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错误的举动 Falsche Bewegung (1975)

    最近更新: 2024-08-14 HD中字
    • 主演: 吕迪格·福格勒 (Rüdiger Vogler) /  娜塔莎·金斯基 (Hanna Schygulla) /  汉娜·许古拉 (Hans Christian Blech)
    • 导演:维姆·文德斯 (Wim Wenders)
    • 编剧:未知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德国 
    • 年份:1975 
    • 更新:08.14
    • TAG:剧情
    • 别名:歧路,The Wrong Movement,Wrong Move
    • 片长/单集:103分钟
    • 豆瓣评分 7.5 (2696票)
    • IMDB评分 6.9 (4,057票)
    • TMDB评分 7.10 (热度:5.59)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德国电影《错误的举动》的免费在线观看,《错误的举动》是对白语言为德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5分,有2696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本片是文德斯“公路电影三部曲”之一,在1975年荣获德国电影奖多个大奖(最佳导演、剧本、男女演员、摄影、剪辑及音乐等)。   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Wilhelm(Rüdiger Vogler)为了摆脱笼罩他的深深的虚无,听从母亲的话踏上旅程,以期找寻到写作灵感。六天的旅行里,他先后结识经过战争洗礼的老人、沉静恬美的“魔术......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72 时长:84.18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4.7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4 时长:105.9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192x774 时长:104.7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104.8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5.6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196x720 时长:104.7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8-0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5.91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4 时长:105.8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06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歧路[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 详情
      歧路[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中文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DTS-HDMA.5.1.x265.10bit-Xiaomi 详情
      错误的举动[中文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DTS-HDMA.5.1.x265.10bit-Xiaomi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 详情
      错误的举动[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Wrong.Move.1975.BluRay.iPad.1080p.AAC.x264 详情
      错误的举动.Wrong.Move.1975.BluRay.iPad.1080p.AAC.x26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1975.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错误的举动.1975.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Wrong.Move.1975.GERMAN.108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Wrong.Move.1975.GERMAN.108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Wrong.Move.1975.1080p.BluRay.x264-RedBlade[rarbg] 详情
      Wrong.Move.1975.1080p.BluRay.x264-RedBlade[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4.70GB ] 详情
      错误的举动[中英字幕].Wrong.Move.1975.BluRay.1080p.x265.10bit-MiniHD[4.7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简繁英字幕].Wrong.Move.1975.CC.1080p.BluRay.x264.DTS-QuickIO 详情
      错误的举动[简繁英字幕].Wrong.Move.1975.CC.1080p.BluRay.x264.DTS-QuickIO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错误的举动[简繁英字幕].Wrong.Move.1975.CC.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详情
      错误的举动[简繁英字幕].Wrong.Move.1975.CC.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Wrong.Move.1975.GERMAN.72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Wrong.Move.1975.GERMAN.72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Wrong.Move.1975.720p.BluRay.x264-RedBlade[rarbg] 详情
      Wrong.Move.1975.720p.BluRay.x264-RedBlade[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本片是文德斯“公路电影三部曲”之一,在1975年荣获德国电影奖多个大奖(最佳导演、剧本、男女演员、摄影、剪辑及音乐等)   立志成为作家的年轻人Wilhelm(Rüdiger Vogler)为了摆脱笼罩他的深深的虚无,听从母亲的话踏上旅程,以期找寻到写作灵感。六天的旅行里,他先后结识经过战争洗礼的老人、沉静恬美的“魔术”女孩Mignon(Nastassja Kinski)、漂亮女演员Therese Farner(Hanna Schygulla)、写诗的忧伤胖子等人,并与他们生出短暂友谊、爱情,然而莫名的忧伤和不安仍是紧紧将他跟随,以致走到每个关口时,他都给出错误的选择。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0 IMDB 7.4 蓝光
      Il deserto rosso
      1964
      剧情片
      法国

      红色沙漠

      Il deserto ross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天是紫色的,街是蓝色的,海是黑色的,烟是黄色的,在一片白雾中,走出一个红衣女人,心是灰色的
      • 本片大量运用表现性色彩,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获威尼斯金狮奖。1.灰暗阴冷,关涉工业化图景,生态破坏,精神危机,冷漠孤独;2.噪音与失焦晕眩色团;3.首尾绿衣少妇携棕衣儿子游荡于灰蒙工厂之景,醒目至极;4.浓雾中的静止群像,妙不可言;5.五彩管道,橘红里间与天蓝外墙;6.海景乌托邦。(9.5/10)
      • 是的,乏味至极。
      • 8.0 安东逝世十周年。第一部彩色片,并不喜欢主角精神真存在问题的设定。或许有隐喻,但意图其实很明显。现代文明其实并没有压迫人的精神世界,只不过是将其自身的荒芜暴露出来。无法进入安宁的孤岛,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绕过浓烟飞行。
    • 豆瓣 8.5 IMDB 7.8 HD中字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1962
      剧情片
      法国

      随心所欲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她说:"我举手,我有责任;我转头,我有责任;我不高兴,我有责任;我抽烟,我有责任;我闭上眼睛,我有责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责任,可我仍有责任.我想告诉你是无处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对某事产生兴趣.毕竟,东西就是它们本身."其间,不经意地舔着嘴唇.
      • 透析生活的娼妓,命运如纸薄,禁不起这么执着的追问。形式感更强,零散碎裂,又精光毕现。
      • 结构很独特,镜语很丰富。戈达尔最美的一部。
      • 疙瘩儿的娼妓:黑短发大眼睛,懂电影会跳舞,聊哲学谈情感,爱抽烟性冷淡,有个性多薄命
    • 豆瓣 8.5 IMDB 7.7 HD中字
      Ταξίδι στα Κύθηρα
      1984
      剧情片
      希腊/意大利/英国/西德

      塞瑟岛之旅

      Ταξίδι στα Κύθηρ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他们没有拥抱,没有眼泪,甚至没有过多的语言,就像面对镜中自己的影子,遥远的问一句,就像他不曾离开。思念颠沛流离在分别的32年中,刚开始是心痛,后来成为了心中的疾病。哪怕回来了,依旧会有乡愁。他们被历史隔离成一座孤岛,他们还有彼此。ps:史上最催泪的开篇啊……
      • #SIFF# 3. 突然觉得安哲的厉害在于:有本事让一个原本平常得再平常不过的场景突然灵魂出窍一般遁入某种间离的节奏,日常瞬间就变成了寓言。还有那些超现实的段落,却反过来补辍现实。
      • 安公的360°长镜头,黄雨衣,似乎安哲总是在冬天拍戏,雨,雪。城市里夜晚湿淋淋的地面布满灯火的倒影。内景之中的人们都被窗棂和镜框所束缚。这是个关于爱的故事,一整部影片都是为了最后那个镜头。父亲斯派洛所象征的历史伤痛即使归来也要再次被放逐。
      • 群山旷野间,白雪皑皑的山坡,望不到疆界的海面上方方的浮板,岿然不倒的老头,蹒跚急切的老太太,拿大自然的壮阔与两个老人比较,就像个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无能为力。
      • 少小离家老大回,独在故乡为异客;意淫塔二玩牺牲,旧爱变成老太婆
      • siff15最后一场,安哲的片子咖啡都救不了,好几次差点睡着,真不是4、5年前的看片状态了。不过今天意识到安哲的电影都是一幕幕类似的戏剧,永远在讲迷失和找寻的主题。
      • 最终,和他离别多年的爱人漂在爱琴海中的浮岸上
      • 关于乡愁 关于困境 剧情很棒了 而且也很有意境
      • 好感人看的很想哭,很有意义的片子
      • 由于太慢太慢,而主题背景在电影里交代的并不明显,有些转折也很突然。但回味起来静静的忧伤在流淌,伤感浓郁。所以。不评分。
      • 安哲[沉默三部曲]之首,由政治与革命叙述转向个体情感描摹。1.技法古典化:1.33画幅,标头代广角,缩短长镜头,多用移焦与分切。2.原型为[奥德赛归来],与[雾中风景]寻父之旅构成对位。3.无尽雨雾,湿漉漉的街道,乘桴浮于海的老者,放逐于历史与现实的裂隙。4.试镜:这是我!5.黄衣单车手5次入镜。(8.8/10)
      • 相信每一个带着地球流浪的现代人都能在遥远而壮阔的《塞瑟岛之旅》里找到共鸣。我们对于那些《雾中风景》以及《时间的灰烬》不会感到丝毫的距离和陌生,这便是安哲这部讲述乡愁作品的伟大之处。然而可惜这部虚实交织如梦如幻旅程的终点却是一座永恒漂浮在雨雾中的孤岛,尽管那是(每一个带根的流浪人)无家可归命运最为准确而又诗意的写照,但大气磅礴长镜里的人却永远处于失魂落魄的凝滞状。因此于整个抽掉了情感的真空当中,人与人则永远无法在结尾的小团圆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也难怪自诩 “狄俄尼索斯其父亲之子” 的库斯图里卡打心眼儿里瞧不上这个 “自恋、虚伪而又媚俗的”希腊同行/兄弟。
      • 重看@siff影城;最爱最后一幕远离尘嚣,想起马尔克斯《没有给他写信的上校》;重温观影启蒙之一,既美好又感伤;他是有多爱聚会镜头啊,连构图都如此相似,村口分岔路口的大树像极了《亚历山大大帝》。
      •  “他在做什么?”“看着大海。”“现在呢?”“还在看。”
      • 父亲归来。安哲希腊冬日的雨,让人想起锡兰电影中港口的风一样凛冽。“令我感到恐惧的是我时常发现我不再相信任何事物,然后我看着自己,它是唯一提醒我我还存在的东西。”与祖国最远的距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当身份证上的文字和字母被时间和土地磨灭,那就让身体随着海浪漂向大海。灵魂在母亲的身体里踽踽独行,无奈只是眼神与眼神之间的交流。
      • 镜头充满了诗意,抑郁的蓝色诉说着乡愁。
      • 这算是安哲片子的分水岭。从这部起他的风格大变:长镜头短了,少了,故事性强了,历史背景淡了,人物形象丰满了,音乐起作用了。关于此片我喜欢这样的解读:剧作家的主角偶然看到和父亲相似的老人,便开始假想父亲的回归。也许这是安哲拍给自己的。“她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吃饭了吗?”
      • SIFF第二部:两天之后,已然记得片中的各种印象,已然不错。边上的人一直在说大船弱爆了,这艘小船碉堡了。
      • 看到这部的时候,我终于忍不住揣测起安哲是不是白羊男,一如侯孝贤般不肯轻易切换镜头,非要等每个画面都被情绪浸透了,当然你也可以说那是白羊男固有的懒惰使然。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安哲的长镜头比我们家大师的更高明。
    • 豆瓣 7.7 IMDB 6.9 HD中字
      Der Stand der Dinge
      1982
      剧情片
      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事物的状态

      Der Stand der Din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在wenders作品里,属于上品之列,关于后现代神话破灭的超前表达,划破事物表象的影像实验。那个在海边滞留的影视剧组,那座矗立在海边孤岛一般的酒店,以及那个午夜徘徊的房车,不光可以看做独立导演与商业电影体系难以调和的矛盾显现,亦可以视为全人类都会遭遇的窘境,即追求自我表达与混沌世俗之间的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是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或者一位普通的文艺从业者,就不难理解这部电影的本意。而这也大概是wenders最大的困惑,掣肘与纠缠他一生电影道路的梦魇。
      • 我校有三种学生,sell out的,不sell out但天天纠结着要不要sell out的,还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云淡风轻不care其他人的。只有第三种是真正的酷人,但拍这部片子时的文德斯局限在第二层。
      • 他们只想拍卖钱的故事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里斯本的海边,洛杉矶的公路上,都是疲沓无力的人,荒芜中荒凉孤寂,在寻找一种可能存在出口,而电影只是一种幻觉。
      • 哇~太迷人了!这种茫然又无可奈何,上了好莱坞贼船下不来的痛苦,文德斯当时到底被逼成啥样了呢,看看这部就知道。。片子悬而未决的时候,都够时间再拍一部了。初涉好莱坞的德国导演(文德斯),和有艺术家念头的制片人(科波拉)被逼至悬崖尽头,拿起摄影机保护自己,还是被杀死了…
      • “故事只存在于故事之中。”“当故事出现时,生活消失了。”“生活是彩色的,但黑白更符合现实。”论黑白电影对好莱坞的致命性
      • 他們在房車上各說各話。導演想拍攝事物的狀態,製片高唱好萊塢多美好,好故事才能賣錢。完全無交集,可是他們卻要一起製作電影。還一同結束了,真是諷刺,拿起你的攝影機抵抗,即使最後也要記錄下來。 觀影時覺得導演很焦慮,對於這種落差,映後查了一下果然是。正逢當初柯波拉找他到美國拍"Hammett"
      • 3.5;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完全是文德斯对艺术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对比考量,一部影片是否需要拥有情节化的“故事”,还是仅有创作者的情绪与状态就可开拍?本片以一种文德斯式的戏谑与调侃暗讽好莱坞的拍摄体制,可视为他对美国之行的失望。开场布景很赞,结尾具有自反意识。
      • “和我一起过一段(比较操蛋的)日子”。音乐,镜头组合,各种细节,没法不喜欢这个片。耳边传来小提琴就把面前的镜子用布蒙上,把深色的布按在脖子上,因美而哭,突如其来的冲突,读出声来,挡风玻璃根儿上的万宝路,隐藏着,后视镜里的电线杆,抹粉刺的药,没上的咖啡,死亡仅次于爱情,仰角大夹克,对就是黑白,反讽,空气,都是自己的选择。过分热情的拥抱,举起摄像机挨一枪子儿,胶片儿就用完了。
      • 故事本身已不重要,关键是生活随意抽出来的一段生活状态,那是百无聊赖,也是情趣盎然,人生貌似也是这么一回事,苦闷中的诗意还是需要光影+音乐
      • 影片有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也是关于一个导演试图完成一部影片,然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总是打断影片的正常拍摄。其主题依然是典型的西方不可知论,导演往往用这些突发的事件来探讨“偶然”的存在,影片亦因此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经得住观众反复推敲。前面过于闷骚,后面才开始给力。
      • 最后十五分钟相当精彩。制片人要戏剧,导演要reality,制片人觉得表现死亡好,因为那是俗套,导演觉得只要everything into drama就是事物的死亡了。两人最后死,导演拿摄像机当武器。7
      • 文德斯的黑白元电影,1982威尼斯金狮奖。1.探讨导演与制片人间的矛盾与欧洲艺术电影&美国商业电影间的对立。2.片头的戏中戏末世科幻片比随后的内容更引人入胜。文德斯在本片中花费大篇幅来呈现剧组及其亲友团中各色人等形色各异的无聊与疏离状态,此即为片名“事物的状态”的个中之意,亦彰显出一种对反情节、无情节的非叙事电影的追求。3.然而,意义稀零且陈旧老套的影像片段与大段看似哲理实则空洞的台词,令人全程昏昏欲睡。配乐虽好,但电影的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观“安东尼奥尼式无聊”与路易·马勒同样探讨存在主义式无聊/荒诞人生的《鬼火》,本片显然与真正合适的电影化路径失之交臂。(6.5/10)
      • 最后我真是被特么给吓着了,操,吓得现在都心有余悸,操。原声真好听,整部电影也很美。寂静美——世界末日的景象,神秘的亡魂以及发疯的空气。
      •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
      • 黑白影像中,無論是葡萄牙的海灘,還是豪華酒店,甚至是一群人的狂歡,都顯得那麼冷清。這與[8 1/2]全然不同,在這裡,連焦慮都是凝固的。
      • 文德斯情感和思维完全沉浸于此,最后死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
      • 20180311资料馆重看60± Restauration 4K à partir du négatif original 35 mm, menée par la Fondation Wim Wenders. Ressortie en salles le 14 mars 2018. Distribution Les Acacias pour Le Pacte.
      • #文德斯回顾展 1、对于文德斯来说,这是一位导演对自己职业的荒谬之处的诠释,同时也是文德斯对个人表达与联系感的渴望之间的斗争的调和。 2、抗拒景观世界。这抵抗的是,1、直接的再现。2、受限于时间的叙事和认知。3、成为产品的影像。那么如何进行呢?德勒兹提出:关于金钱的影片已经成为电影中的电影或者关于电影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已经指涉元电影。那么这样一种自反的影像让构成景观的影像成为可思考的对象,从而以最小的流动来分裂景观(影像的生产与叙事体制)。 3、倒回来讲,德勒兹援引《资本论》中虚假的流通公式——A-M-A'来阐述一种不平等交换的概念。在体制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流通,因此《事物的状态》实际上发现了摄影机与时间等值的不可能性,它所表现的“状态”应是正在形成的影片与作为影片整体的金钱之间的构成关系。
      • 闷的无以伦比,个人还是不怎么喜欢,导演也丝毫看不出才气,繁复的琐事堆积是唯一赞叹和欣赏的。
      • “电影”停止的时刻并不是胶卷耗尽的时刻,而是片中导演前往好莱坞的那一刻,于是,影片在报菜名式的迷影情结中消磨最后的时光;反倒是在此之前,拍摄的中断似乎让各种灵光闪现,各种迷人的人物让平凡的等待时光变得动人,也不必大谈创作困恼,却以那些私人的时间空间说尽电影之奥秘:当胶卷和资金耗尽,两个小女孩却拿着宝利来与超8相机乱拍,似乎永远不会耗尽,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后举起的武器。
    • 豆瓣 7.9 HD中字
      Die linkshändige Frau
      1978
      剧情片
      西德

      左撇子女人

      Die linkshändige Fra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就知道我看不懂。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在那间空旷的老房子里,她只是一直很自我的活着,独来独往,和自己拧巴和男人拧巴,和周围所有的一切不协调地静静活着,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疏离地如同路人,女人每一个月的情绪是不一样的,当Bahe的小提琴响起,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只对文字还有童年的记忆感兴趣。萨特的“存在主义”在Handke的影像里灵魂附体,每一帧画面都像是上帝的望远镜,正如结尾那行语意不明的句子,“你难道不知道,只有自带空间的人才会有空间吗?”是的,也许在每个男人心里,女人都是一个谜团,一个永远“自带空间”的未解之谜。
      • 大概就是圆满了自己,才能与人为睦吧。 社居族群下最亲密的夫妻关系的打破,女性寻求个性独立中的不同寻常,是不是就如惯用右手人群里出现一个左撇子。所以这部电影名为《左撇子女人》? 个人自由的寻求,彷徨焦躁却目标笃定。但是道路是要通向自己,而不是抄借共享。
      • 即使没读过原著,从场景的切换方式、空镜的寓意和人物情绪的处理也能强烈感受到原文本的存在(作者&导演是真厉害)。挣脱家庭束缚,渴望出走,女性不被大众理解的渴求孤独的姿态,像极了伍尔夫所言的「一间自己的屋子」;以翻译福楼拜之《一颗简单的心》贯穿首尾,亦算互文效应,以接近“圣徒”的心态履行对自己的承诺——“给自己创造空间的人才有空间”,旁人不得染指,不得涉足。
      • Have you loved a film so much that you cancelled all your plans of the day so it can linger.
      • 资料馆. "Well, have you not noticed that there is only room for he who brings room with him." 依旧是萨特哲学的,“自由在于作出选择”。在某一瞬间还以为它甚至会成为类似《白丝带》似的元历史叙事,但后半部分的转向指向了生活的平行线。巴赫的“大无”与小津的挂像。
      • #文德斯回顾展 看这个短评,全资料馆就我一个人睡意盎然。只需联想一下汉德克的文风,便可以想象,汉德克几乎是按照他的小说扣下来的。幸亏汉德克搞小说而没有当导演。
      • 谁能告诉我哪里看出“左撇子”了?!……哟今天之后有评分了。来看这影片因为文德斯之前交流场说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男性视角体现女人内心什么什么的片子,大概这意思。看完之后觉得不过如此。这个女人,连女人都未必喜欢,有点儿犯病似的而且长得很怪异。镜头色彩光线很美房间好看。资料馆1号厅 5成
      • 除了汉德克,谁还有这样寂静温柔的情意,心细如发。内核激进堪与阿克曼相比,外表却沉默如海。寂静中飘落的片片花瓣,语言罅隙的点滴温柔。
      • 这一看就是作家剪辑 怕 我以为侯麦让我怕到头了 没想到一山还有一山高 这种拍出来的目的就是逼我读原著 小说里见真知系列
      • 尽早结束丧偶式家庭中为逃避极夜雪光才在远处存在的妻子角色,观望吃草锯球的儿童游戏,资本家谈判恫吓亲子教育,父女温馨散步之看到你终将活成我那么孤独就放心了,多年后重拾报纸想去了解忘却已久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感觉汉德克拍自己写的东西比文德斯拍他的强
      • 买这张是因为映后谈文德斯诚意夸赞了汉德克并说从这部可以看到汉德克对他人的sympathy。我都没认出年轻的布鲁诺·甘茨,而老父亲教育福格勒如何演电影一段好好笑,福格勒才不会在电影里"成长"成你们要的那种样子呢!@资料馆
      • 内容/那种生活态度极度引起深思,不管怎么样,电影本身太美了,声画错拍得十分美妙,镜头里都是爱。(这部音乐特别 优雅 巴赫 贝多芬
      • 「难道你没发现?只有自带空间的人才有空间。」虽然没看太明白,但是细腻诗意真是有冰凉的美感,几处特别触动。大概是一个人与孤独和生活的相处。「总是一个人,怎么能睡得着?」「带着沉重的心。」
      • 一切都显得那么随机和莫名其妙 玛丽安莫名其妙地就和布鲁诺分居了 斯特凡莫名其妙地锯掉了足球又莫名其妙地往玩伴身上浇了一桶水 布鲁诺穿着玛丽安送给他的新鞋 莫名其妙地在脏水沟里一顿狂踩 其实都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发泄 你不知道吗 只有自带空间的人才有空间 而只有孤独的人才自带空间
      • &jaxx@电影资料馆
      • 好晦涩
      • 导演是今年诺奖得主
      • 摆脱依赖,毅然与平庸生活决断的女人。智性的清醒和独立初始的隐痛被精准且诗意地展现。女主翻译并时常诵读的福楼拜《淳朴的心》,与电影内容形成巧妙对位。
      • 文艺又催眠。一大早起来,睡眼惺忪看这种片,我也是给自己找罪受。不过有一点满凑巧的,昨天看的《铁皮鼓》有Angela Winkler,今天看《左撇子女人》一下就发现了她,那颗痣很有特点,美人痣。本片中女主,可能是大部分文青想成为的样子。没有生活柴米油盐的烦恼,住着带花园的精装修豪宅。每天逛街散步,偶尔爬山野炊,无人打扰,好不快乐。但电影真的就是电影,还是先解决温饱问题。巴赫G大调,贝多芬月光曲,背景音乐。
    • 豆瓣 8.3 IMDB 7.1 HD中字
      Lisbon Story
      1994
      剧情片
      德国/葡萄牙

      里斯本的故事

      Lisbon Stor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像冒险故事,骑士在胶卷和城市之间的空隙寻找国王留下的足迹,散落在城市空间内的住民宛如乍现灵光的线索,其中声音承载了理性,言语则成为无法避免的苦难,只是国王早已在圣杯的诱惑下背弃信仰,衣衫褴褛漫游城市,昔日的荣光变为如今的仆仆风尘,影像的不纯粹被国王视为原罪以否定摄像机定义瞬间的能力(实际正相反),向伪神祈求一种“全知镜头”以统领混乱不堪的影像世界(本质是用现代性观点驳斥后现代主义)。骑士说,醒来吧万能的王,面对文明,享受过程,拥抱感性。国王只是抱着圣杯眼含热泪,不自然地从嘴里吞吐出召神的咒语。骑士见状按下录音键,录下国王不在场时土地沉睡的声音。
      • 1.一部关于电影收音师的影片,与帕尔玛[凶线]构成对话关系,街边与自然平凡而又为人忽视的声音与工作室里精妙构建的声音,一同形塑了我们的记忆与想象。2.一部直面公路的电影,开头4分钟透过前车窗的主观镜头蒙太奇不啻是对跨国界欧洲漫游最美丽的速写,各色风景、天光、建筑与道路尽收眼底,恍若一场永远在路上的典仪。3.一部探讨影像真实及主客观性的元电影,间或插入的黑白老式手摇摄影机拍下的影像片段与片中导演将摄影机固定在背后看似无目的而客观的拍法形成对立。4.一部聚焦音乐的电影,葡萄牙民谣乐队Madredeus主唱Teresa Salgueiro悠远空灵的歌声宛如天籁,她与男主间似有若无的情愫则显得恬淡而疏离。5.一部进入佩索阿的诗电影,在明亮的日光下,即使声音也会熠熠发光,一如里斯本七彩的老房子,一如永远打不着的那只嗡嗡嗡的苍蝇。(8.5/10)
      • 文德斯的电影实在太舒服了,和爱丽丝城市漫游一样,这是里斯本的一副画卷,并且这次的画笔和颜料是声音——“城市交响乐”,怎能少了声音!第一次见到电影以录音师为主角的,不乏幽默又动人的细节(给孩子们猜声音那段简直是我见过最美的画面之一),文德斯在电影百年写出的这份情书,浓烈真挚
      • 莫名想起尤利西斯的凝视。文德斯的创作关键词就是焦虑:最开始是在德国社会里,然后转移到其他国家;开始产生创作焦虑,然后通过一系列艺术家的纪录片来化解。“录音师”这一形象的关键就在于“选择”:他只能将麦克风对准一个地方,扩大某种声音,忽略其他声音,而这也是艺术家始终面临的问题,无论有多大野心和能力,始终无法截取世界的全貌。文德斯说服自己了吗?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吧。
      • 一部声音的电影,优美、舒缓、步履不停的电影,不用担心结果的电影。对早期胶片电影工艺有所展示,菲利普和孩子们的关系让我想到今年的《狮子彻夜未眠》。观者的情绪跟随音乐,跟随影像中的影像,就像在城市里游荡的录音师跟随谜一般的孩子,银幕内外的双方一同去寻找某种真实,存在于胶卷上的记忆中的真实。经过结尾一场对话,又回归到对电影本体的思考,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的交锋,不被观看的影像就是纯洁的影像吗?眼睛到底是污染源,还是心灵的窗户?文德斯自己已经给出了答案,他拍出的正是与世界相和谐的影像。“想变成所有地方的所有的人”,但最终你只能是自己。要满怀信心,摄影机不要停!
      • 记得小时候曾捏着袖珍收音机躲在被子里偷偷听电视剧,少了画面的剧情,声音变得突兀和敏锐。片中的收音师走遍了里斯本的大街小巷,采撷朋友默片影像中需要的声音,用耳朵代替眼睛去感悟这座城市,也为我们呈现了眼睛所忽略的生活中的小细节,声音的灵动是城市的脉搏。片中Pessoa的文字贯穿始终。
      • 音乐真是棒极了,女主角在月光下歌唱真是美爆了。旁白又像是一部《论摄影》和《反对阐释》。
      • 里斯本的风景和佩索阿的幽魂,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声音倾听城市以及用镜头记录城市。谜一般的故事,一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一个对电影的天问,用你的心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吧!真好。。。文德斯真的是个诗人。
      • I could spend the rest of my life in Lisbon
      • 这应该是一篇格林童话,还很闷。第一天,遇到一个铁匠,用会发出声音的盒子换了辆马车;第二天,小侏儒听着他的口技,咯吱笑出了声;第三天,城墙上的鸽子掉入了水池;第四天,那个拥有美丽声音的公主故意丢了一把钥匙在地上。有些事情就如那永远抓不到的蚊子一样,一直在耳边嗡嗡嗡作响。音乐真美。
      • 用耳朵的伟大证实眼睛的伟大,很有意思,最后在导演与收音师的对话中反思了作者/导演意图在后现代的解构语境中是否仍然必要的问题:背着摄影机拍下的视频能称其为电影吗?即作者/导演意图完全缺席的影像是否具有合法性?哪怕是建立在文本自成意图的意义上?(一群猴子坐在电脑前胡乱键入的文本是否是具有文学的合法性?)收音师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作者/导演的意图尽管不应该也无力垄断对作品的解释权与所有权,却仍然非常重要,请大胆去看、去听吧!
      • 电影是留住某个特定的瞬间,还是某段记忆?片中片的黑白影像太美、佩索阿的文字太美、音乐太美。看完瞬间爱上里斯本。/2019重看,却对这个电影毫无印象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又见吕迪格·福格勒,只是比“公路三部曲”老了太多了,故事构思巧妙,借“寻找失踪导演”讨论了“电影要不要拍”“公映的电影就一定比没有公映的电影好吗?”等,看得出wenders对当导演已经有些意兴阑珊了,假如片中那个想要放弃拍摄事业的失踪导演就是他的化身的话,而且wenders一定是太爱里斯本了(只要他爱上一座城就一定会为这里拍一部电影),不光讲故事还顺带记录了不少当地风光,满足一下他摄影的爱好。ps 葡萄牙的民歌好听风景也好看。
      • 当时看电影时就很喜欢里斯本,去了里斯本后非常同意导演的观点就是经过眼睛观察的里斯本才是最忠实的,我喜欢葡萄牙. 这剧原声太棒了...
      • 世上竟有如此别具一格的城市观光片,恰到好处的幽默,不期邂逅的浪漫,点到为止的哲理,是如此纯粹的文艺片风骨,赏心悦目的穿街游巷,声音融入空气里,色彩融入菲林里,顿悟融入体验里,触摸生活的质感,发现生活的真谛,然后拍一部用心的电影。简直太棒了。
      • Blue hour#4|4,非典型城市观光片,加入了对城市声音的收集,异国情调和电影变迁在其中被轻巧展现。虽然有在类似梦游的情境中听见乐团演出这样的美妙处理,但电影里过载的配乐还是干扰了我们倾听日常。好在文德斯没有否定任何一种电影形式,这种对电影的信心和他电影里可爱的代际关系往往相得益彰。葡萄牙导演奥利维拉的客串也很惊喜。
      • 电影百年的回眸和反思,电影不等于视频,它的创造性被挤压,文德斯试图用一种声画分离的操作保留影像的纯粹,也就是“影像不可见的文库”,创作者和观众双重消失,影像免于遭受视线的污染。佩尼欧拉说的没错,这是一部哲学电影。
      • 文德斯的作品中相当不闷的一部了
      • 有点元电影的味道,又是寄寓在一个小城里的云淡风轻的梦境。
      • 关于声音的梦幻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