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10
邂逅又分离,醉生梦死,光鲜亮丽又危机四伏的白色城市,还有贯穿全片的萨克斯乐,一切的一切组成了散文诗般的模糊记忆 |
|
现实生活机理与摄影机里的影像,恰是男主当下状态的桎梏与逃亡,他用「真实」记录着梦幻;里斯本——一个充满异域感的情境,我们将记忆和破碎都托付给这座白色的城市。 |
|
世界停止的间隙里他一个人进入白色的梦城,直到疲倦地发现最终里面的境遇一样没有生气…… 草译该片字幕:http://shooter.cn/xml/sub/220/220604.xml |
|
in anothre countyr |
|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film.1/17.一个寂寞出轨男人的寂寞生活。 |
|
又一部里斯本 |
|
对一个逸出常规生活的男性的描写也许是很真实的。 |
|
闷得有点平庸。音乐运用很像王家卫 |
|
我本来想说这是个多情男人,然后一想 嗨这只是个正常男人 |
|
@Centre Pompidou |
|
#BFI 长评-自由的幻想,谁能活过你。#BFI 电影很拧巴,有一种知爹而爹讽刺爹的感觉,说不上来……结构上设计的还不错,叙事层面和角色塑造上展现了对男性形象的深入探讨,影片中的男性角色在异国城市中游离,迷失于自身的孤独和身份危机,男主的角色形象似乎象征了某种男性幻想,即以孤独和自我沉思为借口规避现实中的社会和情感责任。大量采用主观视角,男主凝视一切,这种凝视充满了男性中心主义的意味,不过好的一点是电影并未赞美这种凝视,反而在他迷失中揭示了它的局限性——他无法真正理解他人,只能沉溺于自己的孤独感。电影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环境的呈现…实在是太美了,夜景红月,着眼大海和超8下主观视角都实在是美的窒息,海浪翻涌都带有着通透感。听上最明显的是像《通往绞刑架的电梯》的配乐,管风琴配乐质感也非常好。 |
|
重看。 |
|
Arquitectura, ciudad y cine影展,电影清单之三:里斯本Lisboa |
|
非常喜欢这部电影,那片喧嚣中的海,好像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
|
之前看过《光年之外》。摄影上很多轨道运动但并没有用摇臂,所以舞台腔十足,还好有少量开放空间的调度,还好有手提小摄像机的素材来添加血肉。最喜欢的是声音,有一场戏里根本听不见角色说什么!可能因为聊到了时间不存在的感受,所以比较有线索,不然就散了。 |
|
請來了般奴堅斯,風格仿似雲溫達斯的公路片,畫面都蒙上了淡淡的鄉愁與寂寞 |
|
BAMPFA 阿兰·泰纳"Subtle Subversion"回顾展最后一部。男主角看着眼熟,原来是《柏林苍穹下》的大天使! |
|
lisbon/ off the reel/ gaze/ video/ women body/ humanity |
|
一个人的自我放逐。 |
|
又是漂泊又是不停摄像的男主角,分分钟想起Lisbon Story,但文德斯从来不拍这么无趣又油腻的故事。Bruno的表演很好。看完发现导演还拍过一部《蝾螈》,到底是跟蜥蜴有什么仇啊! |
|
web-dl |
|
游离
舒服
喜欢 |
|
法式矫情 |
|
104.02 |
|
像是導演為自己療傷的愛情電影。他喜歡旅遊;用Super 8拍攝自己、拍攝走過的路;喜歡看足球;「女人太美麗了」;淳樸簡易與世無爭版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前妻太大量了,華語電影有曾出現過這樣的女人嗎?★★☆ |
|
闷得有点平庸。音乐运用很像王家卫 |
|
倒走的时钟,无水的龙头,写在借来的纸片上的破碎句子,打包在牛皮纸中的胶片。邮轮不是船,是一艘开往远方的海上工厂。 |
|
[3.5/5.0] https://www.facebook.com/shelookslikeayoungmonicavitti/photos/a.1852823598168330/2498167620300588 |
|
【草莓主竞赛】 |
|
拍摄里斯本的电影总是带有一种世外般的悠扬韵律,一种古典、舒缓、安逸又有几分忧伤的风情。本片简直文德斯灵魂附体,城市、乐曲、小型摄影机、不期而遇、冈茨随性的表演以及罗比·穆勒式的摄影与布光,美妙至极,同时因为是里斯本又不自觉地融入了几分奥利维拉式的诗情呓语。(总觉得年轻时还算英俊的冈茨和亨利有几分相似) |
|
#2019金馬No.9 布魯諾·甘茨回顧單元,「大天使」和「元首」化身漂泊異鄉的船工浪子。泛白的城市裡過客走走停停,隨身膠片機記錄下沿途的風景和床畔的情人,寄給遠方的伴侶。多情的人也會留下傷疤,情人倏忽間杳無音信,那就離開吧,留下我的膠片和卡帶,乘著火車繼續上路。「我終於浮出水面,我唯一熱愛的國度就是海洋,我愛你,想要溫柔的親吻,那是一切的源頭」。 |
|
感觉很相似有感触。 |
|
sleeping, walking and dreaming. |
|
文德斯看完布鲁诺·甘茨在这里的渣男形象还会找来演<柏林苍穹下>的天使吗,有点咸湿版<里斯本物语>的意思呢 |
|
plurk.com/p/nkm103 意味不明。城市好看、演員好看,夜景與圓月好看,閒晃漫遊好看,但要說什麼?沒有罪惡感的蹺班與偷情,也就算不得蹺班與偷情哩。 |
|
用冷漠的安静来废止空间和时间,写给里斯本的诗意情书。
在白色的城市爱上一个两腿间有黑钻石的女人,于是又爱上这座城市。故乡离我远去,连时间都变得模糊。
然而就像丈夫总想摆脱婚姻的束缚一样,我最终也将离开这座我曾爱过也曾受伤过的城市,毕竟我是一个旅人,而城市永远只是一座城市而已。 |
|
一位出轨男人的文艺之旅,关键是正宫还表述为很荣幸是你两位爱人的其中之一,你的这些经历我都很爱看你这样写给我,让我也有参与感。小三那位漂亮身材好,活得很自我。 |
|
散漫得非常美 |
|
[BMAPFA]布 尔 乔 亚 |
|
慢悠悠的,看着也空虚,只是视角很好。。 |
|
拍的有点愣 |
|
爱是永恒的吗 爱是专一的吗 自由是有钱的流浪吗 |
|
比较沉闷,可是还是吸引着我看下去了。主要是喜欢这个念头:在遥远的炎热的城市,和陌生人谈恋爱,然后给爱人写信,寄录像带。整部电影都让我想起王家卫式的疏离和漂泊。而里斯本这个城市,很像我呆过半个月的拉萨。从街道,到心情,到随时都可能邂逅的危险与诗意,都像。回头要写一个长一点的评。 |
|
前半程感觉有一些平淡,后面感觉还是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的,女主真美,甚至于大板牙都觉得不违和;看完才发现女主最后20min都没有出现过,仿佛提醒观众有些看似日常的温存都可能是最后一次;导演非常喜欢拍一些把人物置于画框一样的背景的镜头;女二和男主不需要对戏也算是独创了;这部web-dl片头说了一些可能是4k修复的意思,我是不是又做了BD出之前看web的怨种 |
|
我就是个文盲,嘿嘿 |
|
为什么是里斯本呢?有海,有此刻的爱人,还是有归宿的感觉呢? |
|
修復版,畫面很美。35mm和DV之類較低畫質的影像交錯著,想到老師上課提過的《城市時裝速記》(但沒看過),總體而言是一種很怪異的平靜,羅莎好像有故事但卻在迷霧中。畫面很美。 |
|
寂寞大如海,四顾唯茫然,酒精不能渡,偷情若沉船 |
|
度假的时候,我们要做点什么,或者构筑自由。我不是,我什么都不做。 |
|
在海浪和街道的录像带画面那儿结束就好了,结尾太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