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是老版有意思,又反动又黄色,三个乳房的妓女,缺氧眼球爆裂,变异人算命师,反动头领跟朗格似的,最后启动外星人留下的装置成功在火星造出大气层,“我有五个孩子要养”“咱俩现在算是离婚了”,爽,一路哇哦看到最后,科幻片最重要的不是场面而是创意内核啊 |
|
Paul Verhoeven的色情底子就是过硬,什么类型的片儿里都能抖抖骚~ |
|
小时候,混乱的记忆,可怕的红色火星,还有那个长着仨奶子的妞儿 |
|
有些后来范霍文《星河战队》的风格雏形,怪物造型又很大卫林奇。 |
|
剧本写得真心好。尽管以今日科技水准而言布景与表演细节都嫌粗糙,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开放式的解读可能在当年可称是创造了科幻电影的新起点! |
|
看上去一点都不便宜,怎么能这么cult片风范~以及,州长半点都不像特工嘛。。。整个故事还是很有趣味的~ |
|
PKD之所以是科幻电影蓝本之王原因在于,他用悬念起始故事,用商业手法最大化地呈现故事,最终以坚实的科幻核心定义故事、悬念犹在。全面回忆是介于九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间的SF经典,八十年代乐观主义面貌、九十年代的忧患意识的初醒,在PKD优秀的蓝本和导演PV的手艺共同作用下合成酣畅的体验 |
|
范霍文的B级科幻,略情色,略血腥。还有植入记忆,抹去记忆,现实与梦境、真真假假的,太给力了。州长的鼓眼,三乳女人。 |
|
气压失衡的爆眼还能回复?血淋淋的科幻cult啊,最拽的施瓦辛格从来都是一枪爆头 |
|
大片格局,B级风味,牛逼于氛围和剧本,出彩于作者恶趣味与毫不伪善的正派性格,特别是后者这一点尤其和其他商业片不同,误杀平民、搞死反派一点感性卡顿都没有,真爽。其实有点反传统英雄主义的意思。八九十年代这批科幻片,虽然特效水平正处青黄不接的阶段,但总能让人代入感特别强啊。 |
|
22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仍很有看点,一贯的范霍文式暴力色情加cult,除了逻辑细节粗糙,特效相对今天略显拙劣之外,剧情和叙事都很引人入胜,可谓一波三折。围绕梦与不梦的、梦里梦外的话题编织一幅火星画卷,对后来的黑客帝国、Inception等绝对有指导意义。 |
|
当莎朗斯通和阿诺斯瓦辛格还年轻,当想象力还不需要更多动画特效来支撑,当动作片还都是血肉横飞的场面,当我们还年轻 - - - - 强力推荐啊! |
|
重温老版,和新看一样,幼时看得太浅,只记得三奶女。剧本相当不错,多次逆转,背后的人文主题。元素太丰富了,科幻、邪典、商业糅合得接近完美。就算把鲜明的各种元素全部去掉,空留科幻躯壳与商业桥段,依然是一部可看性十足的商业电影,而这也就是今年的新版。范霍文没去美国,好莱坞就暗淡几分。 |
|
彼时的科幻片虽然特效差了点,剧本却是很有质量的。电影还有点cult的感觉~ |
|
不得不说这类科幻刺激我的神经,开始我还以为我看懂了,慢慢发现真真假假,到底是植入记忆还是抹去记忆,让人神经错乱 |
|
我就喜欢这种关于记忆、梦境与现实交叉的cult科幻电影 |
|
那个“金字塔”是用的《银翼杀手》里面的那个... |
|
A级的制作加上B级的效果混搭出来真是有趣,范霍文把"假作真时真亦假"做到极致了。 |
|
3.5吧 比翻拍版好玩 但噁心很多 受不了這種“解救全人類”大英雄的 題材╮(╯▽╰)╭ |
|
这部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你需要不断确认这是梦境还是现实、虚影还是实体(结尾处全息投影的运用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记忆的主观性让人细思极恐,存在的客观性始终无法参透。穷人连呼吸权都难以保证,好在恶贯满盈的人终得报应、窒息而亡,血浆与畸形带来的视觉冲击与紧凑的剧情也足以令观众终生难忘。 |
|
【A-】每时每分都充斥着无比强劲的类型驱动力!依旧是传统的范霍文,地铁上前后两处电视广告的呼应就已经彻底显现出他对媒介侵入的恐惧。地球上的部分仍以传统的政治惊悚类型为主轴行进,而当视角来到火星后,就是全面展现B级元素视觉趣味的时刻,高水准的特效化妆让一切狂暴的想象力有了纵情奔放的依据。而影片核心叙事节奏更是惊人,无一场废戏,在顶级好莱坞大片剧本与纯粹cult趣味的共同引导下,赐予观众最为畅快的感官体验。但如果把本片交给卡梅隆去拍,能否奉献出更加完美的场面调度案例? |
|
导演保罗·范霍文承认,全面回忆是一部施瓦辛格的电影,原因还不只是后者主动挑他指导本片,更是因为施瓦辛格自己掌控几乎所有事务,尽管没有冠名。 他告诉帝国杂志:“事实上施瓦的存在,才让我采用了更为轻松的风格指导此片。我觉得施瓦让有他出现的所有情节都变得很夸张。原本我打算更严肃些,但这部电影可能因此而失败。它需要些轻松的感觉,一种玩笑式的风格”…… 全面回忆设计了华丽的暴力场面,然后又对它进行嘲讽。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65586427/ ……2014.09.25. |
|
当幻觉拉开帷幕,猛烈的炮火与窈窕的美人便映入眼帘,现实生活反而显得虚幻。当危机接踵而来,过往的身手与深埋的秘密就浮出水面,梦境成真竟然如此荒诞。无法判断周遭的人群是敌是友,不敢肯定眼前的一切是幻是真,记忆可以被篡改,但自然无法被操纵。科技越是发展,人类对自己的存在就越加感到茫然。尽管本作的格局更加宏大,主人公所拯救的对象,也从一座城市,变成了一个星球,但在剧作深度上明显不如《机械战警》。范霍文也承认,这更像是施瓦辛格的电影,他的存在让整部电影更加轻松,娱乐性更强。片中不仅探讨了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全息影像、记忆植入)同时也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恐惧(变异人各种裸露在外的器官皆由自然力量所造成,反派BOSS最大的恐惧源于自然界),但本质上并非科幻片,而是特工电影,核心主题是关于“我是谁”,科幻只是伪装。 |
|
即便今日看来,这部电影从世界观设定到剧情发展都仍旧充满了丰富、鲜活的想象力,足以让人振奋。但在具体细节上的过度爆米花通俗化处理,所显露出的粗鄙“大片”趣味,又的确让人惋惜。也许就是“片各有命”吧,它虽然已经极为不错,但假若气质上能稍微高一头,影史地位会更高些。 |
|
8.5 范霍文是极致的类型片作者。完美的驱动力教学,贯穿着纯粹的B级趣味,简洁但高效。 |
|
尽管放在今天来看画质布景粗糙不堪,但是剧本和创意真好,有种很笨拙的搞笑。没对记忆和梦境深入探讨转为动作片是个遗憾。 |
|
记忆移植、外星殖民、赛博朋克,另外还有三奶妹,肚中人,爆眼和变异这样的Cult元素。虽然充满了各种硬伤的剧情,不过90年的电影能做到这个地步着实不易。看得出来后世好多电影都有本片的影子。 |
|
很哲学:我们究竟是身体还是记忆?如果将他人的记忆移植进我们身体,那我们自身变了吗?如果身体的原主人来寻身体,我们能像花盆里的花一样,将盆交给对方,自己再另寻盆栖息嘛?电影给的答案是you are your action, you are who you are at this moment.是啊,我们每分每秒都在死,过去的自己已经死了,我们却只能感受当下的自己,过去哪怕一毫秒前的事也只是记忆(concept)而已,我们好像活在一帧帧电影里,之前的镜像都用过即弃。不能完整地感受过去自己的死亡,对我们三次元浅薄的人类来说是一个curse,但也是一个blessing,让我们可以更自由大胆地关注当下和未来,不必为过去的自己痛悔或寻求完整的答案。片中最悲哀的是男二,灾难因被操控而起,他却不敢追求自由 |
|
看新版前补一下旧版。配乐略喜感,尤其动作戏部分。其实是科幻cult吧,各种都有点儿,略爽。不过最后不科学吧,然后不科学地想到火星之水,如果结合一下来逆转,就是英式恶搞了吧= = |
|
以前没想过,是B级片?多大成本?也没发现州长微笑的时候脸上写着“相信我,没错的”。怪不得他能骗过加州人民。原著还是飞利浦K迪克。 |
|
无亮点,有想法。在中国看反乌托邦的影片,别有一番风味。 |
|
少年租碟时代,这片子太影响我未来主义世界观了。记忆移植、变种人、火星的气压失衡,还有那个3奶变种,各种cult镜头。这里面的各种未来主义的科幻概念非常有意思。不知道里面的那个记忆移植和操作的概念有没有影响到诺兰的《盗梦空间》。8.5 |
|
近期买了很多施瓦辛格的电影,看到这部1990年的老片子,真没想到会拍的这么好,很多创意放到现在依然很有亮点。剧本写的也不错,情节挺一波三折的。
更多电影评论,我的博客:blog.sina.com.cn/bluesliver |
|
果然风格非常保罗范霍文啊,很剥削,女主melina真的好像马钻 |
|
3.5 小时候看这个片真的留下了这样印象的结尾:阿诺再次在床上醒来,和莎伦·斯通滚床单,边心满意足地回想和女主拯救火星的大梦一场,随后高兴地去工厂上班了。重看才发现这可能也是我小时候做的一个梦。不管怎么说,范霍文的好莱坞时代他拍出的全是反好莱坞电影,通篇戏谑的口吻配上超越限制级漫画般的血腥和共同毁灭的欲望。有意思的是那些纸壳一样的布景道具和像炒菜一样不断翻来翻去的剧情,最后得出的喜剧性结论只能是混好莱坞的都是一群大骗子。 |
|
4.5/5 又在考古阿諾的電影中找到一部非常有意思的片,而且還是保羅范赫文執導的科幻片,范赫文很有種把它拍成R級,可有可無的血漿、三顆奶(而且露點)的變異人類,讓它注定是R級電影,如果沒拍成R級電影,可能風格也就不那麼范赫文了,去掉一切阿諾式的娛樂元素,影片對於記憶的追溯以及探索,在真假難分的虛構與現實之中,范赫文刻意模糊了兩邊的地帶,劇情反轉豐富,火星上的珍貴資源不免又與陰謀論劇情設定扯上邊,但驚人的是這扯上邊,也是男主角對自己所佈的局,他讓自己找回記憶,卻也逐步發現自己根本不是什麼好人,但是此時的他仍有選擇給自己第二次機會。帶有點B味的科幻片,范赫文執行的非常好,莎郎史東的表演也印象深刻,火星佈景非常棒,放在現今看依舊是有視覺奇觀的,卡麥隆後,阿諾第二部非常有意思的科幻片。 |
|
【4.5+】管中窥豹的想象王国,私人的B级趣味与普世的娱乐性并驾齐驱。两段空间呈现出两种叙事节奏:紧密压迫的极权地球-松散愉悦的无政府火星。保罗·范霍文在好莱坞最纯粹而美好的时期创造了这部无与伦比的杰作。倘若我们抽离出来审视本片,这不正是一次电影机制与功效的演示吗? |
|
原来我上初中时就在电视上看过…被火星探险,男女凸眼等镜头深深震撼了。2012新版的前一半几乎是对老版一镜不差的翻拍。老版限于技术水平有限,在布景、枪战和特效方面很假很出戏。但化妆和剧情很给力。相比新版,老版有自黑和队友反叛情节。更加扑朔迷离。火星探险、三乳女人和植入记忆的设定永远经典 |
|
2.5。還是有趣!自我認同、雙面間諜、未來烏托邦、現實/夢境,如今看來棚感很重的場景,反而增添曖昧性。儘管阿諾演得差,劇本對主角的抉擇鋪陳欠佳,困境的突破往往靠很爛的肌肉威能(諷刺?),故意搞得好像很緊湊的輪番槍戰到後來有些疲乏。 |
|
因为是阿诺主演 因此影片相对原作弱化了悬疑 强化了动作 但其实原作的反转更为多 影片尚未体现出菲利普·迪克的功力 希望今年的翻拍版能更上一层楼 |
|
终于看了这部经典旧作,主要还是因新作的影响。阿诺版受年代限制,特技效果自然不可比对新作。但是情节构思,科幻意念还是相当超前。也很好解释了新作中的Kate为何不知疲倦的穷追猛杀, 窃以为就是为了跳出旧作的固有模式。坠道无疑是推陈出新的工具,比起旧作的单线条大杀大砍给人留下更多遐想空间。 |
|
科幻片的年代感太强了,当初是多么NB的特技啊,现在只能拿来怀念了。索性这部片还有不错的悬疑部分,不会褪色太多,今年不是又重拍了嘛。片中还看到了年轻的莎朗史东。 |
|
来给翻拍版新片来个预热下,看了施瓦辛格的【全面回忆】,还蛮不错的。不知道新片怎么样 |
|
编剧很好,特效搞笑。对记忆和存在的置疑很惊人。 |
|
啊啊啊!!!偶说“全面回忆”这名字这么熟,原来是这片!!!偶还记得影片结束的时候,阿诺在火星的户外,眼睛神马的因为压力不一样而鼓出来了XDDDD,那个老女人的头打开的时镜头被内地电视台介绍无数遍!!! |
|
同样是改编自科幻小说家菲利普·K·迪克的短篇小说,这个剧本还不错,同样是涉及到虚拟与现实,看的时候让我想起了《盗梦空间》和《心理游戏》等后来者。我一开始认为后面的情节都是REKALL公司植入的,不过结尾倒是给了个开放式的,两方面都说的通。这片子再精雕细琢一番就是一部经典了 |
|
构思缜密,想法很前卫,人物造型设计很CULT,最后的结局让人分不清现实与梦境,在那个年代就能拍出这种电影真牛逼。 |
|
传奇人物施瓦辛格,从政抑或是演戏都信手拈来。 |
|
原来这只不过是父亲在他的忌日开始送给我的一场以瘦身为目的的植入式回忆旅行,只不过过了时间我却不愿醒,现在结束了,我醒来,一切重回现实,Thank you dad, I'll get better
|
|
小时候在电视上看的 印象深刻的特效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