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马拉 Marat/Sade (1967)

    最近更新: 2024-05-08 HD中字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694 时长:119.8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32 时长:119.4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32 时长:120.6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694 时长:119.6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04x1040 时长:119.3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854x1000 时长:119.5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080x584 时长:120.3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6-13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6-13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x265-RARBG[1.86 GB] 详情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x265-RARBG[1.86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Marat Sade (1967) [1080p] [BluRay][1.99 GB] 详情
      Marat Sade (1967) [1080p] [BluRay][1.9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Marat.Sade.1967.720p.BluRay.H264.AAC-RARBG[1.44 GB] 详情
      Marat.Sade.1967.720p.BluRay.H264.AAC-RARBG[1.44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x264.FLAC.2.0-TRAND[10.06GB ] 详情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x264.FLAC.2.0-TRAND[10.0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H264.AAC-RARBG[2.38GB ] 详情
      Marat.Sade.1967.1080p.BluRay.H264.AAC-RARBG[2.38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百度云盘 马拉/萨德 蓝光720P视频(6.04GB)+外挂中文字幕 [6.04GB ] 详情
      马拉/萨德 蓝光720P视频(6.04GB)+外挂中文字幕 [6.04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百度云盘 蓝光720P视频(6.04GB)+外挂中文字幕 详情
      蓝光720P视频(6.04GB)+外挂中文字幕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Marat Sade (1967) [720p] [BluRay][1.07 GB] 详情
      Marat Sade (1967) [720p] [BluRay][1.07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8-0kfIND-P5SCxJHj19zA?pwd=0tnv 提取码:0tnv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5的分享 详情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j8-0kfIND-P5SCxJHj19zA?pwd=0tnv 提取码:0tnv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5的分享
      百度云盘 马拉萨德 熟肉中字+生肉 详情
      马拉萨德 熟肉中字+生肉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在一个精神病院,萨德侯爵排了一出关于让·保罗·马拉弥留之际的戏剧,而演员均是院里的病人。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1 IMDB 7.6 HD中字下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1989
      战争片
      法国

      法国大革命

      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客观并到位地展现了大革命的混乱和残暴,甚至提到了令人发指的Vendée大屠杀。十六最后的辩词催人泪下。丹东受审时有句话算是一语成谶——不管是主要煽动者还是巴黎暴民,所有人都比他们推翻的东西要坏,却是这帮屠夫公然高举“正义”与“德性”的旗帜——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潘多拉魔盒就此开启。
      • 革命一开始就像触手可及的圣杯,过后却像是一场幻象,除了留下的遍地尸首。“欲得其文明,就必先经历文明的痛苦,那就是革命。”但这痛苦未免也太痛了。
      • 漫长的6小时,剧透:主要人物全部被送上断头台。下半部尤为经典:What do mobs want? Everything! 议会里这些人如果早点了解到这些,路易就不会上断头台了。议会里这些人也不会全部上断头台了!历史总是重复:苏俄 天朝 红色高棉 北韩
      • 。。。。。发现电影完全把罗伯斯庇尔 德穆兰 圣鞠斯特的关系弄成了一个“爱人对前任旧情不忘 现任怀恨在心搞死前任”的故事。。。。。。。
      • 把丹东洗得好白,狂黑罗伯斯庇尔……路易十六果然还是拍成了悲情人物。以及,这个法语真标准……这么久没看法语了还能凑合听懂。
      • 演路易十六的演员真是太厉害了,昏庸,懦弱,不知所措,傲慢,嘲讽,有的时候又有善良的一面,被判死刑后的认命。自始自终保有一个国王的尊严。分寸拿捏不温不火,大赞。
      • 热情的革命群众不会想到,推翻国王的专制统治,迎来的却是血雨腥风。
      • 前半部分还算好,1793之后不遗余力地捧丹东黑罗伯斯庇尔,细节错误也更明显些。
      • 1、上半部叫做“希望之年”,下半部叫做“恐怖之年”,总结地很到位;2、法国财政大臣内克尔竟然是斯达尔夫人的父亲;3、路易十六死于自己改进的断头台;4、丹东:谦卑的人是最伟大的。……我们点燃希望之火,这超越了战场上的胜利,欧洲的剑、大炮和骑兵
      • 始于三级会议的召开,止于热月政变,六小时的巨制,戏剧般地展现出法国大革命恢弘而惨烈的历史场景。
      •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路易十六的加税政策所召开的三级会议,会议使得怨恨与不满四处爆发。如今,三级会议不存在,却要执意加税,这还能扛多久,是一个值得玩味的问题。
      • “可以让人更加意识到,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世界……是法国大革命酝酿的各种倒影、政治设想和结构、话语公设构成的复合体。事实胜于雄辩,法国大革命有其后续效应,这个星球上其他地方经常出现模仿性的革命运动和斗争”。第二部丹东的演讲很精彩。
      • 整个革命感觉就是人民怒了反他娘的,国王妥协建立君主立宪制。之后国王越想越气做了过激行为,人民怒了冲进王宫,妥协。后来人民出于我没看懂的理由又冲进王宫几次,双方继续妥协。再往后有人写了马赛曲,人民热血了,杀了国王和王后。 大革命,谁说没有闹剧。
      • 1.虽然看的是一个只有五个小时版本的,仍觉得非常震撼 2.这不是纪录片,麻烦加标签的注意下 3.一些人不可避免的高了潮这很让人恶心 4.罗伯斯庇尔并没有被所谓的黑化,电影只是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理想主义者 5.绝大多数拥护革命的民众不是为了人权与自由,而是为了能填饱肚子的面包
      • 找了好久终于下载到了。只是未免太过扬丹东贬罗伯斯庇尔,印象中电影《丹东》虽也是为丹东辩护,却还不至把罗伯斯庇尔丑角化。
      • 爆法暴虐的一个历史高潮
      • 300多分钟马拉松还算愉快。虽然省略了我所期待的处决路易十六后广场民众的反应以及毫无惊喜的妖魔化雅各宾派统治,但是鉴于Saint Just的那张脸,拇指还是一往情深地向上戳。
      • 六个小时对于这个题材还是太短,很多时候是强行进入下一事件,以至于法国人民看上去就像没脑子的暴民,行为动机并不太明确,谁嗓门高听谁的。时代感的塑造很成功,演员也很入戏,尤其路易十六的表演。罗伯斯比尔的例子说明了理想主义与民主结合的危险,对纯洁性的偏执意味着对人不完美本性的0容忍,也意味着党同伐异的清洗。电影里说的好,罗错吧自己当上帝。
      • 参众两院的设计机制是经过历时检验的,众议院是乡巴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八竿子来一下式的讨论,只能罗列一些问题;参议院是精英阶层的化身,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在这基础上的讨论是具备高度理性的,不受暴民的裹挟。法国感性浪漫文化害了自己,理性不足。
      • 德穆兰在这个版本里格外小天使……五星给足够清晰的叙述
    • 豆瓣 7.9 IMDB 7.4 HD中字
      Danton
      1983
      剧情片
      法国

      丹东

      Dant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政治和正义无关;人只有在能维护自己权利的时候,才有权利。”人类存在的地方,极权独裁几乎是必需的,小至单位机构,大则国家政府,个人意志往往凌驾于所谓法律人权;当丹东在自己所创立的法庭上被审判,无疑狠狠扇了一记革命的耳光;首尾真好,配乐真好,恐怖气氛十足。
      • 丹东和罗伯斯庇尔一个是激情的革命者;一个是稳健的政治家。当丹东走上断头台之时,两个人都失败了,而且没人能说得清谁的失败更具有悲剧性。两人的关系让人想到米洛斯·福尔曼的《莫扎特》。
      • 罗伯斯庇尔审判了丹东~那幼童审判了罗伯斯庇尔~很公平~
      • 收藏了这版本:丹东.Danton.1983.BD.MiniSD-TLF,色彩更亮,无拉丝等 加上飞飞给的花絮等。
      • 无论瓦伊达在何等程度上导演了自己的历史(历史何尝不是在导演自身),戏剧化的表演都很好地演绎了这场残酷荒诞的革命道德戏剧。丹东、罗伯斯庇尔、德穆兰的几场独白和对话实质是革命、“人民”、自由、法律、民主、权利与共和国之间关系的最佳阐述。配乐的金属味森然可闻
      • 虽然王朝被推翻了,但在斗争中付出鲜血和生命的广大民众究竟获得了什么实际利益呢?大事件大历史下的人物极难拍!丹东宴请和临刑剪发这两场戏极好。以金属棍棒在监狱铁笼上拖拉出的声效为配乐也是极有想法。(中国电影资料馆)
      • “信心比金子还宝贵”,他妈的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啊!人民大救星丹东先生的马车甫一出现,刚还下冷雨的天立马放晴了,水深火热的群众身上的衣服也闪电般干了,要是还没干,那也是被激动的泪水打湿地。为了衬托丹东的高大全,罗伯斯屁2介个鼠辈,抖抖嗦嗦地吓出一身汗。
      • 服饰穿越很赞!如果想看海顿莫扎特和舒伯特门德尔松同时出镜,那么就是这部片子
      • 法庭辩论还能再空洞点吗?革命恐怖时期的氛围营造不错,从罗伯斯庇尔的眼睛里可以看到熊熊燃烧着的道德法官的激情。如果要说反思法国大革命的话,当然也有……但要看你满足于何种程度的反思了, 或者说反思到何种程度才恰好能满足你对善的渴望又不至刺痛自洽的良知→_→
      • 2017.11.26 重看。雅各宾派的蓝(罗伯斯庇尔)白(恐怖)红(丹东),最后小男孩穿着与丹东同色的血红色天鹅绒还魂,极其强大而完美的政治惊悚。罗不相信人民是有道理的,丹东希望停止血腥也是有道理的,可是为什么两个人最后都死了呢?因为他们是两个人。两个人就有了政治。政治无关正义。细节完美。
      • 瓦伊达最好的电影之一。(至少前三)曾经被拥罗的历史学家评论过“我希望将会有和您一样的才华横溢的导演站在罗伯斯庇尔一边。”以及某人诟病和历史的不合,不知导演只是以历史浇自身之块垒,单纯还原历史,如那部200周年献礼片和大部分历史片,只会拍成平庸之作。这部电影出现的大量象征,有机会详细
      • 瓦依达失手过吗?大家都费尽心思巧舌如簧,真爱那些立体的角色们。法语叫名字那么温柔,除了名字剩下的字词话语要么乖戾,要么疲惫,都要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看的时候觉得必须恶补那些历史,不然不配看这么好的片子
      • 3.5法庭对峙时对白有张力,其他时候马马虎虎 革命法庭拒绝记者进入法庭记录发言,严禁被告发言。 丹东同伙A:这是政治审判,政治和正义无关。 B:我不想死,我有活着的权力! A:人能维护自己的权力时才有活着的权力。 结尾罗伯斯庇尔幡然醒悟:革命走错了方向,独裁成为必须,民主成为幻影
      • 豬隊友也壞了不少事//文青vs普青//貴圈真亂(R去求C放棄D,C不從,R於是回去就說要arrest D但還想給C機會, SJ又不願意放過C,C後來又後悔拒絕了R)//女性角色都很醜//演SJ的太老了//都是咆哮帝啊//C圖森破呀//都很fashion//David為毛咖一腳?//“Revolution eats its own children“//馬屁拍錯了
      • Ceux qui réclamaient le droit du peuple deviennent finalement les tyrans. 瑟瑟发抖掉眼泪的Desmoulins可爱。就找不到一个会说法语的小矮子能演罗伯斯庇尔吗?(妈耶,后来看福地又有点喜欢这个小矮子。17.11.26 @中国电影资料馆
      • 政治讽喻剧,影射当时尚处于军管的波兰。拍得太脸谱化,不好玩。瓦伊达把丹东完全拍成了瓦文萨,有意思的是它也让观众看到丹东/瓦文萨这种魅力型领袖的弱点:无视规定和程序。瓦伊达是瓦文萨的脑残粉。他在瓦文萨政府中任过职,让瓦文萨在《铁人》里扮演了他本人,前年又拍了部《瓦文萨:希望之人》。
      • 我觉得波兰人拍这个题材很合适。捕捉到法国大革命中人们的热狂病。只有经历过共产国家社会运动的人才能体会吧。瓦伊达的中国影迷不爱这一片很离奇。难道中国文艺人士现在都成了诗人不讲政治了?所以我怀疑,那么多人号称自己喜欢法斯宾德,却不晓得在喜欢些什么。。。
      • 这是一部用新的视角探索和评价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片,揭示了革命阵营内部的矛盾与斗争。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V6Cgnldh70/
      • 对罗伯斯庇尔的刻画深度不够,没有反映出冲突,有的只是毫无争议的正义与独裁。重温一下《九三年》的名言吧:“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仁慈可能成为卖国的一种形式”
    • 豆瓣 8.2 IMDB 7.7 HD中字
      Iφιγένεια
      1977
      剧情片
      希腊

      伊菲吉妮娅

      Iφιγένει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和亚伯拉罕献子相比,伊菲吉妮娅的牺牲除了神谕外,还有交易的成分。人与神的交易,看起来就像“信仰”背后存在着人神诸欲的强大推动器。相比基督教和犹太文明。古希腊神话要实际l和悲烈许多。
      • 整体节奏很慢 然而最后女孩的豪言壮语真是看的我心潮澎湃啊:“我将慷慨赴死,一切无法避免,但我要决定我将怎么死,我要用婚礼迎接死亡!” 你就是我心中的偶像
      • 希腊神话悲剧.人神契约掩盖的道德背叛和伦理抗争.鼓声和日月催进气氛.更粘连无声下焦灼时间观念.推进特写关键性塑造人物.以鹿代之跟踪主观长镜谱写相似命运.云雾杀戮-嘶吼真相和逃离反应的交剪.Mihalis Kakogiannis七进戛纳.提过奥斯卡BP BD.艾琳帕帕斯更任戛纳评委
      • 人神契约,生死宿命。
      • 彰显“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之本质,美和善良最终屈服于权欲的贪婪和人性的自私怯懦,将原本的神话结尾改写得更惨痛更现实。人物之间的错综关系很具张力,前因后果勾连才发现这桩悲剧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 这么美的女孩居然舍得拿她去祭天!男人总是在失败和挫折面前将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女人!塔狄娜真是兼备女性和男性双重之美,看起来既像个美丽的小姑娘又像个英气的小男孩,秀丽与俊俏并存。
      • 还是给删了,前半段起码有一般都是青光夜,这样很伤眼的你知道不导演!
      • 电影不好看,因为演员表演像琼瑶剧,而且许多意义不明的镜头(也许只对我不明)但是画风实在太对了。而且主人公一看就纯洁无辜,选角卓越。
      • 奥斯卡提名: 1、DVD[内嵌繁体中字]伊菲吉妮娅 Iphigenia(1977)爱笑聚axjhd; 2、已失传 [心中的阳光原创][希腊/剧情][伊菲吉妮娅][624M][中文字幕]
      • 对话场景很多啊,但是没有让人深刻的处理。被父亲献祭的心理,谁能知道。最悲哀的是亲人做出的献祭选择,父亲与母亲的对立,加过与家庭的对立。
      • 蓝光英字。(找到的中文字幕都是机翻) 一个残忍的故事,愚昧无知又热血上头的群众逼死纯洁少女。剧本层层递进,开场即笼罩一层死亡的阴影,随后从多方展开故事,父亲从挣扎到狠心到哀恸,母亲从愤怒到绝望到仇恨(神话中阿伽门农在凯旋后被妻子杀死),女儿从心碎到恐惧到坚强,多条线索同时推进,相互交织又井井有条。以现代眼光重构希腊神话,加入了一些反战和女性主义的视角。 本片的摄影是安哲罗普洛斯的御用摄影师,对那些大场面和人物情态的细致描摹功不可没。Tatiana美得难以名状,截了三十几张图,饰演阿伽门农和皇后的演员也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对手戏不亚于一场激情的武打。缺点就是中间节奏拖沓,比方说那个豪言壮语一堆最后又缩了回去的阿喀琉斯就完全没有必要,还有一些群众演员不负责任,经常能发现偷懒的,摸鱼的。
      • 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看的了,竟然没有添加
      • 这个选角太绝…小公主也太烂漫无辜纯洁又可爱啦!最后赴死的情节好帅气 即使要死 我也要打扮美丽穿着婚纱 像举行婚礼一样举行祭祀…
      • 以鲜花迎接死亡,以白纱迎接新生,这大概是最美的献祭片了
      • 2018218 三星好片
      • 堪称震撼绝伦的惊艳之作!前半段的伦理挣扎与情绪伏笔在后半段集中爆发,神谕成为纯洁女儿被牺牲与懦弱父亲逃避心理负罪的借口,母女两人第三幕的爆发与绝望是对父亲与丈夫的痛恨与蔑视,更是给父系社会制度一记响亮的耳光。当年最佳外语片输给《罗莎夫人》简直是个笑话!
      • 看哭了,悲剧的力量,百闻不如一见
      • 伊菲吉妮娅.太悲壮了,这成长太痛了,阿伽门农的无奈和懦弱,他弟弟的自私和虚伪,母亲的痛苦,奥德修斯的冷酷无情。最后定格在母亲流泪的特写,观众也会难过。战争使人变蠢,丑陋和无情,为了一个美的符号杀死无辜的女孩和迫切去战场作死。
      • 幸福的伊菲吉妮娅。★★★/6.7
      • 一定是英文字幕和渣资源的原因,一便下来唯一的亮点是结局,回头再看一遍。
    • 豆瓣 7.5 IMDB 6.5 HD
      Tout va bien
      1972
      剧情片
      法国

      一切安好

      Tout va bi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太棒了!戈达尔太深刻了。视听效果上的形式感、表演方式上的舞台戏剧感、思想维度上的哲学感及批判和反思的力度,在这部电影里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临近结尾的超市一幕是约十分钟的平移长镜头,形式美和批判性的内涵高度统一,十分耐人寻味,堪称影史经典。
      • 晦涩难懂。意识层面这种东西,我果然还是不会分析。唯一喜欢的一段是Suan分析两人的感情。“你对待我们的感情,是要完成1,2,3件事情。而我看到的是你和我。”
      • 看戈达尔的政治电影就是个被震惊的过程,影片放肆地打破第四面墙,动用令人惊叹的群戏和压迫性的大特写来展现法国68革命后那个疯狂的世界,开头结尾几段戏最棒,中间略泄气了,长镜头和色彩叙事依旧强悍。
      • 戈达尔确实欠沟口健二太多;可能就是因为我是他里面“except”的中国观众,所以这里的revolution看起来总是有点过家家
    • 豆瓣 7.8 IMDB 6.8 HD
      Moses und Aron
      1975
      剧情片
      法国

      摩西与亚伦

      Moses und Ar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歌剧属于studio recording的本质如何与电影化的声音设计相调和?斯特劳布夫妇挪用经典方案解决了这一问题:将录音"压扁"为单声道――因为在旷野中不可能存在任何"混响";令人物如泥塑木雕般静立――他们仿佛同朴素的环境融为一体,聚精会神地凝视倾听着画外之物;随着镜头一再于空白的荒地与天空中逗留,这面面相觑的谜样气氛简直接近C.D.弗里德里希的画作.十二音技术和语言的隔阂反倒促成我们立足于单纯的音列旋律和画面节奏来把握影片,好似聆听一首不知歌词的Lied;当文本被驱逐后,在由极精确的设计造就的诗意中,两人的位置显现为颠倒的,嘴拙的摩西乃是音乐:法则、诫命、无空间的语词、不可表现的忌邪的神; 善言的亚伦则是图像:秘密、魔力、有实体的奇迹、立身于"此"的自由的人.他们之间"没有和解".
      • 【壹壹伍:上 e7ig0d34 下 be98n9pi】英文字幕
      • 怎么说呢……这大概会是我人生中唯一一部黑屏的时候比屏幕上有图像的时候让我反而更清醒的电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是个opera fan了……出埃及故事政治化演绎(真宗教人士应该不会喜欢看到这种过度解读吧,说到底还是一个political statement),加上两位导演自己的关于ideology of representation问题的讨论;原本是拍给电视的让我更好接受一点,大屏幕观看确实很单调(也可以说很布莱希特?)
      • 以勋伯格歌剧的形式吟唱宗教题材故事。 Duration是60年代实验电影同20年代先锋派的一点重要区别。第一波时延电影,包括安迪沃霍尔(睡眠,帝国大厦),迈克斯诺(波长,中央地区),肯.雅克布斯(星光照亮死亡)。第二波时延电影出现在60年代末的巴黎,代表人物时雅克·里维特,让·厄斯塔什,到70年代取得了更大的进展,1975年,摩西与亚伦,让娜迪尔曼,印度之歌,三部影片同时出现在戛纳展映,是其全盛期。其中,里维特和让厄斯塔什代表了更为包容的趋势,而阿克曼、斯特劳布和杜拉斯都可以看做是极简主义者。第二波时延电影因其政治上的现代主义及带有人物剧情的虚构性直接指向了21世纪的缓慢电影。
      • 宗教只应看作一种题材,和其他人生旨趣享有同等的权利。信教和不信教都不是我们用来掌握艺术作品的器官。掌握艺术作品需要完全另样的力量和才能。艺术应该诉诸掌握艺术的器官,否则就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得不到它所特有的效果。一种宗教题材也可以成为很好的艺术素材,不过只限于能感动一般人的那部分。
      • 将勋伯格未完成的歌剧搬到了户外做了一次全新展现 大部分时候演员都站着不动 几乎靠着推镜完成了剧情的衔接 也正因此 将许多镜头留给了远处那壮美的自然景色(本片4K扫描 2K修复)
      • 完全是舞台的形式挪用,但是舞台形式却没有给电影增加力量。只能能够听见这份力量,这仅仅是跟歌剧跟声音有关的。
      • 9。勋伯格最好的影像展示,巅峰
      • DCP EPD J.N 后重看《מעבר להרים ולגבעות》
      • 勋伯格的音乐超抢戏,感觉Straub–Huillet都被音乐驾驭了...跳舞片段喜欢...在Straub–Huillet组合中这部感觉有点比较不同吧,会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但是不是两人惯用套路的熟悉感。虽然能看到“简”,这部相对来说还是太繁了点,不过勋伯格嘛。
      • [chez Billy]
      • 坚持严肃冷峻不动摇的让-马里·斯特劳布夫妇拍摄的勋伯格歌剧,相当难得地给仪式感和形式主义留了点空间——虽然还是很少。这二位每部电影都不是为了被观赏,而是为了被研究
      • 宗教题材给语言带来无限机会,加上给音乐、摄影、美术、表演的所有机会的总和,最大程度珍惜这些机会,属于只能梦想而无法指望的电影。@ens_avec xrr
      • 勛伯格飛上天的歌劇 4k restoration, Straub and Huillet retrospective at MoMA
      • 雪花屏 淡紫 全黑 过曝 虚语与幻象
      • 女性导演似乎总是对宗教题材有着超乎想象的驾驭能力。但是宗教对于艺术来说,往往只能流于形式,其精神内核的表达与电影表达互相消解,电影性与神性本质上无法共存。
      • 70年代德国政治现代主义。德国新电影。让 马利-施特劳布与达妮埃尔 于耶。政治现代主义者们继续着60年代早期以来德国青年电影所蕴含的社会批评,同时呼应着反文化和新左派思潮的兴起,赋予影片更为激进的锋芒。影片运用了拼贴美学。使用极简主义的方法改编戏剧片段,在一个沙漠舞台以进行了风格化的安排的独唱与合唱来表演。使用现场录音来捕捉每一个空间的独特音响特征。其影片既质疑艺术电影的传统,也不同于所有娱乐电影的形式,而是努力探索古典小说与戏剧的当代政治意涵。无资源
      • 没找到字幕,观感不是很好
      • Prophets are often martyrs.
      • 斯特劳布夫妇创造出一些奇怪的无定型镜头,多为各式各样的地质空间,浮光暗影或者深入细致的沙漠。
    • 豆瓣 7.5 DVD中字
      L'été de la révolution
      1989
      剧情片
      法国

      大革命之夏

      L'été de la révoluti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个人觉得没有把大革命期间民众的狂热表现出来 一直在演皇室和议会-。- 不过议会里慷慨激昂、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倒是还可以 尤其最后在诵读《人权宣言》的那段~总体感觉就是草草了事。。。
      • 砍头没有拍吖
      • 美好的东西 就这么毁了
      • 我是真的看了。。在某某的鼓动下。。
      • 教育频道的感觉
      • 赵法欣老师课上放的 和之前的比起来很接近史实 历史气息很是重 个人不喜欢
      • 并不是很dramatic,但是很准确,和历史教科书没什么本质区别。
      • 这部是法国人拍的 B站有看。留下来有空看。 中国人的观念里,总觉得埋头苦干守规守据就一定会有收获。但从世界的事实来看,这是一种局限,英法的思维,绝对不是苦干思维,从世界历史也可以看出来,是谁头脑好谁胜出,而不是蛮力。英国和法国 从艺术上就体现了一种洞察人心,而这是非常重要的胜算指标。
      • 是一幕历史教科书,仅此而已.
      • 非常特别。只拍1789年5月到8月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基本就是米涅的《法国革命史》第一章)。那是法革的第一阶段,三级会议召开,内克尔流放又归来,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颁布。那也是整个人类史的重要一步,革命在保守派的初始反扑中愈挫愈勇。起义令政权属于人民,宣言令社会属于人民。
      • 只看了上(可能)
      • 电影比较零乱,人物性格不鲜明。
      • 很棒的电影。经世界史老师推荐来看的。上完大革命史后来回顾这部片子,印证了老师在课堂上颠覆的很多高中课本观点。有一定法国革命史基础的人来看最佳,当然不是高中知识,也不是大多数传统的故事。
      • 群众一旦失控局面不堪设想
      • 影片法国大革命很经典,希望看到高像素高清晰度的影片。
      • 特别好看。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