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釜山电影节看的首映。导演谦和,人物真实,情节柔软。喜欢! |
|
整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该打炮的时候不打炮,一定好人没好报! |
|
以为故事终于要发展到高潮了,结果放了几张PPT之后结局了。把社会那套不收钱不办事的风气拍的挺好的,不过编剧还是对底下人民了解不深入,结局应该是男主报了警,然后又发现警察、厂长、保安、小偷一条龙服务上下勾结,甚至专门设局坑这些工人,不仅骗钱又可以不发赔偿金,继而男主绝望离开,这剧情不就连上了吗 |
|
真就是东北一片苍茫,就在这样破败阴沉的环境中,无法抽离,只能无奈的做选择、做坏事。任素汐的表演撑起了很大一部分,但整体来说还是平庸了些,新人导演的手法稚嫩了些。 |
|
点上别人灵位借来的香烟,欣赏新春佳节剩下的烟花,小偷和穷人彼此坑害,底层人和残障人相互扮惨。别人偷窃安上了你的罪,别人打架弄乱了你的摊,拎了自尊求上级高低给使使劲,上级甩下信封笑你自尊一文不值。更多人则是那废品站老板,工厂保安,斗殴的围观群众,助推社会向更弱者抽刀,向更强者献媚。 |
|
作为处女作还是可以的,任素汐的表演给电影增色不少。看完觉得东北真的让人(尤其是年轻人)好绝望啊,在街头真的是不能看多两眼不然就干起来了哈哈哈。10.6@BIFF第五部 |
|
2.5。平时那些电影,没有必要最后被警察抓到的时候,偏偏要加一个那样的字幕或结尾。现在有一个剧本,可以光明正大的展现警察的英勇神武的时候,你不加,不加也就算了,还出车祸……干啥呢??太膈应人了。结尾还有一个社会主义东北工业区的发展字幕,比以往的字幕更无语…… |
|
任素汐的表演精准但是角色上依旧没什么突破 好遗憾啊 |
|
摄影虚焦,对白水词,结尾字幕和主题没有任何关系。 |
|
重庆青年影展长片竞赛作品。写东北下岗工人的丧气生活,两个演员不错,
但情节故事新意不多,逻辑情理把握不够好。 |
|
这年头,能看到一部极度朴素,不装逼不做作的电影,也是挺不容易的。 |
|
记于釜山电影节 映后一个韩国观众GV提问说觉得男主角太帅了帅到无法沉浸于这个电影当中 问为什么选了这么帅的演员 以前中国导演选角没有选这么帅 为什么选他 结果全场爆笑
导演说第一部片都会找跟自己像的哈哈哈哈(这样夸自己绝了呢哈哈哈 是真的像! |
|
影像质朴,不玩虚的,也有缺点。但很可贵的是它展现了当代东北小城市的真实境况。能看到生活和生活里的人。一提到东北人可能会让人觉得很能吹牛逼,狡黠、光说不干。其实这只是一种,更多的是普通人在默默承受王八犊子般的生活。克制的表达这很赞。在片子里也能看到哥们情,夫妻间的相互支持。片名原来的名字更好吧,春天在哪里是个疑问句,妥协之后的肯定句和片尾绿色的植物也无法为东北失落的工人和他们的家庭正名,他们无法获取自己的身份,哪怕自己还自己清白。无论怎样,重要的是自己知道自己是谁,就足够了。这是这部片子最动人的部分。 |
|
想起了曲婉婷她妈干得操蛋事,真的恶心! |
|
东北生活 人间真实 |
|
因为没有做爱而引起的一堆屁事? |
|
昂昂溪,太惨了。各种场景都很眼熟。 |
|
民警:人民当警察👮(齐齐哈尔) |
|
作为处女作而言还是应该鼓励,完成度也不错,东北工厂故事现已成为一种时代叙事,开电动三轮、扮残疾人,而被遗弃的他们是真正的残缺体,连与妻子做爱也不被允许的阉割。三星半。 |
|
媳妇不配合,代价好大……开头和结尾都略显做作,还是一样,野心太大的问题,但整体是个蛮有趣的类型故事,文本完全可以做得更扎实,还有男主表演感觉还需提升 |
|
釜山放了期待已久任素汐新片,通往春天的列车。喜剧色彩,加点纪实片的感觉。讲述李岷城扮演的东北小伙因为被扣莫须有的罪名被开除,扣除补偿金。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开始做小买卖,开小的士,这一切都真实地记录下来了。而且李岷城演的特别赞,特别有东北人的味道,憨厚,老实,仗义,正义感十足。任素汐搭档李岷城作为他的妻子也很厉害,非常强势的女人,对于李岷城的角色基本上就是妻管严的节奏,让他这个劲做傻事的人不得不诚实交代。里面有不少生活的小幽默,和人物命运的惊人反转。蛮期待明年国内上映。 |
|
#2ndHIIFF# 最后那一长串战略宣传没必要,真没必要。片子吧,不讨厌,就是没劲。故事太肉,我一个南方人看男主那性格我都难受,角色动机也弱;表演吧,没啥亮点,求各位不要再尬吹任素汐演技了谢谢,她只会面无表情+突然哭的演法。至于什么社会性反思意识就算了吧。最主要的是,这片感觉一半的镜头焦点都是虚的,空镜全是糊的,摄影师有事吗?最后想说的是,所谓底层小人物的“善良底色”已经被各位华语创作者们差不多消耗完了,不知道你们咋想,反正我是真的看够了。我想看到的是真正的“人”,对待社会体制环境家庭各种,会愤怒狂躁崩溃,而不是只会隐忍宽容释然。当然不需要每个人都做娄烨,高举反抗的旗帜逆流而上,只是如果连一点起码的逆反性格都没有的话,就太假了。 |
|
套里面的一句台词:膈应人 |
|
第一次和大奇特老师一起看的电影,结果全方位不及格……剧作,摄影,台词,调度,全都差出天际。开场5分钟无数虚焦的镜头飘过后,大老师在座位上睡的很安详… |
|
平庸 |
|
平庸 很平庸 |
|
不好看 |
|
让人堕落的最先是精神,让人受困的往往是道德。曾经的东北衰落就是被这两条线紧紧捆住,如今开往春天的列车也是一路向南,他们还是在抛弃东北啊,一点也没有要重建的样子。电影里的齐齐哈尔,像极了十年前五环外的北京。 |
|
年代感模糊,2017年拍得像1987年。 |
|
太无聊了吧。这也能入新浪潮。。。 |
|
冰原上的平城琐事,刹车的嘶鸣也无法掀起怀中的惊雷;生活流的平庸作品,摇动的跟拍也未能触及人物的底痛。想要与生活厮杀,却只被别人的滚打撞坏了生计;想要沉默着咬牙,却又被健全的双腿出卖了余地。才华是被打入冰窟的两尾鲜鱼,价值不及猪肉一块;执着是被打折促销的一沓信笺,重量难比一副板砖。想要积德、却唯有作恶才能解脱,渴望正规、但脱缰才换来生存。当终于乘上那列通往南方的列车,变暖的只是陆上的草色,而没有人间的体温。 |
|
我非常好奇一件事:若将这部片子在东北播放,会引出启发,还是激起被侮辱的愤恨。东北的现状让我封闭了一切情绪,空余无力感的自责。这种困境的自锁,非一人之力可为。说回片子。捕捉日常细节的辛酸、隐忍,剧情焦点比画面焦点对得准。实际执行嘛,导演实在无才可为,照本宣科式的行进,尤似一段掉帧的流水账。2v2对打一场戏,料很足,冷酷扑面而来,也是全片为数不多的亮点,编剧在这里对自己完成了片刻的救赎。片尾特别碎,刹不住车的多余,且字幕的表现与药神片尾如出一辙,满满的求生欲。 |
|
首秀单元的北方片 生活情景剧质感 |
|
东北铁锈带失业工人艰难求生计,切入点很好,片名很文艺。原来开三奔子还得是残疾人。任素汐演谁都像任素汐。剧情过于单薄了,这么大事情不报警,逻辑硬伤啊,冲突的设计有点刻意生硬。 |
|
是故乡让人窒息的感觉 |
|
都有“最近干啥都不顺,不知道为啥”的时候吧 |
|
什么破烂片子 1分都嫌高 片名碰瓷 剧情一塌糊涂 一眼望到头 没有任何剧情起伏转折 主人公性格差的一批 毫无特色 别说人物成长了 干脆从头到尾也没有任何改变 看着是真窝囊 中间有无数个剧情漏洞 看着干着急 镜头和视听语言也毫无美感可言 学生作业都赶不上 任素汐演技都被其他这些演员拉低了 无数个没必要的抽烟和酗酒镜头 甚至还有酒驾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还有丑化东北人和人民警察的嫌疑 这种东西拍出来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
|
男主在国产电影里写得很好,不是常见的小镇青年,强调普信的性格,这个男主有唯唯诺诺的一面,大多数时候他不会发表什么愚蠢的意见,但也因为这样导致了本片的主人公设置的困难。这部电影也应该是任素汐发挥最好的一次,尽管不太完美,但电影很好的把她放在了一个支持的位置,和一个这样的丈夫作为搭配,真实性变高,电影的起伏节奏,都有些问题,情节或者人物都在满足观众的任何一种感受间都弱了一些。 |
|
是个有趣的类型故事,可惜总感觉缺一些打磨和沉淀,也感觉没拍出风格和棱角。任素汐还是全场亮点啊,没想到这种“大媳妇”表现的淋漓尽致,东北话好到,快忘了她是我们山东老乡了。 |
|
知道故事结局的时候其实是不想看下去的,任电视不咸不淡的放着,直到最后的字幕。 |
|
这片也太憋屈了,我看个电影也给自己找不自在… |
|
兄弟们别看了,摄影剧本美术表演剪辑要啥啥没有,伤眼睛~ |
|
停在冬天。 |
|
这都啥剧本啊,可怕 |
|
心有余而力不足 |
|
这剧本真是,膈应人。 |
|
我是高三的一个春天喜欢上他的,之前遇到过很多次,却偏偏在某个瞬间被他的背影击中,然后凭借零星的接触把他捧上神坛。我大学毕业,工作,他进京读书,硕博。周六他约我出来,多年未见我还是一秒钟认出他来。我们先约在某个公园,然后去电影院。就是这部电影,大概是它的节奏太慢了,他在电影院跟我讲了很多话。他说要不我们试试吧,然后悄悄牵手,悄悄靠在他的怀里,悄悄被吻。第二天他说,是我冲动了,我们还是先从朋友做起吧。我说,知道了。青春啪的一下结束,他不是神明,只是一个糟糕的普通人。我想不应该选这部的,或许选一部情节复杂的电影,有些话就说不出来,有些想法就能慢慢来。 |
|
能见生活的质感,缺乏电影的美感。 |
|
整挺好,脚踏实地的片儿,20200917-18@佛山南海新都会城丰影城杜比全景声厅一个人包场去了趟儿东北,爽。 |
|
任素汐戏份并不多,宣传一个劲宣传她,败好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