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岸派在用电影挑逗小说的叙事,一个非常有趣的捉迷藏游戏。六十年代的法国简直是太迷人了! |
|
格里耶的意识流戏中戏可真够厉害的,剧情完全跟着感觉走也完全不觉得烦闷。几个拍电影的人在火车上胡侃,说要拍一个犯罪电影,让特兰蒂尼昂主演,然后就瞎编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还把他编进了脱衣舞俱乐部,来了段恶趣味。。当然啦,谁不想拍一部由特兰蒂尼昂当主演耍酷泡妞睡觉做坏事的电影呢? |
|
比起《说谎的人》这部就空洞和幼稚得太多,列车上编故事的情节简直只是强行插入。 |
|
这你妈就是影像化的新小说 不过除了几段情欲写真式的画面也没啥 |
|
一如既往形式大于内容 |
|
1、格里耶的文本游戏,文本和文本之外的”现实“之间的关系、音画关系和剪辑上都极为有趣。2、SM重口味。3、格里耶自个儿演的挺有趣,小胡子好销魂,吐槽点很多。4、在电影叙事上的突破甚至高过《奇遇》那……不停地消解,剧中所有的人都在”争夺叙事权“! |
|
评论里很多大v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分成两派,一种是左岸装逼的典型,一种是不知所云的有趣。不过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电影的主线故事是完整的,就是两男一女在列车上的剧本策划会,其余的碎片化的情节都是在这个沙盘演练的基础上的涂涂画画,因此这电影被很多人诟病看不懂,电影没那么复杂,如果要深究每个情节的意义,那就不是左岸的风格了,直接看好莱坞得了。电影脱胎于小说,但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前后两个镜头组合在一起产生的联想一定大于是小说段落在文本上的组合。电影呈现出的60年代欧洲的风尚,包括衣着、妓女、drugs、Café、锁链、hôtel、港口、报刊、夜总会这些风貌很迷人,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作者型导演开始关注形式主义带来的美感了。【GCJM [PublicHD],4.3GB,法语原声,英语vob字幕】 |
|
這應該是新浪潮吧?太多新浪潮式的有趣point了。一個關於控制欲的故事。 |
|
比起“左岸派”还是“新浪潮”还稍微能看懂一点。实在太抽象了,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只有懂的人才会感到有趣。看看影评就好。 |
|
7。大装逼犯格里耶,看片欣赏莫深究 |
|
啧啧啧。至于是现实侵入虚构,还是虚构侵入现实,留给格里耶自己来说。与帕纳西的《闭幕》异曲同工。 |
|
“格利耶式”早就是形容后现代悬疑的最好用词汇但格利耶导的“悬疑片”才刚刚看果然完美贴合这词。其实很好笑,编导们的火车进站之声伴随片中主人公重回欲念陷阱的脱衣舞场,则是解构片颇难达到的迷幻情绪高峰之一。末尾居然贴心加送了个HE。这车的头等舱装潢未来感十足到处是镜面反射,难怪他看了想拍片。ps实不相瞒想看是因为小说介绍男主是个抖S要对女主如何如何心想哇这不正好充实我对《卧车谋杀案》JLT人设的脑补,然而看后发现真特么忽悠,还不如我脑补呢- - 女主倒是内衣换了三套。 |
|
八卦---影評人在映後談最後加了一段八卦, 為何那麼多SM, 原來真的, 導演真的好這口.....知音知己...... |
|
这画面实在影响观影心情啊..配乐还行吧..哎.. |
|
故事控制讲故事的人 |
|
彻底摒弃常规化的叙事手法,先锋、实验的形式主义。我仿佛可以将影片理解成——对市场上各种瞎拼硬凑、胡编乱写的剧作的揶揄和攻击,诸如人物行为毫无逻辑、剧情联系无比稀薄等等,该片生动形象以本身进行举例类比。 |
|
http://f.xunlei.com/225565100/file/4cc4a697-814e-445f-b3e1-d2b5e844feb5 |
|
2.5,水平倒退。 |
|
Vive le Métafilm!105min 前观《黑喵白喵》因为法语配音版听到第一首配乐后出逃 |
|
还算不错,碰头戏拍的不错,里面的女主不愧是法兰西的,漂亮。 |
|
ah such fun |
|
SM... |
|
对类型电影的重新解构,也许剧本都从现实中拼凑,至于是否合理,需要不断修改。 |
|
105分钟版 |
|
http://shooter.cn/xml/sub/108/108945.xml http://notepad.cc/share/37s9zq7IqE |
|
很有趣,这个有趣是建立在电影作为形式的固有领域内。格里耶能把电影拍得有趣,这是他的本事,但是呢,看多了也就这么回事,而且,本片缺一个有趣的完整故事,空白的段落也有点多,除了略情色的段落,摄影的整体表现不良,这样空段落的走路走路对话对话部分就很难看 |
|
点子不错,但执行上还可以更好。从想法到实施的链条,完成得——在我看来——还不如Hal Hatley;情色部分又差Kubrick太多。 |
|
反抗著敘事的因果,有的是對具體事物件、具體面孔、具體場景的直覺性感受;有時這種具體的背後是一個像神父的名字般不透明的盒子,主觀的想像給了我們「具體」的錯覺,正是這種想像給予了虛構可能性,拓展著虛構的邊界(正如漫無止境的測試和敘述中的敘述)。上一個故事的真實可以很直覺地疊加到下一刻的感知嗎?還是說,留下的只應是近乎分類學研究的記錄。 |
|
94.53 |
|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 |
|
非常前新小说。文本与画面的相互契套。王总成长急需的务实 |
|
光是意识与现实空间的话语权争夺和第四面墙的质询 就足够让人称赞了 |
|
俏皮的表面的。。凝得我受不了。。 |
|
新小说的延伸,模糊的人物与断裂的故事、现实与虚构的相互侵入、似有若无的危机与悬念,都指向着本质主义消泯后的眩晕,真相已经消逝,人本主义的“深度神话”被消解,剩下的只有存在本身,正如格里耶所说: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存在着,仅此而已。 |
|
一边静静地演,一边唧唧歪歪讲话。以创作过程简化创作内容,少了些意味,不过是非常优秀的尝试。即是创作者也是表演者,表演者也是自知的创作者。电影里有很多“看”的镜头,在看谁,看什么,重复的台词和情节动作。他是个假扮成咖啡店主的演员,把本不该说出来信息都讲出来。开头图片的展现,到后来用影像剪辑重复,引导人想之前的信息,有意思。作者自己在影片中回答对于影片的质疑,让混乱无逻辑也成为影片的一部分。声画运用,故事里的人物也仿佛录音的一部分。诸多不可能的叠加,以及对观众记忆感官的操控。以这种叙事感觉为中心,延伸出很多独特的“迷宫”,随便一个部分都可以拿出来拍另一部片。其实如果融合格里耶和塔可夫斯基,基本在艺术电影就可以平衡了。格里耶完全是另一种神仙,值得多看,公式都告诉你了,直接套用内容就能用,还不快学 |
|
女主角蛮美的,不过第二次sm的时候,没撕衣服之前,女主是光腿了,衣服撕开,不知道为啥腿上就多了黑丝了。 |
|
叙事权的争夺 |
|
这叫无情节?这在格里耶作品里已经是相当有情节了 |
|
将导演的设想融入到真实场景中去,去探讨故事剧情的发展?男主角有很强的控制欲望,以至于被监视时表现出很反感的情绪,与女演员发生床戏的时候会选择掐脖、捆绑的禁锢方式(!?)TT 我肤浅。。。看不出其他东西来了。。。 |
|
最后伊利亚斯被警察乱枪射死,创作者很有人情味的让他在死前观摩了一场香艳的色情表演。只不过最后列车上的三人觉得故事太烂而放弃了拍摄计划,现实中的伊利亚与女友在火车站相拥,仿佛在庆贺他们逃出生天,不用演这个莫名其妙的“烂片”...... |
|
去年在欧洲快车上 |
|
午夜文丛新小说风格的影像化,松散随意的文本行驶在交接分离又交接的两条铁轨般的结构上,声画构图突出,镜子的运用,窗口的眼睛都是罗布-格里耶的特色,他本人也在电影里出演了讲述故事的人,以这种方式和叙事里的人物相遇,使场景的边界消失,来回反复,随手拿捏,玩性十足。 |
|
形很重的实验片。格里耶似乎极为迷恋镜中倒影,甚至让演员对着镜头照镜子。捆着绑着都是笨拙摆拍,倒是随时更改修订的叙事充满了噱头。 |
|
就连清晰的特写都加重了神秘感,熟悉的阿兰 |
|
4.0 |
|
《欧洲快车》几个拍电影的人在火车上胡侃,说要拍一个犯罪电影,让特兰蒂尼昂主演,然后就瞎编了一个半小时,最后还把他编进了脱衣舞俱乐部,来了段恶趣味。最后伊利亚斯被警察乱枪射死,创作者很有人情味的让他在死前观摩了一场香艳的色情表演。只不过最后列车上的三人觉得故事太烂而放弃了拍摄计划,现实中的伊利亚与女友在火车站相拥,仿佛在庆贺他们逃出生天,不用演这个莫名其妙的“烂片”...... |
|
不眠不休死磕中.... |
|
靠情节推动而镜头没有充分美感的片子简直难以坚持,好在女孩子们都很养眼。sm还是帅哥美女玩吧,不过,现实里矮胖挫黑们也孜孜不倦,那场面,稍微想象一下都得。。。没有自己的东西,找不到自己的内核,只剩下沿着黄金的路线苟且着还假装独特,都是别人玩剩的,捡起别人牙缝里的渣,全球化是审美的灾难吧! |
|
7/10。影片有两个层次,一是构思创作的叙事层,制片、导演和场记无一例外在争夺叙事权,制片人不断以故事太荒唐、没有意义来反驳导演,场记忙着道具、合理性的监督,导演则一再将录音机倒带来推翻和重新构建故事,打破原有的逻辑顺序;二是戏仿警匪片元素的故事层:藏在书中夹层的手枪、假扮海关考验走私犯的接头人、双面女间谍与设圈套的警察,而主角也会跳出来争夺叙事权,例如他买箱子时对店员说想买藏毒品的那种假底箱,和女间谍坐在咖啡馆时,又指出老板是个演员,他买的裸体色情杂志,暗示了后面有满足市场因素的色情、暴力情节,第一次强暴女间谍时,蒙太奇将床上的暴行和车轮飞驰下的轨道镜头交叉互剪,结尾夜总会中铁链缠身的色情表演,声音却是叙事层轰鸣的列车声,罪犯的潜意识和两层叙事开始交错,最终走私犯闯入叙事层,混进车站的旅客中。 |
|
文本和影像,赛跑! |