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姆雷特自杀了,奥菲莉亚活下去。 |
|
飞往华沙的飞机上看的黑白老片,自以为是的爱得不到回报。实在太老了表演放今天看矫情。 |
|
其实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一部电影,或者说没有想到“如何被爱”竟是女主角这样一个一直在成长的角色的问题,实际上她在战时和战后做事都对他人依赖度极低。或许这就是战时男性对女性压迫的普遍状况,所以这根本就是一部行事优雅但每一分每一秒都流露出残酷的讽刺的电影。 |
|
我有一种力量,从未失去过,我想是因为我爱过某个人;死亡是对生的恐惧和投降;闪回和心理独白出色,战争中的小人物,也会因错误种种丧失该有、固有的人生。 |
|
7。哈斯果然波兰小资代言人 |
|
第三部哈斯。和他最知名的奇幻作品都不来电,这部还挺喜欢|如何被爱?不爱即可。如果不是因为爱情谁会犯这样的蠢……没想到是这么凄凉的一部片。搜屋一场戏尤其残忍,机场告别酒也是|空姐好可爱|唯一的出戏时刻是看到一半惊恐地发现自己在想:女主角长得好像性转版斯科利莫夫斯基……(why……how…… |
|
這個世界沒有我們一片冰冷,可有了我們不是更吸走了僅存的熱能。 |
|
A drama about unfulfilled love |
|
相比之前看得3部,这片实在是正常到让人感动。。。依旧是段落性的叙事和倒叙穿插的结构,完成的轻车熟路~以及,波兰妹子都好美><~~ |
|
然后我累了。。 |
|
哈斯出品,必属精品。 |
|
很漂亮的sentimental film,虽然有些台词尤其voiceover自白部分感觉挺抽象。将女性情感如此复杂矛盾的多面展示得很好,演广播剧时闪现的女性主义,飞机上对身旁偶发厌女言论的男士适当的客体化,但同样也是她为了一个毫不领情的人作出过那样的牺牲。不知道哈斯是不是习惯使然在一个毫无关紧要的片段让男主口述了一个梦境套娃:“你今天干了什么?”“我站在窗口,看着下面的人群,从街角的酒吧里进进出出,随后我躺在床上,炉火熄灭了,我感到寒冷,盖上了一条毯子,进入梦乡。梦里,我梦见自己站在窗口,看着下面的人群,从街角的酒吧里进进出出,随后我躺在床上,炉火熄灭了,我感到寒冷,盖上一条毯子。。。”😂 |
|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
|
落泪不为屈辱,只为再也见不到你,奥杰塔与齐格弗里德式的悲剧;“男人总爱把悲伤写在脸上的女人,我受过这世间千万种伤害,你却不爱我”;女主脸型好看。 |
|
在这个世上,我们人是独特的。红色的鸟儿飞过天空,带着它们的伤痛。它们即将死去。没有我们,世界就是一片冰冷。当我们绝望时,必须相信重生。 |
|
三星半。女性旁白与独白贯穿始终,以一场飞行旅行做引子,引述二战德国入侵波兰时,人们面临的选择,或是男演员的自恋与懦弱,或是女主角为了爱人的自我牺牲、被强暴、不惜背上“通敌合作”骂名…与瓦伊达《地下道》相比,另一种视角看待德军镇压波兰人的残酷历史。当时拍来更有原始残酷性,因记忆还近 |
|
如何被爱,如何去爱。
战争给人带来的只有摧毁。 |
|
我的第五部,Jacob的第一部翻译。 |
|
(接上条(? |
|
陷入爱中,谁还能有尊严呢? |
|
不错 |
|
战争环境下两个普通人的悲剧感情故事。正如女主角讲的,开始以为生活就是自己身边的事,后来才发现整个国家都和你有关。而男主角最后也说道,我们都是被卷入战争的普通人。 |
|
dcp restored version |
|
3.5+ 人总不可避免被动的被置于某一境地,这个境地是无法被预知也无法后悔的,不如过好当下。 |
|
女主的回忆录,内心独白与往事闪回。战争中的卑微,卑劣与悲哀,怕不被爱,怕爱而不得,在恐惧中亲手毁掉了一段往事与一个人。 |
|
四星:战火浮生,记忆裂痕;聚散尘缘,爱是永恒,愿你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头.... |
|
战争是大背景,感情是核心。足够多样的小转折,平稳中波澜不断 |
|
女主最后说道:当我们绝望时,必须相信重生。 |
|
当我们绝望时,必须相信重生。 |
|
钢琴版的swan lake好听 |
|
10.27在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店。黑白电影,女主超美的,其实不喜欢女主一直冒着生命危险帮男主,自己也因此受到伤害,男主最后还不领情的剧情...看完想到了《江湖儿女》的剧情。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伤害,我印象最最深的还是达洛维夫人... |
|
我以为你会永远避免谈起二战时的苦难,没想到最后一部波兰学派的电影,你倒放开了。 |
|
贯穿全片的内心独白,一开始还比较有意思。人总是会爱上那些不爱ta们的人,无分性别,是吗?最后的<我们正在着陆>也算是悲观下的一点期盼。 |
|
沃伊齐希·哈斯大概是个理想主义下悲观的人 |
|
接连看了几部喜欢的老片,一度复燃对老片的热情,结果在这被泼了冷水。讲述了一个脑残粉对偶像的极度爱恋,战争、自己的肉体都可以成为自己“得到”他的工具。 |
|
不存在纯粹的个人命运。我们只有做梦的权力,发疯的权力,最终是回忆的权力。
相比战争反刍,更喜欢哈斯那些怪力乱神的、万花镜的、梦核的作品。 |
|
“我们都是这场战争中的小人物。”为爱,她在这场战争中拼尽全力去保护深爱的人,而这份爱的结果却成了男子战后最大的羁绊。 |
|
@ FLC哈斯全作品回顾展映开幕
如何被爱,太精妙了,开场前哈斯曾经合作的制片厂主任后代也提及此,曾被哈斯分享给他的六七百页的剧本震撼。演员的发挥也都颇具力量,尤其是女主角,神奇地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被演绎得丝丝入扣,不枉周五晚上扛着一周积累下的睡意观影全程。 |
|
真的是没看懂,不敢妄打高分 |
|
這個世界沒有我們一片冰冷可有了我們不是更吸走了僅存的熱 |
|
很棒呢 |
|
视角是付出的一方,标题是如何被爱… |
|
哈斯比较正常的一部电影,通过插叙的方式回溯了女主人公与一位爱国者的爱情,塑造了一个隐忍的女性和一个外强中干的英雄。女主角在多年后在飞机上的故事没有太多延伸,过去和现在两条线没有很好的连接在一起 |
|
这片源还真不太好找,花了我十多分钟.这部电影也能看到哈斯独特的导演风格,本片通过女主角的旅程,探讨了战争、情感和人性等主题,呈现出个体在战争阴影下的生活变革. |
|
这样啊 |
|
还行~ |
|
你可以说这玩意儿是战前优雅的余烬复燃,但就是挺小资的,这调调换个更好看的女主个人认为比较合适,现在这个太现实主义了 |
|
4.5 这不就是冷战的原版吗,有些场景都直接照搬,完成度,整体结构都要更好,但我还是选冷战。 |
|
非常喜欢,感觉极有可能成为我最喜欢的一部哈斯////喜欢到想打五星的程度(请你冷静////冷静失败 |
|
感觉并不好看。首先因为字幕不算好受到观看影响,其次电影讲述故事很让人观看困难,时而回忆时而现实。电影让人印象深的就是太保和德兵来搜的部分。男主角和女主角都是演员,因为那个时候影响造成事业受阻。男主角颓废最后悲剧,女主角为了男主角付出很多最后依然生存下去。作为一部波兰电影,故事简单一个小时半,有点不太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