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就像是一个概念预告片,定风格,定服装造型世界观什么的。这部则填补剧情和一些有特点的角色,并影响了之后很多作品。 |
|
《北斗神拳》的原型。《速度与激情》所谓的飙车跟他比起来就像碰碰车。 |
|
没看出主角疯狂在哪。相比之下,坏人帮比男主疯狂多了。
改叫“小强麦克斯”比较合适,因为总是死不了……
另外,这部的节奏好慢。 |
|
7/10。典型的汽车剥削片,既然是剥削类型,那就别对内容深度指望太多了,人物性格普遍平板,“大英雄解救人民于水火”式的老套情节,不如把关注点放在刺激上,比如大片翻车爆炸、演员怪异服饰,夸张的风格让人想起罗杰·科曼的低成本动作片,决战油罐车争夺是亮点,澳洲的本土景色很有未来主义的蛮荒。 @2014-07-31 19:10:21 |
|
相较之下第一部几乎小儿科。公路勇士才是真正的废土世界曙光初现,况且这个濒死的地球没有任何超出认知范围的幻想,残酷得每一寸荒野都无机可乘。有空真的得把Fallout再玩一遍,绝对处处是致敬,黑岛的那群人肯定每天上工前都要给乔治米勒跪拜一次。 |
|
8.0/10 分。第二集风格聚变呀,那狂乱的头型,刺猬般的汽车。。。据说是《北斗神拳》的原型。。。那个小孩子挺好玩的。。。音乐不是一般的粗暴。 |
|
乔治·米勒电影中所沿用的废土美学与蒸汽朋克相得益彰,那些画面与飞车时刻都在塑造着荒芜的未来,而剧本创作的灵感源自黑泽明的剑戟片,电影的内核也由此从麦克斯的个人复仇转向了济世救民:他像一个外表冷酷的救世主,在道德沦丧的时代仍坚守着人性的底线、挽救着心存善良的人们。结尾麦克斯站在雾中看着人类远去——事了拂袖去,深藏功与名。 |
|
Crazy Car Chase。朋克末日情结,一方是资源(石油)耗尽,一方是僵尸病毒,Neil Marshall的Doomsday应该有向本片致敬的成份。相比第一部,有点Pitch Black的意思,第二部的世界观格局突然一下跳升到非常宏大(传奇色彩)。据说是北斗神拳的启示之作,在观看过程中惊闻动画版监督芦田丰雄去逝的消息。 |
|
回过头来看,这个系列自始至终都披着动作片的外衣,讲了些很文艺很作者化的东西,这一直是我很欣赏的潜质。从第四部的塞隆,到第一部的麦克斯,再到第二部的油乡群众,所有人都在追寻着什么,那个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远离弱肉强食的幻想乡。
是为了白日梦而白白丧命?还是为了理性而赴汤蹈火?一样的事情,不同的看法,那样的乌托邦,你会去相信么?看似丧尽天良的法外之地,还有这些人守护着人性的底线,这些追求大多不切实际,能否实现也常常没有定数,可是有了这些理想,外面的世界仿佛就不那么可怕,不那么难熬了。麦克斯其实一直在跟我们说这些,嘴上说着心灰意冷,却一次次为正义而战,冰冷的世界,有时只需要这一丝丝温度。 |
|
这集开始,邪典劲儿出来了,头尾对公路战士的缅怀充满传奇色彩,战车在蛮荒托出的长长烟迹昭示了美学风格的确立,庞克风格的汽车大战气势夺人。小时候看过的,对裸女和油井部分记忆犹深。 |
|
一部斯皮尔伯格和凯文科斯特纳都想拍而没有拍出来的作品,太牛了! |
|
感觉比第一部更精彩了,飙车场景更加宏大,情节更加曲折了,但是毕竟是三十年前的片子,不是很吸引我。据说影响了很多后世片子。北斗神拳先马克。 |
|
又名《在公路上的百万种死法》。记得乔治·米勒说过现代动作片是最接近默片的片种,我看只有他拍的动作片才是,有些段落的配乐是从《大都会》穿越来的。这次比上部玩得开,但光怪陆离的风格仍是小众属性,荒原广漠与血肉横飞之中,只剩下吉布森的脸蛋没有偏离大众审美了。 |
|
7,看的第一部MM,废土世界的设定,西部片的套路,邪典片的风格,混搭出一种异类独特的怪咖片。不过总体温吞,如果能更血腥暴力点会更好 |
|
第二部比第一部在内在上丰富了许多,搭建起了一个成体系完整的末日情结世界观。片中80年代代表性的颓废风大行其道,皮衣、莫西干头,冷兵器和摩托党等造型,无疑对其后的《北斗神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堪称开山之作。 |
|
Sound Basic Lecture..音效确实很好。。被僵尸吓到了吧。。 |
|
绝对是留名影史的实拍公路斗车大场面!从上一集的复仇者,进化到这集的废土史诗,情节依然是凶狠无比 |
|
世界观大进阶,最后三十分钟破坏力惊人;同时还是性虐用具软广。 |
|
虽然现在看显得简陋粗糙,这初登场的经典追车戏已经很够劲儿了(配乐来自Brian May |
|
说它是剥削电影并不过分,油门从开始踩到结束,而且可能是两只脚都在踩,左脚踩着右脚踩油门。米勒基本不用影像或情节来塑造角色,实际上这一部的麦克斯反而比上一部更不成立,但无所谓,米勒让大家相信这个故事的方式是精准的选角和服化道,这些角色都像是SM酒吧里面喝多了走出来的人。飞车调度超乎想象,蒙太奇也是神乎其神,弄得同时代斯皮尔伯格之流都变成了小孩儿过家家。电影对暴力和娱乐的展现在技术上让人振奋,荒野世界观的建设可以延续,但它本身的情感无法延续,没有什么回甘可言,电影的开篇和结尾都试图传达出某种严肃的氛围,甚至显得愚蠢可笑,可能他就不该追求塑造什么英雄神话。它想要煽动的一些怀旧感伤,光靠偶尔摸出尸体随身口袋里的一颗骰子就够了。 |
|
啥也不说了,《北斗神拳》就是从本片中找的灵感,健次郎与牙一族的村子保卫战的故事体系,朋克味的服装道具、末世风格、主人公不爱说话、冷酷的表情几乎一模一样。一部30多年前的电影,飙车场面相当有破坏力,摄影镜头也非常宏观,满满都是爱 |
|
最好的吉布森遇到了最好的米勒后,变成了北斗神拳健次郎。 |
|
比第一部好很多!很澳洲西部片hhhhh土澳!怪不得叫土澳!
一人一狗出处啊
世界观和剧情好了很多,造型改装车设计确实有点cult
实拍公路斗车啊 |
|
纯粹成为争夺能源的战争。20世纪80年代初,如此的爆破和动作场面,值得向特技人员致敬。最后长达20分钟的高潮戏是动作电影的里程碑,而从第一部到第二部,其中反派的「Pure Evil」也把人性中的至丑展现极致。 |
|
第二部,那个年代商业片重复老套的痕迹依然明显,不过本片对废土风的成功尝试,确实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了第一部打下的世界观,第二部所做的就是放开手脚去提升品质,确实能看出投资增加了,各种奇形怪状的车相撞仿佛不要钱一样。原来《公平游戏》里车头绑美女是在致敬本片啊,我还以为是原创呢,不过确实还是前者更让人印象深刻些,毕竟可是用了一大段的镜头在致敬哈哈。
Max失去家庭之后,在追寻什么?或许在这样无序的世界里,一无所有的Max什么都不在乎,所以在行事前都在考虑利益换利益,但前期对飞机人的不经意善意对待,送给小孩八音盒零件,以及被部落救回性命的报恩,这些行为说明在经过各种挣扎后,依然选择正义善良的Max,才是他追寻的,也就是本心。第二部结束,Max又是一个人留了下来,永远在路上! |
|
三星半。。第二部比前作各个方面都好很多,不但加强了末世的背景,人物塑造也十分鲜明。一股混杂着机油的暴戾之气油然而生。影片最后长达20分钟的追车戏虽然原始但看的也很刺激。非常值得一看! |
|
9.0/10 4K UHD版。第二部简直是质的飞跃,在Mad Max系列前三部里本片是唯一的杰作。其后的《狂暴之路》不正是对《公路勇士》的一次全面升级和再翻新嘛。乔治米勒对类型语汇的提炼是顶级的,老爷子仅靠这两部杰出的Mad Max就足以在类型作者的万神殿中占据一席之地了。 |
|
《北斗神拳》原型,末日废土美学大片。乔治·米勒石破天惊的大手笔,公路追逐戏秒杀后世大部分同类型桥段,车头的人肉盾牌、氮气加速、油罐车身上的百剑王座、连发巨弩、锁链飞钩、螺丝流星锤,带有古罗马角斗士意味的兵器,加上工业文明荒废之后兴起的皮革+金属拼接服装(纺织制造业衰落直接影响流行服饰的走向,更多的侵略性与杀戮意味),共同构建一种颠覆原有美学体系的乱世美学,为公路战士的传说平添了许多毁灭色彩。文明最后的乌托邦在一声巨响之后灰飞烟灭,众人在夕阳中踏上另一条生存之路,穷凶极恶支徒沿路追击,直到发现油罐车内装满了沙子,救世主与毁灭者一同被骗,人性最后的底线彻底崩坏。反派首领的筋肉面具造型与同年上映的《黑色星期五》反派杰森造型如出一辙,带回旋镖的野孩子不由让人想起《野蛮人柯南》,对后世影响之大不可估量 |
|
相比第一部中逐渐崩坏但勉力维持的体面旧时代,第二部中的世界完全陷入了去工业化后的荒诞,不过由此也进入到了真正的废土世界 |
|
故事线非常成熟,这与第一部才相隔3年;同时它又影响了北斗神拳和速度与激情系列,这或许就是古早作品的魅力所在。 |
|
着力塑造末世景象,但飙车的火爆感反而减弱,故事的张力也比一差。很具原创性的末世风格直接影响了fallout等wasteland类型游戏,83年开始连载的《北斗神拳》毫无疑问也是深受其影响 |
|
彪悍喷了,我渠,太好看了!疯孩儿和怪咖,这俩配角出彩毙了,又暴力又可爱。对第四集的期待,立马就爆表了。 |
|
又一个不可能复制的电影,糙劲太喜欢了 |
|
能源短缺的末世里因为燃油而展开的一场混战,情节过于平淡。尘土飞扬的背景有点像西部片,每个人都不太注重卫生的样子。男主一如既往得孑然一人,残暴萧索。 |
|
第二部才有了后世废土的样子,也开始有了公路飙车撞击爆炸的疯狂桥段。其实这个系列自始至终都披着动作片的外衣,讲了些很文艺很超脱的东西,从而让它变得与别的诸如速度与激情之类动作片很不一样的地方:第一部的麦克斯,第二部的油乡群众,狂暴之路的塞隆弗瑞奥萨,所有人都在以自己的道德底线,追寻着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和白日梦想,以求远离弱肉强食的幻想世界。狂暴之路里的Ladies都说了,那个地方甚至在哪儿,有没有人去过都没人知道。这种对理想的坚持或许是这个系列区别于其他动作爽片而出彩的地方 |
|
废土追车,音乐,黄沙,风柜奠定之作,启发后来无数大师,成就无数经典作品。 |
|
原哲夫是把1和2整合到一起进行了无耻的抄袭,创作了《北斗神拳》。……这个故事到了第二集,突然达到了触不可及的高峰,末世,废土的气息扑面而来,以至于凯文科斯特纳后来做了一个水上的末世电影《未来水世界》。……世界虽然毁灭,幸好传统能源可以使用,飞车党依旧存在,驾驶着各种稀奇古怪的车,奔驰,翻滚,撞车,还使用冷兵器,古董飞机这些,令人惊叹导演创造的这个世界。 |
|
比第一部好了几个档次 |
|
一人一狗独创废土,很有点辐射游戏的感觉呢,男主角造型比第一部顺眼太多了,电影整体也有点末世的废土的意思~故事并不复杂,就是汽油争夺战~反派有个穿露臀装的搞基角色,算是亮点。 |
|
我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也太精彩了,这一部就好像导演在第一部赚了钱,经费上去了,终于有机会拍自己想拍的东西了一样。世界观设定令人着迷,1981年导演就能想出废土的设定,不知道算不算超前。我爱死这服装设计,太酷了,还很他妈色,反派老大那身材,衣服(或者说几乎只有皮带)跟没穿一样,让我舔死算了🤤。我喜欢主角的狗,这时候就已经开局一人一狗了😂不过太可惜了狗子最后挂了。我喜欢那个不知道叫什么的开飞机的家伙的迷你小直升机。我喜欢那个小孩,话都不会讲,又凶,跟小狗子一样😂。以后我有车我也要整个深色车漆然后写个黄色的EARTH。主角本来寻思当独狼结果出去没多久被打的半死又给接回来了🤣,没想到最后他们开的油罐车居然是使诈😂里面装的沙,很感动反派终于学会车战打轮胎了。总结一下就是视觉盛宴! |
|
比上一部的故事好了一点,为了油的争夺。 |
|
比1好太多了,开宗立派之作,当时一定很惊艳。 |
|
狗死了!TAT |
|
疯狂的人喜欢穿紫色?露臀丁字裤红毛男的男朋友被小孩子的回旋镖打死了,心痛不已。飞车党的戴面具的头头穿得很暴露很性感很sm。被大刀一砍就翻车而奄奄一息,幸亏紫男袜相救。没有裤子的小男孩很努力。身残志坚,一瘸一拐仍开油罐车。鬼畜攻竟然死于撞车,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
|
比第一部好太多了,而且填充了第一部所缺失的时代背景;第一部只有开场惊艳和结尾高潮,这一部几乎整个后半段全是——速度与激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澳大利亚影史十五佳NO.14 |
|
第一部可以说是普普通通的公路犯罪动作片,这一部终于把设定给补全了,核战争后的废土世界,这一部开创了一个新类型,也影响了后世很多电影、动漫和游戏
作死却死不掉,攻击力又异常惊人且百发百中的,基本就是自带主角光环了,说的就是飞行员和野人小孩,最后都成了老大
尽管拍摄技术限制,但看得出很多惊险刺激的飙车和劫车戏影响了《速度与激情》,且废土世界互相争夺资源的设定,也比起酥鸡的we are family的家族争斗高级多了
一个新的设定下,掠夺者和守卫者之间的争斗,基础热兵器和冷兵器的互殴。最后的决战很精彩刺激,不过每一部的绝杀咋都是大车(卡车)撞死boss |
|
任何一个飞车爆裂场景都足以令后世汗颜~!!! |
|
有了十倍于前作的预算,拍出的效果全面超越第一部,开启废土美学和柴油朋克风格。在这部开头才真正建立世界观,补齐第一部的背景缺少问题。荒漠背景和服装风格一股子星战的味道,情节似乎是《七武士》和《用心棒》的混搭,追根溯源大家都是西部片的不同变体。
作为主角的麦克斯全片总共才有16句台词,没有废话,都是接连不断的动作和飙车戏。最后一幕高潮的狂飙大乱斗看得叹为观止,有冷兵器的弓弩和现代枪支的配合,还有空中简易飞行器的辅助攻击,奇异的元素混搭,壮观的追逐碰撞,绝对能列为影史最伟大的动作场景之一。 |
|
朋克,废土,生存,暴力残酷,公路追战,荒原,猛野娃。
战争后世界混乱荒芜,资源匮乏,暴徒横行。男开着最后一辆警队改装车游荡,因找汽油盯上炼油基地与其交易。暴徒团伙也看上基地,男刚上路就被团伙洗劫。男于是为基地迁徙队伍开油罐车,与团伙两败俱伤,但众人终成功驶向乐园,男离去。 |
|
第二部真的是质一般的飞跃,完成度超高。剧情上前后铺垫的十分完整,而且也补充了第一部所缺失的背景。无论是节奏还是情节设计上,都更加符合商业片的基调,动作场面也是更加娴熟狂暴,四十年后依旧能调动得起观众的肾上腺素。总之能明显的感受到这部电影的各种元素,影响了几个时代的影视、游戏甚至小说作品,在我心中“续集超越前作”的电影也增加了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