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个意气风发的年代,年轻的硅谷,振奋人心 |
|
96年 甲骨文就有了云计算的初步构想 |
|
第三集里施乐的alto,已经是白色背景黑色字体,看显示器也是为了匹配打印纸张做成了竖长。很明显苹果也抄了这点,为何《乔布斯传》,作者却没提这点,还写了乔布斯要求改变颜色“所见及所得”显得好像是他发明的一样?还有可以任意移动光标的鼠标,alto也做到了。作者写施乐没有发明重叠的窗口,是阿特金森的伟大功绩,但是片里也可以看到施乐已经实现了啊。 |
|
才想起来我看过这部片子。好片。书呆子的黛安芬。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06023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053965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055508 |
|
几年前我应该看的内容仿佛是这部吧,很精彩,讲乔布斯和搭档一起创建发展苹果以及销售取得的巨大成功,几次被踢出苹果的乔布斯的一生传奇经历还有盖茨崛起的纪录片。好像这片里乔布斯给人的印象是个痴迷技术、追求技术产品完美创造、精通组织、生产和销售产品.善于商业运作的奇才,并非是技术天才. |
|
有钱的nerds大都叫steve |
|
the praise didn't go to the inventor but the exploiter of invention! 你将在这个产业的历史里写下怎样的一笔? |
|
讲在不犯法的情况下抄袭IBM的PC。。。要找一些没看过IBM构造的人没有contaminated的。。。然后说But good virgins are hard to find...><昏古气。。。nerd都好萌。。。 |
|
看完感概无限啊……真的是矽谷的爱恨情仇(96年的纪录片,当年还没叫硅谷,音译的silicon),说的是矽谷其实不过是苹果和微软,说的苹果微软其实不过是帮主和比尔君~ PS.在此引用下帮主的一句原话“The only problem with microsoft is: They just have no taste” |
|
微软发家史。两个观后感,一是最后胜出的不必是创新者,也不必是技术专家,但得是最灵活能把握市场变化的;二是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和事实标准,均是远见者和天才们的品味。 |
|
想要“预测”未来,就必须了解历史。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距今74年;互联网的TCP/IP协议在1974年提出。距今不到50年(46年);下一个十年,科学范式改变依然将引导巨大的产业变革。 不要只成为“历史”的经历者,而是见证者,推动者,创造者。成为星星之火的其中之一,参与进来,我们,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而当我们准备去挑战那些巨人的时候,最好先知道他们以前做了什么。 |
|
一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壮烈计算战争,却被比尔盖茨靠着“抄袭”的软件占了上风。到这里纪录片就结束了,可我们知道,战争还没结束。纪录片上映不久,乔布斯就回到苹果续写了传奇。
我们回顾过去,将其称作历史,可此时此刻,也终将成为历史。整个世界暗流涌动,时刻都在创造历史。但“身在此山中”,大部分人都带有一种天然的钝感,丝毫没有察觉这种变化。只有等到量变形成质变,蓄势已久的火山终于爆发,这时人们才开始注意到这一历史性时刻。
可历史,从来不是一个时刻。所有的历史都是有迹可循的,只是能够看到的人太少罢了。 |
|
pc史 受益匪浅 “此片拍摄于1996年,所以没有赶上Steve Jobs回到苹果,也更没有见证之后苹果强劲的逆袭。而此之后,怕是再也不会有一部记录片能如此云集到更路神仙,全面而细致地述说这段历史了。” |
|
现在看这样的采访时机上稍微早了些,但当时来看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
|
有意思。一部生動的PC史。 |
|
best drama ever; 很后悔竟然不是10年前看的 |
|
绝佳的纪录片,太会讲故事了 |
|
分明应该是:
《怪咖们的胜利:意外出现的帝国们的崛起》。
硅谷崛起的帝王们,普遍都是,连大学本科都没上完的。
还书呆子们?怪咖们,才对! 书呆子,是Pedant,意为【掉书袋的无用者】。 |
|
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风云激荡的历史,精彩之极。然而更精彩的 is yet to come. |
|
个人电脑(PC)发展历史的精彩记录。 |
|
"m$ has no taste." lol |
|
适合配合《黑客与画家·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和《编程大师访谈录》一起观看 |
|
很有想法。 |
|
那个年代科技商业的开创者,不得不佩服 。 |
|
故事讲的很明白,关于抄袭和窃取的争论到今天还为人所争辩。真是激情的年代。 |
|
比较好奇Wozniak和Larry Ellison |
|
4 stars by 1996 standard. |
|
太妙了!PC先商业后消费的特性,使得标准化而非个性化,开放性而非封闭性,成为80-90年代PC行业最核心的因素,直接带来了微软的崛起。00~10年代的苹果,10~20年代的移动互联网,都代表了新潮流。Bill Gates的竞争意识和决断能力太强了。乔教主是个很好的产品经理和营销者,对自身的品味非常自信,音调也是那么骄傲…… |
|
信息量非常丰富 |
|
非常精彩,尤其第二部大家未知的why Bill Gates get lucky dell with IBM |
|
比尔盖茨很有商业头脑,乔布斯有设计美学 |
|
温馨感人,光能看到各种业界大腕的访谈内容就值了!立场比《硅谷海盗》更中立,娱乐性也不差。 |
|
学习了学习了 |
|
突然觉得乔布斯笑起来好贱,好贱啊好贱o(╯□╰)o |
|
my dream |
|
激流勇进,无尽的创新
最后的winner是海盗而不是慈善家 |
|
不错的回顾!另外:已经过去整整10年啦,已经达到30年的标准啦! |
|
pc时代的商业战争,商业上的模仿,抄袭,偷窃,无处不在。
比尔盖茨就是个理工男,而乔布斯充满了个人魅力,成为人们的精神偶像。 |
|
Passion is everything. |
|
比较客观的PC发展史 |
|
整合能力进阶创新能力,顺便整合营销界,意外阶层的诞生,利用产品统治全球消费者,这种影响力已经是一种全球“权力”了 |
|
一部关于电脑崛起的纪录片。如今先进的科技不断走进生活似乎理所当然,人类也适应得很快,可回溯到四五十年前,电脑的发明才刚刚起步,这源于一群对编程和个人电脑痴迷的“书呆子”,其中就包括当初年轻的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可以说他们确实抓住了时代的先机,借助这先机也确实改变了世界。
这部纪录片里的画面、人物以及场景显得是那么陈旧,借助影像我可以体会到人类在这近半个世纪中发展得是多么飞快。 |
|
比尔盖茨的智商都差点被这纪录片里的傻逼配乐拉低 |
|
里面的乔叔好萌 |
|
好的艺术家复制,伟大的艺术家剽窃。 |
|
很有意思,站在现在看历史的角度怎么看历史的历史 |
|
对比盖茨和乔布斯,一个人只是赢得了胜利,争得了钱,却没有另一个的创意和艺术。但是境界,我想,都不如 feyman费曼先生。 |
|
假想的事已经实现 |
|
比较概括 采访了挺多大佬 看的版本翻译有问题,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