★★
      • 沼泥、鼠狗、牙齿、游泳池、电话铃、血、水、无尽的炎热,众多符号及隐喻指向生活的虚无层面。阿根廷北部大家庭的生活描述,简单又纷乱的日常状态,人与人关系的牵连与亲疏,给人遥远的沉浸感。
      • 勉强及格,人物众多且剪辑没有叙事上的逻辑照顾,导致跟的吃力,摄影好,导演也把演员状态控制的不错,是一个阿根廷的坎皮恩了,片子适合拿导演奖什么的。容量很大,隐喻多尤其民族和宗教,儿子被印第安人打伤和全片的多处受伤一起,对拉美白人中产阶级的发展神话进行解构和质疑,给琐碎的日常以象征
      • 实在是太没有剧情感了……
      • 【#1500】身体、玻璃、电话声...... 马特尔展现了由声音和肌肤组成的独特触觉,整个视听极具物理质感,这种丰富的声音加大敏感度,也就让电影离观者距离更近,更动人了,好细微的感觉,和《扎马》一样都需要多看。
      • 许多动人的细节和画面,关系微妙的庄园大家庭,人与人之间距离和界限在潮湿的空气中相当之模糊。易碎的阶层关系,沼泽般的傲慢与偏见。开头老妈子的跌倒和结尾小儿子的摔下来,呼应着整个家庭隐藏的脆弱。
      • 拖拽椅子的噪音,摔碎的玻璃杯,孩子腿上永远洗不完的泥巴,漫长慵懒闷热的午觉,响个不停的电话,连外出逃避几日都找不到借口。仿佛从另一个片子中随意剪辑而成。琐碎如斯,才是生活的真面目,而剧中人也正如他们所担忧的,活成不成器的父母辈的样子,无法打破这死气沉沉的循环。然而时不时的,总让人担心意外会随时发生
    • 豆瓣 5.8 IMDB 7.4 正片
      De sidste mænd i Aleppo
      2017
      战争片
      丹麦

      终守阿勒波

      De sidste mænd i Alepp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 大环境的呈现太像新闻素材,而且用太多,导致在影片里和十分充盈的个体之间竟然产生了距离。有人正在死去,有人这时选择结婚,战争里的irony哪只有这些,就像一同曾经用手挖开废墟的人最后成了被埋的那一个。感谢影片在这个时候提醒我们这是一个不是例行公事的新闻播报里让人早就麻木的阿勒颇。
      • 第一次在纪录片里目击主人公的死亡以及更宏观意义的死亡:The world is united in killing the people here。有时候觉得真恨啊,恨俄罗斯的狼子野心、恨国际社会的软弱冷漠、恨中文世界里普遍的无知和越无知越大放厥词的残忍自私,为导演的勇气加一颗星
      • 可惜略凌乱,也不够完整啊。
      • 去年有一部片子跟这部讲的是同一个事情吧?套路也一样。他们的苦难要什么时候结束。而今年的我已经全然麻木,没有了愤怒。可能对国内的现状也是如此,就是因为没有能力对这种形势进行哪怕是一丁点的改编,所幸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吧。
    • 豆瓣 7.1 IMDB 6.5 全集
      La vérité
      2019
      剧情片
      法国

      真相

      La vérit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4th Busan IFF# Gala Presentation。根本没扑街啊!确实是戛纳开幕片的水平啊!(所以可能还是后期没做完???)搁在是枝裕和作品序列里也是相当出色的一部。影片属于“艺术家个人生活”这个脉络里面的作品。凯瑟琳德纳芙完全是树木希林附体(金句也很多但就比[比海更深]拿捏得好太多了),既刻薄又脆弱,人物和角色的“混淆”,片里片外的母女及各种对应关系,写得极其细腻而层次丰富,说千回百转也不为过。当然相比之下比诺什气场就太弱了(但是成功用女儿哄了母亲之后那个镜头微妙的表情变化简直神级演技),伊桑霍克这个角色基本也就是酱油(参看是枝裕和之前片中各种姐夫的角色)。是枝裕和果然还是母亲戏和儿童戏写的好。镜头长得真得不太像他的作品。摄影方面可能还是控制得少一些。
      • 看不出任何水土不服,要是事先不知道是是枝裕和执导,即便有几场非常“是枝裕和”的戏,单看电影也很难猜出来是出自一个日本导演之手,可以说是抓住了法国家庭文化的精髓,却也不失日式视角,小女孩的角色是亮点,也是一以贯之的是枝风格。
      • #2019威尼斯第一场#开幕式当天赶了个大早看的媒体场,依旧是是枝裕和钟情且擅长的家庭亲情题材,与其是说母亲的回忆录,不如说是母女二人的和解。情节细腻,画面温柔,配乐颇有童趣,算是小惊喜了。不过跟小偷家族比,还是差一些了。。。
      • Q&A 结束后我直接疾步厕所,是枝裕和迎面走来我对他说good movie,他点头说阿里阿多。二度放弃合影。原本我可是连看都没打算看的。神奇的夜晚。
    • 豆瓣 7.5 IMDB 6.6 HD中字
      9. April
      2015
      战争片
      德国

      开战日

      9. Apri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战斗场面并不多,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战。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比尸横遍野的血腥更具有杀伤力和感染力,政府出卖了军队,无知的群众欢呼雀跃地领着敌军的面包,孩子们在敌军的战车上举着纳粹的旗帜玩耍。这一切是多么的悲哀,又为何而战……
      • 好少有这样的电影描写战争中渺小的个人啊。典型的北欧镜头。经常叫嚣要对谁作战的人到底把人当没有当成人。
      • 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军人的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没有华丽渲染,也没有众志成城!一切相当简单平凡更贴近写实。当目睹国家早已投降,民众毫无关心领着敌方面包时。不经感叹:我们到底为何而战?!
      • 《自行车队的陷落》。最后那一幕,他在装满战俘的汽车上,看到孩子们兴奋地爬上德国战车时,心里一定在confuse这场抵抗的意义何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