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持摇晃大特写还挺喜欢, 演技亦如纪录片一样自然。前半部分节奏挺好, 后半突然慢下来还夹带了些超现实的场面。看的时候一直在想把剧本搬到不同国家又会是什么感觉。真希望什么黑人电影,政治正确这种标签都消失。艺术上平等才是最大的尊重。2017JIFF 0429전주CGV |
|
60/100 女主角倍受打击之后,在后半程面对各种事件开始展现出一副迷之微笑的姿态,用了非常多的特写镜头去记录女主角情绪的变化。前半部分现实题材的古典主义很抓人,后面当非洲风刮起来我就长时间出戏了。 |
|
居然比去年的《我是尼罗》好看。后半部真的看得下去么?片名是人名,现在的翻译搞什么。 |
|
基本写实主义的非洲影片。小镇的蛮荒像我朝的十八线乡镇,但草根歌手或音乐,却独具魅力。塞内加尔或刚果,也还是电影创作的蛮荒之地吧,有,总比没有好,也期待看更多的非洲电影——动物、混乱与贫困之外,电影也可猎奇。 |
|
政治正确的三大节竞赛片,黑人单亲妈妈为儿子筹措手术费的故事。但是你懂的,充满发达国家制片方对第三世界的意淫,如刻意展现贫富差距卖惨,还有与主线无甚关联的群众闹市围殴小偷,都显得猎奇而狡猾,再手持自然光也不真实。更何况,后半段和冰箱修理工的感情拖沓又无聊,删减半小时不会有任何损失。 |
|
3.5 粗糙原始的生命力,生活中的死水微澜。日常琐碎的重复中,生命从绝望到希望的缓慢迁移。 |
|
9.5分。To look is to love. 而电影的镜头就是一种关怀、重新审视以致爱慕。心水Kasai Allstars的融合音乐。这是一部可以看了再看的影片,第二遍看时才发现其中的妙处。混乱暧昧天真诗意。余韵醇香。沉重的现实,轻盈的舞蹈。享乐的及崇高感的音乐。#冷门低分佳片 #别跟我提什么政治正确 02/22-27/2017 |
|
相对于类似达内兄弟通过事件对个体及社会的投射,本片试图表现出的个体与社会环境以及自然之间存在割裂感,不同维度的表述过于牵强。充斥着大量平庸的近距离跟拍。女主的演唱到Arvo Part的音乐反映出个体至宗教间的升华与净化过程。影片后半段因缺乏事件解决前的张力而显得拖沓疲软。 |
|
修不好的冰箱,失去舞蹈的腿。哀愁浓郁的化不开,那就丛林相会吧,或者一醉解千愁。废镜较多,手持的影像特写的脸,人物时不时目光直视发达地区的观影人群(电影节上当然也是某种权力的载体),这种直视的目光的游移,是对更好世界的模糊的质问。但仅此而已,现实主义和诗意都难以挣脱,更谈不上升腾。 |
|
第三世界在电影镜头中的人物、情感、困境与环境居然如此接近,不幸者大多的结局和选择也都殊途同归,本片中的音乐表现非常老练,然而大量黑暗环境中不补光让黑人演员进行表演,难道是导演的某种「对抗性」? |
|
2.5,有些设计挺有想法,不过电影在一个小时的时候基本上就没戏剧冲突了,黑人拍夜戏的“浑然一体”又让很多画面很难分辨,于是我只看到了“卖惨”这样一个表达…… |
|
观影过程真的很煎熬... |
|
单亲母亲为儿子筹集药费的故事听上去会走达内的现实主义路数,实际上还是第三世界人民的比惨大会,镜头一直在捕捉女主麻木的表情,本意是传递生活的切身之痛,但更多的还是内里的空洞平庸,不时插入女主在河边的幻象也是想增加文艺质感的心机作为,整体观感非常不喜。 |
|
论一个能给人带来积极影响的人的重要性(这句话是有多绕,摊手) |
|
张艺谋影响全世界。 |
|
非常平淡又真实,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是两个节奏,社会中受到的伤害,亲人那里补。其实贫穷下各色人等的表现虽然看起来非常不舒服,非常残酷,但是就是这个,无论发生在刚果还是中国。虽然我们这种富裕会带来一些非常负面的东西,但发展会给人看到希望,而且金钱也能解决一些问题,非洲发展起来吧。 |
|
不太能理解為何這部能夠得到柏林影展評審團大獎,前半段戲劇張力強,後半段成過度自溺與隱喻用力之橋段,雷鬼音樂貫穿全部依舊也無法掩蓋這部的缺點。 |
|
故作坚强的人,在巨大的困境前,还是需要帮助和依靠。人是孤独的啊。非洲民族音乐很好听。2022-05-04重看。女性在社会中的困境,很现实的困境,例如独身,抚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反复出现的梦境是对现实的一种折射。即便是在非洲,也是有阶层的。菲丽希缇奔走各处为儿子筹钱遭遇到的不仅是物质上的缺失,更是内心的空洞。儿子遭遇车祸,不进食不说话,象征着封闭自我。菲丽希缇抗拒对象亦是一种抵抗外界的外化行为。最后儿子和菲丽希缇都在帮助之下得到了和解。 |
|
夜景的部分从画面上和内容上都感觉很崩。 |
|
非常流畅的人物刻画,但可以精简一点:有些如街头暴力的支线(这些展现真的太.上帝视角)可以省下来继续去塑造一个“苦中作乐”的坚强独立女性形象。将生活的酸苦,欢乐都融入歌声和信仰里,这一点就能轻易的感染很多人。“我喜欢你 但你不要向我索求什么”,Felicite是生活与情感的强者。 |
|
达内一般的日常呈现,琐碎中夹杂超现实冷调梦境。结构不怎么平衡有点影响观感,后一半太随性写意,之前凝聚起的神魂都散了。 |
|
失彩夜梦,处处求人逞强到崩溃、场场歌演渐弱到无助,孩子愤懑母亲的苦结果是苦在无父,稍微好看的是飞扬的社会尘土上铺了层薄薄的文气。 |
|
和预期一样无聊。少数族裔,后殖民,中下层的感人鸡汤。哦,多么精致啊!巴黎的阔太太用真丝手绢擦着眼角说。 |
|
前半段像是非洲曼多萨,后半段更对味。 |
|
非洲黑叔叔黑阿姨的爱情看不懂 |
|
很奇妙的观影体验,后半段完全没有了剧情,也有一些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做梦的段落似懂非懂的,但由女主角一首接一首歌就是串起了完整的全片,看完也不觉得闷。大概视点选对后技术表演方面的粗糙都是次要的 |
|
聚焦于刚果金萨沙一个黑人女歌手,讲述其在儿子受伤之后的故事,给我们展现一种不同的生活。但导演在影片中有过多致敬的对象,风格混杂,许多镜头与桥段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像这样的故事,也许有一种朴实的手法讲述更好。 |
|
互相之间爸爸妈妈的喊真的好吗。。。 |
|
D+ / 突出不同叙事层的光线明暗对比,虚焦镜头与叠化暗示分裂与迷茫,声音作为衔接的手段运用出色,祷祝圣歌般的台词如堕梦境。前一个半小时不错,最后半小时越来越崩坏。剧本上一些累赘明显可以去掉。所以去年柏林的金熊和评审团大奖都颁给了在梦里相爱的故事? / 改 C / 还是比《迦百农》好不少…… |
|
虽然整体是在非常温吞的节奏叙事中,情节素材的取舍也不够准确,但还是有种锋利感。主线故事在一个小时便戛然而止,后面的处理略显拖沓,梦境和抓小偷的情节很刻意,最后结尾两人关系的部分加分,但最后的圣哥又实在腻歪。总之再做些删减,力量感会更强。 |
|
手持的大特写用在非洲~~黑人身上蛮要勇气的,不是我歧视,是真的不太能欣赏这样的美。偏偏电影过半,开始欣赏菲丽希缇的美了,前半段单身要强的她经历生活的暴击,不苟言笑的菲丽希缇在后半段变得平和,她剪去了头发,平静得接受生活的不完美,她笑了,于是我发现这个壮硕的非洲姑娘真的是漂亮的。 |
|
3.5分。女主有三个名字/称呼——Mama(类似于我们的美女)、Felicite 、Nadel,承载了三种不同的社会角色。第26分钟的时候开始强烈感觉到导演并不是在非洲长大的,带着外来人的目光。很法式的镜头和诸多技巧导致目的太明显(有时真不知镜头为什么一定要跟那么紧),连同情与难以言表的愤怒都变得虚假,相反透着傲慢与指责。这样的影片并不能让我们很好的了解非洲(除非观众对非洲的了解仅限于《狮子王》)。剧本问题很大,不晓得到底是想当还是想立,这是想象中的非洲,不是真实的非洲。没有比《别告诉她》这类电影拿更多奖,只能说,欧洲奖太少,对自己曾经的殖民地也没有那么关心。不过女主表演很到位。Tabu突然化身大湿人大哲学家的两段,使得他的形象比女主更耐人寻味。虽然他是虚构性最强,但却最有血有肉有灵性的人。 |
|
有点卡洛斯雷加达斯那部隐晦的光之后的感觉 粗粝的诗篇 |
|
说真的并不怎么样 |
|
非洲电影看得很少,这一部确实有惊艳的感觉。女主的演技自然生动,白天和夜晚两个世界的观感分明,摄影也让这个对比更加强烈。另外音乐好好听,和故事搭配得很自然(虽然听不懂歌词) |
|
穷山恶水出刁民 1.不要借钱给别人2.别轻易结婚生子 |
|
2018/1/22 |
|
伪纪录片形式。时而主观视角,时而面部大特写。音乐现场,破败街头即景,丛林梦境。音乐过多用力过猛。前半段还成的迪潘既视感,后半段开始玩意识流,然摄影平庸无甚亮点,节(非)奏(常)崩(好)塌(睡)。唯一有趣的地方是把儿子接回家后街坊串门慰问的场景,运用了许多叠影,所谓浮世万象皆虚空。 |
|
与高度生活化的形式感相反差的是相当好莱坞式的故事展开,感觉镜头里的人和环境如此陌生而面临的困境都又如此陈辞滥调到落入窠臼,整个人物状态相当木讷,几段梦境和唱歌的暗示更显出一种精致的平庸,后段人物的转变算是恰如其分,但也算不上细腻,甚至和前段人物状态呈现太大反差而令人不适。 |
|
三星半。是那种似曾相识的调调,女主表现不错。 |
|
刚果众生相 |
|
2018002 一星平庸 |
|
6.0。較好的生活質感捕捉被錯誤地搭配了一個全然情節劇敘事導向的主線。 |
|
前半段特别真实,后半段特别奇幻。一个坚强骄傲的女人的精神世界突然坍塌,却也无意中收获了一段患难与共的情感。鹿和圣歌,这些都预示着生活不会再孤寂无助,而是还有美好还会充满希望与爱吧... |
|
由儿子遭遇意外车祸所串起的故事,有为子求钱之艰辛也有与爱慕自己的男子若即若离之温存,采用手持大特写的纪实叙事风,却加入越来越多写意、风格化甚至亦梦亦真的镜头,以修冰箱作隐喻,穿插女主数次极具特色的独唱音乐与残破律动的街头影像,勾勒出了一幅金沙萨普通女性坚毅的悲喜录。(67) |
|
前半段想打四星,菲丽希缇在富人家里筹钱那段看着很感动,被打被骂眼里仍然透露着我不拿到钱我就死在这的坚毅。然而后半段真是看不下去啊,感情线脱离前半段不说,还拖沓无聊,好些段落不知道在表现啥。 |
|
菲丽希缇活在三个平行的世界,白天的愁苦,夜晚的歌声,黑暗的梦境,然而三个世界有时界限模糊,生命与愁苦交织在了一起,甚至不如依靠一匹马来得实在 |
|
对这样的卖惨电影实在提不起半点兴趣。 |
|
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我近期不想看达内兄弟的原因 |
|
超现实达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