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帕尔玛说一个导演的黄金阶段就是三十至五十岁,无论你后来拍的如何,大家聊的始终是那个阶段的影片。“我没法拍出比这更好的电影了。”——他对《情枭的黎明》的评价! |
|
3.5 作为一部沉浮好莱坞几十年的大导演的纪录片,只请他一个人讲也太偷懒了吧,而且似乎跟许多其他“总结发言”型的纪录片一样,许多片子只能一笔带过了。好在有许多私家照片和精彩片段撑住场面,有几部真是太刺激了,请问谁敢把卡萨维茨的头爆掉。。 |
|
1.共产主义好,共产主义好,共产主义让我逃过被山姆大叔征招;2.人都是逼出来的:致敬敖德赛阶梯是因为没钱拍追火车,中央火车站长镜头是因为世贸大厦地铁站被炸;3.各种趣事逸闻,不变的是德·帕尔马对真正的cinematic的追求。 |
|
有趣,满满的干货,和他的电影品质一样行云流水,导演说他的电影总是被投诉太暴力,对女性不友好。可是他就是一直这么拍了。布莱恩·德·帕尔玛,奥利弗·斯通,莱德利·斯科特,这几个特立独行,既商业又不那么商业,既不是得奖热门却风格犀利的美国硬汉导演,是我最想看采访的。 |
|
德老师粉儿必看,基本就是本尊按自己作品表的时间线碎碎念,还原了很多拍摄细节,这一点能满足影迷的考据心理,以及还算理性地分析了作品的成败,说到《情枭的黎明》时感慨再拍不出比这更好的作品了,对希区柯克的崇拜之情也是贯穿始终,并评价自己不过是希胖创意的践行者。 |
|
新好莱坞四杰里没有他,但他的生涯里有新好莱坞四杰;希区柯克作品里没有他,但他的作品里满是希区柯克;惊世骇俗的传世经典没有他,但他的影像风格绝对惊世骇俗。帕尔玛,游走在大师和庸才之间的极端分子。 |
|
👍🏻👍🏻(信息量挺大的,虽然再聊两个小时我也愿听。德帕老师是个实在人:“我才不关心角色心理,我只想像希区柯克一样把他们赶到总统山上!他们怎么到那儿是编剧的事。”另外西恩·潘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方法派演员a.k.a. asshole) |
|
看过帕尔马全部作品以后再来看,效果更好。场景没变过,看着像一气呵成,中间穿插些照片和电影素材,按照时间线把自己作品捋了一遍,有些回忆很好笑。《情枭的黎明》生涯最佳没问题。提出导演的身体基础和创作盛年说也同意,他强悍的执行力令人佩服,照搬其它电影的路数也没什么问题,实在的虔诚从业者 |
|
“成功”艺术家的生涯当然没有普契尼笔下浪漫,为预算撕逼,和各行当的高手合作,一个个案子做,既有艺术家的偏执,又必须不断接受商业的不成功。最幸运的还是一生做自己爱做的事。 |
|
电影才是我的妻子。坦言拍不出比《毒枭的黎明》更好的作品了。结尾很难,要是你能在职业生涯中拍出两三个精彩的结尾,那就是奇迹了。导演的创作高峰在三十至五十岁期间。 |
|
整个就是帕尔玛blabla...停不下来一部部解析自己作品,思路清晰、记得每一部作品的细节,谈到有趣的地方会心大笑,可爱乐观。真的就是在跟对面的鲍姆巴赫和帕特洛上课啊。另外发现帕尔玛是希胖的超级粉丝。[B] |
|
great director都有tough personality啊 相比之下noah baumbach就更适合作编剧 真人老羞涩了说话一直打嗝冷, jake paltrow远看像韦斯安德森 巧的是韦森就在现场 旁边坐着乔科恩 @NYFF |
|
I can't make...I can't make a better picture than this. |
|
【B+】实在是太有趣了,各种八卦、回忆与干货。对斯坦尼康的钟爱,对《魔女嘉莉》翻拍版的不懈,对追车戏的无感,对伯纳德·赫尔曼的崇敬,以及对好莱坞体制的厌恶。《铁面无私》的敖德萨台阶是因为经费的限制,《情枭的黎明》的车站追逐戏是因为预定的拍摄地点遭遇了恐怖袭击,《碟中谍》里的精巧的结尾段落是由帕尔玛提出的,《蛇眼》的原定结尾被修改成了更加莫名其妙的样子,《火星任务》后彻底与好莱坞体制的决裂。自诩极少数真正师承希区柯克流派的人,是不下于新好莱坞四杰的传奇,布莱恩·德·帕尔玛,无论何时何地,都是真正伟大的电影作者。 |
|
作为希区柯克真爱粉,德·帕尔玛无论何时都不忘对希胖的致敬,口才一流,吐槽犀利,记忆力真好啊,过往每部片大大小小的细节都记得那么清楚,思路煞煞清!听他一个人侃近两小时,竟然丝毫不觉单调,帕尔玛老师真是个实在人,净抖干货! |
|
导演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完全的妥协不好看,完全的不妥协更不好看。感觉每个导演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是最公允的点评者,准确知道优缺点在哪里(当然,得要过了宣传期)。张艺谋和张卫平的故事太适合拍成电影了,往深了拍就是《狐狸猎手》,往浅了拍就是《宿敌》。 |
|
要了解布莱恩·德·帕尔玛的电影生涯,看这一部就够。德·帕尔玛的名作我大多看过,所以,看该片的时候,非常有亲切感。在人性的探索上,德·帕尔玛是希区柯克的继承者,而他的影像风格自成一体,也是一位出色的电影作者。 |
|
访谈与电影片段来回穿插,这种拍法很俗套。但选取的经典片段看着够爽,帕尔玛谈笑风生,且按部就班的从短片【沃坦的觉醒】解读到12年【激情】。恰逢去年威尼斯获得导演万岁奖,就当作一种回顾吧。 |
|
3.5。Masterclass with De Palma |
|
大型评论音轨,holy mackerel |
|
最后那段讲师承希区柯克,弦外之音大概是,真正拍“电影”的没几个,我算其中之一…… |
|
7/10 |
|
好季度你们时时刻刻待一起..............心里全是泥电子🙄 |
|
http://weibo.com/1648194023/E6SMxyAw5?ref=home |
|
#A24ChallengewithLily#真的全是干货。德·帕尔玛是那种真的很有vision的导演,对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很清楚。没看过的他的作品序列都还挺想补一补的。 |
|
帕尔玛最大的魅力:it's what Hitchcock always said,it's always the run-up to what happens that's interesting.And you can obviously see,in my movies the run-up goes on forever;I drilled a woman with a...rather long drill |
|
我的问题是不太喜欢他片子的类型与风格,所以看的特别少。不过导演的记性可真是不错。 |
|
片子三星,德·帕尔玛五星 |
|
新一年的電影墻從De Palma大叔開始 |
|
真诚拆解剖析自己的创作根源和路径!有领路人 有同辈四杰 有配乐家 有合作不同阶段的演员 有家人 看到 Pacino 情枭的造型一下就联想到奥斯卡影帝领奖时的样子 … 最后那段话痛快直接 (๑•̀ㅂ•́)و✧ |
|
对自己认识很清晰 说话直 音乐有品 理科生喜欢研究技巧 记忆力好 就是编剧能力差点哈哈哈 |
|
看着老头儿犀利的吐着槽爆着料将自己过去那些妖片儿骚片儿来个评论音轨大串烧着实是爽到没边儿! |
|
幕後講評大集合。蠻會講的,有時吐槽完了再乾笑幾聲(西恩潘尤其....)。《蛇眼》原本被刪的結局鏡頭確實不錯。還是覺得《火星任務》和《雙面驚悚》被低估了。看得出來他很不想面對《黑色大理花》..... |
|
拍得很传统也很扎实,导演本人的访谈(线性顺时叙事)+电影精彩片段+旧照回溯相互穿插。帕尔玛思路清晰,分享了不少片场逸事,坦诚直率,毫不讳言对希区柯克的热爱和对形式主义技巧的重视(“我是先建筑框架然后向内填充”)。老帕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情枭的黎明》,目前深以为然。(8.5/10) |
|
比较流水账,没有预期的深入花絮 |
|
★★★☆ 有点失望 作为一个比较喜欢看导演阐述的人 可能相对来说还是喜欢导演对单独一个片子的剖析和构思 不太喜欢把这些糅杂在一起来讲 |
|
當年在bilibili看的,對自己每部片behind stories都事無巨細地記住從而在這部私人的紀錄片裡一一剖析,模仿Hitchcock模仿了幾十年的話也算辟出了自己一個新路徑,如果有看過Brian De Palma全部作品觀賞會更佳,但我對他大部份作品的toxic masculinity still uncomfortable |
|
很多幕后料,主要是帕尔马太实在,亲述创作史,没找他人来插话。全程director's comments模式开启。🥳再看本纪录片导演,Noah Baumbach, 好家伙,两代认真导演凑一起了,老头不得不亲自认真讲解吧! |
|
完全由帕尔玛自述组成,非常粉丝向的纪录片。难得的是,他详细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自己的不同作品,既有创作思路又有拍摄趣事,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短片《沃妲的苏醒》谈到最新作《激情》,无论对于电影从业者还是业余观众都是挺珍贵的史料。帕尔玛时年75岁当导演也将近50年,但仍旧思路清晰精力充沛,对电影富有极大的热诚和极强的执行力,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令人钦佩。他谈到前两部长片作品分别师承希区柯克和戈达尔,爱用窥视镜头和跟踪戏是因为小时候跟踪过出轨的父亲,使用分屏和360度环绕镜头的目的与思路。他直言不讳男主罗伯逊拉低了《迷情记》水准,翻拍的《魔女嘉莉》都犯了他极力避免的错误,飙车戏很无聊,《城市王子》被吕美特偷走而斯通太爱给演员讲戏。他谈到和斯科塞斯,斯蒂芬伯格的相识与互助,和前妻南希艾伦的合作也挺动人的。 |
|
A |
|
就看帕尔玛一个人一直说——每部片子、每个剧本、每次配乐、每位演员都能说出当时的一些故事和细节——真的挺好玩的。 |
|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
|
他真的是一个被忽略的商业片大师。 |
|
干净利落大师班吧。 |
|
感觉拍真·纪录片会比这个访谈录好看很多 |
|
拍电影就是,你所犯的每一个错误都会留在屏幕上,所有你无法解决的问题,所有你走过的捷径,你的余生都将面对他们,就像是你所未完成的事情的记录。你周围的人会因为你对工作高度的专注和极度的沉迷而惊吓不已。“电影才是我的妻子,你不是。” |
|
居然没多找几个人来,结果德帕尔玛一个侃就够了 |
|
满满的干货,帕尔玛拍片的心态真的好,另外大家都不要再讲希胖了哈哈哈人家一生真爱 |
|
德帕尔玛四十年细说从头。大一下学期看过《好莱坞奇才昆汀·塔伦蒂诺》受昆汀影响我也决定“拜德帕尔玛为师”,我也建了一个文档搜集德帕尔玛的电影和资讯。 布莱恩德帕尔玛在导演生涯头十年一直是纽约独立电影的新锐,早期他师法对象是戈达尔。后来他决定进入好莱坞,通过希区柯克风(制片厂风格)电影的《奇胎怪案》收获好成绩拿到了好莱坞 offer,随后连续拍了两三部好莱坞中小型项目,靠《魔女嘉莉》奠定好莱坞地位,彻底磨练出独一无二的商业手艺,才拿到了《碟中谍》这样的大制作 offer。 |
|
看这种纪录片,不但可以增进对导演本人的理解,更可以增进对电影以及电影产业本身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