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 I have to, I can do anything.” 暴力、误解、沮丧…从未将Helen打倒,而用尽她所有的精力去唱颂那个时代,时至今日也能因为词曲所传递的能量感动。只可惜这个完全能无缝衔接《美国夫人》/《格洛丽亚在路上》的故事,并没有从更大范围着眼她的音乐和那个时代的联系与意义,而画地自限,变成了一部“流水线.对嘴.颁奖季.传记片”。比主演更吸引人的是Chelsea Cullen对所有音乐的翻唱,还有Danielle Macdonald向来抢镜的天生本领。 |
|
意外和《美国夫人》呼应。虽然最大的感受是作为女权运动主题歌的演唱者的个人生活轨迹和运动并不能形成呼应,但现在的想法更倾向于不需要用一个标签去定义一个具体的人,她的故事也许并没有代表性,但她来过参与过发声过,已经是了不起的贡献。 |
|
都是命。 |
|
Evan太养眼了,和女主一个发型但是比女主还要美啊啊啊~ |
|
又是被女性主义鼓舞的一天 |
|
画面非常美,情感也到位。所有女人都该看看,很励志!同时感叹至今为止,美国的平权法案还没有通过。 |
|
刚刚在多伦多电影节看了这部电影。你可以把这部片子看作是一部满满的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但与此同时,这也何尝不是一个音乐人自强不息的理智故事呢。真实的故事总能轻易地打动人心。 |
|
完整的剧作完整度摄影,巧妙在于没有过多地强调女主本生的女权主义而是通过对立面人物来做反衬。剧中故事性叙述虽稍微有点长,但无可否认的是被激昂到了 @BIFF24th |
|
Evan!!!! |
|
澳大利亚女歌星海伦·瑞迪的传记片,聚焦她在美国的一段经历。影片以她的一首歌名作为影片名,并以她的这首歌将其人生定义了,成为女权主义者。其实她的人生与演艺生涯都很丰富多彩,结了三次婚,也离了三次婚。曾获得格莱美奖,当过主持人,并主演过电影。《我是女人》此曲虽销量霸榜,但瑞迪并非以女权斗士闻名。另外,影片穿插了太多瑞迪的歌,让剧情显得有些散。 |
|
It may have a better way to tell a story other than the shows. |
|
值得一看。 |
|
一首歌的传奇 |
|
拍得四平八稳,澳洲歌后没法取得事业和家庭的平衡,名女人如此,普通女人更是如此。女主的脸总让我觉得好熟悉,电影的服饰设计相当有品,我全程的看点都集中在七十年代的复古服装上。 |
|
中规中矩的传记片,很平庸不出色。 |
|
励志不分男女的佳品,你的初衷可能不是责任和情怀,但你的天份和实力会把你推倒世界的巅峰,修正自己性格的同时,不要忘了,钱和名是个坏孩子,有时候会把你和身边人的劣根挖掘,哪怕代价是家庭和誓言。 |
|
不容易 |
|
居然这么少人看 |
|
画面美,女主演唱的姿态和肢体动作不很美。 |
|
我支持女人 |
|
演员个人魅力加成很大,本身电影有点形散意散 |
|
时势造英雄,这么伟大的时代巨星,看她的生平感觉泥潭低谷平步青云跌下神坛都拍得波澜不惊,难怪风评一般。全片印象最深的居然是Helen孙女Lily Donat唱的那首Revolution。 |
|
更像一个符号,一句口号,表演还不错 |
|
女版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大众最吃这类题材的套路了,可惜少了能够戳痛观众内心的那一个点。 |
|
真的已經是濫觴了嗎? 我恰恰覺得還不夠呢 和Lilian有關的一切都好令人傷心 |
|
不算出色的传记片但还是被感动了。被推为一个运动代言的往往不是想做一个斗士,只是想诚实表达个人乃至一个群体心声。女主的表演前半太平了,经常在我看得生气的情节还只是一个微笑表情。喜欢里面选择的女主人生片段,尤其是女性友情和母女情的部分,以歌串联虽然套路但歌好听还是很合适。 |
|
@Emperor Cinemas (Times Square) |
|
还可以吧 |
|
歌手本人应该很不愿意被代言女权吧。歌曲不错 |
|
歌好听 |
|
人物形象塑造的莫名其妙,权利平等的内核被片中主角女权运动投机的商业运作冲淡了,除了老套的催泪情节,本质上还是男人天下好莱坞的透投射 |
|
有趣的是在看完这部片子的当天,我朋友希望并推荐我和她去一起做项目,而项目经理说,我们需要性别平衡,所以在等更多男性的参与,你将被放在候补名单中😁 |
|
飞机上看完,中规中矩的题材,所有的转折都在意料之中,婚姻的困乏,自我的觉醒,财务的危机。(作为一个歌手少了一点吸毒和混乱的性生活。 |
|
主要是人物生平本身就很精彩。电影拍的反而一般般。 |
|
#澳大利亚使馆 认同他们的外宣思路,音乐人、电影以及映后谈都很契合主题。 |
|
有點暖心的女性平權電影,音樂是最好的回憶,其他部分沒有太多的亮點。 |
|
传记累但是并没有get到点,海伦虽然在当时引起了平权女性运动的关注但在个人生活中还是一个被操纵的妻子。 感谢现在这个时代 |
|
5.1/10 虽然此片近乎犯下了传记类电影所有失误, 但同时因为音乐和部分桥段又不至于称其"难看"的一部, 极其平庸无趣的影片。 不管是对沉迷于毒品的丈夫不离不弃, 还是对两位孩子的无微不至, 亦或是社会重压下的奋力拼搏, 还是对于梦想的不懈追求, 一个歌手传奇一生中所有观众希望看到的, 这部电影通通没有。 故事上的失误, 同时也导致了角色塑造的失败。 而且在时间跨度拉得太长的情况下, 剧情成了永远拼不全的拼图, 角色与角色之间也没有任何化学反应可言。 只剩下一首歌和一段合唱, 还算是合格的亮点, 让本片不至于一无是处。 |
|
高光下的女权总有一种过度怜悯的意味,其实对普通女性大众来说平权是个伪命题,但她又是精英阶层最为时尚的自慰剂 |
|
一部女性音乐传记糖水片儿,毫无吸引力的女主,选角太失败了。 |
|
澳大利亚大使馆看到的这部影片,竟然还不错。 |
|
没有任何亮点的传记片。亲情、爱情、友情的部分叙述太过散乱。除此之外,剧情里跟电影名呼应的部分除了她的那首歌基本就没有了,她怎样为女权做贡献都没有深入,有诱导观看的嫌疑。比起叫"i am woman"还不如叫“i am Star",如果不是因为起了这个名字,我也不会只打一星。 |
|
题材很好,拍的一般 |
|
可以說是海倫瑞蒂的《波希米亞狂想曲》,披上女性議題的傳記流水帳、透過主人翁生涯巔峰的一首曲子來成為全片如此生硬的劇情轉折,但《我是女人》相較於《波狂》不同的地方,編導是如此的工整且用單一角度去敘述海倫瑞蒂,以不花俏不譁眾取寵的方式來平鋪直敘來演完這個故事,性別平權的議題早已是所有女性電影玩到爛的那套陳腔濫調。 |
|
去尼玛的女权。 |
|
题材不错,但是设计得不够燃,不够酥不够麻 |
|
I am a woman and hear me roar |
|
在成都飞往北京的海航航班上看了这部电影,演技不做评价但是被故事情节被内容吸引,看完之后印象深刻。
女主对梦想的坚持笃定,女主的不易曲折的一生非常有感染力,让人敬佩,让人生气,当然还有歌曲的力量感确实振奋人心。所以特意来写下评价。 |
|
飞机上看完的,回来后居然还记得 |
|
女主像盖尔加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