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啥印象的纪录片,好像每年都有这么几部这种特别主旋律的电影,进了奥斯卡提名就根本是陪跑,看过即忘 |
|
战争,怎么可能不肮脏 |
|
这个题材太过敏感和危险,也只能拍成这样了,没法呈现更多翔实的资料★★★☆ |
|
This is a story about the seen and the unseen. |
|
不能怪片子讲的啰嗦浅薄,这事儿还真不能讲太细。神奇的是本片和《孤独的生还者》都获得了本届奥斯卡提名。Good Job! |
|
又是扒米帝反恐战争黑历史的纪录片,目测这将会成为继环保主义之后纪录片经典题材之一,配合去年的《猎杀本拉登》和今年的《孤独的幸存者》食用风味更佳。话说这片摄影师如此叼,学院奖评委居然不造吗?! |
|
摄影很好,调色和机位,跟一般剧情片比也没差(那段夜视效果的抓捕场面代替场景还原也剪的很好),把作为调查记者的男主角的探访之路,渲染的像是部悬疑片。以美军在阿富汗的一次(失败)暗杀行动为起点(这些人居然会把死者体内的弹头挖走来防止泄密),串联起美军在索马里、也门和伊拉克的类似行动,那个索马里军阀一副“听美国的”态度,倒也尽职尽责。这个题材堪称大胆,可惜并没有什么深挖,后半部集中在美国暗杀一位美国籍穆斯林的事件上,男主认为这是动摇宪法国本的行为,但这毕竟只是象征层面的意义,全片立论的基础也是这种务虚味道,可能男主真的无力触及事情的核心(我也理解),归根结底这种片子能改变什么呢?而且全片视点做的比较散,能感到贯穿全片的无奈感 |
|
挖得不够深入不过也没办法,再挖下去就没命了。JSOC,美国的秘密暗杀组织 |
|
由闪烁在阴谋论中的神秘组织,到名正言顺的国民英雄,更高效更庞大的战争武器需要不断为自己树立更多的敌人。虽然纪录片表现的许多客观性值得商榷,但不应忽视反恐战争在主旋律媒体身后的第二把声音。可以和《The Newsroom》对比着看,似乎是两种不同政见的互文交锋 |
|
主观感性的战争纪录片却一点也不显得偏激。杰森伯恩版战地记者。让美国人自己感到恐惧的政府。政治经济不行却对外暗杀样样在行。摄影极佳。 |
|
主观视角太明显了吧。。。 |
|
偏主观的讲述方式给影片说服力打了折扣,且格局也不够大,但提供的血淋淋的事实依然震撼。美国光鲜的反恐战绩是牺牲了多少别国无辜百姓才实现的。片中提到的al-awlaki被逼成恐怖分子(美国政府声称他本来就是,但未提供有力证据),本人和儿子先后被奥巴马派无人机炸死,本片拍完后的几年,八岁的女儿又被特朗普派无人机炸死,实在太惨了。 |
|
Dirty Wars (2013) |
|
AL-awlaki的转变过程就是所有反美人士的转变过程,美国政府就像是恐怖主义的连体人,这才是无尽战争的真相。 |
|
对于这种纪录片还真要是要多看一些评价,积累两面的叙述和事实。直接粘过来Total Film的Matt Glasby的评价好了:Though awkwardly assembled, with an overemphatic voiceover, it’s chilling stuff. 还要加上over-self-centred. |
|
顶级摄影,顶级剪辑 |
|
04/12/2013@CityScreen along with a panel discussion chaired by Lars. Although I always doubt about intentions behind any acts of any governments could be purely based on the respect for humanitarian, I was shocked when knowing the existence of JSOC. |
|
美帝敢提名这种题材真是酷。片子本身也很聪明,揭短同时不忘主旋律。 |
|
题材很好,但是导演在前面渲染的太多,以致都结局时觉得怎么就这么完了,在Amsterdam看的第一部电影 |
|
long questing without answer, anyway, no questioning cause the whole thing is just dirty |
|
2015054 奥斯卡提名,战争的失控 |
|
当反恐战争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当我们通过某种要消灭的内容去消灭那种内容时,英雄就变成了恶龙。某些恶的存在如果是必要的,那么我们是否该去创造不存在必要之恶的制度?存在有这样的制度么? |
|
美帝政府的黑暗面与新闻记者求索真相事实的勇气。美帝也没有绝对意义的自由。 |
|
“不知何故,在我们的眼前,未言明的战争已在全球很多国家铺开。无论外国人还本国公民都会一样被总统的法令所暗杀。反恐战争已经变成一个自我践行的预言。像这样的一场战争何以结束?最后,当我们洞悉了那些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仍被隐瞒了的事实真相后,我们又将如何面对?” |
|
以正义之名未经公平审议的有罪裁定和行刑,就是独裁的开端。而且是一种容易上瘾的开端。6 |
|
本来对这种战争纪录片完全没兴趣,因为给电影节做助手的缘故还是去看了,结果被弄哭了= = |
|
关于美国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调查,从阿富汗战争、索马里、也门等地的军事、非军事行动讨论这只神秘部队的非法/合法性。作者貌视揭秘黑水公司的记者。这样的片子能拍出来还能获得奥斯卡纪录片奖提名,不可思议! |
|
看完之后觉得IMDB只有5.5真是意料之中……虽然作为一部纪录片它太主观太感性,但这依旧是对待反恐战争一种令人深思的视角。作为圣丹斯的最佳摄影得主,摄影真是各种亮。 |
|
尽管是用一种主观的第一人称在讲述,尽管很多人诟病内容浅薄没有挖出深料,但至少他们还在试图讲故事,只是也许战地记者能做的也只有这么多,除非他打算哪天在吃饭的时候也被无人机炸成肉渣。 |
|
从反思结果来看其实是讲到点上的,从表面往里细究,但后半部分有点不太认同质疑自己国家主体思想和战争局势的硬拼凑,有时候同情心很好但做不到顾全大局,起码我一直认为时代是一直在往前,有些东西是有时效性的~ |
|
了解的角度越广泛越深入,对一个事件的评价也就越困难越需慎重。在完全理解对立观点的基础上做出的回击往往更简洁而有力。 |
|
看过,还不错,已删。 |
|
3.5 |
|
A must watch |
|
#悉尼电影节# 志愿者站着蹭片子看,之前没有很期待纪录片,但这部不但爆满结束后还有热烈掌声。故事很吸引人,一个记者只身一人调查美军在“反恐战争”中对无辜平民的袭击,却发现了幕后骇人听闻的真相。与本片相比《猎杀本拉登》真是太美式主旋律了。发人深省,多少平常家庭就这么被毁灭了。 |
|
#86th Oscar#+#29th Sundance#美国纪录最佳摄影 略显主观 反恐突袭引发的调查与揭露 |
|
这种反思已经越发主流了 |
|
American Taliban war master, stop killing innocent people |
|
昨天看了孤独的生还者 今天就看了这个……我现在不太好 |
|
整体比较啰嗦,比较浅,节奏感比较奇怪。这种纪录片能获奥斯卡提名,真是不明白奥斯卡评委们的喜好。 |
|
孩子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
|
给有良知的战地记者致敬 并继续祈祷中东早日和平 |
|
勇气可嘉,也有我喜欢的广度。但当导演和主角(一电影爱好者并且会自省)在批评直接电影和主流节目的形式后,却没有拿出有效的形式反抗,出来的只是一部刺激、感伤但缺乏思考动力的“又一部告诉你美国很霸权”的作品。 |
|
直指人心 |
|
心情好沉重 |
|
Press freedom |
|
一次发生在阿富汗突袭,引起了美国战地记者Jeremy Scahill的注意,调查过程中的种种蛛丝马迹让他愈发怀疑,他顺藤摸瓜,掘地三尺,发现了藏在美国反恐战争背后不可告人的惊天秘密。对比今年上映的《刺杀本拉登》,一个是关乎执着和梦想的童话,一个是童话背后真实的阴谋和谎言。这就是纪录片的力量。 |
|
有些事情很难分对错,当军事权力被滥用时,道德的底线就会跌入深渊。#没办法亲身经历的事就试着体验一下吧# |
|
在别人提出反面证据质疑前,Scahill把目前的民主党当局骂得狗血淋头,比他那本black water骂布什还狠。可以把奥巴马扫进最糟糕的总统行列里。liberal media跟foxnews一样糟糕。在干掉安瓦尔父子的决定上,美国两党是穿一条裤子的。干脆把穆斯林都赶出美国。估计有人肯定这么想的。可是,美国若干牛人都 |
|
片子本身不属于出彩的 但内容很明确 感觉以后世界的第一大问题是如何处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